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病原性Yersinia(耶尔森氏菌)属菌。方法 通过病原性Yersinia属菌3对引物,进行基因扩增,并且用凝胶电泳分离,照像。结果 病原性Yersinia属菌得到目的扩增带,非病原性Yersinia属菌及其他细菌没有扩增带。结论 聚合酶链反应方法简便,易行,特异性强,敏感性高。  相似文献   

2.
宁夏鼠疫自然疫源地耶尔森氏菌分布调查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查明在宁夏鼠疫自然疫源地是否存在其他2种致病性的耶尔森氏菌分布。方法 将疫源地捕获的啮齿动物取其舌、肠系膜淋巴结、盲肠末端及肠内容物放入PBS缓冲液中,在4℃条件下冷增菌3周,接着经KOH溶液处理后,涂布在IN、VYE培养基上,28℃培养24h。最后在培养基挑选可疑菌落做菌株的鉴定。结果 未检出假结核菌,但检出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菌65株。结论 在宁夏鼠疫自然疫源地存在致病性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分布。  相似文献   

3.
选择培养基分离鼠疫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鼠疫监测以来一直使用营养琼脂培养基、赫氏培养基和龙胆紫血液培养基分离培养鼠疫菌,这些培养基的缺点是选择性差,所有营养条件要求不高的细菌均可生长,鼠疫菌菌落特征不典型,常常与一些杂菌菌落难以辨认。为此,我们选择国际上认可的耶氏菌选择培养基(Yersinia selective  相似文献   

4.
病原性耶尔森氏菌在磷酸盐缓冲液中的低温生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PBS对Yersinia属菌进行低温增菌培养试验。方法 用生理盐水分别稀释Yersinia属菌,然后接种在0.5%兔溶血的PBS液体内,进行分离培养。结果 Yersinia属菌在20-25d出现一个峰值。结论 PBS低温增菌培养方法简便,可用于Yersinia属菌细菌的增菌培养。  相似文献   

5.
梁莹  海荣  俞东征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7,26(3):353-354,F0003
目前,已知耶尔森菌属包括11个菌种,其中只有3种对人类和啮齿类动物致病: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以下简称鼠疫菌)、假结核耶尔森菌(Yersinia pseudotuberculosis)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鼠疫(Plague)是由鼠疫菌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跳蚤叮咬而引起疾病的传播;而其他2种致病菌则主要通过食物进行传播(粪-口途径).假结核菌可导致肠系膜淋巴结炎和败血症:  相似文献   

6.
耶尔森菌属(Yersinia)属于肠杆菌科,包括11个菌种,其中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Y.e)与假结核耶尔森菌(Yersinia pseudotuberculosis, Y. p)三种对人类和啮齿动物致病。虽然感染的途径不同,所引起的疾病的严重程度不同,但都具有一种嗜淋巴组织的特征,其中鼠疫耶尔森菌是一种细胞外病原菌,在体外不能侵入细胞,而与其同属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具有侵袭性,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80年代,美国、芬兰、日本相继报道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病的暴发流行而引起国内外医学界高度关注,各种耶尔森氏菌培养基纷纷问世,使用耶尔森氏菌选择培养基即Yersinia selective agar检验小肠结肠炎和假结核耶尔森氏菌已在国际上得到普遍认可,但分离鼠疫菌效果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8.
1 概述 假结核耶尔森菌(Yersinia pseudotuberculosis)属于肠杆菌科耶尔森菌属,是该菌属三种致病性菌之一(另两种为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假结核耶尔森菌是一种人兽共患的肠道病原菌,流行病学特点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很相似,但假结核耶尔森菌能够感染的动物种类更广泛,但感染率则低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相似文献   

