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鹅去氧胆酸氨基酸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鹅去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 acid简称CDCA)是70年代进行临床研究、可用于胆固醇胆石症的治疗药物,能使胆石逐渐溶解,但该药毒副作用较大,因为CDCA易被肠道内细菌7-脱羟酶的作用生成石胆酸(LC),引起腹泄、腹部痉挛、高转氨酶血症等毒副作用。据国外文献报道,CDCA与 相似文献
2.
Smad7抑制肝星状细胞胶原蛋白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Smad7对TGF-β1刺激肝星状细胞系HSC-T6细胞的I型胶原蛋(Co1l I)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pTRE-Smad7-M2-flag和pTet-on共转染HSC-T6细胞,筛选出稳定表达标记蛋白(M2-flag)的细胞克隆,确定强力霉素诱导Smad7表达的最佳使用剂量.分组比较Smad7对TGF-131刺激的Col I和α-SMA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Smad7对Smad2/3磷酸化的调节作用.结果 强力霉素诱导Smad7表达的最佳使用剂量为2 mg/L,强力霉素诱导过表达的Smad7可抑制TGF-β1刺激HSC-T6细胞的Col I和α-SMA蛋白的表达.与单纯使用TGF-β1刺激HSC-T6细胞组比较,Smad7表达可下调HSC-T6细胞的Smad2/3的磷酸化水平.结论 过表达的Smad7可下调TGF-β1诱导的HSC-T6细胞的Smad2/3磷酸化,抑制TGF-β1刺激HSC-T6细胞的Col I和α-SMA蛋白的表达,达到抑制肝纤维化的形成.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mad7 on the expressions of collagen I and α-smooth muscle actin (α-SMA) in HSC-T6 cell line activated by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pi (TGF-pi). Methods HSC-T6 cells stably expressing M2-flag protein were selected after co-infection of the cells with pTRE-Smad7-M2-flag and pTet-on. The optimal dose of doxycycline for inducing Smad7 was determined, and the effects of Smad7 over-expression on the expressions of collagen I and a-SMA in the cells activated by TGF-β1 and on Smad2/3 phosphorylation were evaluated using Western blotting. Results The optimal dose of doxycycline for inducing Srnad7 expression was 2 mg/L. Smad7 over-expression induced by doxycycline decreased the expressions of collagen I and α-SMA in HSC-T6 cells activated by TGF-β1, and down-regulated the level of Smad2/3 phosphorylation. Conclusion Smad7 over-expression inhibits Smad2/3 phosphorylation, and decreases the expression of collagen I and α-SMA in HSC-T6 cells induced by TGF-β1 to inhibit the progression of liver fibrosis. 相似文献
3.
胆石症是一种常见病,鹅去氧胆酸(CDCA)可用于胆固醇胆石症的治疗。它能改变胆汁组成,降低胆汁内胆固醇饱和度,增加胆固醇溶解性,使胆石逐渐溶解。但CDCA易被肠道内细菌7-脱羟酶作用生成石胆酸(LC),引起腹泄、腹部痉挛、高转 相似文献
4.
鹅去氧胆酸用于治疗胆石症,能抑制胆固醇和胆酸在肝脏的合成,增加胆固醇在胆汁中的溶解度。但是它易被肠道细菌7-脱羟酶作用生成石胆酸,引起对肝脏的毒性,而且用药剂量较大、疗程较长。根据Cohen和Mosbach等报道,胆酸(口恶)唑啉衍生物可抑制7-脱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叶下珠复方Ⅱ号体外对肝星状细胞(HSC-T6)TGF-β1mRNA、Ⅰ型胶原mRNA表达及其蛋白合成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叶下珠复方Ⅱ号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SC-T6细胞,分为对照组、叶下珠复方Ⅱ号高剂量组(3.60mg/ml)、中剂量组(1.80mg/ml)和低剂量组(0.9mg/ml),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HSC-T6细胞增殖的影响,SYBR染料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药物处理后HSC-T6细胞TGF-β1及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I型胶原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叶下珠复方Ⅱ号处理HSC-T6细胞后,高、中、低各剂量组对HSC-T6细胞增殖、TGF-β1mRNA及Ⅰ型胶原合成呈现显著的抑制作用,与细胞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0.01),而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明显加强。结论叶下珠复方Ⅱ号能显著抑制HSC-T6细胞增殖、明显降低TGF-β1mRNA、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及其蛋白合成,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9,(3):159-162
[目的]探讨糜酶抑制剂(Chy-I)在体外对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及肝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取HSC-T6细胞,分为对照组(DMEM)、模型组(TGF-β1)和Chy-I大、中、小剂量(TGF-β1+100 g/L Chy-I,TGF-β1+10 g/L Chy-I,TGF-β1+1 g/L Chy-I)组,检测Chy-I对HSC-T6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纤维化相关因子α-SMA及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应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α-SMA及I型胶原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Chy-I各剂量组HSC-T6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P<0.05,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Chy-I各剂量组HSC-T6细胞中α-SMA及TGF-β1蛋白表达明显受到抑制,亦呈剂量依赖性,Chy-I各组HSC-T6细胞内α-SMA及I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Chy-I在体外对HSC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认为可能与抑制HSC增殖水平及肝纤维化相关因子的表达有关系. 相似文献
7.
