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1 毫秒
1.
手足口病患儿体液免疫检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和分析手足口病患儿体液免疫状况。方法测定25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水平,以同期34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比较两组IgG、IgA、IgM及补体C3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手足口病患儿血清IgG、IgA水平降低(P〈0.001);IgM明显升高(P〈0.001);但两者补体C3水平无显著差异(P〉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感染病毒后,体液免疫功能受到影响,导致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降低,而IgM明显升高,但对补体C3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不同时期脂肪肝患者体液免疫水平的变化,揭示脂肪肝与体液免疫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110例不同时期脂肪肝患者体液血清免疫球蛋白(Ig)及补体(C3)的含量。结果 单纯性脂肪肝组与对照组比,IgG、IgE明显升高。脂肪性肝炎组与对照组比,IgG、IgE、IgA均显著升高,IgM呈升高趋势。补体(C3)在单纯性组以及脂肪性肝炎组较对照组下降。结论 脂肪肝患者的体液免疫功能发生了改变,其异常程度可能与脂肪肝患者处于不同时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SARS患者和普通肺炎患者体液免疫的差别。方法 :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 5 2例SARS患者 (抗SARS病毒抗体阳性 3 4例 ,阴性 18例 )和 2 6例普通肺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 ,补体C3、C4和C反应蛋白 (CRP)的含量。结果 :SARS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C3、C4和CRP的含量都高于普通肺炎患者 ,P >0 0 5。抗SARS病毒抗体阳性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含量显著高于普通肺炎患者(P <0 0 1) ;IgA、补体C4和CRP含量也显著高于普通肺炎患者 (P <0 0 5 ) ;C3含量略高于普通肺炎患者 (P >0 0 5 )。抗SARS病毒抗体阴性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C3、C4和CRP含量与普通肺炎患者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抗SARS病毒抗体阳性患者组与普通肺炎患者组非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存在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4.
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4种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血小板输注无效目前临床上无特效方法,研究临床常用的4种治疗手段,以确定较为有效的方案。方法将确定为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白血病患者54例,随机分为4组加大剂量组(加大血小板输注量)、过滤器组(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后输注)、辐照组(γ射线辐照后输注)、免疫球蛋白组(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滴注后输注),观察4组患者输注浓缩血小板后Plt改变,校正血小板增值(CI)及出血症状的改善效果。结果加大剂量组,Plt稍有升高,过滤器组与辐射组,Plt无明显变化;均为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CI值均表示临床无效;免疫球蛋白组Plt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CI值表示临床有效;免疫球蛋白组与加大剂量组改善出血症状明显。结论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滴注后输注机采浓缩血小板与加大输注机采浓缩血小板量均有改善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作用,以前者作用明显,而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后与γ射线辐照后输注浓缩血小板则无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机采血小板无效输注(platelet transfusion resistance,PTR)与血小板抗体相关性。方法以计算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CCI)作为PTR的量化的判断依据,观察207例的血液病患者进行机采血小板输注效果,并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检测血小板抗体,计算PTR发生率及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将研究对象分为血小板抗体阳性组及血小板抗体阴性组,比较两组血小板输注效果及1hCCI、24hCCI值。结果PTR发生率为43.0%,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37.2%;血小板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的PTR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抗体阳性组1hCCI及24hCCI明显低于血小板抗体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液病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前需进行血小板抗体的检测,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进行血小板配型,有效地预防免疫性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在儿童白癜风疾病中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126例儿童白癜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以及补体C3、C4水平,同时以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寻常型儿童白癜风患者血清IgG、IgA、IgM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补体C3、C4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节段型儿童白癜风患者血清IgG、IgA、IgM、补体C3、C4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寻常型儿童白癜风患者进展期IgG、IgA、IgM含量高于稳定期患者,而C3、C4含量低于稳定期患者。