9.
啮齿动物传播多种疾病,特别作为鼠疫等自然疫源性疾病的贮存宿主,严重危害着人民健康。80年代,我国广泛地开展了有关耶尔森氏菌(Yersinia)(以下简称耶氏菌)的流行病学研究。崔凤柱、侯在文等对宁夏人群及家畜等动物曾进行过调查研究,对宁夏啮齿动物除鼠疫菌外的其它病原性耶氏菌从未进行过研究。为控制和深入研究鼠疫和其它病原性耶氏菌病,在查清宁夏啮齿动物鼠疫流行病学的基础上,调查研究其它病原性耶氏菌的分布及有关生态学很有必要。1997~1998年在宁夏的海原县、盐池县、银川市等地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捕获啮齿动物 在海原县、盐池县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周边地区与银川市的非鼠疫疫区的野外和居民点,用2号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查明广东省鼠疫静息期鼠形动物3种致病性耶尔森氏菌感染情况。方法鼠血清56℃30min灭活供试,取肝、脾压印和增菌3周后分离培养;取舌、回盲部内容物放入PBS缓冲液中在4℃增菌3周经KOH溶液处理后涂布IN培养基28℃24h,挑取可疑菌落鉴定。结果未检出鼠疫菌和假结核菌。检出小肠结肠炎菌2株,中问型耶尔森氏菌1株。结论广东省鼠疫处于静息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制并筛选适合从腐败材料分离鼠疫菌的选择敏感培养基,对其性能进行评价。方法以自制赫氏消化液为基础,加入刺激鼠疫菌和抑制杂菌生长的生化试剂配制成2种选择敏感培养基,以常见致病菌株、耶尔森氏菌属中与鼠疫菌近源的假结核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评估2种培养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应用以上培养基分离野外腐败动物材料的鼠疫菌,评价几种选择培养基的应用效果。结果1号培养基(4%十二烷基硫酸钠选择培养基)对鼠疫菌检测的特异性高、敏感性强,培养24 h鼠疫菌发育为典型成熟菌落,应用该培养基从腐败动物材料中分离鼠疫菌阳性检出率与龙胆紫选择培养基一致。结论4%十二烷基硫酸钠选择培养基分离鼠疫菌效果优于龙胆紫选择培养基,可用于野外腐败动物材料的鼠疫菌快速检验。  相似文献   

12.
提要:本文从鼠疫病原学的快速诊断方面入手,重要介绍了一种鼠疫特异性显色培养基和S iO2纯化DNA技术在鼠疫PCR扩增中具体应用以及φA1122噬菌体的研究动向和血清学诊断技术所面临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结肠小袋纤毛虫DMEM培养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其生活史及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用DMEM培养基培养结肠小袋纤毛虫,观察不同淀粉量、不同血清量、不同初始pH值及不同接种量下的培养效果。结果用DMEM培养基培养结肠小袋纤毛虫,最适淀粉含量为20 mg/安瓿,最适血清含量20%,最适pH值为7.0;种群自然增长率和种群所达到的最大种群密度随接种量的不同而明显改变。结论DMEM培养基可用于结肠小袋纤毛虫的体外培养。  相似文献   

14.
将单味红枣液加入营养肉汤(简称红枣肉汤)做10种细菌90瓶模拟菌血标本的增菌培养,并与营养肉汤进行比较。结果红枣肉汤增菌阳性率为94.44%,营养肉汤为81.11%,经McNemar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使用红枣肉汤作为血液标本的增菌培养基,可提高细菌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The development of islet cultures is desirable for successful clinical islet transplantation. Fetal bovine serum (FBS) has been used as a supplement in islet culture medium, but it may be an unsuitable supplement due recent animal health problems. We have evaluated the use of the silk protein, sericin, derived from Bombyx mori as a replacement for FBS in islet culture medium.

Methods

Twenty rat islets were cultured in medium containing either sericin or FBS, or no supplement, for 14 days, during which time viable islets were counted in order to evaluate islet survival. Insulin secretion was measured in vitro by static incubation on days 3 and 7. In vivo function of cultured islets was tested by syngeneic transplantation. The islets were evaluated histologically and immunohistochemically after culture and transplantation.

