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近期有报道称在肿瘤患者外周血中检测出了高于正常值的CD133阳性细胞。 目的:观察CD133 mRNA和蛋白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与RT-PCR反应检测29例大肠癌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外周血中CD133 抗原与mRNA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发生转移的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D133阳性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及无转移的大肠癌患者(P < 0.01)。正常健康人群和无转移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D133mRNA表达为阴性,发生转移的部分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D133mRNA表达阳性,阳性率为35.7%(5/14),在超过38个以上循环时表达为弱阳性。结果表明,无转移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D133 mRNA和蛋白表达与正常对照无区别,发生转移的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D133 mRNA和蛋白高于正常对照和未发生转移者。  相似文献   

2.
背景:有研究表明端粒酶活性抑制剂不仅能抑制或杀死肾癌细胞,而且对决定肾癌发生发展的干细胞也有作用。 目的:观察无血清悬浮培养的肾癌干细胞表面标志CD133及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情况,并与含血清培养的肾癌细胞作比较。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6/2009-02在江苏大学完成。 材料:手术切除肾癌周围新鲜的正常肾组织标本由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提供,肾癌干细胞株OS-RC-2由上海中科院细胞库提供。 方法: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肾癌干细胞OS-RC-2,胰酶消化后离心弃上清,悬浮于含EGF、bFGF的DMEM/F12无血清培养基中,调整细胞浓度为2×108 L-1进行接种,在37 ℃、体积分数为5%的CO2培养箱中悬浮培养。以含血清培养的肾癌细胞及正常肾组织细胞作为对照。 主要观察指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肾癌干细胞CD133及CD34的表达,采用TRAP实时定量检测肾癌干细胞端粒酶活性。 结果:肾癌干细胞接种于无血清培养基后,细胞呈圆形悬浮于培养液中;2 d后有细胞球生成,每个细胞球含3~8个细胞,折光性较强;7 d后细胞球明显增多,体积增大,为规则的圆形或卵圆形。无血清悬浮培养的肾癌干细胞球CD133+CD34-率明显高于含血清培养的肾癌细胞CD133+CD34-率,正常肾组织细胞未测出有CD133及CD34的表达,3者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328.25,P < 0.05)。肾癌干细胞球和肾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均高于正常肾组织细胞(F=278.74,P < 0.05),而前2者间端粒酶活性无明显差异。 结论:与含血清培养的肾癌细胞相比,无血清悬浮培养的肾癌干细胞表面标志CD133呈明显高表达,二者端粒酶活性均高于正常肾组织。  相似文献   

3.
背景:越来越多的研究将CD44作为结直肠癌干细胞的一个特异性的标志物。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干细胞CD44+/CD166+在原发性结直肠癌组织中的数量、位置及分布方式。 方法:取61份结直肠癌、10份正常肠黏膜组织及18份伴不典型增生的结直肠腺瘤标本制成42点的共3块组织芯片。 结果与结论:免疫组织化学双染结果显示,正常肠黏膜中未见CD44+/CD166+细胞,在伴不典型增生腺瘤中可见极少量CD44+/CD166+细胞,结直肠癌中可见到少量CD44+/CD166+双阳性细胞。双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结直肠癌腺管基底侧,呈灶状或散在分布;细胞呈立方形,胞浆稀少,胞核规则,呈卵圆形或高柱状,随着结直肠癌分化程度的降低,数量增多,且其数量在浸润较深的癌巢中较多。提示结直肠癌干细胞的数量、位置、分布方式及其形态有助于结直肠癌的诊断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4.
背景:研究表明在多种心脏疾病后的心室肌中HCN2和HCN4表达异常,且与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修复受损心肌,但对梗死后心室离子通道重构的影响仍不清楚。 目的:检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梗死心肌后左心室HCN2和HCN4的表达变化。 方法:取3周龄SD大鼠5只,Percoll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4组:DMEM组、细胞移植组大鼠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造模后4周,DMEM组在梗死边缘区和中心区分5点注入DMEM培养液,细胞移植组同法注入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200 μL,细胞数5×106个。采用RT-PCR及Western-blot法检测左心室HCN2,HCN4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正常心肌区:各组HCN2,HCN4 mRNA及蛋白的表达基本相似(P > 0.05)。梗死边缘区:DMEM组HCN2,HCN4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P < 0.05);细胞移植组HCN2,HCN4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少于DMEM组(P < 0.05)。梗死中心区:DMEM组HCN2,HCN4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P < 0.05);细胞移植组HCN2,HCN4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DMEM组基本相似(P > 0.05)。提示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边缘区HCN2,HCN4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升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能通过下调梗死边缘区HCN2,HCN4的表达来降低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5.
