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氧磷酸酯酶(PON)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在体内起抗氧化作用。研究显示,PONl的192RR、54LL(-107)TT等位基因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ONl—54L/M基因型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ON2—311C/S148A/G基因型与糖尿病肾病间可能存在相关关系。合并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PONl活性显著低于无并发症者提示PONl活性下降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对氧磷酯酶 (paraoxonase ,PON) 1基因Q191R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以PCR扩增目的片段 ,PCR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AlwⅠ酶切和 2 %琼脂糖电泳分离。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PON活性。以放免法测定血清胰岛素和C肽。结果  (1)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QQ基因型和Q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单纯 2型糖尿病组 (分别P <0 .0 5和P <0 .0 1) ;(2 )不同等位基因和基因型血清PON活性差异存在显著性 :Q等位基因携带者的血清PON活性低于R等位基因携带者的血清PON活性 (P <0 .0 1) ,PON活性按以下基因型顺序增高QQ 相似文献   

3.
研究显示对氧磷酶-1(paraoxonase-1,PON1)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疾病有关,我们通过检测脑梗死患者PON1192Q/R基因型、活性、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探讨脑梗死患者PON1192Q/R基因型及活性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氧磷脂酶 (PON)基因家族 ,至少包括PON1 、PON2 、PON33种基因。研究发现 ,PON1 基因在 3个位点出现多态性 ,分别是Q R、M L、C T等位基因 ;PON2 基因在两个位点出现多态性 ,为A G和C S等位基因。其中PON1 的R等位基因和L等位基因均是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而PON1 的T等位基因与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具有相关性 ,PON2 的C等位基因则对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郑州地区汉族人群对氧磷酯酶/芳香酯酶(Paraoxonase1/ Arylesterase, PON1/ArE)192位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DM)并发冠心病(DM-CHD)的关系.方法观察对象均为郑州地区汉族居民,其中DM组121例、DM-CHD组125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0例、对照组127例,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其PON1/ArE 基因192位多态性,终点法测定血清PON1/ArE活性,酶法与酶联免疫法测定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氧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等指标后,分析研究.结果①郑州地区汉族人群PON1/ArE192位Q、R基因频率,DM组为0.52、0.48,DM-CHD组为0.37、0.63,AMI组0.53、0.47,对照组分别为0.54、0.46.DM与AMI组Q、R基因频率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DM-CHD组R基因频率大于这3组.②DM和DM-CHD组PON1/ArE活性降低,降低幅度DM-CHD组接近于AMI组,大于DM组.DM与DM-CHD组内各基因型组中RR基因型患者ox-LDL、TC、TG、载脂蛋白B100等水平均高于QQ型(P<0.01),HDL-C低于QQ型患者,DM-CHD组中的RR基因型的异常改变最为明显.AMI组内各基因型的ox-LDL无明显差异.结论郑州地区汉族人群存在PON1/ArE192位基因多态性,并提示R基因是郑州地区汉族人群DM并发DM-CH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对氧磷脂酶(PON)1、PON2基因多态性与T2DM患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T2DM患者210例为DM组,健康体检者105名为正常对照(NC)组.两组分别检测Ox-LDL,PON1、PON2基因型.结果 DM组Ox-LDL明显高于NC组(P<0.01),PON1基因QQ型Ox-LDL水平明显高于QR及RR基因型(P<0.05);PON2基因Ox-LDL水平CC>SC>SS(P<0.05).多元回归分析表明:HbA1c、PON1基因、PON2基因是血浆Ox-LDL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ON1、PON2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Ox-LDL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氧磷酶(PON)基因多态性(PON1 T-107C、PON2 C311S)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HTL)复合物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对20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及11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状动脉病变的对照者进行研究,采用竞争性 ELISA 法测定血浆 HTL 复合物水平;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 Hcy 的水平;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 PON 基因中 PON1 T-107C 和 PON2 C311S基因多态性。