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血友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方法对2008年5月~2014年6月新疆血友病诊疗中心确诊或治疗的210例血友病患者进行HBsAg、抗-HCV和抗-HIV检测,并根据年龄段进行分组。结果 210例血友病患者HBsAg、抗-HCV和抗-HIV阳性率分别为2.86%(6/210)、4.29%(9/210)和0.48%(1/210),总感染率为7.63%,不同年龄段患者HBsAg和抗-HCV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疆地区血友病患者HBV感染率低于一般人群,而HCV感染率高于一般人群,HIV感染有上升趋势,HBV和HCV感染与年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与预后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探讨预防控制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的措施。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净化中心88例HD患者用化学发光法检测HCV抗体,随访3年,分析HCV感染与透析时间、输血、肾移植史、血清转氨酶(ALT)异常的关系,并观察转归及预后。结果88例患者中,抗-HCV阳性率为10.2%,HCV-RNA阳性率为4.5%,HCV总感染率11.4%。随访3年无新感染者;单纯HCV感染者未出现血清转氨酶(ALT)增高及影像学所见的肝损害;5例抗-HCV( )伴有HBcAb( )者均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及早期肝硬化表现。结论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与透析时间、输血、肾移植史有关;采取严格隔离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HBV与HCV同时感染者更易出现肝脏损害,值得重视。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探讨预防控制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的措施。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净化中心88例HD患者用化学发光法检测HCV抗体,随访3年,分析HCV感染与透析时间、输血、肾移植史、血清转氨酶(ALT)异常的关系,并观察转归及预后。结果88例患者中,抗-HCV阳性率为10.2%,HCV-RNA阳性率为4.5%,HCV总感染率11.4%。随访3年无新感染者;单纯HCV感染者未出现血清转氨酶(ALT)增高及影像学所见的肝损害;5例抗-HCV( )伴有HBcAb( )者均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及早期肝硬化表现。结论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与透析时间、输血、肾移植史有关;采取严格隔离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HBV与HCV同时感染者更易出现肝脏损害,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输血前感染性指标(乙肝HBsAg、抗-HIV(1/2)、梅毒抗-TP、丙肝抗-HCV)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07-2009年在贺州市人民医院各科住院需要输注血液制品的患者3 926例的输血前四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BsAg阳性率12.33%,抗-TP阳性率2.42%,抗-HCV阳性率1.53%,抗-HIV阳性率为4.87%。未成人感染率远低于成人,有输血史的受血者在单项或混合感染上,均比无输血史的高。结论对受血者输血前进行传染性指标检测,可及时了解其输血前的感染状况,防范输血纠纷;同时加强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控制医院内感染;对有输血指征的患者,做到安全、科学输血,对于指征不明显的患者,应尽量减少输血,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3467例输血前患者血清传染性疾病指标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本院输血前患者进行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艾滋病毒(HIV)以及梅毒(TP)等传染病的检测,了解南平地区输血前患者传染病情况,以防范患者、医务人员院内感染及医疗纠纷。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3467例输血前患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抗-HCV和抗-HIV检测,同时用梅毒甲苯胺红颗粒凝集试验(TRUST)初筛,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试验(TPPA)确证。结果HBsAg阳性率14.74%(511例),梅毒抗体经TRUST法检测阳性率2.11%(73例),再经TPPA确诊阳性率1.90%(66例)。抗-HCV阳性率0.40%(14例)、抗-HIV阳性率0.09%(3例)。结论本地区输血前患者血清4项传染性疾病指标有0.09%~14.74%的阳性率;HBV、HCV、TP感染率高于其他地区;HIV感染率低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5.