背景:造血干细胞数目少,且在体外容易分化,这对其应用于移植存在很大的困难。 目的:文章集中阐述了Wnt、Notch、Bmi_1、Shh、HOXB4信号分子在维持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调控中的作用及其途径。 方法:以HSC、Wnt、Notch、Bmi_1、Shh、HOXB4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2002-01/2008-12)。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英文。纳入与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相关信号分子密切相关的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计算机初步检索到216篇文献,对其中30篇文献进行研究。造血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较强分化发育和再生能力、可以产生各种类型血细胞的始祖细胞,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血液系统疾病,但是造血干细胞在体外容易分化,这对其应用于移植存在很大的困难。如何使造血干细胞在体外扩增和处理的同时保持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特性成为关键问题。近年来通过不同信号通路增强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的信号分子成为研究热点。文章集中阐述了Wnt、Notch、Bmi_1、Shh、HOXB4在维持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调控中的作用及其途径,发现上述5种信号分子均具有增强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的功能。此外还有一些因素在维持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如作为内源性因素的一系列转录因子Oct-4、Ehox、Nanog、SCL、Runx1等,探讨它们相互作用形成的调控网络如何调控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将成为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领域研究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将X盒结合蛋白1基因以重组腺病毒为载体转染胚鼠海马神经干细胞,观察其在缺氧环境下是否可以使移植后干细胞内grp78、EDEM表达增加以及对干细胞抗凋亡能力的影响。方法取孕16d SD大鼠胚鼠的海马组织进行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克隆、nestin免疫荧光检测,以及传代和扩增。将重组腺病毒Ad-XBP1-EGFP质粒转染胚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得到基因修饰后的胚鼠海马神经干细胞。选取未转染的神经干细胞标记为对照组、未转染组;选取转染后的神经干细胞标记为转染组。未转染组和转染组用CoCl2诱导缺氧,24h后WesternBlot检测3组神经干细胞中xbp-1,grp78,EDEM,bcl-2及bax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NSCs和XBP1-NSCs的凋亡情况。结果在缺氧条件下,与未转染组相比,转染组的grp78表达增加,EDEM表达水平上升,bcl-2水平上升,而bax水平下降(P0.05);转染组神经干细胞凋亡程度较未转染组减轻(P0.05)。结论可以利用重组腺病毒作为载体成功将X盒结合蛋白1基因导入胚鼠海马神经干细胞中;转染后的神经干细胞在缺血缺氧条件下grp78、EDEM水平上升,抗凋亡能力较普通神经干细胞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miR-200家族及侵袭相关基因ZEB1、ZEB2和CTNNB1在颅咽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并初步探讨其在颅咽管瘤侵袭性生长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自2017年6月-2018年12月经手术切除的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ACP)30例和鳞状上皮乳头型颅咽管瘤(PCP)30例的新鲜标本,手术切除的失活脑组织作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相关性脊髓病/热带痉挛性截瘫(HAM/TS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情况、HAM/TSP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sFas和sFasL表达水平及外周血Fas、肿瘤坏死引子α(TNF-α)和Bcl-2蛋白在HAM/TS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单细胞电泳检测HAM/TS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情况,应用ELISA检测8例HAM/TSP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sFas、sFasL的水平,并用流式细胞术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上Fas、TNF-α和Bcl-2蛋白进行定量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组(OIND)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HAM/TS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为13.63%±0.48%,与健康对照组(1.63%±0.57%)比较显著增高(P<0.05).