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肠梗阻少见原因32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对我们1992~2003年肠梗阻少见原因32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25~71岁.术前病因诊断与术后诊断的符合率仅为15.6%(5/32).其中,Meckel憩室导致梗阻9例,肠堵塞8例,肠蚕症10例,假性肠梗阻3例,小肠肿瘤2例,本组均采用手术治疗,死亡1例,其余均治愈.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急性肠梗阻6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人急性肠梗阻患者病情多较严重,且多伴有多种并存疾病,死亡率高,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现将我院收治的老年人急性肠梗阻68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男39例,女29例,年龄60-83(平均69.4)岁。引起急性肠梗阻的原因:结直肠肿瘤27例,粘连性肠梗阻19例,嵌顿性腹外疝10例(其中女性腹疝7例),粪石性梗阻4例,乙状结肠扭转、肠套叠各3例,小肠肿瘤、小肠异物(柿团)各1例。本组并存1~3种慢性疾病49例,占72.1%;  相似文献   

3.
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力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9):1498-1500
目的 探讨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1990-2005年收治的18例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3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7.3岁,13例(72.2%)伴有合并症,术前确诊5例(27.8%)。行肠壁切开取石5例;肠壁切开取石、胆囊切除、内瘘修补12例;肠壁切开取石、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内瘘修补1例。 结果 18例均痊愈出院。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22.2%),其中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并发心功能不全1例。 结论 重视病史询问,仔细分析相关检查有助于术前确诊。手术是解除肠梗阻惟一手段,胆肠内瘘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酌情一期或二期处理。  相似文献   

4.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指发生在腹部手术后早期,由于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致肠壁水肿和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和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本院自1992年7月至2002年7月共收治炎性肠梗阻32例,全部采用非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32例,男21例,女11例。平均年龄41.3(5~76)岁。均有腹部手术史,其中10例为第一次手术,其余病人都有2次以上腹部手术史,最多1例达5次,平均2.12次。梗阻前一次所行手术:胃手术5例,小肠手术11例,结直肠手术9例,阑尾…  相似文献   

5.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治3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斌  吴勇  陆剑豪 《医学临床研究》2002,19(12):534-535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指发生在腹部手术后早期,由于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致肠壁水肿和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和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文安县医院2003—06/2009-06间收治的33例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治愈30例,死亡3例,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早期诊断以及早期正确有效的处理才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诊治重症胰腺炎(SAP)合并肠梗阻的体会.[方法]本院收治的48例SAP合并肠梗阻患者,其中45例麻痹性肠梗阻,3例为机械性肠梗阻,将麻痹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禁食,胃肠减压、肠内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抗生素防感染等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25例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给予生大黄,芒硝及硫酸镁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25例患者治疗后禁食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3例机械性肠梗阻患者采用保守治疗疗效不明显时实施了手术治疗.[结论]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降低SAP患者腹压,促进胃肠道蠕动,达到良好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分析探讨29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采用胃肠减压、肠外营养、糖皮质激素、生长抑素等非手术方法治疗, 均获痊愈, 平均治愈时间为12.6 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腹部手术后1~2周, 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及腹部X线、CT检查;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采用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机械性肠梗阻8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机械性肠梗阻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1/2008-01收治的老年机械性肠梗阻8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78例,死亡6例。结论:老年人机械性肠梗阻的首位原因为肠道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0.
肠梗阻6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 1996 - 0 1/1999- 0 1收治肠梗阻患者 6 7例 ,经手术证实为肠梗阻 5 0例 (74.6 % )现报告分析如下 ,并就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及肠坏死的预防加以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6 7例患者中 ,男 42例 (6 3% ) ,女 2 5例(37% ) ;年龄 1岁~ 6 8岁 ,其中 1岁~ 15岁 13例 (19% ) ,16岁~ 6 0岁 47例 (70 % ) ,6 0岁以上 7例 (11% )。发生肠坏死 10例(15 % ) ,其中 1例尸解证实为广泛性肠坏死 ;6 7例中死亡 4例(6 % ) ,术后因病情严重 ,水、电解质严重失衡 ,肠瘘、感染中毒性休克以及其他并发症死亡 2例 (4 % ) ,入院后 2 4h内因严…  相似文献   

