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小儿先天性梅毒的认识,我们把2000年8月~2002年1月在非洲中国援喀麦隆医疗队儿科诊治的32例先天性梅毒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32例先天梅毒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小儿先天性梅毒的认识,我们把2000年8月~2002年1月在非洲中国援喀麦隆医疗队儿科诊治的32例先天性梅毒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妊娠合并梅毒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进一步探讨妊娠合并梅毒的临床特点及预防先天性梅毒的措施,降低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生,改善母婴预后,我们于2005年1月-2008年12月对在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以下简称门诊部)诊治的27例妊娠合并梅毒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点,观察其医院感染的防控效果.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的方法 ,调查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患儿的一般情况和临床特征,并及时采取医院感染预防措施.结果 2006年1月~2009年4月,普通新生儿与先天性梅毒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是1.2%、1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先天性梅毒新生儿作为感染源未发生交叉感染.结论 早期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预防与控制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小儿先天性梅毒的认识,我们把2000年8月-2002年1月在非洲中国援喀麦隆医疗队儿科诊治的32例先天性梅毒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梅毒是指梅毒螺旋体由母体进入胎儿血循环所致的感染。近年来,我国先天性梅毒发病率已有明显上升趋势。先天性梅毒分早期和晚期先天性梅毒,临床可表现为皮肤、黏膜、口腔损害等,晚期可有神经系统损害。2006年,我科收治了13例先天性梅毒患者,正规治疗后均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经胎盘和脐静脉由母体侵入胎儿血液循环所致的感染。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近年来孕妇患梅毒者不断增多,导致先天性梅毒发病率逐步增高。笔者对自2006年2月~2009年6月收治的先天性梅毒患儿26例进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梅毒亦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进人胎儿血液循环导致胎儿先天性感染所致。近年来,随着患梅毒孕妇人数的不断上升,先天性梅毒患儿也呈上升趋势,而先天性梅毒在新生儿期临床表现不一,造成诊断和治疗的困难。我院自2008—2009年共收治患梅毒孕妇所产新生儿42例,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期梅毒母亲孕期检查、治疗情况及其分娩新生儿生后的随访情况。方法对2008年8月-2014年3月该院201例妊娠期梅毒母亲分娩的新生儿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01例妊娠期梅毒母亲分娩新生儿中,确诊为先天性梅毒76例,疑似先天性梅毒80例,除外先天性梅毒45例。8例确诊患儿因病情危重,抢救无效或放弃抢救后很快死亡。结论为杜绝先天性梅毒患儿出生,加强育龄期及妊娠期女性梅毒管理是关键;为了改善先天性梅毒患儿预后,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0.
张洪为  周攀  王华  李代渝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134-6136
目的 调查某综合性医院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现状并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间经梅毒血清学检查及临床确诊的73例先天性梅毒新生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年间病例检出数分别为6例、6例、10例、15例、36例,总计73例,其中低体重儿28例(38.4%),年龄为3个月以内患儿63例(86.3%). (2) 64例(87.7%)先天性梅毒患儿父母为外出务工人员,其余为非外出务工人员.73例(100%)患儿母亲均未行孕前梅毒筛查.(3) 73例患儿梅毒抗体检测(胶体金法)及TPHA检查均为阳性.TRUST实验结果以滴度1∶32最常见(39例).结论 本院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生率逐年增高,以年龄为3个月以内的低体重儿多见.患儿父母多为外出务工人员,梅毒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预防先天性梅毒的关键是孕妇孕前筛查及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早期诊治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绍兴第二医院2002年5月~2007年5月收治的38例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做一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表现以早产、皮疹、肝脾肿大为主,梅毒血清学检查快速血浆反应试验和梅毒螺旋体血细胞凝集试验均阳性。选用青霉素,重症联用头孢曲松钠静滴治疗2~3周。治愈34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2例。【结论】新生儿先天性梅毒临床表现不典型,易漏诊。早期使用青霉素钠静滴,重症患儿联用头孢曲松钠治疗疗效满意。常规开展孕期梅毒检测,早发现、早治疗,可大大降低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梅毒是由梅毒苍白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染病,通过性生活传染,妊娠期感染梅毒,其病原体可从母体血流通过胎盘及脐静脉血进入胎儿体内,传染给胎儿,导致流产、早产、死胎及先天性梅毒患儿的发生。