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血压、血清一氧化氮 (NO)及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 NOS)的影响。方法 :SHR2 2只 ,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依那普利正常剂量组及其低剂量组 ,每天灌胃 1次 ,连续 1 5 d,实验前后测定 3组的血压 ,末次给药后摘眼球取血以及取动物脏器 ,分别测定血清 NO的含量和 i NOS的活性。结果 :灌胃 1 5 d后 ,依那普利正常剂量组的血压明显降低 (P <0 .0 1 ) ,其 NO含量为 (80 .3± 5 .5 ) μmol/L,与生理盐水组 [(1 1 0 .7± 6 .2 ) μmol/L]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依那普利低剂量组血压亦降低 ,NO含量为 (90 .1± 2 .2 ) μmol/L,与生理盐水组相比 ,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依那普利正常剂量组组织中 i NOS活性 (1 .0 2± 0 .1 2 )降低 ,低剂量组为 1 .83± 0 .32 ,两组与生理盐水组 (2 .97± 0 .88)相比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 P <0 .0 1 )。结论 :依那普利在有效降低血压的同时 ,可提高血清 NO的含量 ,并且可使组织中 i NOS的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非洛地平 (Felodipine)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一氧化氮 (NO)及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 (iNOS)的影响。方法 取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2 2只 ,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Felodipine正常剂量组及其低剂量组 ,每天灌胃一次 ,连续 15天 ,末次给药后摘眼球取血以及取动物脏器 ,分别测定血清NO和iNOS的含量。结果 灌胃 15天后 ,Felodipine正常剂量组的NO含量为 (12 7± 7 5 ) μmol/L ,与生理盐水组 (10 2 3± 4 6 ) μmol/L相比 ,差异有明显显著性 (P <0 0 1) ;Felodipine低剂量组NO含量为 (119± 8 3) μmol/L ,与生理盐水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Felodipine正常剂量组的组织iNOS活性降低 ,为 1 17± 0 2 3,与生理盐水组 (2 2 5± 0 94 )相比 ,差异显著 (P <0 0 5 ) ,与Felodipine低剂量组 (1 76± 0 5 7)相比 ,差异亦显著 (P <0 0 5 )。结论 Felodipine组可有效地在降低血压的同时 ,提高血清NO的含量 ,并且对抗血压增高所造成的iNOS的活性增强 (或二者互为因果 )。  相似文献   

3.
螺内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重构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重构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10周龄雄性SHR 20只,体重222~280 g,随机分成2组:螺内酯组[10只,20 mg/(kg·d)螺内酯灌胃]和SHR组(等量自来水灌胃,10只),10周龄雄性Wistar Kyoto(WKY)大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等量自来水灌胃),共治疗6周.各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期间每周测1次尾动脉收缩压.6周后处死,测左室重/心重(LVW/HW)及心重/体重(HW/BW)比值以反映心脏重构情况;取主动脉,测定血管羟脯氨酸含量(样本碱水解法)以反映血管胶原量,同时行天狼星红染色,偏振光显微镜下观察主动脉血管壁胶原类型和分布,放射免疫法测量血浆及血管局部醛固酮含量,通过RT-PCR测定主动脉盐皮质激素受体(MR)和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mRNA表达.结果 SHR组收缩压、HW/BW、LVW/HW比值及血管羟脯氨酸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1),螺内酯组上述各项指标较SHR组显著下降.SHR主动脉管壁显著增厚,中层平滑肌细胞数量显著增多,外膜Ⅰ型胶原及中膜Ⅰ、Ⅲ型胶原明显增多;螺内酯组主动脉管壁较SHR组明显变薄,平滑肌细胞数量减少,胶原数量也减少.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HR组血浆醛固酮略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内酯组血浆醛固酮含量高于SHR组(P<0.05).各组血管局部醛固酮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HR组血管局部CYP11B2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SHR组相比,螺内酯组CYP11B2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HR组MR mRNA表达增加(P<0.05),与SHR组相比,螺内酯组MR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螺内酯具有明显的抑制血管重构的作用.血管局部MR表达增加及不适当激活,导致血管对醛固酮的反应性增加为醛固酮血管作用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大鼠肾内一氧化氮合酶活性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张珊红  吴昌归  李源  龚卫琴 《医学争鸣》2000,21(10):1271-1272