结果冠心病组血浆 Hcy 和 HTL 复合物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ON1 T-107C 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冠心病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ON2 C311S 的 SS 基因型分布在冠心病组低于对照组(P<0.05),但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两位点的等位基因 T、S 同时出现时(即 CT/TF+CS/SS 基因型)血浆 Hcy及 HTL 复合物水平较 CC+CS/CC 或 CT+CC 基因型明显降低[Hcy(11.83±4.76)μmol/L 与(15.32±10.32)μmol/L;HTL(24.36±9.30)U/ml 与(32.05±10.44)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与冠心病无糖尿病组及对照组相比,PON2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 C 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血浆 Hcy 和 HTL 复合物水平升高可能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ON1 T 等位基因和 PON2 S 等位基因同时出现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起到保护作用,而 PON2 C311S 多态性的 C 等位基因存在可能与冠心病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的几率增高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氧磷酶(PON)中PON155M/L和PON2148A/G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201例高血压组和94例对照组的PON155M/L和PON2148A/G基因多态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血浆PON、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明显降低,丙二醛(MDA)浓度显著升高;PON155LM基因型、M等位基因频率,PON2148GG/AG基因型、G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ON155LM基因型的PON和T-SOD活性较LL基因型明显降低,而收缩血压、舒张血压显著增高;PON2148AG和GG基因型的PON活性较AA基因型者明显降低,GG基因型的MDA、AG基因型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则显著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ON155LM基因型、PON2148GG/AG基因型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PON155M等位基因、PON2148G等位基因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此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PON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9.
对氧磷脂酶(PON)基因家族,至少包括PON1,PON2,PON33种基因。研究发现,PON1基因在3个位点出现多态性,分别是Q/R、M/L、C/T等位基因;PON2基因在两个位点出现多态性,为A/G等C/S等位基因。其中PON1的R等位基因和L等位基因均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PON1和T等位基因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具有相关性,PON2的C等位基因则对2型糖尿病大血病变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氧磷酯酶-1与老年人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对氧磷酯酶1(PON1)活性与老年人2型糖尿病(T2DM)并发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血清PON1活性用酚乙酸酯为底物测定。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用ELISA法测定。结果老年单纯T2DM组PON1活性为(9608±3143)kU/L,比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13028±1948)kU/L,P<001〕,T2DM并发DR组PON1活性(7453±1679)kU/L,比老年单纯T2DM组显著降低(P<001)。oxLDL浓度在老年单纯T2DM为(6996±841)μg/L,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4264±763)μg/L,P<001〕,老年人T2DM并发DR组oxLDL浓度为(8123±849)μg/L比老年单纯T2DM组显著升高(P<001)。PON1活性与oxLDL的浓度呈高度负相关(r=-084,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PON1活性是T2DM并发DR的高度危险因素(P<001)。结论PON1活性在T2DM显著下降,且在并发T2DM患者下降更显著。PON1活性与oxLDL呈负相关。PON1活性降低是T2DM并发DR的高度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对氧磷酯酶1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血清对氧磷酯酶 1(PON1)活性与 2型糖尿病 (DM)并发肾病 (DN)的关系。方法 血清PON1活性用酚乙酸酯为底物测定 ,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用ELISA法测定 ,尿 2 4小时微量白蛋白用放免法测定。结果  91例 2型DM患者的PON1活性比 5 4例正常对照显著降低〔(138.2± 31.4 )kU/Lvs (184 .1± 2 9.5 )kU/L ,P <0 .0 0 1〕 ,且 2型DM的Ⅰ组 (UAER <30mg/ 2 4h)、Ⅱ组 (UAER 30~ 30 0mg/ 2 4h)和Ⅲ组 (UAER >30 0mg/ 2 4h)相比 ,PON1活性依次显著下降〔(15 1.8± 2 4 .5 )kU/L ,(12 4 .5± 32 .8)kU/L ,(10 1.1± 36 .6 )kU/L ,P <0 .0 1〕 ,而ox LDL的浓度却依次显著升高〔(6 16 .2± 135 .7) μg/L ,(75 3.9± 132 .5 ) μg/L ,(875 .1± 15 3.2 ) μg/L ,P <0 .0 1〕。PON1活性与ox LDL的浓度呈高度负相关 (r =- 0 .83,P <0 .0 0 1) ,也与UAER呈负相关 (r =- 0 .2 8,P<0 .0 5 ) ,多元回归分析表明PON1活性是 2型DM并发DN的高度危险因素 (P <0 .0 1)。结论 PON1活性在 2型DM显著下降 ,且在并发DN的 2型DM患者下降更显著。PON1活性与ox LDL呈负相关。PON1活性降低是 2型DM并发DN的高度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从病因学角度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572C/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病变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8年2月至2009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80例,其中男130例,年龄(58.7±0.8)岁;女150例,年龄(58.1±0.5)岁.