潘优敏  谢珏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7):769-770,773
目的对输血前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以及梅毒(TP)等传染病的检测,了解输血前患者传染性疾病感染情况,辨别输血所致感染是入院前感染或是医源性感染,避免医疗纠纷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6 421例患者在输血前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HCV、抗-TP和抗-HIV检测。结果 HBsAg阳性率12.76%(819/6 421);抗-HCV阳性率0.72%(46/6 421);抗-TP阳性率1.83%(118/6 421);抗-HIV阳性率0.08%(5/6 421)。男性HBsAg阳性率为15.58%(569/3 652),高于女性的9.02%(250/2 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抗-HCV、抗-HIV、抗-TP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患者血清4项传染性疾病指标有0.08%~12.70%的阳性率;HBV、HIV、TP感染率与其他地区大致相同;但HCV感染率明显低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4项感染性指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在临床输血前测定的价值。方法对2007年至2009年在我院各科住院,需要输注血液制品的3 926例患者的输血前四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BsAg阳性率12.33%,梅毒抗-TP阳性率2.42%,抗-HCV阳性率1.53%,抗-HIV阳性率为4.87%。结论对受血者输血前进行传染性指标检测,可及时了解其输血前的感染状况,同时对阳性患者进行相关治疗,对加强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控制医院内感染,妥善保存原始资料防范输血纠纷的发生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儿童患者输血前4种传染性指标的感染状况,预防和避免因临床手术或输血引起医疗纠纷和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务人员的生物防护和自我保护意识.方法对14 266例输血前患儿血清,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检测,采用明胶颗粒凝集(TPPA)法进行梅毒螺旋体(TP)特异抗体检测.结果 14 266例儿童患者输血前HBsAg阳性率为1.05%;HBsAb阳性率为86.32%;抗-HCV阳性率为0.196%;抗-HIV阳性率为0.021% ;抗-TP阳性率为0.161%.结论 儿童患者输血前4种传染性指标阳性率均低于一般人群,母婴垂直传播是儿童感染这些传染病的重要途径,患儿输血前相关指标检测有利于传染病的早期诊治,对于减少医疗纠纷,防止医源性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各类肝病(附3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虞作春  方荫堂 《临床荟萃》1995,10(4):153-154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测方法的建立,为临床观察丙型肝炎病毒(HCV)在各类肝病中的作用提供了条件。抗-HCV阳性能基本反映HCV的感染。本文报道396例各类肝病中抗-HCV检测结果,观察HCV在各类肝病中的感染情况,并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和HCV重叠感染与单纯HBV感染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及疾病的恢复、预后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9.
血友病患者目前只能依靠长期输注新鲜血浆、冷沉淀、高纯度FVE因子制剂等血液制品进行对症治疗,因此血友病患者是输血相关传染病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为了解血友病患者输血相关传染病的感染情况,我们对本中心门诊部就诊的血友病患者进行输血前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的检测,并对1993年前后出生的血友病患者输血传染病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血友病患者年龄与输血传播疾病的关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输血前血液相关传染病检测的重要意义.方法 对本院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的3 787名患者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HB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梅毒(TP)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382人,占 10.09 %;抗-HCV阳性43人,占 1.14%;抗-HIV阳性7人,占0.18 %;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阳性19人,占0.50%.其中抗-HIV与抗-HCV同时阳性3例;HBsAg与抗-HCV同时阳性1例;抗-HCV与RPR同时阳性1例;HBsAg与RPR同时阳性1例.结论 进行输血前传染病检测有利于减少医患纠纷,保护患者、医院及医学工作者、采供血单位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探讨预防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病毒性肝炎的措施。方法对2009~2011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室的12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及乙型肝炎6项,回顾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率分别为乙型肝炎病毒(HBV)23.2%,丙型肝炎病毒5.6%。