目的 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内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变化 ,以探讨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 .方法 采用 3H-精氨酸转变成 3H-胍氨酸方法测定 NOS活性 .结果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肾蛋白内神经型 NOS(n NOS)活性(2 1.9± 7.4) k Bq· g- 1明显低于 Wistar Kyoto(WKY)大鼠(4 .32± 9.3) k Bq·g- 1 ,P<0 .0 5 .在乙酰胆碱 (Ach)刺激后 ,SHR肾内内皮型 NOS(e NOS)活性为 (6 7.3± 14.6 ) k Bq·g- 1 ,而 WKY肾内 e NOS则为 (85 .7± 2 3.8) k Bq· g- 1 ,SHR也显著低于 WKY(P<0 .0 5 ) .结论 n NOS和 e NOS活性不足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以及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检测SHR和正常血压大鼠(WKY)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运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SHR和WKY大鼠心肌细胞iNOS的变化;所得结果运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处理。结果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SHR组左心室心肌组织中可见具有凋亡形态特征的心肌细胞;TUNEL法检测SHR组心肌细胞凋亡明显高于WKY组(P<0.01)。免疫荧光检测SHR组心肌细胞内iNOS活性明显高于WKY组(P<0.01)。结论 SHR心肌细胞凋亡显著增加,可能在自发性高血压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SHR心肌细胞内iNOS活性显著增加,可能对心肌细胞凋亡起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氯胺酮对大鼠丘脑一氧化氮合酶(NOS)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Sprague Dawley(SD)大鼠32只,雌雄不限,体重200-300g。随机分为四组(n=8):组I为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0ml/kg腹腔注射;组Ⅱ、组Ⅲ和组Ⅳ分别给予氯胺酮35ml/kg,100ml/kg和200ml/kg。组I和组Ⅱ在用药后5min后断头取材,组Ⅲ和组Ⅳ在大鼠翻正反射消失后立即断头取材。在低温操作箱内生理盐水冰面上取脑,以分光光度法测定NOS活性和NO量,Lawry法测蛋白含量。结果:大鼠腹腔注射氯胺酮35ml/kg后,其丘脑的NOS活性和NO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腹腔注射氯胺酮100ml/kg和200ml/kg后,NOS活性明显降低,分别较对照组降低了44.3%和40%(P<0.05)和P<0.01),NO量也明显减少,分别较对照组减少了42.9%和47.1%(P<0.05)或(P<0.01);且这两组的NOS活性和NO量也明显低于氯胺酮35ml/kg组,NOS活性分别降低了47.3%和43.2%(P<0.01),NOS量降低了47.4%和51.3%(P<0.01);此两组之间相比较,丘脑的NOS活性和NO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在氯胺酮的中枢作用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螺内酯对高血压患者NO和CAT的影响及其治疗效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螺内酯对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其降压治疗效果。方法6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常规治疗组30例,采用非洛地平、培多普利治疗4w;螺内酯治疗组30例,在非洛地平、培多普利治疗基础上加用螺内酯联合治疗4w,观察二组血清一氧化氮(NO)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改变及降压效果。结果经上述治疗后,二组高血压患者的血清NO及CAT均有升高,血压亦明显下降,其中,以螺内酯治疗组NO、CAT升高更为显著(P<0.01),降压幅度更加明显(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采用螺内酯联合治疗,可能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增强降压效果。  相似文献   

8.
