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目的评价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过程中,根据无创颅内压检测仪所测得颅内压情况来确定脱水剂的剂量及疗效。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98例)根据无创颅内压检测情况使用脱水剂(20%甘露醇),对照组(94例)根据病人症状、体征及头颅CT片经验性使用脱水剂(20%甘露醇)。结果观察组治疗过程中人均使用甘露醇(548.47±71.39)g,对照组人均使用(802.66±78.6)g,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恢复良好95例(96.94%),中重残3例,无死亡病例;对照组恢复良好85例(90.43%),中重残7例,死亡2例。两组恢复良好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无创颅内压检测仪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过程中,指导脱水剂的应用,可大大减少了患者使用脱水剂的剂量,这对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是导致颅内压增高,病情恶化,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2008—2011年,采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监测70例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颅内压变化,根据检测数据,指导临床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无创颅内压(ICP)监测在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符合标准的高血压性脑出血10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FVEP无创ICP监测指导治疗。结果 出院时,观察组死亡4例,植物生存1例,重残1例,中残14例,恢复良好30例;对照组死亡10例,植物生存3例,重残3例,中残15例,恢复良好19例。观察组恢复良好率(60.0%)明显高于对照组(38.0%,P<0.05),死亡率(8.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P<0.05)。结论 对高血压性脑出血,FVEP无创ICP监测指导下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监测颅内压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颅内压增高是神经科常见的危急重症,它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其发病机制是各种因素所导致颅内容积代偿失调。脑水肿达到一定程度时必将引起颅内压增高,所以除占位性病变和脑积水所致的颅内压增高以外,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可以认为是一个统一的概念。脑水肿的本身并无特殊症状而完全表现为颅内压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无创颅内压监测颅脑损伤患者两侧颅内压梯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颅脑损伤患者50例(观察组),对照组30例,入院时、以后每天分别监测左右通道诱发电位,观察N2波潜伏期所对应的颅内压值,计算出颅内压差值大小与病情发展趋势的关系。结果研究组两侧压力差大于对照组,血肿增大的23例,其两侧压力差也增高。血肿清除后和保守治疗血肿缩小,其压力差也减少。结论 FVEP无创颅内压监测是简单有效的监护技术,可以作为观察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的工具,能较准确的反映颅内压和颅内压差,及早发现脑疝前驱期,对早期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正>颅内血肿、脑炎、脑水肿以及脑积水和脑肿瘤等都是引起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增高的重要原因,及时准确判断ICP的改变,采取合理的用药和及时手术,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保障,如不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fVEP各波潜伏期与颅内压增高的关系,评价其在神经内科疾病颅内压监测的临床应用可行性,以此监测高颅压治疗效果,并对颅高压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性意见。方法对42例临床诊断的脑炎高颅压患者用药(甘露醇)前、后(每隔10min)各测一次颅压值,选取60min分析。结果脑炎高颅压患者甘露醇脱水效果佳。结论fVEP可以较准确、安全地判定颅内压值,并在指导颅高压的临床治疗中有重要意义及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眼外伤后的视觉诱发电位的变化特点.方法 应用眼电生理仪检测临床诊断为眼外伤133例(眼), 行P-VEP或F-VEP检查, 记录P100潜伏期和振幅并分析.结果 眼外伤者P100潜伏期明显延长, 振幅降低.结论 VEP的应用对眼外伤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指导治疗及伤情鉴定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s,VEP)通过监测视觉通路的生物电变化,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评价神经系统及眼科系统病变的视觉功能状态。颅内脑肿瘤常通过直接侵袭或压迫视觉通路神经纤维,造成视觉传导功能的损害。VEP技术主要应用于评价颅内脑肿瘤的视觉功能状态,对脑肿瘤的早期筛选,鉴别视路不同部位肿瘤的位置,脑肿瘤的动态观察及脑肿瘤手术中监护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入视神经部分损伤SD大鼠后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的变化。方法24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NSCs移植组(N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2只大鼠,两组均使用精确校准方法在大鼠右眼造成部分视神经损伤,左眼为正常对照。从胚胎SD大鼠海马分离NSCs,利用细胞培养和体内移植技术,将培养后的NSCs注入视神经损伤后N组大鼠玻璃体内,C组大鼠视神经损伤眼玻璃体内注入同等体积的PBS。以上两组分6个时间段,即损伤前、损伤时、损伤后1周、2周、3周、4周分别检测损伤视神经眼的F-VEP,记录P1波幅及峰潜时,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N组及C组P1波幅随时间延长均不同程度降低,但前者趋势较后者缓和。自第2周开始N组波幅均高于C组,且差异有显著性;N组及C组P1峰潜时均随时间变化,在第3周时达到最长,第4周时P1峰潜时有缩短;自第1周开始N组峰潜时均较C组缩短,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NSCs移植入视神经部分损伤大鼠可部分改善视神经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11.