8.
本文对牛磺熊去氧胆酸(Tauroursodeoxycholic acid,简称TUDCA)结构及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游离TUDCA是易溶于水的酸性化合物,其1%水溶液pH 2~3;差热分析测得其含两分子结晶水,且mp为180.4℃;元素分析结果,其C、H、N平均含量分别为57.75%、8.77%及2.61%;红外光谱表明具有典型的酰胺基、羟基及磺基吸收;~(13)SCNMR表明酰基C_(24)δ为177.4 ppm,羟亚甲基C_及C_7 δ均为71.7 ppm,牛磺酸基团中C_(25)及C_(26)的δ分别为37.6 ppm及50.8 ppm;质谱分析测得其(MWNa) 为522,与计算值521.70完全相同;比旋光度测定结果,其[α]_D~(17.5)= 43.28°,与计算值相一致;薄层层析结果R_f值为0.3.~0.32;磺酸基试验及其水解产物薄层色谱结果确证其分子中含磺酸基及熊去氧胆酸(UDCA)基团;几种胆酸Gregory-Pascoe反应物吸收光谱还表明,TUDCA分子中牛磺酸基团对显色反应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褪黑素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激活肝星状细胞系(HSC-T6),探讨褪黑素对活化的肝星状细胞系HSC-T6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肝星状细胞被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和3个不同剂量实验组,培养24h贴壁后换用无血清培养基,除对照组外均加入TGF-β1,在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褪黑素,培养48 h后,通过MTF实验检测褪黑素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细胞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褪黑素对肝星状细胞中Smad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中肝星状细胞的增殖明显被抑制(P<0.05);TGF-β1能明显刺激肝星状细胞中Smad2/3和p-Smad2/3的表达(P<0.叭),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可以明显抑制Smad2/3和p-Smad2/3的表达(P<0.05).结论 褪黑素可显著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 Smad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丹参对大鼠肝星状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与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 :探讨丹参抗肝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链蛋白酶、胶原酶离体灌注大鼠肝脏 ,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肝星状细胞 (HSC)体外培养。不同浓度的丹参处理 ,用RT -PCR法半定量检测HSC的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 β1)mRNA与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 :丹参对HSC的TGF - β1与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有抑制作用。结论 :丹参抗肝纤维化作用可能与TGF - β1和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Ⅰ型胶原蛋白和TGF-β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切除的食管鳞癌组织制成标本作为观察组进行研究,另随机选取20例患者取其癌组织旁正常的食管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中Ⅰ型胶原蛋白和TGF-β1的表达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分析这两种指标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在癌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TGF-β1均存在异常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单因素分析,发现Ⅰ型胶原蛋白、TGF-β1的高表达与是否存在淋巴结的转移以及pTNM分期有明显的关系,且发现二者的表达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r=0.744,P=0.000)。结论 在食管鳞癌患者癌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以及TGF-β1存在明显的高表达,且这两种指标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pTNM分期以及淋巴结是否转移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可见其在食管鳞癌的发生以及发展过程中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探讨鹅去氧胆酸(CDCA)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胰腺及肠道损伤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将45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SAP组、CDCA组和假手术(Sham)组,每组15只。SAP组大鼠先普食喂养一周后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的方法建立SAP模型,CDCA组大鼠先喂养含0.5%CDCA的同质饲料一周,再进行造模,建模后24 h收集组织标本,Sham组大鼠喂养方法同SAP组,麻醉开腹仅拨动十二指肠降部后关腹。