根据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为下肢血管病变(VDLE)组、下肢血管神经病变(VNDLE)组、下肢神经病变(NDLE)组和无下肢并发症(NC)组.另选取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社区健康查体正常的人群7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取受试者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聚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测定IL-6启动子区-572C/G基因多态性.各组间频率比较用X2检验,不同组间的计量资料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IL-6启动子-572C/G具有多态性分布的特点.基因型GG和CG,等位基因G频率在糖尿病组(32.1%CC,49.3%CG,18.6%GG;43.2%G,56.8%C)高于正常对照组(54.3%CC,37.1%CG,8.6%GG;27.1%G,72.9%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649和12.054,P<0.05);在糖尿病各组和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2.015和20.471,P<0.05);在下肢血管病变组(23.4%CC,53.9%CG,22.7%GG;49.6%G,50.4%C)高于无下肢血管病变组(36.7%CC,47.5%CG,15.8%GG;60.4%G,39.6%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399和5.752,P<0.05).结论 IL-6启动子-572C/G的基因型GG和CG,等位基因G可能是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易感基因,IL-6启动子-572C/G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对氧磷酯酶-1与老年人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对氧磷酯酶-1(PON-1)活性、基因Glu-Arg192位多态性与老年人2型糖尿病(DM)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用酚乙酸酯为底物测定血清PON-1活性;用多聚酶链限制片段多态件反应技术对老年2型DM各组及健康老年人的PON-1基因192位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老年单纯2型DM组PON-1活性为(98.32±21.68)kU/L,比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13.29±19.74)kU/L,P<0.01〕,老年2型DM合并大、微血管病变组PON-1活性分别为(73.18±13.00)和(74.02±15.13)kU/L,比老年单纯2型DM组显著降低对(P<0.01)。重庆市老年居民PON-1基因192位A、B等位基因频率在健康对照组为0.44、0.56,老年人单纯2型DM组及大、微血管病变组为0.43、0.57,0.33、0.67和0.38、0.62,老年人2型DM各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ON-1、AA、AB、BB基因到分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PON-1活性在老年2型DM及共发血管病变患者中均显著降低,提示PON-1活性的降低参与了DM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重庆市老年居民PON-1基因192位B等位基因与老年人2型DM及2型DM并发血管病变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5(ApoA5)-1131TC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西安市第九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病人为研究对象,A组(85例)为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者,B组(86例)为单纯2型糖尿病者,C组(85名)为正常健康人。统计2型糖尿病及血管病变发生与ApoA5-1131TC基因型分布的相关性,研究不同ApoA5-1131TC基因型发生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2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病人ApoA5-1131TC基因型(CC、CT、TT)分布比较,CT及TT基因型病人多于CC基因型病人(P0.05),CT及TT基因型为2型糖尿病病人发生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poA5-1131TC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病人发生血管病变密切相关,存在ApoA5-1131TC基因缺失或突变者发生血管病变的概率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国人血清对氧磷酶1(PON1)基因192位Gln/Arg多态性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石家庄地区汉族151例冠心病患者及91例正常对照者PON1基因192位Gln/Arg多态性进行分析,同时应用超声检测肱动脉内皮功能。结果冠心病组及正常对照组PON1基因均以QR基因型为主,其频率分别为48%和54%。冠心病组RR型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平衡法计算等位基因的频率,R等位基因在冠心病组明显增高(65%vs39%,P<0.05)。冠心病组PON1各基因型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均低于对照组(P<0.05),以RR基因型最为明显,其次为QR基因性;而两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差异无显著性。结论PON1基因192位Gln/Arg多态性可能与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异常有关。R等位基因可能为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的相对危险因素,且参与冠心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外周血管病变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踝肱比值为诊断标准,入选老年2型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56例,非外周血管病变患者84例.