(2)患者血清sFas表达水平为(1.08±0.26)ng/ml,与OIND组[(0.29±0.05)ng/ml]及健康对照组[(0.18±0.07)ng/ml]比较显著增高(P<0.05);血清sFasL表达水平[(0.26±0.11)ng/ml]高于OIND组[(0.22±0.04)ng/ml]及健康对照组[(0.21±0.05)ng/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sFas和sFasL表达水平分别为(0.19±0.07)ng/ml和(0.24±0.08)ng/ml,显著高于OIND组[(0.11±0.06)ng/ml、(0.01±0.01)ng/ml,P<0.05].(3)外周血淋巴细胞中Fas、TNF-α表达水平分别为180.15±105.23和60.28±25.21,与OIND组(分别为41.50±21.72、20.18±3.08)及健康对照组(分别为37.02±17.26、17.60±1.50)相比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表达(23.50±8.44)较OIND组(34.84±9.63)显著降低(P<0.05),与健康对照组(27.39±8.78)比较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因子sFas、sFasL、Fas、TNF-α和Bcl-2可能在HAM/TSP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Toll样受体4(TLR4)及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探讨TLR4及下游炎症因子与PD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 9月至 2020 年9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病房就诊的原发性PD患者60例(PD组),以及同期在该院体检健康者6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血清TLR4蛋白及IL-6、IL-1β 和TNF-α水平,并分析其与PD患者Hoehn-Yahr分期和临床分型的关系。结果 PD组外周血血清TLR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游炎症因子IL-6、IL-1β和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D分期越高,TLR4、IL-6、IL-1β 和TNF-α的表达越高。震颤为主型、强直少动型和混合型PD患者TLR4、IL-6、IL-1β和TNF-α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R4及其下游炎症因子的高表达与PD的发生发展和分期密切相关,对PD发病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2, 49(3): 41-4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主要表达于神经元细胞膜上的NA+-K+-2CL-转运体(NKCC1)、K+-CL-转运体(KCC2)及表达于神经元细胞质中mTOR通路信号蛋白4E结合蛋白1(4E-BP1)在外伤性癫痫(PTE)癫痫灶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外伤性癫痫患者术后脑组织标本14例作为实验组;选取脑外伤患者行减压或清创手术获取的和各种病变患者手术入路不可避免要切除的正常脑组织8例作为对照组。用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荧光PCR(RT-PCR)检测14例PTE癫痫脑组织、8例对照组"正常脑组织"NKCC1、KCC2、4E-BP1的表达。 结果Western blot显示PTE病灶脑组织中4E-BP1、NKCC1相对灰度值(0.61±0.12、0.92±0.19)高于正常脑组织(0.27±0.05、0.67±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病灶脑组织中KCC2相对灰度值(0.58±0.99)低于正常脑组织(0.72±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PTE病灶脑组织中4E-BP1、NKCC1相对灰度值(30.84±1.32、27.81±1.92)高于正常脑组织(26.94±1.24、23.52±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病灶脑组织中KCC2相对灰度值(21.55±1.01)低于正常脑组织(24.59±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组中NKCC1/KCC2比值(1.29±0.11)高于对照组(0.96±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NKCC1、KCC2和mTOR通路信号蛋白4E-BP1的异常改变,可能是外伤后脑组织组织学改变及反复癫痫发作的重要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1.
背景:在某些恶性肿瘤中,SP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的特性,如人脑瘤、乳腺癌等肿瘤干细胞的研究就是采用了这种方法。目前关于肠癌干细胞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国内外尚无肠癌干细胞分离、鉴定成功的报道。 目的:分析肠癌细胞系SW-620中是否包含肿瘤干细胞相关的SP亚群。 方法:制备SW-620细胞悬液,经Hoechst33342和PI染色,实验组加入Hoechst33342至终浓度为5 mg/L,维拉帕米组同时加入维拉帕米至终浓度5 mg/L,流式细胞仪分析SP亚群,共选取3次实验的结果。 结果与结论:通过Hoechest33342蓝光和红光双参图,实验组SP细胞亚群位于左下角两种荧光均阴性或很弱的区域,经3次检测,肠癌细胞株SW620中SP比例分别为0.1%,1.0%和0.5%,经维拉帕米阻断后SP细胞比例均为0。提示人肠癌细胞系SW620中存在SP亚群细胞,即提示肠癌干细胞存在的可能;维拉帕米可抑制染料外从排而明显减少SP细胞的比例。  相似文献   

12.
13.
