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HBV和HCV重叠感染情况及其对肝功能及血清病毒载量的影响。方法常规检测3816例临床血清样本中的HBV及HcV血清标志物以及肝功能等指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病毒载量。结果3816例送检样本中HBsAg阳性率8.9%(341/3816),抗HCV抗体阳性率1.2%(46/3816),其中HCVRNA检测阳性15例,现症感染率为0.39%。3816例样本中,HBV/HCV重叠感染15例,单纯HBV感染326例,单纯HCV感染31例。单纯HBV感染患者血清转氨酶(ALT和AS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明显高于重叠感染患者和单纯HCV感染患者。HBV/HCV重叠感染组患者HBVDNA栽量低于单纯HBV感染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HCV重叠感染组患者HCVRNA载量也低于单纯HCV感染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重庆地区HBV/HCV感染情况与我国一般人群分布基本一致,重叠感染患者肝功能血清学指标改变低于单纯HBV感染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HBV(乙型肝炎病毒)与HCV(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患者生化免疫指标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35例单纯性HBV感染患者(A组)、35例单纯性HCV感染患者(B组)、35例HBV与HCV重叠感染患者、35例健康体检者(D组)为研究对象,均测定其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6(IL-6)水平,比较4组临床检测结果。结果A、B、C三组IFN-γ、IL-6水平显著高于D组(P<0.05)。A、B、C三组的IFN-γ水平相比,无统计学价值(P>0.05)。A、B、C三组的IL-6水平相比,C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生化免疫指标检验在HBV与HCV重叠感染患者诊断中的实践效果较佳,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BV合并HCV感染者病毒载量、血清ALT、AST和球蛋白(GLB)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20例经ELISA法检测并确诊为HBV合并HCV感染者,根据有无病毒复制,分为HBV和HCV均无复制、仅HBV复制、仅HCV复制、及HBV和HCV均复制4组,分别编为A、B、C、D 4组。分析4组ALT、AST、GLB水平及病毒载量、ALT、AST、GLB的相关性。结果 A、B、C 3组的ALT、AST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GLB水平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C 3组间ALT、AST、GLB水平两两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AST的水平与HBV DNA载量、ALT水平有相关性(P0.05),C组的AST水平与ALT水平有相关性(P0.05)。结论 HBV合并HCV感染并HBV和HCV均复制者肝脏损伤较为严重,但复制载量与ALT、AST、GLB水平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慢性肝病患者HBV与HCV重叠感染的调查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我国HBV与HCV重叠感染及其与三种慢性肝病的关系,本文以天津地区患者为对象,选择119例慢性肝病患者,用ELISA检测HBsAg和抗-HCV,巢式PCR检测HCVRNA,并对所得结果进行了分析。材料和方法一、研究对象天津市传染病医院和肿瘤医院1992年6月~1993年10月临床确诊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HCC与HBV、HCV感染的关系 ,了解HCC中HBV、HCV感染的构成 ,我们对 38例HCC及46例非肝癌癌症患者进行了HBV、HCV感染状况的研究。HCC及非肝癌癌症患者的HBV感染率分别为 78.95 %(30/38)、13.04 % (6/46 ) ,χ2 =36.90 ,P 2 =4.5 ,P <0.05。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A(“大三阳”)、B(“小三阳”)及C(HBsAg兼HBcAb双阳性 )这三种模式的检出率分别为 15.79% ,28.5 9% ,26.32 % ,但这三种模式在非肝癌癌症患者中均未出现 ,两组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其中HBeAg均为阴性的检出率为 55.26%远高于HBeAg阳性者。HCC患者中 ,单纯乙肝感染者、单纯丙肝感染者、乙、丙肝混合感染者的构成分别为 41.18%、11.76%、47.06 %。以上结果提示 ,HCC的发生和HBV的感染有密切的关系 ;单纯HBV感染、HBV及HCV混合感染比单纯HCV感染者发生HCC的可能性大 ,但也并不说明单纯HCV感染者就没有发生HCC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庚肝病毒是单股正链的RNA病毒 ,属黄病毒科 ,临床上单独感染时一般表现为症状轻 ,恢复快 ,干扰素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临床多见HGV重叠或联合HBV、HCV感染的病例 ,它们对于干扰素的应答如何 ?本文就我院在开展α -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是我院 1 996~ 1 999年住院的患者 ,其中男 1 80例 ,女 78例 ,年龄 1 8~ 50岁 ,诊断依据按照 1 995年全国流行病寄生虫会议修订的标准。所有患者分成A组HBV -DNA( ) (慢性肝炎患者 1 0 0例 ) ;B组HCV -RNA( ) ,59例 ;C组HGV -RNA( ) …  相似文献   

7.