铅对大鼠海马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铅对海马LTP的影响与海马不同亚区NOS活性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NADPH—d组化法对铅暴露大鼠海马不同亚区内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染铅大鼠海马CAI区和齿状回NOS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在CA3区染铅组NOS阳性细胞数目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结论:推测铅对海马LTP的影响可能与染铅后海马各区NOS活性的不同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在高血压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法)及计算机图象分析方法,观察及定量分析8周、12周、24周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及其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变化。结果:在高血压不同时期胸主动脉与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含量变化基本一致:12周较.8周时明显增多,而24周与12周时无明显差异。结论:伴随高血压病程的变化,血管内皮细胞eNOS含量发牛了蛮化.日不同部位的变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束缚应激对大鼠血管内膜及血小板L-精氨酸(L-Arg)/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一氧化氮(NO)通路的影响及其相互联系,探讨血管应激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大鼠束缚-浸水(water im-mersion restraint,WIR)应激7 h,以胃溃疡指数作为机体应激损伤的的标识,采用Greiss法测定离体血管内膜及血小板孵育生成的亚硝酸盐(NO2-)含量;以同位素示踪法检测其NOS活性及L-Arg转运.结果:WIR应激大鼠呈现典型应激性胃溃疡,主动脉血管内膜及血小板NO2-生成分别较对照组低46%和57%(均P<0.01),且Person相关分析显示两者变化呈现明显的正相关(r2=0.9835,P<0.01).与对照组比较,WIR大鼠血小板NOS酶催化效率显著降低,Km值增加18%,最大酶促反应速率(Vmax)降低44%(均P<0.01);血管内膜NOS活性亦显著降低(-50%,P<0.01),血小板和血管内膜NOS活性呈正相关变化(r2=0.9726,P<0.01).WIR组大鼠血小板L-Arg的跨膜转运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抑制,转运的Vmax值低32%,Km值高37%(P<0.01).血管内膜L-Arg转运较对照组降低27%,两者呈明显正相关(r2=0.9887,P<0.01).结论:WIR应激下调血管内膜和血小板的L-Arg/NOS/NO通路,血管内膜和血小板L-Arg/NOS/NO通路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提示检测血小板L-Arg/NOS/NO通路的变化可能反映应激状态下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胆红素(bilirubin,BR)和维生素E(VitE)对糖尿病大鼠肝、胰组织中NO含量和NOS(nitric oxide synthase)活性的影响。方法:对用链脲佐霉素(streptozotocin,STZ)诱发的糖尿病大鼠持续4周给予BR、VitE或BR+VitE后,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肝、胰组织中NO含量和NOS活性。结果:在肝、胰组织中,正常对照组NO含量最低,BR组、VitE组和BR+VitE组的NO水平显著低于糖尿病组(P<0.05);各组大鼠胰组织中的NO含量显著高于肝组织。结论:BR和VitE均可显著降低这两个组织中的NO水平和NOS活性,减轻糖尿病大鼠的自由基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为心室重构观察指标研究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应用对心室重构大鼠的影响。方法结扎Wistar雄性大鼠腹主动脉建立压力超负荷性心室重构大鼠模型。48只建模后存活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组(贝那普利10mg·kg-1.d-1,螺内酯15mg·kg-1.d-1),贝那普利组(贝那普利20mg·kg-1.d-1),螺内酯组(螺内酯30mg·kg-1.d-1),生理盐水组(生理盐水10ml.kg-1.d-1);不结扎腹主动脉的12只作为假手术组(蒸馏水10ml.kg-1.d-1);各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共6周。给药6周后用放免法测定心肌中ET和血浆中NO含量。结果建模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中ET含量明显升高(P〈0.05),血浆NO水平明显降低(P〈0.05),表明大鼠心室重构模型建立成功。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组及贝那普利、螺内酯单独给药组均能降低心肌ET的含量及升高血浆中NO含量(P〈0.05或P〈0.01),但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组比贝那普利组、螺内酯组作用更明显(P〈0.05)。结论联合应用贝那普利与螺内酯可更有效逆转大鼠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4.