学术背景: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肿瘤干细胞理论为了解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目的:综述结直肠癌干细胞的存在依据,来源及分离鉴定等研究进展。 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0-01/2007-07期间相关文章,检索词为"colorectal cancer,stem cell,tumor stem cells"。同时检索维普数据库1990-01/2007-07期间相关文章,检索词为"结直肠癌,干细胞,肿瘤干细胞"。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及其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结直肠癌干细胞存在依据,来源及分离鉴定等研究进展相关。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共收集到63篇相关文献,33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30篇为内容陈旧或重复文献。 文献评价:符合纳入标准的33篇文献中,28篇涉及结直肠癌干细胞的存在依据及来源,4篇涉及结直肠癌干细胞的分离鉴定,1篇涉及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资料综合:肿瘤干细胞是肿瘤组织中数量极少的、具有无限增殖和自我更新能力、导致肿瘤发生的细胞,它是肿瘤转移、复发及耐药的根源,也有望成为根治恶性肿瘤的新靶点。目前已在白血病和多种实体瘤中发现具有特殊表面标记的肿瘤干细胞,肠道干细胞本身为分化未成熟的细胞,因此,其细胞表型难以确定而不易鉴别,目前对其数量、定位、组织起源、功能以及和肠道疾病关系研究的相对较多。在结直肠癌中已经分离出以EpCAMhigh/CD44+为表型特征的肿瘤干细胞,进一步加速了人们对结直肠癌发生发展机制的认识。 结论:结直肠癌干细胞的发现是人类认识恶性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又一进步,肿瘤干细胞可能成为根治恶性肿瘤的最为重要的新靶点,为人类战胜肿瘤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14.
背景:目前研究认为表皮干细胞数量及增殖分化潜能的差异,可能是创面愈合能力随年龄增大而逐渐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的:探讨不同发育阶段人皮肤表皮干细胞β1整合素、角蛋白 19、p63转录因子和端粒酶反转录酶的表达特征。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照观察,于2005-09/2007-04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研究所完成。 材料:流产胎儿皮肤标本由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提供,4~12周岁少儿、25~45岁成人烧伤整形植皮手术剩余皮片标本由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提供。 方法:标本取材后立即用中性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4 ℃保存。所有标本经系列切片后,分别采用鼠抗人角蛋白19、β1整合素、p63转录因子、端粒酶反转录酶单克隆抗体作为一抗,以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皮肤组织中表皮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 主要观察指标:200倍光镜下观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测定表皮干细胞标志物阳性表达率。 结果:胎儿皮肤、少儿皮肤和成人皮肤表皮的基底部、毛囊周围细胞β1整合素、角蛋白19、p63和端粒酶反转录酶均呈棕黄色阳性表达。胎儿表皮基底层细胞β1整合素、角蛋白19和p63均呈强阳性表达;少儿表皮基底层细胞中大部分表达β1整合素、角蛋白19和p63,阳性细胞均匀分布;成人表皮基底层细胞β1整合素、角蛋白19和p63呈弱阳性表达,阳性细胞散在分布;胎儿表皮基底层端粒酶反转录酶阳性细胞表达强度>少儿表皮>成人表皮。随年龄的增加,β1整合素、角蛋白19、p63和端粒酶反转录酶在胎儿、少儿、成人皮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呈下降趋势(F=5.06,P < 0.01)。 结论:胎儿皮肤、少儿皮肤和成人皮肤表皮干细胞主要位于表皮基底层,端粒酶表达阳性区域及信号强度与表皮干细胞的定位分布及阳性表达强度相一致。提示表皮干细胞的数量、端粒酶活性表达的强弱可能与不同发育阶段皮肤组织的修复能力差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检测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抑制型和激活型碱性螺旋(bHLH)转录调控因子mRNA的表达,探讨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机制。方法 小鼠胎脑细胞原代培养并鉴定。用全反义维甲酸(RA)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神经干细胞分化前以及分化后1d、2d、3d、5d和10d时Hesl、Hess、Mashl、Mathl及NeumDmRNA的表达。结果 HeslmRNA在神经干细胞分化前后均表达,无显著差异;HessmRNA随分化时间延长表达下降;NeuroDmRNA和MashlmRNA仅在已分化神经元中表达;MathlmRNA在分化后期表达明显。结论 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bHLH转录因子mRNA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时相性,这将为最终揭示神经干细胞分化调控机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6.