不同年龄和性别在病毒性肝炎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HBV感染组、非感染组在输血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透析时间差异具有显著性(HBV感染组60.1±25.7月比非感染组43.0±25.3月,P<0.01)。HCV感染组、非感染组在输血次数(HCV感染组85.7%vs.非感染组15.7%,P<0.05)、透析年限(HCV感染组65.9±35.9月比非感染组43.0±25.3月,P<0.05)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是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乙型肝炎感染率在输血次数的差异无显著性,与透析年限的差异有显著性,丙型肝炎感染率随输血次数及血液透析时间的延长而增高。严格隔离可以预防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病毒性肝炎的感染率及其有关因素。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53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逆转录一套式PCR法检测HCV—RNA。回顾分析5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的临床资料。结果 5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肝炎病毒感染率分别为乙型肝炎病毒(HBV)22.6%、丙型肝炎病毒(HCV)41.5%、HBV/HCV总感染率49.1%,HCV感染组、非感染组在输血次数、透析年限的差异有显性,而HBV感染组、非感染组在输血次数、透析年限的差异无显性。结论 病毒性肝炎仍是血液透析(HD)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中以HCV的发生率最高。严格消毒措施,血源筛选,减少输血,对减少透析中肝炎感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发生情况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于解放军总医院肾内科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情况并分析其与透析时间、肾移植史、外科手术史及输血的关系。结果纳入研究的163例患者中,感染HBV的患者18例(11.0%),感染HCV的患者14例(8.6%)。感染HCV患者的透析龄最长,为(79.0±51.6)月,同时,感染HCV的患者肾移植病史及外科手术史比例也高于其他两组患者。分析HCV及HBV首次发现时间,患者感染HCV多发生在肾移植术后,感染HBV多发生于透析开始前,而发生在透析间期的比例不高。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中,感染HCV与HBV患者的比例无明显差异,但感染HCV的患者多继发于肾移植、手术及输血,而感染HBV的患者多为原发。因此,加强对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感染HCV的控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血液透析患者乙型、丙型和庚型肝炎病毒(HBV、HCV和HGV)感染及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了44例血透患者的HBV标志物、抗-HCV和抗-HGV抗体,逆转录-套式PCR法检HCV BNA及HGV RNA。结果 血透患者三种肝炎总感染率达77.3%,HBV、HCV、HGV感染率分别为72.7%、13.6%和13.6%,HBV/HCV、HCV/HGV、HGV/HBV合并感染分别为11.4%、2.3%和11.4%,HBV、HCVT HGV三重感染率为2.3%。HCV感染与输血次数、透析年限明显相关,而HBV和HGV感染与输血次数、透析年限无显著相关。肝炎病毒合并感染组与单纯感染组、阴性组比较,输血次数明显增多、透析年限明显延长。结论 血透患者HBV、HCV和HGV感染率均较高。严格消毒措施,减少输血,血源筛查,对减少透析中肝炎病毒感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es,HB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和梅毒螺旋体(treponemapal—lidum,TP)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44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HBV五项、抗-HCV、抗-HIV和TP抗体.应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HBsAg阳性的透析患者血清中HBV—DNA含量及抗-HCV阳性的透析患者血清中HCV—RNA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49例透析患者HB.sAg、HBsAb、抗-HCV、TP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2.90%、20.71%、8.69%、1.78%,抗-HIV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其中,HBsAg阳性患者中,HBV-DNA阳性率为46.15%,DNA拷贝数为1.1×104—3.7×10^7 IU/mL;抗-HCV阳性者中,HCV-RNA阳性率为58.97%,RNA拷贝数为8.1×10^3~1.5×10^7IU/mL。≥60岁和〈60岁两组患者HBsAg、抗-HCV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HBV、HCV感染率相对国外较低,但感染现象在各年龄段普遍存在。TP感染情况与国内外报道相似,应加强管理防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查体人群及已感染丙肝病毒(HCV)病人的乙肝病毒(HBV)感染率进行比较分析,观察HCV重叠感染HBV的几率情况。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两组分别检测HBV感染情况。结果查体人群的HBV感染率为9.76%,HCV感染病人的HBV感染率为32.7%,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V感染人群组中重叠感染HBV的几率较高,对抗-HCV阳性患者应注意警惕重叠感染。  相似文献   

17.
