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小儿快速心律失常心电生理临床异常与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5月在十堰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34例快速心律失常患儿,包括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患儿(AVRT组,80例)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儿(AVNRT组,54例)。记录两组心率变异性指标[包括相邻正常窦性心律RR间期差值50 ms个数占所有正常窦性心律RR间期个数的百分比(PNN50)、每5 min正常窦性心律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全部正常窦性心律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和电生理指标[包括诱发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VT)持续时间、诱发VT频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判断心电生理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心电图RR间期、PR间期、AH间期、HV间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VNRT组SDNN、SDANN、PNN50均低于AVRT组(P0.05)。AVNRT组诱发VT持续时间、诱发VT频率均低于AVRT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小儿快速心律失常电生理指标与心率变异性呈正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诱发VT持续时间、诱发VT频率、SDNN、SDANN、PNN50鉴别诊断AVRT与AVNRT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75.0%。结论小儿心脏正常节律的维持需要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平衡协调,心率变异性与电生理指标相互影响,在小儿快速心律失常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60例预激综合征的食管电生理检查特点:(1)旁道(AP)前传有效不应期(APA—ERP)与APA1:1点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88),可反映AP前传功能。当APA—ERP<270ms、APA1:1点高于230次/分时,提示病人有潜在危险性;(2)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的诱发率为46.7%,其中顺句型AVRT(O—AVRT)占89.3%,左房有效不应期<房室结有效不应期相似文献   

3.
<正> 隐匿性预激旁路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及房室结双径(DP)引起的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两种最常见类型。本文报道1例经无创性电生理检查诊断为AVRT合并AVNRT的罕见病例。资料及方法患者男性,29岁。反复发作性心悸1年余,既往发作时心电图检查曾诊断为SVT。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国内首批高原地区行射频消融治疗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资料,探讨高原地区室上速的电生理特征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确诊并行射频消融治疗的首批室上速患者,收集并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手术资料。结果共收集56例,全部为世居海拔3 000m以上的高原藏族居民,其中男17例,女39例。室上速发作病史(9.26±10.28)年。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AVNRT)略多于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AVRT)(57.14%和42.86%);男性患者中AVRT是AVNRT的2.4倍(70.6%与29.4%),女性患者中AVNRT是AVRT的2.3倍(69.3%与30.7%),差异有显著性(P=0.003)。AVRT初次发作室上速年龄小于AVNRT[(38.35±18.28)岁vs(47.45±13.97)岁,P=0.04]。AVRT心室刺激诱发成功率显著高于AVNRT(79.2%vs 18.8%,P=0.00),而AVNRT的心房刺激成功率显著高于AVRT(96.9%vs 37.5%,P=0.00);房室旁路与房室结双径路患者的基础AH间期无差异[(78.68±23.24)ms vs(72.06±14.26)ms,P=0.29],但两组患者的HV间期比较,有差异[(43.05±11.65)ms vs(51.54±8.55)ms,P=0.02]。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消融手术,无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1~41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高原地区室上速患者基础电生理特征无特殊,接受射频消融手术安全有效,应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5.
分析129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构成比、电生理和心电图特征。129例中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3例(2%);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6例(5%);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41例(32%);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79例(61%)。本文结果:PSVT以AVRT最为多见。各型室上速有其各自的电生理及心电图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阵发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对人心房有效不应期(ERP)的影响。方法 :对 86例住院进行电生理检查和 (或 )导管射频消融术中出现自发或诱发的 AVNRT和 AVRT患者 ,分别于 AVNRT和 AVRT发生前及发生终止后在 5 0 0 ,4 0 0和 30 0 ms等不同基础周长下测量心房 ERP。结果 :阵发性 AVNRT和 AVRT持续时间分别为 14± 6 m in及 14± 7min。AVNRT和 AVRT终止后即刻心房 ERP缩短 ,与各自心动过速前相比均 P<0 .0 1。该缩短改变可以在 5 m in内恢复。结论 :阵发性 AVNRT和 AVRT可以使人心房 ERP缩短 ,造成短暂心房电重构  相似文献   

7.
隐匿性旁道(CAP)引起的房室反复性心动过速(AVRT)是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常见类型,电生理检查可获得一些特征性的发现而予以确诊。但AVRT以不完全James束作为折返环前传支者少见,电生理  相似文献   

8.
自1989年以来,我们用普罗帕酮和氨酰心安治疗4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疗效较好。病人年龄15~56岁,平均37岁;病程1~4年,每月发作2~10次。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HRT)25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7例,均经食管电生理检查确诊。 治疗方法:在持续心电、血压监护下,缓慢静注普罗帕酮1.5~2mg/kg(5~10分钟)。复律者随即重复诱发试验,不能诱发或仅诱发短阵性室上速者为有效。将普罗帕酮治疗有效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普罗帕酮0.15~0.2g,3次/d;  相似文献   

9.
食管电生理诊断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其分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电生理对室上性心动过速(SVT)诊断及分型的准确性。方法收集近两年经射频消融治疗的SVT病例,选择其中食管电生理和心内电生理资料完整的41例,将两种电生理检查对SVT诊断及分型比较,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种电生理检查诊断房室结双径路(DAVNP)、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常见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食管电生理对房室旁路(AP)的粗略定位准确性较高,但对快慢型AVNRT、慢AP参于的AVRT与房性心动过速不易辨别。结论食管电生理虽不易辨别少见型SVT,但诊断常见型SVT及分型准确性方面与心内电生理有相似的价值,且具有无创、简便、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对34例阵发性室上速病人一次性静注硫氮(艹卓)酮0.25mg/kg/5min的前后进行临床及电生理观察。对AVRT(n=25)及AVNRT(n=28)的即刻终止疗效分别为66.6%及83.3%,预防疗效分别为47.6%及57.1%。在AVRT组硫氮(艹卓)酮减慢房室结传导速度并延长有效不应期;在AVNRT组则表现为快径路有效不应期延长及慢径路传导速度延缓。  相似文献   