节段型儿童白癜风患者进展期IgG、IgA、IgM、C3、C4含量与稳定期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液免疫在部分寻常型儿童白癜风病情活动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术创伤、脓毒症均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本文通过对腹部重症脓毒症患者机体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及补体IgA、IgG、IgM、C3、C4,为重症脓毒症患者免疫治疗及各免疫指标的变化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提供参考。方法将20例腹部无明显感染的患者、15例腹部脓毒症患者不伴器官功能障碍、12例腹部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分为A、B、C组,A、B、C组术后第1、3、7天,各抽取外周静脉血5ml于普通试管,测定免疫球蛋白及补体(IgA、IgG、IgM、C3、CA)。同时记录生命体征的变化和预后转归。结果A组与术前比较,免疫球蛋白在第1天IgA、IgM、IgG,C3、C4均下降,IgA、Ig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补体C3在第1天明显下降,与术前、术后第7天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C4下降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第1、3、7天IgA、IgG、IgM、C3、CA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第1、3、7天C组IgA、IgM、IgG、C3、CA均低,与A、B两组相比较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创伤对免疫球蛋白影响不大。对于术后重症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IgA、IgM、IgG,C3、CA明显降低,且随病情恶化,持续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关联规则分析不同年龄强直性关节炎(AS)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免疫、炎症、代谢指标。方法整理2012年6月至2017年7月安徽省中医院风湿科AS患者临床诊治的病历资料。年龄35岁者为青年组,35≤年龄45者为中年组。结果①共检索出AS患者816例,其中青年组546例,中年组270例,两组患者性别、病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中年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的异常率均较青年组高。③血小板压积(PCT)与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3、补体C4成正相关,与TG成负相关; PCT与CRP、IgA、IgG、C3、C4成正相关;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与CRP、IgA、IgG、C3、C4、三酰甘油(TG)成负相关,与IgM成正相关;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与CRP、IgA、IgG、C3、C4、TG成负相关,与IgM、TG成正相关(P 0. 05或P 0. 01)。④IgGC3组合、C4C3组合、C3CRP组合、C3ESR组合、C3年龄组合与PLT关联度较高; IgGCRP组合、IgGESR组合、C3病程组合、C3年龄组合、C4病程组合与PCT关联度较高。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免疫、炎症、代谢及年龄、病程均有关,且与免疫、炎性反应关系密切,且随着年龄、病程的增长,血小板参数及代谢指标的异常改变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C4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补体C3、C4进行监测,与相关指标正常值进行比较,并依据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分析免疫功能状态及在预后评估中的作用。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IgG、IgM较正常值明显下降(P〈0.01).补体C3、C4则明显升高(P〈0.01)。预后评估重残+植物生存+死亡组较恢复良好+中残组早期免疫球蛋白抑制更严重,补体系统则过度激活。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免疫球蛋白抑制及补体系统过度激活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早期监测外周血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使用适当抗生素和免疫调节药物时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体液免疫指标血清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C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74例NAFLD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补体C3、C4的水平。用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比较各指标水平与NAFLD患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NAFLD组的IgG、IgM及C3、C4比健康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IgA及C3、C4血清水平与NAFLD疾病严重程度正相关。结论对NAFLD患者体液免疫指标的观察可作为诊断及疗效观查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81例AMI患者分为AMI(A)组及AMI合并MODS(B)组,分别在病后第1、7及14 d测定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及C-反应蛋白(CRP),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再根据溶栓情况将81例AMI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溶栓未通组、溶栓再通组,溶栓后2 h再测定上述指标。结果:两组免疫球蛋白、补体均在病后第1 d明显降低,而CRP明显升高(P<0.05)。A组在病后第7 d免疫球蛋白、补体及CRP均基本恢复正常(P>0.05);而B组在病后第7 d IgG、IgA仍明显低于正常,而CRP更为升高(P<0.01),A组在病后第14 d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均明显高于正常(P<0.01),而B组免疫球蛋白稍高于正常;CRP下降至接近正常。溶栓再通组免疫球蛋白、补体均明显高于溶栓未通组和常规治疗组:溶栓再通组CRP明显低于溶栓未通组和常规治疗组。结论:AMI后早期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动态观察免疫球蛋白、补体及CRP在血清中的变化可作为AMI患者病情观察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2.
