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09年7月-2010年12月老年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42例作为治疗组,给予围手术期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将2008年1月-2009年6月老年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41例作为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为7.14%,对照组为7.3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加强围手术期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预防可能的并发症,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老年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76例老年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按抽签法分为参照组38例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38例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恢复情况、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进食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参照组,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5.26%明显低于参照组的2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病情康复,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观察。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老年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3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7例采用传统手术护理,实验组17例则采用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粘连性肠梗阻等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发生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粘连性肠梗阻2例,下肢静脉血栓1例,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4例,切口感染5例,粘连性肠梗阻3例,下肢静脉血栓6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合理的护理方法,能够明显降低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率以及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由于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择期手术与急诊手术治疗老年结肠癌患者合并肠梗阻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87例,其中行急诊手术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行择期手术患者47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I期切除吻合率,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I期切除吻合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及吻合口瘘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急诊手术,择期手术治疗老年结肠癌患者合并肠梗阻可有效提高术后愈合效果,降低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基础上接受常规护理,一组在外科手术治疗基础上接受整体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手术切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于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手术患者,医护人员应该给予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切口的愈合,减少各类并发症和感染的发生,加快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围术期优质护理对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归转、并发症发生率,评估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在老年梗阻性结肠癌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2例老年梗阻性结肠癌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采用蓝白双色球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早期进食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术后1周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老年梗阻性结肠癌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应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对结肠癌患者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56例结肠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行常规护理,实验组29例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34%)低于对照组(29.63%),其护理满意度(93.10%)高于对照组(62.9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肠癌患者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老年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老年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并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住院时间分别为(18.6±4.7) d、(27.8±6.9)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仅1例患者出现吻合口瘘,经全肠外营养有效控感染后痊愈,并发症发生率为5.0%(1/20);对照组术后共5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和腹膜炎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5.0%(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老年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对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围术期护理。方法选取本院2009—2013年行TURP治疗的BPH患者3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术期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PH患者在行TURP治疗中做好围术期护理,可更好的保证手术安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周芳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1):157-159
目的探讨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干预在结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3月~2013年3月本院81例行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按不同护理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本科结肠癌患者常规围术期护理服务,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S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手术耐受优良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观察组的伤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干预后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干预后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结肠癌患者中施行围术期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术后耐受及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2.
王鑫 《中国当代医药》2014,(25):144-146
目的:探讨术后护理干预在老年结肠急性穿孔伴粪汁性腹膜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2月诊治的老年结肠急性穿孔伴粪汁性腹膜炎患者66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33例患者实施术后常规护理为对照组,33例患者实施术后护理干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1%)明显低于对照组(24.2%),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7.0%)明显高于对照组(8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老年结肠急性穿孔伴粪汁性腹膜炎患者的预后,明显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将66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髋部骨折围术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髋关节骨折常规护理,干预组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术后疼痛、切口渗出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疼痛、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做好围术期的护理干预,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闫梅 《中国当代医药》2013,(32):134-135
目的 探讨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围术期全面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本院2009年1月~2012年2月接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0例,对照组(59条患肢)患者在术后行常规护理,干预组(58条患肢)在术后行全面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组患者术后疼痛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实施全面护理,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杨婧  刘银 《现代医药卫生》2014,(19):2911-2912
目的总结针对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该科行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09例,随机分成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针对深静脉血栓实施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和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术后观察组中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85%(1/54)]明显低于对照组[14.55%(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在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等护理质量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实施干预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临床意义显著,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老年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20例。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前后的睡眠时间、入睡时间、觉醒次数、睡眠质量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在实施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睡眠状况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PSQI指标总分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20,P=0.000)。实验组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性结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特点与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本次实验以我科所收治的80例老年性结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系统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的手术耐受性、术后血糖值、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都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老年性结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在常规临床护理基础上,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具有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高龄患者结直肠癌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60例行结直肠癌手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快速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 ,快速康复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比较两组的下床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快速康复组的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康复组的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及腹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结直肠癌手术后的高龄患者选择性地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护理方法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居家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经门诊就诊的老年慢性病患者60例进行服药依从性问卷调查,采用自身对照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仅接受门诊医师提供的一般用药指导;干预组在观察组基础上,再由专科或专业护士进行有针对性的全程护理干预,一年后再进行服药依从性问卷调查。评价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并分析服药依从性差的原因。结果两组患者遵医行为经比较,差异有统计性意义(P<0.01);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原因在对疾病及用药相关知识缺乏、缺乏用药监督、病情反复、对治疗信心不足、疗程长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针对影响老年慢性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服药依从性,从而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将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120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缩果两组均无死亡病例,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并发症6例,对照组发生5例,两组并发症各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肠梗阻是老年人肠梗阻患者的主要病因,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且不增加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