了解患者临床资料,并检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I/D、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1166C、血管紧张素原M235T三个基因多态性,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外周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间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显著性;但在携带血管紧张素转化酶I/D的D等位基因人群中,病例组携带血管紧张素原M235T的T等位基因比例高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和血管紧张素原M235T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不同的基因多态性组合可能对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造成影响.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血管紧张素原M235T是外周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与野生型(Ala-54/ Ala-54)相比,2型糖尿病(T2DM)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2基因苏氨酸(Thr)取代丙氨酸(Ala)密码子54多态性与空腹及餐后甘油三酯(TG)水平增加及异常脂血症有关.为评估该多态性是否与1型糖尿病(T1DM)有关(该患者通常无代谢综合征表现),研究者筛查了181例血糖控制与T2DM患者相似的T1DM患者.野生型、杂合子(Ala -54/Thr-54)与纯合子(Thr-54/ Thr-54)间总、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非HDL-胆固醇无差别.脂负荷后,血浆、乳糜微粒中TG及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曲线下面积在野生型组与纯合子组中相似.表明与T2DM不同,T1DM与FABP 2基因密码子54多态性引起高TG血症及异常脂血症无关.因两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相似,故其他因素如年龄和(或)胰岛素抵抗可能参与伴有 FABP2基因密码子54 多态性的T2DM患者异常脂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对氧磷酶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氧磷酶(PON1)是与高密度脂蛋白结合的Ca^2 依赖性酯酶,通过抑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生成和水解ox—LDL中的氧化脂质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PON1基因型决定了PON1活性变化的75%,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PON1活性下降,基因多态性可能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氧磷酶2148 Ala/Gly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对氧磷酶(PON)2148Ala/Gly(PON2148Ala/Gly)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HD)、血浆PON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浓度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161例CHD患者和72例对照组的PON2148Ala/Gly基因多态性基因型,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浆PON、SOD活性和MDA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D组的血浆PON活性和SOD活性明显降低[(357.53±145.07)∶(463.99±162.56)μmol·min-1·L-1和(25.08±17.05)∶(42.99±22.82)kU/L],均P<0.01;MDA浓度显著增高[(2.47±0.73)∶(2.13±0.56)μmol/L],P<0.01;CHD患者以PON2148突变纯合子(GG)基因型、杂合子(AG)基因型为主,分别为11.2%、43.5%,与对照组(5.6%、27.8%)比较,P<0.01。CHD组PON2148突变GG和AG基因型的PON活性较野生纯合子(AA)基因型明显降低[分别为(291.00±91.59)、(371.52±154.63)∶(422.68±161.46)μmol·min-1·L-1,P<0.01和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ON2148Ala/Gly基因多态性GG、AG基因型(OR=1.55,95%CI1.13~2.11,P<0.01)和G等位基因携带者(OR=2.03,95%CI1.04~3.97,P<0.05)是CHD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PON2148Ala/Gly基因多态性的GG、A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携带者是CHD的危险因子,并且这2种基因型患者的血浆PON活性明显降低;CHD患者的血浆PON和SOD活性明显降低,MDA浓度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抵抗素基因+299G/A多态性与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中老年人群2型糖尿病(T2DM)并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汉族人群296例抵抗素基因内含子2区299G/A的突变.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分布差异显著(P=0.012,P=0.025).糖尿病组A等位基因突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大血管病变发生率在三种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149).A,B两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分布的比较均无显著性.B组G/A基因型亚组的FPG显著高于A/A基因型亚组(P=0.05);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家族史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抵抗素基因+299G/A多态性与T2DM有关,A等位基因可能是T2DM的微效保护因素;AA基因型者在糖尿病并大血管病变组中有较低的FP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