创伤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创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30例创伤术后患者分为创伤组及创伤并发症组,分别在术后第1,7及14日测定外周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及C-反应蛋白(CRP),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创伤组及创伤并发症组的免疫球蛋白,补体均在术后第1日明显降低,而CRP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对输血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临床上DAT阳性需输血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60例DAT阴性需输血患者为对照组,同时对60例DAT阳性标本作抗体及补体分型试验和抗体强度测定,并对两组患者以及DAT阳性抗体不同类型与强度的患者进行输血后显效率对比分析。结果DAT阴性患者输血后有效率为88.33%、其中显效率为63.34%;DAT阳性患者输血后有效率为75.00%、其中显效率为26.67%,有统计学意义(P<0.01);60例DAT阳性患者抗体类型以多种抗体组(含IgG+C3d及在IgG+C3d抗体基础上含有IgM、IgA型抗体和/或C3c补体)为主占61.67%、单纯IgG占20.00%、单纯C3d占18.33%;单纯C3d组输血后有效率高于单纯IgG组(P<0.05)、单纯IgG组输血后有效率高于多种抗体组(P<0.05);不同抗体强度之间比较发现,3+~4+组输血后显效率明显低于1+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AT阳性是影响患者输血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且治疗效果与抗体类型及抗体强度具有一定的关系。因此DAT检测、抗体类型及抗体强度对贫血患者的输血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血小板配型相合与随机输注的效果,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探求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的方法。方法通过分析该院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申请血小板输注的住院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及特殊配型试验结果,比较不同影响因素对输注效果的影响,并评估血小板输注效果。分析性别、输血史、怀孕史对血小板抗体产生的影响。分析性别、输血次数、怀孕次数、输注类型、保存天数及联合其他成分输注对输注效果的影响。应用该院临床输血智能管理与评估系统评估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 812例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试验,随机抽取抗体筛查阳性的87例患者,共1 247U血小板输注,抗筛阳性输注特殊配型血小板、抗筛阳性随机输注血小板、抗体筛查阴性随机输注血小板3种方式输注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有输血史是血小板抗体产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13.104,95%CI:7.784~22.061)。性别(P0.05,OR=1.629,95%CI:1.236~2.148)、输血史、输注血小板类型(机采、去白、辐照)、血小板保存天数、同时输注红细胞(P0.05,OR=2.464,95%CI:1.053~5.765)、输注方式(特配)(P0.05,OR=0.576,95%CI:0.389~0.854)是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危险因素。结论血小板抗体筛查阳性时,需配型输注,提高有效率;输血史影响抗体的产生;性别、输血次数、输注类型、保存天数、联合其他成分输注、血小板配型输注均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并比较机器单采法及手工法分离制备血小板制剂用于儿科血液病输注的效果。方法输注机器单采血小板患儿463例次为机采制剂组,输注手工分离血小板制剂患儿155例次为手工制剂组,分别在输注后24、48及72h作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观察临床止血效果、有无输血反应发生,计算血小板计数增加校正指数(CCI)、血小板回升率(PPR)、输注无效率、输血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输注后24、48、72h,机采制剂组:CCI分别为18.9、15.4、14.1,PPR分别为33.4%、27.8%、25.0%;手工制剂组:CCI分别为11.3、9.4、2.9,PPR分别为20.3%、10.3%、3.8%;机采法制剂组均明显高于手工制剂组(P<0.01)。机采制剂组输注无效率10.58%、输血反应发生率3.02%,手工制剂组相应为32.90%及11.61%,机采组虽都明显低于手工组,但两组均达到较好的临床止血目的,组间无差异。结论输注机器单采血小板制剂能更有效地提高血液病患儿的血小板值,减少其血小板输注无效及输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 (CHD)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 (CRP)、循环免疫复合物 (CIC)和补体C3的水平 ,探讨炎症和免疫反应在CHD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将 72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其冠脉有异常改变的CHD患者和 2 8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其冠脉无异常改变的非冠心病患者 (NCHD)作为观察对象 ;CHD患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 (SAP) 2 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2 8例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 2 0例 ,测定血清CRP、CIC和补体C3浓度。并分析浓度的改变与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 :CHD组中血清CRP和CI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 (P <0 0 5 ) ,而补体C3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对CHD各亚组分析发现 ,SAP亚组仅CRP高于正常 ,其余两项均无显著性差异。UAP亚组与对照组相比 ,CRP和CIC均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C3无明显改变 ,而且UAP亚组CRP水平比SAP组SAP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1)。在AMI亚组中 ,三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 ,其CRP和CIC水平比SAP亚组的浓度明显增高 (P <0 0 1) ,补体C3水平虽有升高 ,但与CHD其他各亚组比较无差异。CHD患者中CIC和C3增高水平与CRP呈正相关 (r =0 69,0 65 ,P <0 0 5 )。并发现血清CRP、CIC升高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 (r =0 71,0 5 7,P <0 0 5 ) ,而血清C3浓度与冠脉狭窄程度无关 (r =0  相似文献   

17.