贾丹  袁丽  古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1):2260-2262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T2DM)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率,以及病程延长、胰岛素应用是否会增加肝炎病毒传播的风险.方法 采用横断面的研究比较188名住院T2DM患者和253名非住院T2DM患者HCV和HBV感染率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病程及注射胰岛素足否为肝炎病毒传播的危险因素.结果 住院T2DM患者HBsAg和抗-HCV的阳性率均高于流调的T2DM患者(12.2%vs.9.6%;2.7%vs.1.6%),但是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程和胰岛素应用不增加HBV和HCV的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8.
用PCR筛查献血者血液中HBV和HCV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正> 目前,尽管已用HBsAg、抗-HCV及ALT等指标筛选献血者,但输血后肝炎(PTH)仍时有发生。其中,输血后丙型肝炎预后更差,更易转为慢性,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自聚合酶链反应(polymoerase chainreaction,PCR)技术问世以来,由于其能从分子水平直接检测HBV-DNA和HCV-RNA,因此有望用于常规筛选献血者,以减少PTH的发生。笔者就此问题作一简单综述。1 PCR筛查HBV感染 HBsAg是乙型肝炎感染最常见的标志,检测HB-sAg用于献血者的筛选,大大减少了输血后乙型肝炎的发生率,但是HBsAg阴性并不能完全排除HBV感染。据报道,在输注HBsAg阴性血液成分后仍有0.3%~1.7%的乙型肝炎发生率。导致HBsAg假阴性的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检测并分析广东省惠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情况,为疾病防控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14-2017年共103229例、65770例、55667例和63201例体检人群或患者分别进行HBV、HCV、TP、HIV的检测,对性别、年龄、人群和年份分布进行分析。结果广东惠州地区的HBV、HCV、TP和HIV的阳性率分别为16.81%、1.02%、1.85%和0.11%。男性在HBV、HCV、HIV感染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HCV、TP感染的成年组均高于未成年组(P0.05)。而HIV的18~60岁组阳性率较高(0.13%),但各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诊病人的四种疾病阳性率明显高于体检人员和住院患者(P0.05)。不同年份间HBV、HCV、T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HBV阳性率逐年降低,而HCV则升高。结论该地区HBV、HCV、TP和HIV感染率仍较高,尤其要关注门诊病人,做好疾病防控,减少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及丙肝病毒感染对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995—2000年在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行手术切除的355例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其中乙肝相关肝细胞癌163例(HBV组),丙肝相关肝细胞癌73例(HCV组),119例非病毒相关肝细胞癌作为对照组(NBNC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对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结果:临床病理特征:乙肝相关肝细胞癌患者年龄轻,男性患者比例高,甲胎蛋白(AFP)均值高;丙肝相关肝细胞癌患者年龄最大,术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伴白蛋白降低者比例高,体检发现的小肝癌居多,肿瘤分期相对较早;NBNC组患者由于无肝病背景,往往缺乏定期体检,多因出现临床症状就诊,故发现时以大肝癌为主,合并血管侵犯,肿瘤突破包膜者比例高。术后生存情况:HBV-HCC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1-,3-,5~7-年生存率分别为:71.0%,34.0%,30.7%和11.53%;HCV-HCC组中位生存期为19个月,1-,3-,5~7-年生存率分别为90.3%,68.2%,41.9%和31.41%。提示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总体预后好于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χ2=10.92,P〈0.001)。多因素分析提示病毒感染类型是肝细胞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相对于无病毒感染肝细胞癌患者而言,乙肝相关肝细胞癌术后死亡的风险是前者的1.5倍(P=0.03),而丙肝相关肝细胞癌术后死亡的风险是其0.85(P=0.58)。结论:乙肝病毒与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显著差异。丙肝相关肝细胞癌总体预后好于乙肝相关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丙肝患者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CV RNA存在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套式PCR检测46例急性丙型肝炎(丙型肝炎以下简称丙肝)和42例慢性丙肝患者血清和PBMC中HCV RNA.结果 慢性丙肝患者PBMC中HCV RNA检出率显著高于急性丙肝患者(P<0.001);急、慢性丙肝患者血清和慢性丙肝患者PBMC中HCV RNA检出率显著高于ALT正常的抗-HCV阳性者(P<0.001);2例患者血清中HCV RNA阴性,PBMC中可测及,12例患者血清抗-HCV阴性,而血清HCV RNA阳性。结论 血清HCV RNA检测有助于抗-HCV阴性丙肝的诊断和早期诊断;丙肝的肝损害可能与HCV RNA血症有关;PBMC中HCV感染在丙肝的慢性化和慢性肝损害中可能起一定作用,PBMC中可贮存HCV RNA。