摘要:微小RNA作为生物体正常生长发育的调控分子,不仅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异常,而且在维持胚胎干细胞以及成体干细胞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中起重要作用。因此,筛选乳腺癌干细胞相关微小RNA表达谱,探讨微小RNA参与肿瘤干细胞形成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文章综合分析相关文献,对乳腺癌干细胞和微小RNA方面的研究情况予以综述分析和展望。乳腺癌干细胞具有自身特征性微小RNA,随着微小RNA在乳腺癌干细胞研究的不断进展,对乳腺癌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会不断得以揭示,为进一步从干细胞层面研究乳腺癌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从人脑胶质瘤组织中分离、培养胶质瘤干细胞,并探讨其生物学特性及其抗凋亡和多重耐药基因的表达差异.方法 人脑胶质瘤组织经过原代细胞培养后,用无血清培养方法获得胶质瘤干细胞球,用10%的胎牛血清培养诱导分化,分化前后分别做nestin、tubulin-β、GFAP免疫细胞化学荧光染色,并观察胶质瘤干细胞形态学改变.同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livin,livinot,livinβ,survivin,MRPI和MRP3 mRNA的表达.结果 有2例分离培养出干细胞球体,这些球体具有典型的干细胞特性,nestin染色为阳性;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呈悬浮球样生长,能够自我更新和增殖,在有血清培养基中能够分化,tubulin-β、GFAP染色为阳性.胶质瘤干细胞球livin、livinα、livinβ、survivin和MRP-1 mRNA表达量比较胶质瘤组织表达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MRP-3mRNA表达量降低.结论 胶质瘤干细胞抗凋亡和MRP-1基因表达量较胶质瘤表达量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提示胶质瘤干细胞比较其同源的胶质瘤细胞具有更强的耐药性,这可能是肿瘤耐药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背景:肿瘤干细胞学说认为,肿瘤干细胞是肿瘤不断增殖的根源,并与肿瘤的浸润转移、耐药现象密切相关。目的:在单细胞水平研究体外传代培养的MCF7细胞中肿瘤干细胞含量变化规律,认识肿瘤干细胞在体外培养环境下的增殖特点。方法:利用单细胞分离种植-成瘤性克隆方法对传代培养后不同时间点MCF7细胞中肿瘤干细胞的比例连续检测,流式细胞仪同步检测相应细胞样本中CD44+CD24-/low亚群的含量变化。结果与结论:传代后培养的MCF7细胞在不同时间点其肿瘤干细胞比例及CD44+/CD24-/low亚群比例均呈现有规律的变化。但CD44+/CD24-/low亚群变化更为显著(36.84%到81.95%),而肿瘤干细胞含量仅在小范围波动(38.54%~47.39%)。结果提示传代培养的MCF7细胞中,肿瘤干细胞具有通过调节自身增殖来保持其比例相对稳定的特点;CD44+/CD24-/low亚群并不代表或者富集MCF7细胞株中的肿瘤干细胞亚群。  相似文献   

19.
A cytokeratin (CK)(+), horizontal basal cell (HBC)-like cell line from murine olfactory epithelium, DBC1.2, was characterized. Histochemically, it is CK14(+), CK18(-), neuron-specific tubulin (NST)(+) and capable of binding Bandeiraea simplicifolia lectin I. RT-PCR studies revealed that it expresses mRNAs for EGF receptor, NST, Pax-6, but not for Mash-1 and neurogenin-1. Retinoic acid reduced the expression of CK14 and CKs recognized by polyclonal anti-keratin antibody, whereas it induced nesti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DBC1.2 shares the properties of HBCs and neural cells.  相似文献   

20.
Expression of coagulation factor IX in a haematopoietic cell lin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e have developed a gene therapy project for haemophilia B which aims to express factor IX (FIX) in haematopoietic lineage.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s and subsequent megakaryocyte-derived cells represent the target cells of this approach. Our speculation is that platelets can deliver the coagulation factor at the site of injury, and subsequently correct the haemostasis defect. In order to direct FIX expression in cells from the megakaryocytic lineage, we designed a FIX cassette where the FIX cDNA was placed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tissue-specific glycoprotein IIb (GPIIb) promoter. In stably transfected HEL cells, FIX production was higher when driven by the GPIIb promoter compared to the CMV promoter. Using a cassette containing both the GPIIb promoter and a truncated FIX intron 1, FIX synthesis was dramatically increased in HEL cells. Northern blot analysis demonstrated an increase in FIX mRNA amounts, which paralleled with an increase of FIX antigen in the culture supernatants. Using a one-stage clotting assay and an activation by FXIa and FVIIa/TF, the HEL-derived recombinant FIX was shown to be a biologically active protein. This recombinant protein exhibited a 60-kDa molecular mass and was more heterogeneous than plasma immunopurified FIX (Mononine). The molecular mass difference could be partly explained by a different glycosylation pattern. The GPIIb promoter appears therefore to be a very attractive sequence to specifically direct FIX production in the megakaryocytic compartment of hematopoietic cells. These data also demonstrate that hematopoietic cells may represent potential target cells in an approach to gene therapy of haemophilia 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