背景存在于生活、生产环境中的多种化学毒物在一定剂量下具有免疫毒性,灭蚁药物氯丹和含砷杀虫剂名列其中.职业性接触此类化学毒物是否会造成作业人员免疫系统损害?目的探讨职业性接触灭蚁药物对作业人员免疫水平的影响.设计病例-对照研究.单位原江苏省职业病防治院职业病科和毒化实验室.对象该研究于2002-01/2003-12在原江苏省职业病防治院职业病科和毒化实验室完成.接触组分设为白蚁防治组、砷药物生产组和氯丹生产组.3组研究对象分别选择来自本省某白蚁防治所的白蚁防治人员、某农药厂生产砷药物和生产氯丹的工人,共216名.选择身体健康的非职业性接触人群64人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接触组工龄在2年以上者;②对照组为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健康自愿者,其他条件与接触组相似.排除标准①符合接触组纳入标准但工龄小于2年者;②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但患有各种疾病者.方法采用美国Beckman公司生产的免疫化学系统ICS仪和PEG-紫外定量法,对作业人员进行了血清中IgG,IgA,IgM,C3,C4,CRP,CIC进行了检测.并对工龄、吸烟、饮酒和体内毒物的浓度对免疫水平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主要观察指标血清中IgG,IgA,Ig,MC3,C4,CRP,CIC水平.结果职业接触灭蚁药物使血清中IgG,IgA,IgM水平显著下降(t=2.16~2.35,P<0.05),但不同工龄接触者的IgG,IgA,IgM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吸烟、饮酒能加重含砷和氯丹类灭蚁药物对人体免疫水平的影响,使IgG、IgA、IgM水平显著降低(t=1.76~5.68,P<0.05~0.01);体内免疫球蛋白的水平与血清氯丹和尿砷含量呈负相关[r=(-0.5123)~(-0.2314),P<0.05~0.001 ].结论职业性接触灭蚁药物能显著降低作业人员机体的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8.
吴亮  刘明 《临床荟萃》2021,36(2):107-111
目的 探究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C3、补体C4的变化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50例HI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1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划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另择同期体检正常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收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神经缺损程度的量表(...  相似文献   

19.
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 (PTR) is the major complication of long‐term platelet supportive care.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platelet transfusion therapy in PTR patients, we aimed to establish a platelet donor registry in our region (Guangzhou, China) by typing the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 and human platelet antigen (HPA). Blood donors (n = 864) from our population were genotyped for HLA‐A, HLA‐B and HPA systems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mplification with sequence‐specific primer(PCR‐SSP) techniques. Using this cohort, we compared the results of platelet transfusions (matched vs. random) in 23 patients with PTR. Matched platelets were selected either by HLA antigen matching or by HLA antibody matching, as predicted by antibody specificity prediction (ASP) analysis. Significantly higher platelet recovery (PPR) values were obtained with HLA‐matched platelets in comparison with random platele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PR was observed between HLA matching and ASP methods. In two patients, platelet‐specific alloantibodies (alloabs) (anti‐HPA‐3b and anti‐HPA‐5b) were detected besides HLA class I alloabs. Transfusion with HLA‐ and HPA‐compatible platelets in both the patients resulted in significantly higher PPR when compared with HLA‐compatible platelet transfusion alone. In this study, we demonstrated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HLA‐ and HPA‐typed platelet aphaeresis donor registry is useful to improve the treatment outcome of PTR patients and to maintain a long‐term platelet transfusion strate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