溶血磷脂酸激活大鼠血小板L-精氨酸/一氧化氮通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溶血磷脂酸(LPA)对血小板L-精氨酸/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L-Arg/NOS/NO)通路的影响,并探讨其与血小板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LPA(10-6,10-5和5×10-5 mol/L)与大鼠血小板混悬液共孵育,采用Greiss法测定血小板孵育液中亚硝酸盐(NO-2)含量;同位素示踪法检测血小板NOS活性及L-Arg转运;荧光探针法测定血小板内游离钙浓度.结果:LPA孵育30和60 min, 血小板NO释放分别增加了35%和56%(P<0.01),LPA(10-6,10-5和5×10-5 mol/L)呈浓度依赖性增加了血小板NO的生成,EC50为17.8 μmol/L,95%CI为13.1~24.2 μmol/L(P<0.01).LPA浓度依赖性增加了 NOS活性和血小板L-Arg的转运(P<0.01).LPA(5×10-5 mol/L)孵育30和60 min,显著升高血小板[Ca2 ]i水平(P<0.01).NOS抑制剂L-NAME预处理的血小板,LPA升高[Ca2 ]i的反应分别增强20%和32%(P<0.01);加入NO供体L-Arg预处理,则明显抑制LPA升高[Ca2 ]i,分别减少14%和18%(P<0.01).结论:LPA通过激活血小板L-Arg转运和NOS活性,上调L-Arg/NOS/NO通路,增加血小板NO生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对血小板L-精氨酸/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L-Arg/NOS/NO)通路的影响以探讨H2S和NO这两种气体信号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方法离体孵育大鼠血小板,加入H2S气体溶液(10^-6~10^-3mol/L)孵育2h,采用Greiss法测定血小板孵育液亚硝酸盐(NO2^-)含量;同位素示踪法检测血小板NOS活性及L-Arg转运。结果一次性给予H2S(10^-3~10^-3mol/L)孵育2h,呈浓度依赖的抑制了L-Arg/NO通路,血小板孵育液中NO2^-含量比对照组分别降低6%、11%(均P〉0.05)、24%、36%和52%(均P〈0.01);NOS活性分别下降1%、14%(P〉0.05)、25%、37%和42%(P〈0.01);L-Arg转运分别减少12%(P〉0.05)到72%(P〈0.01);IC50分别为53、02、41.63及21、53μmol/L(P〈0.01)。结论H2S通过抑制血小板L-Arg转运和NOS活性,下调L-Arg/NOS/NO通路,从而减少血小板NO生成。  相似文献   

16.
殷彩桥  董蕾  郭雅绒 《医学争鸣》2007,28(16):1445-1448
目的:研究酪酪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胰腺组织NO生成及iNOS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SD大鼠40只随机均分成SAP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60 g/L左旋精氨酸腹腔内注射建立SAP模型. 治疗组在第1次注射左旋精氨酸后立即皮下注射酪酪肽(0.8 pmol/g),此后每次间隔4 h,共10次;SAP组接受同剂量的生理盐水. 开始造模后48 h取胰头组织制成匀浆液,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含量;取胰尾组织用于免疫组化观察iNOS. 结果:SAP组胰腺iNOS的高表达率为0.90,NO含量为(68±3)μmol/g,治疗组iNOS为0.10,NO为(22±5)μmol/g,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 结论:酪酪肽对SAP有治疗保护作用,这种治疗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胰腺NO生成及iNOS活性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T-2毒素对软骨细胞NO合成、iNOS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T-2毒素对软骨细胞一氧化氮(NO)合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取胎儿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培养过程于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T-2毒素(1~20μg/L)连续培养5d,用Griess重氮化法测定软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含量;用Western-Blot检测软骨细胞iNOS蛋白的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软骨细胞iNOS mRNA表达。