背景:关节软骨组织细胞对力学刺激产生反馈来维持它的形态和结构,进而适应环境。加载装置能提供研究关节软骨力生物学的合适的力学环境。 目的:根据组织工程仿生的原理,建立一种用于软骨力学生物学研究的双频加载装置。 方法:该力学环境采用双频加载方式实现,通过控制可调凸轮和压电陶瓷振幅和频率来实现低频-高幅载荷耦合高频-低幅载荷,同时使用有限元法对受载体进行力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按照仿真的原理,研制出用于软骨力生物学研究的加载装置。在双频加载的条件下,软骨浅表层受到的力学载荷最大,其次是中间层,深层受到的力学应力最小;在高频10 Hz和20 Hz与低频1 Hz和2 Hz叠加时,软骨表现出不同的力学响应,但是二者引起的差异很小。该力学环境的构建可能有助于组织工程的发展和临床医学的应用,未来将采用生物学实验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2.
背景:已证实将血管内皮细胞与具有良好组织相容性的生物材料复合,并移入体内后可增殖分化形成血管。但由于获取内皮细胞时创伤较大,所以细胞来源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的:探讨羊水来源OCT-4阳性胎儿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可行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6/2009-03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科研中心完成。 材料:羊水标本来自孕16~22周行产前诊断的孕妇,在超声引导下行羊膜腔穿刺取得60 mL羊水。 方法:采用免疫磁珠细胞分选法去除人羊水细胞中CD44和SSEA-4阳性细胞,使OCT-4阳性胎儿间充质干细胞间接得到分离,并在体外进行培养扩增。取第3代羊水来源OCT-4阳性胎儿间充质干细胞,诱导组换用含体积分数为15%胎牛血清的内皮细胞生长培养液,对照组持续用原培养液培养细胞。 主要观察指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诱导过程中细胞形态变化,采用间接细胞免疫荧光法、内皮细胞吞噬DiI-acLDL法检测诱导效果。 结果:诱导30 d后,镜下观察细胞集落相互连接,呈典型的“鹅卵石”样外观,经诱导的羊水来源OCT-4阳性胎儿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保持良好的增殖活力。诱导后的贴壁细胞eNOS和vWF呈阳性表达,细胞胞浆内可见发出红色荧光的DiI阳性细胞;对照组细胞免疫荧光染色eNOS和vWF均呈阴性,且无红色荧光细胞出现。 结论:羊水来源的OCT-4阳性的胎儿间充质干细胞在适当的体外微环境下,可诱导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3.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病毒再激活可导致致死性的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及相关疾病,目前国内尚未建立完整的EB病毒再激活及其相关性疾病的诊疗体系。目的:前瞻性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EB病毒再激活的发生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129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定期测定外周血中EB病毒载量,Kaplan-Meier模型分析其再激活的发生率,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其再激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病毒再激活及其相关疾病发生率高,EB病毒再激活发生的危险因素有HLA配型不合、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及年龄小于20岁。  相似文献   

14.
背景:预输注供者凋亡细胞能够诱导受者体内产生针对供者抗原发生的特异性免疫耐受,但其具体途径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供体凋亡淋巴细胞输注后受体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变化。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观察性实验,于2007-11/2008-05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移植免疫实验室完成。 材料:供体C57BL雄性小鼠14只,8~10周龄,受体 Balb/c雄性小鼠 50只,6~8周龄。 方法:分离供体小鼠脾脏细胞,放置于紫外线灯距离20 cm处的摇床上照射1 h,紫外线诱导C57BL小鼠脾脏细胞凋亡。将受体Balb/c小鼠随机分为凋亡细胞组和活细胞组,分别将107个供体C57小鼠脾脏凋亡细胞、活细胞经尾静脉输注于受体小鼠。 主要观察指标:输注后0,1,3,6,12 h经心脏采血,Luminex技术液态芯片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5、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2、粒细胞-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变化。 结果:只检测到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2、粒细胞-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干扰素γ 5种细胞因子,其他细胞因子未测出。经紫外线诱导后小鼠脾脏细胞凋亡率达到93.86%。与0 h相比,外周血中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10分别在输注活细胞后6 h和3,6 h明显升高,其他细胞因子无明显变化。与0 h相比,输注凋亡细胞1,3,6,12 h后,外周血中各细胞因子无明显变化。活细胞组输注后1 h白细胞介素6和输注后3,6 h白细胞介素10浓度高于凋亡细胞组,其他细胞因子差异不显著。 结论:同种异源供者凋亡淋巴细胞输注对外周血细胞因子浓度无变化,提示其对受体外周免疫功能可能无明显影响,其诱导产生的免疫耐受可能主要在局部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