11.
北京国际电生理和起搏器研讨会于1988年10月25—28日举行,主要围绕3方面进行研讨。一、室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研究1.室速机理探讨(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旧金山总医院电生理室主任 Ruey J.Sung):机理主要有3个:(1)折返机理最常见。多为器质性心脏病,尤其是冠心病患者。可被程序刺激诱发和终止。主要选用以普鲁卡因酰胺为代表的 IA 类抗心律失常药物。(2)自律性室速。其中部分为儿茶酚胺敏感性,可被运动或异丙肾上腺素诱发。另一部分为非儿茶酚胺敏感性。自律性室速不能被程序刺激诱发或终止。对超速起搏的反应可为超速抑制或超  相似文献   

12.
本文参照创伤性心内心房起搏有关文献,结合无创性电生理检查实例,提出了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无创性电生理诊断标准,主要包括:易发易止,心动周期的改变或房早刺激均可诱发或终止;诱发发作的房早刺激无SR跳跃而引起延迟出现的P~-,且其P~--R小于窦律时的P-R间期;发作时P~-波为正常逆行激动顺序且P~--R相似文献   

13.
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办、湖北省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联合承办的第四次全国心电生理和起搏学术会议定于2000年9月在湖北武汉召开。会议将就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离子通道、分子改变、基因水平、电重构、遗传等)、心律失常的无创性检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心室晚电位、心率变异性、QT离散度、T波电交替)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检查(心内电生理检查、心外膜及冠状窦内标测,食管起搏的技术改进等)、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包括药物电生理评价)、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射频、化学、激光消融,起…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在无创性窦房结功能检测,揭示预激旁道与房室结双径路电生理特性,诱发、终止阵发陛室上性心动过速等方面应用广泛,为普及电生理知识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在检查时只能通过体表单导联或多导联同步记录来分析诱发的心律失常,有时在心房刺激后诱发的心律失常瞬间出现,因不易捕捉或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时体表导联P波不清而丢失许多心电信息,从而无法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最常见的是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但二者同时出现在同一病人却不多见。最近我室遇到1例在食道调搏过程中诱发两种类型的心动过速伴QRS波电交替,兹分析报道于下。患者,男,35岁。因反复发作心动过速而行电生理检查,体检及常规ECG正常,食道调搏(用V_1记录):S_1S_2程控刺激能诱发单个折返,可见逆行  相似文献   

16.
李忠杰 《心电学杂志》2007,26(4):237-241
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另一常见类型,有时在体表心电图不易与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鉴别。了解慢快型AVNRT的诱发和终止方式及其电生理特征,在与AVR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经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RFCA)的S-F型AVNRT 32例,观察心动过速时逆型P波在AVNRT中为40.63%,其余病例在下壁导联显示假性S波,V_1出现假性r′波。而P′在AVRT组为100%。结论:观察P′对鉴别AVNRT及AVRT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内电生理检查对快速性心律失常诊断、射频消融术(RFCA)后疗效评价的意义。方法198例快速性心律失常者均成功地进行RFCA,在RFCA前后均进行标准的心内电生理检查,并对心腔内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198例中114例诊断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70例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室速12例,Ⅰ型心房扑动(AF)1例、房速1例。198例在RFCA前心房和/或心室刺激均能诱发心动过速,RFCA后,则未能诱发心动过速。AVRT者心室刺激呈现房室分离,显性预激者6波消失,AVNRT者心房slS2刺激时,AH间期呈逐渐延长,未诱发AVNRT。结论心内电生理检查不仅能准确地揭示快速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而且是判断快速心律失常RFCA成功与否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回顾分析的对象为60±10岁的连续62例慢性冠心病患者,经Holter监测证实均有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除3例外,均有心肌梗塞史,此后平均43(2~180)个月进行电生理测试。16例形成左室壁瘤。电生理测试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48小时。经右心电极导管程控刺激右室(期外刺激至多3个)。28例(45%)诱发持续性窒性心动过速(SVT),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后复查:12例药物有效即仅能诱发心搏≤10次的室性心动过速(VT),另12例则否。15例(24%)诱发NSVT,仅11例伴有晕厥或心悸者给药后复查:7例药物有效即未能诱发VT,另4例则否。19例(31%)未能诱发VT。共34例未能诱发SVT。  相似文献   

20.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的鉴别有时较困难,尤其是不典型AVNRT与间隔旁道参与的AVRT鉴别,不典型AVNRT在心动过速发生时最早心房激动位于后间隔区域,与后间隔旁道引起的AVRT相似。通常检测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方法仅能鉴别63%的不典型AVNRT。该文介绍了两者的主要电生理鉴别方法,包括希氏束旁起搏、在希氏束不应期给予心室期前程序刺激、心室或希氏束旁起搏后间期与心动过速周长之差(PPI-TCL)和刺激信号至心房波减去室房(SA-VA)间期的区别、校正的心室PPI-TCL和VA间期、心动过速时VA分离现象及TCL行心室起搏时的VA间期与心动过速时的VA间期之差等9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