Results

Ninety-five percent of islets were viable after culture for 14 days in culture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either FBS or sericin, while no islets survived beyond 7 days in culture without supplemen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timulated insulin secretion were noted between two groups of islets grown on supplemented media. Following transplantation, islets cultured in FBS or sericin rapidly reversed hyperglycemia and maintained normal glycemic control. Histologically, islets cultured with sericin displayed a well-preserved structure and strong insulin staining before and after transplantation.

Conclusion

Serum-free medium containing sericin appears to be useful for islet culture.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并探讨鼠疫菌对不同剂量和pH值的糖(醇)培养基发酵结果,以便在工作中找出鼠疫菌对糖(醇)类发酵的理想选择值。方法选取对鼠疫菌有典型鉴定特征的5种糖(醇)类:阿胶糖、鼠李糖、麦芽糖、蜜二糖、甘油,用鼠疫菌生化实验常规制备方法配制糖(醇)基础培养液,按不同剂量(0.5~1.0 g)、不同pH(7.2、7.4、7.6)制成的糖(醇)培养基,接种鼠疫菌,观察其对鼠疫菌发酵影响。结果 1%和pH7.6糖(醇)培养基对鼠疫菌正常发酵结果优于0.5%和pH7.2~7.4的糖(醇)培养基,特别是对阿胶糖和甘油。结论制备糖(醇)培养基时选取剂量1%和pH7.6为鼠疫菌发酵的理想选择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ADCF无血清细胞培养液对分泌鼠疫F1McAb的杂交瘤细胞进行静止培养,初步了解该瘤株在ADCF中的生长情况,为今后采用无血清培养液体外培养法生产单克隆抗体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将杂交瘤细胞直接转入ADCF培养液培养、驯化培养和优化条件后培养,观察细胞在各种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进行活细胞计数和抗体效价检测。结果用ADCF培养鼠疫F1杂交瘤细胞,细胞直接转入不能较好的生长;通过驯化、在放过含血清培养液的原瓶中能较好的贴壁生长,在新瓶中不能稳定地贴壁生长和增殖;在经含血清的培养液优化后的培养瓶中,细胞能贴壁生长和增殖。结论ADCF培养液可用于分泌鼠疫F1McAb的杂交瘤细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改良肝浸汤培养液及RPMI1640培养基内阴道毛滴虫生长情况的观察,选择适合教学和科研的培养基。 方法 用临床分离的阴道毛滴虫标本,分别接种至改良肝浸液及RPMI1640两种培养基内进行培养,pH值为5.6~5.8,通过计数了解生长情况并观察阴道毛滴虫的形态。 结果 肝浸汤培养液中培养48 h,阴道毛滴虫达到生长高峰,虫体呈现出多分裂相,虫体变大、呈圆形,内含4~12个细胞核,细胞膜外缘可见数丛鞭毛。RPMI1640培养基中阴道毛滴虫72 h达到生长高峰,虫体密度约为肝浸液高峰期的2/3,未见多分裂现象,虫体与生理盐水涂片中阴道毛滴虫形态、大小相近。 结论 改良的肝浸液培养基适于阴道毛滴虫的药物试验及其他实验项目的研究,RPMI1640培养基更适用于教学、标本的制作及实验室保种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柯氏培养基和EMJH培养基在培养钩端螺旋体菌的差异及在钩体病防治上应用价值。方法 观察2种培养基在15群15型钩体培养菌培养过程形态、数量、自凝现象等差异,并对健康人临床疑似钩体病人和暴发流行钩体病人血清进行 MAT试验抗体检测。结果 EMJH培养基接种钩体后第2 d就大量生长繁殖,而柯氏培养基1周后才达繁殖高峰,钩体MAT试验也显示EMJH培养基培养的钩体菌敏感性较柯氏培养基培养菌高。结论 EMJH培养基可用于快速分离钩体,有利于早期确定钩体病的流行和实验室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