11.
我院外科 1989~ 2 0 0 1年共手术治疗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32例 ,现将手术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2 4例 ,女 8例 ,年龄 32~ 82岁 ,平均年龄 5 1.2岁。4 0岁以上的占 2 6例 (81.3% )。均为急诊入院 ,均有腹痛、腹胀、呕吐及酸碱平衡紊乱。发病时间 10~ 72 h。 32例中右半结肠癌2 0例 (升结肠 14例 ,肝曲 6例 ) ,横结肠癌 2例 ,左半结肠癌 10例 (脾曲 5例 ,降结肠 2例 ,乙状结肠 3例 )。腺癌 2 2例 ,粘液腺癌 4例 ,低分化腺癌 6例。右半结肠癌梗阻均行 期右半结肠切除、回肠横结肠端侧吻合术。横结肠癌局部切除 1例 ,右半结肠…  相似文献   

12.
本院自 1990~ 2 0 0 0年 4月间手术治疗结肠癌性肠梗阻病人 4 1例 ,现将治疗结果和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 2 3例 ,女 18例 ,平均年龄 5 6(32~ 83)岁 ,5 0岁以上 2 8例 ,30岁以下 2例。平均病程 3.5 (4h~ 6d)d。全组病例均有腹胀、腹痛 ,大便习惯改变或便血史 ;肛门停止排气 ,排便 2 9例 ;弥漫性腹膜炎 2例 ,贫血 6例。1.2 围手术期处理及术式 全部病人入院后均给予积极的非手术治疗 ,包括胃肠减压 ,输液 ,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同时使用抗生素 ,氨基甙类或头孢类 +0 .5 %甲硝唑静脉给药。经治疗 2…  相似文献   

13.
左半结肠癌致肠梗阻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左半结肠癌致肠梗阻不同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和湘雅三医院1998-2004年间63例左半结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诊治资料。【结果】63例病人中,35例行Ⅰ期切除吻合术,其中术中行了结肠减压灌洗(ICI)19例,未行减压灌洗(CPA)16例,8例行结肠全切或次全切术(TSC),20例行Hartmann's术,不同术式组病人在年龄、性别、合并症、症状出现的时间、术前住院时间及肿瘤分期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吻合口瘘,急诊再手术率及急诊再入院率,各治疗组也无显著性差异,然而ICI术后和总的住院时间较其他术式明显缩短(P=0.016、P=0.012)。【结论】考虑到安全性与费用,作者认为ICI是最佳的治疗左半结肠癌致肠梗阻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是普外科较为常见的并发症,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无菌性炎症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并存的粘连性肠梗阻,在治疗方法与其他肠梗阻不同,如处理不妥,有可能引起肠外瘘等严重并发症。本院自2000~2007年共收治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32例,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特点和诊断、治疗原则.[方法]对本院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47例术后早期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病人均治愈,未发生肠外瘘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2例术后4~7个月再次发生肠梗阻,均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腹腔术后早期可发生肠梗阻,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及腹部X线、CT检查.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手术时机的掌握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术后早期肠梗阻应首先采用保守治疗,有肠绞窄或肠绞窄趋势时应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16.
25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方法。【方法】对25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5例经过胃肠减压、抗感染、肠外营养支持,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生长抑素等非手术治疗,全部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6.5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首选非手术治疗,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及减少术后并发症,预后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结肠镜在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0年6月至2004年6月间.对43例部位和原因不明的肠梗阻进行电子肠镜检查,以判断肠梗阻的部位和病因。【结果】结肠镜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发现,33例结直肠梗阻者中有31例明确了梗阻病因和梗阻部位,仅2例出现梗阻部位判断错误;10例小肠梗阻者,结肠镜检查可以帮助排除结直肠梗阻。【结论】结肠镜检查在发现肠梗阻病因和部位的诊断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术后早期肠梗阻患者临床并不少见,区分其临床类型对指导临床工作有重要意义。作者回顾了本院近10年来具有典型意义的三种类型的术后早期肠梗阻病人的诊治经过,其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张建党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6):3941-3942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10-2010-10间1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时机的选择。结果 190例中,治愈177例,占93.16%;好转10例,占5.26%;死亡3例,占1.58%。其中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2例死于术后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结论早期诊断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是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键,急性肠梗阻保守治疗最多不应超过1周。  相似文献   

20.
肠梗阻138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6):3937-3937,3944
肠梗阻是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病因不同,引起全身病理生理改变也不尽相同,是一种复杂的疾病。研究探讨肠梗阻的现代病因谱,对临床的诊断、治疗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结合文献对我院的138例肠梗阻进行回顾性病因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