结果:T-2毒素在1~20μg/L浓度范围内,能明显增加培养上清液中NO的含量,并使iNOS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当T-2毒素浓度达10~20μg/L时能引起iNOS mRNA表达水平提高(P<0.05),浓度越高,刺激作用越强。结论:T-2毒素使软骨细胞iNOS表达增强并使NO合成增多;T-2毒素引起的软骨细胞损伤与合成NO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不同组织一氧化氮合酶Ⅲ(NOS Ⅲ)基因表达改变及其在高血压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提取2、4、6、8、10、12不同周龄雄性SHR和正常血压大鼠(WKY)心室肌、血管平滑肌、肝脏和肾脏组织的总RNA,利用高通量RNA阵列技术(RNA array)检测SHR和对照组WKY不同组织NOS Ⅲ 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与同周龄WKY相比较,SHR在6、8、10、12周龄血压出现显著性升高[(158.50±7.69 vs 108.67±5.89,174.33±4.46 vs 128.50±4.97,198.00±13.45 vs 142.00±3.58,216.67±8.91 vs 141.17±4.92) mmHg,P均<0.01],10、12周龄心室肌重量/体重比出现显著增加[(4.08±0.17 vs 3.59±0.11,4.05±0.18 vs 3.40±0.19)mg/g,P均<0.01],心肌中NOS Ⅲ基因表达在6、8、10、12周龄出现显著性升高,(1.12±0.18 vs 0.90±0.15,1.46±0.34 vs 1.06±0.18,1.66±0.31 vs 1.21±0.30,1.98±0.40 vs 1.31±0.38,P<0.05),肾脏组织NOS Ⅲ基因表达在4、6、8、10、12周龄出现显著性升高(1.10±0.21 vs 0.81±0.11,1.28±0.18 vs 0.95±0.13,1.31±0.23 vs 0.99±0.23,1.70±0.30 vs 1.08±0.25,1.83±0.33 vs 1.15±0.20,P<0.05).肝脏组织中NOS Ⅲ基因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血管平滑肌中未见上述基因的明显表达.结论:NOS Ⅲ mRNA表达的继发性增加是高血压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19.
熊敏  何青莲  汪建  邓恒山  尤景敏 《广东医学》2002,23(10):1017-1019
目的:检测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可溶性鸟苷环化酶(sGMP)在豚鼠耳蜗的定位。方法:正常豚鼠耳蜗石蜡包埋切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OS,sGMP在豚鼠耳蜗的表达。结果: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在正常豚鼠耳蜗中表达阴性。神经源性的一氧化氮合成酶(bNOS)、内皮源性的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sGC及cGMP在耳蜗的不同部位表达有差异。在豚鼠耳蜗主要以eNOS表达为主,且在耳蜗的基底圈表达较强。结论:bNOS,eNOS在豚鼠耳蜗的表达阳性,且伴随sGC,cGMP的表达,提示一氧化氮(NO)/cGMP通路参与耳蜗神经传导、耳蜗的稳态及放大功能调节。  相似文献   

20.
L-精氨酸对哮喘大鼠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实验性哮喘大鼠一氧化氮合酗一氧化氮系统的改变,以探讨NO的生成机制。方法:用卵蛋白致敏并激发建立了SD大鼠哮喘模型,3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为正常对照A组、卵蛋白激发哮喘发作B组、L-精氨酸对照C组、L-精氨酸+卵蛋白刺激D组,用铬粒还原法测定血浆中硝酸盐水平,免疫组化观察iNOS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大鼠各级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上皮细胞均呈iNOS阳性反应,气道上皮下平滑肌呈iNOS阴性反应;哮喘大鼠各级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囊上皮细胞呈iNOS强阳性反应,气道上皮下平滑肌呈iNOS阳性反应,且浸润的炎细胞也呈强阳性表达;L-精氨酸对照组大鼠各级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上皮细胞均呈iNOS阳性反应,气道上皮下平滑肌呈iNOS弱阳性反应;L-精氨酸+卵蛋白激发组大鼠各级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上皮细胞均呈iNOS阳性反应,气道上皮下平滑肌呈iNOS阳性反应。与A组相比,B组大鼠SOD活性明显下降(P〈0.01),MDA水平明显增高(P〈0.01),B、D组大鼠N03.水平明显增高(P〈0.05),C组与A组比较没有明显变化。结论:L-精氨酸对哮喘大鼠NOS/NO的产生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