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85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根据她们不同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心理压力,有效地实施心理护理,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先天性梅毒性脑膜炎很少出现在新生儿期,现就2013年5月收治1例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性脑膜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由于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加和一些青年人性道德水准的下降,梅毒病人明显增多,先天性梅毒患儿也日益增加,梅毒螺旋体早期侵犯皮肤粘膜,晚期可侵犯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内脏器官而引起严重并发症,现将本院1996年1月~2000年2月收治的9例先天性梅毒患儿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患儿中男5例,女4例;年龄<1个月2例,~3个月5例,~6个月2例;早产儿7例,足月儿2例;第1胎第1产2例,多胎妊娠7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梅毒孕妇正规治疗后通过胎盘感染对胎儿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2007年12月首次产检发现的妊娠合并梅毒(早期)20例患者在继续妊娠并接受正规治疗后,观察其先天性梅毒儿的发生率及感染情况。结果:20例患者的新生儿血清抗体均阳性,1例TRUST滴度1∶2,7例TRUST原倍阳性。结论:妊娠合并梅毒者以隐性梅毒为主,所有孕妇都应在首次产前检查时进行梅毒筛查。对于早期梅毒孕妇进行规范的驱梅治疗是降低新生儿梅毒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先天性梅毒患儿临床分析,探讨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有效诊断及防治方法。方法对住院诊断为先天性梅毒的55例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先天性梅毒临床特征及表现依次为:皮肤损害、肝功能损害、长骨骨骼损坏,梅毒组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55例先天性梅毒患儿早产率、引产率、宫内发育迟缓率、营养不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早期应用青霉素治疗先天性梅毒具有良好疗效。结论对早产儿出现各种不明原因皮疹、肝功能损害、长骨骨骼损坏、肝脾肿大,应高度怀疑先天性梅毒,单纯TPPA结果阳性不能确诊为先天性梅毒。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在分析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随访管理情况的基础上,探究梅毒母婴传播的相关因素,并以此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期为梅毒孕产妇的管理提供有效的管理参考。方法 以2020年1月1日—2022年10月31日厦门市集美区户籍孕产妇及居住在该区的外地户籍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55例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进行随访管理,并统计分析个案随访表的资料,以了解本区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随访管理情况。结果 截止2022年10月31日,55例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中有3例失访,其余52例经梅毒血清学检测有1例被确诊为先天性梅毒,33例排除了先天性梅毒的可能。结论 从本次随访管理情况来看,梅毒感染孕产妇对梅毒的潜伏期、传播途径等相关知识缺乏了解,需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来提高其认知水平,增强其防范意识,从而降低梅毒感染率。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梅毒母婴传播阻断工作,为孕产妇提供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服务,以实现进一步减少因母婴传播导致的儿童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8.
住院患者梅毒普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医院2003年以来住院患者中梅毒的患病状况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03年1月-2006年5月出院的所有梅毒患者病历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共发现梅毒阳性者740例,占出院患者总数的0.58%,其中先天性梅毒13例,潜伏梅毒371例,显性梅毒356例,梅毒检出率逐年上升,潜伏梅毒患者的构成比例上升,男性患者的检出率为0.7%,高于女性患者的0.49%(OR值=1.47),高龄组患者的检出率高于低龄组,梅毒阳性者覆盖了几乎全部科室和几乎所有的年龄段。结论有必要对住院患者进行梅毒普查,以防止梅毒的漏诊,也有利于及早发现潜伏梅毒并治疗,控制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母亲患梅毒所生产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母亲患梅毒时新生儿患先天性梅毒的发病及转归情况。方法对住院诊断为梅毒的40例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监测新生儿出生后患先天性梅毒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及转归。结果新生儿早期先天性梅毒发病9例,发生率为22.5%;临床特征及表现依次为:皮肤损害、长骨骨骼损坏、肝功能损害。余31例新生儿出生后立即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梅毒快速血浆反应(RPR),两项试验结果均为阳性,其中TPPA抗体滴度小于其母亲4倍,随诊12个月转阴;行x线及肝功等检查提示无多器官功能损害。结论母亲患梅毒所生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生率较高,早期治疗效果好;应对母亲患梅毒所生产未患先天性梅毒的新生儿严格随诊。实验室指标监测至少1年。  相似文献   

20.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可以造成机体多脏器损伤的性传播疾病,对人体危害很大,甚至可以导致患者丧失劳动力,并留下终身的印记,给患者身心均造成很大创伤。国家取消强制婚检以后,由于人们缺乏足够的性教育知识、患者刻意隐瞒病情,导致梅毒等性传播疾病感染人群逐渐增多,先天梅毒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多。梅毒螺旋体可以通过胎盘感染胎儿,造成流产、死胎、早产、死产、胎儿畸形、先天性梅毒儿等。先天性梅毒会给未来一代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控制及减少先天性梅毒的形势非常严峻。该文通过对近几年关于先天性梅毒临床表现、先天性梅毒预防、妊娠期梅毒螺旋体检测、妊娠期梅毒驱梅治疗、先天性梅毒诊断、先天性梅毒治疗、先天性梅毒再发等方面研究进行综述,为减少梅毒对胎儿健康的损害,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