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2005年2月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5例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资料,了解相关危险因素、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15例中9例肝移植术后HCV复发,血清中检测到HCVRNA,和(或)出现病理肝活检组织学改变。3例死亡皆因HCV复发不能控制所致。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例,HCVRNA血清滴度在治疗后1周皆明显下降。结论:HCV复发是目前肝移植术后一个普遍而又处理棘手的问题。控制并减少HCV复发的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是提高丙肝肝移植效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结核病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的临床情况。方法对182例合并乙肝的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中的肝功能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重感染的患者中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害的发生率为27.5%。34例(68%)发生在前3个月内。8例患者出现相关肝炎症状,其中纳差、恶心、呕吐症状最常见。16例(32%)需要停药或修改方案,34例(68%)患者经过积极治疗肝功能正常或好转。结论合并乙肝的结核病患者更易发生药物性肝炎。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某地患者输注血液制品后存在输血感染HBV、HCV的可能性,为血源检测是否应增加病毒核酸扩增方法提供数据。方法对本地区临床用10459份红细胞悬液进行HBV、HCV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 HBV阳性率为0.105%,HCV阳性率为0.028%。结论我国在对血源筛检过程中,应增加病毒核酸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不同位点变异及基因型对干扰素疗效的影响。方法:研究17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临床表现、生化、血清学和病毒学指标,并分析这些病人干扰素治疗(IFN-α2b 3MU,每周三次,疗程6个月)前血清标本中的病毒X基因和前c/c基因的DNA序列。结果:所有发生T^1762-A^1764突变的5例病人对干扰素治疗均有应答,而其余12例病人中仅2例有应答。在5例既有前c区A^1896变异又有c区抗原决定簇aa107—118变异的病人中,4例无应答,1例有应答。其他3例有A^1896位点变异的病人中,2例同时伴有1~2处淋巴细胞表位变异的病人有应答,而1例伴有5处淋巴细胞表位变异的病人无应答。应答的血清HBV DNA复制水平低而抗HBc—IgM滴度高。所有病人的血清HBV DNA基因型均为B型或C型。结论:提示HBV基因变异、血清病毒载量和抗HBc—IgM滴度等可能是干扰素治疗效果的预测指标,但有待临床和实验室研究的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感染者不同血清标志物HBV DNA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标志物(HBVM)表现模式的相关性。方法血清HBV DNA定量榆测采用PCR ELISA法,HBVM采用ELISA法。结果在HBVM阳性的430例血清中,有232例HBVDNA阳性,占54,0%。血清HBsAg、HBeAg、抗-HBc阳性者HBVDNA阳性率占94.8%,≥106copies/ml占65.9%;HBsAg、抗-HBe、抗-HBc阳性者HBV DNA阳性占29.4%,≥106copies/ml占17,5%。结论血清HBVM阳性患者中约54.0%的血清HBV DNA阳性,且HBeAg阳性患者中HBV DNA含量及阳性率明显高于抗-HBe阳性者;在抗-HBs、抗-HBc阳性或HBsAg阴性者血清内也有HBVDNA阳性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调查乙型肝炎病毒(HBV)特异性CTL表位的序列特点,同时探讨乙型肝炎重症化和慢性化的可能机理。方法本研究采用PCR扩增法获取HBV全基因并测序,参考国外文献报道的17个热点HBV特异性CTL表位氨基酸序列,分析其与本文获得的CTL表位氨基酸序列的差别。对患者各个表位变异的差异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获得46份HBV全基因组序列,急性乙型肝炎(AHB)1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18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13例。其中40份属于B基因型,6份属于C基因型。对17个表位进行分析发现,B基因型中变异较大的表位有S183-191,S382-390,C18-27,X36-44,X52-60和X115-123;C基因型中有P816-824,C18-27,X36-44,X52-60和X115-123。P816-824表位在CHB和CSHB组的变异率为27.8%和46.2%,显著高于AHB组(0%,P0.01);C23-31表位在CHB组的变异率为22.2%,显著高于AHB和CSHB组(0%,0%,P0.05)。结论了解HBV CTL表位序列特点,分析其与文献报道的CTL表位的差异情况,对防治乙型肝炎的重症化和慢性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二重RT—PCR同时检测HGV与HCV RNA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庚型肝炎病毒(HG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具有相近的传播途径与类似的检测方法,本文建立了二重RT-PCR法,用于同时检测HGV与HCV病毒核酸,其扩增产物分别为609bp与257bp在琼脂糖或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的均能安全分离,HGV产物经测序显示与报道的核酸序列同源性为89.2%~92.6%,该法具较好的批间重复性,二重PCR法减轻了实验人员的操作强度,可降低测定费用近50%,76例样本检测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