肝功能异常患者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凉山彝族地区病毒性肝炎感染状况,为预防病毒性肝炎提供依据.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820例肝功能异常患者血清中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经统计学处理分析5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在人群中的阳性趋势和在不同性别组、不同年龄组中的阳性分布趋势.结果 抗-HAV-IgM、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丁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DV)、抗-HEV-IgM在820例肝功能异常患者中的阳性率为:23.78%、31.10%、4.63%、0.98%、3.17%;抗-HAV-IgM组阳性率最高为57.78%(P<0.05),HBsAg组阳性率最高为39.04%(P<0.05),抗-HDV组阳性率最高为2.71%(P<0.05),抗-HCV、抗-HEV-IgM在不同年龄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AV-IgM阳性率女性组高于男性组(P<0.05),HBsAg阳性率男性组高于女性组(P<0.05),抗-HCV、抗-HDV、抗-HEV-IgM在男女性别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凉山彝族地区病毒性肝炎以甲、乙型肝炎为主,因此抓好甲、乙型肝炎预防工作是减少凉山地区病毒性肝炎发病的关键,注意个人饮食卫生和环境卫生有助于预防甲、戊型肝炎传播,接种甲、乙肝疫苗是预防甲、乙型肝炎最有效措施,加强对血液及血液制品的监管和管理好静脉吸毒人群所用的注射器能有效控制乙、丙型肝炎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经输血或单采浆献血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患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率;分析HIV与HCV感染的相互影响。方法 对140例经输血或单采浆献血感染HIV的患者血清抗HCV、HBV—M、肝脏生化功能、CD4^ 和CD8^ 细胞计数、纤维胃镜、肝胆脾B超进行分析。结果 140例HIV感染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中HCV抗体阳性者占91.5%(128/140);HIV和HCV混合感染者肝功能损害较轻,与单纯HIV感染者比较,其肝功能、B超改变、CD4^ 细胞计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输血或单采浆献血感染的HIV感染者中存在着极高的HCV感染(91.5%)。HIV和HCV混合感染者与单纯HIV感染者比较,肝功能损伤并不严重,提示HIV可能并不加速丙型肝炎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闽南地区无偿献血者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闽南地区无偿献血者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情况,探讨现有输血传播乙肝病毒(HBV)的检测方法的有效性。方法依据多种与HBV相关血清学指标的检测情况对献血者标本进行HBV携带风险评价分级,对较高携带风险的标本做单份多区段巢式-PCR检测其HBV DNA,对低携带风险的标本做10份混合的巢式-PCR检测。采用这一方案,对闽南地区19 360例HBsAg阴性的无偿献血者标本做检测分析。结果闽南地区HBsAg阴性献血者中的HBV DNA阳性检出率为0.21%(40/19 360,95%CI:0.15%—0.28%),属于OBI;其中抗-HBc阳性检出率85%(34/40),但阳性预测值仅为3.4%(34/995,95%CI:2.4%—4.7%);HBV NRAg阳性预测值30%(6/20),但灵敏度为15%(6/40)。结论现有筛查体系下无偿献血者中仍存在一定比例的OBI,需要寻求更为有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袁红  蒋秀珠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2):1444-1445,1447
目的 探讨成都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TP)感染及其相互合并感染的关系,为预防、控制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对近期半年内该院门诊、住院及体检者HBsAg、抗HIV抗体、抗HCV抗体和抗TP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HBsAg阴、阳性结果与其他各项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 HBsAg阳性者合并抗HIV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HBsAg阴性者(P<0.01),HBsAg阴性者TP感染率更高(P<0.01),HBV感染情况与合并抗HCV抗体阳性没有相关性(P>0.05);双重感染与HBV感染相关(P<0.05),以HCV/TP重叠感染与HBV感染相关性最为明显(P<0.05),HIV/HCV重叠感染和HIV/TP重叠感染均与HBV感染无明显相关性(P>0.05);未见HCV、HIV、TP三重感染.结论 HIV感染与HBV感染明显相关,HCV/TP重叠感染与HBV感染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