首先,使用HE染色法观察小肠和胰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其次,使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二胺氧化酶(DAO)、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D-乳酸(D-Lac)、IL-1β、IL-6、IL-18和TNF-α水平;采用TUNEL 法检测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情况;最后,使用Western blot测小肠组织TGR5以及NLRP3蛋白表达。结果 与SAP组相比,CDCA干预后的大鼠胰腺和小肠组织病理损伤减轻,病理评分下降(P<0.05);ELISA法检测得出血清炎性因子(IL-1β、IL-6、IL-18、TNF-α)、淀粉酶、脂肪酶以及血清DAO、IFABP和D-Lac的水平也明显降低(P<0.05)。TUNEL检测结果显示Sham组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较SAP组也有明显缓解(P<0.05);经过CDCA干预后,小肠黏膜细胞凋亡指数及凋亡率较SAP组有明显下降(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AP造模后大鼠的小肠组织中TGR5蛋白表达较Sham组明显增多(P<0.05);同时,小肠组织的NLRP3在进行SAP造模后也明显增多,而经CDCA干预后,小肠组织NLRP3蛋白表达也降低。结论 CDCA能显著降低SAP大鼠的胰腺及肠道损伤,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肠道的TGR5受体来抑制NLRP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传代培养的HSC-T6与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共同培养24h后,采用MTT法检测其对HSC增殖的影响,Elisa法检测TGFβ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5%、10%、20%)与空白对照组及生理盐水血清组比较,能显著抑制HSC-T6增殖(P0.01)及TGFβ1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可显著抑制HSC-T6增殖。 相似文献
14.
玉郎伞多糖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和Ⅰ型胶原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玉郎伞多糖(YLS)对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和Ⅰ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肝星状细胞系作为体外研究对象,MTT法测定肝星状细胞的增殖,LDH法检测YLS对肝星状细胞的毒性作用,ELISA法测定Ⅰ型胶原含量.结果 YLS(12.5~100μg/mL)可明显降低培养上清液中Ⅰ型胶原水平,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YLS可能通过抑制HSC的增殖及Ⅰ型胶原的合成等机制从而抑制肝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合成齐墩果酸、去氧胆酸-丙酮基衍生物并评价2者对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以丙酮/K2CO3作为反应体系,利用溴代川芎嗪分别与齐墩果酸和去氧胆酸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得到齐墩果酸和去氧胆酸衍生物。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对其进行在体新生血管活性评价。结果产物结构经1H-NMR、13C-NMR及IR确证为齐墩果酸乙酰甲酯和和去氧胆酸乙酰甲酯;二者作用于CAM模型后,新生血管的数目均比空白组减少。结论在丙酮/K2CO3/溴代川芎嗪反应体系中,得到齐墩果酸和去氧胆酸-丙酮基衍生物;经CAM模型测试发现去氧胆酸-丙酮基衍生物对新生血管具有较好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防己黄芪汤对内毒素脂多糖(LPS)作用下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增殖的影响.方法:将大鼠TSC-T6细胞株置DMEM中,37℃5%CO2条件下培养传代后分为空白组、内毒素脂多糖组、防己黄芪汤大、中、小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培养液中均加入终浓度1EIU/ml LPS,防己黄芪汤大、中、小剂量组终浓度分别为10、5、2.5mg生药/mL.连续5天以MTT法检测HSC-T6的吸光度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培养48小时后HSC-T6 的TIMP-1、MMP-2和TGF-β1的水平.结果:与LPS组比较,防己黄芪汤能明显促进MMP-2分泌,抑制TIMP-1、TGF-β1分泌,有效抑制大鼠HSC-T6增殖,大剂量防己黄芪汤抑制作用尤为明显(P<0.01).结论:防己黄芪汤能有效抑制大鼠HSC增殖,促进MMP-2合成,抑制TIMP-1、TGF-β1合成,这可能是防己黄芪汤抗内毒素干预型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促肝细胞生长素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及α1(Ⅰ)胶原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_6增殖及α1(Ⅰ)胶原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方法:(1)采用MTT法分析pHGF对HSC-T_6细胞增殖的影响。(2)构建含人α1(Ⅰ)胶原基因5′侧翼序列(启动子)与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报告基因的重组体 pCOLH1.5,以脂质体法转染HSC-T_6细胞,ELISA法测定不同浓度pHGF作用24 h后,转染了重组体质粒的HSC-T_6细胞的CAT表达量。结果:(1)不同浓度pHGF对HSC-T_6细胞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2)pHGF在200 μg/ml时对转染重组体质粒pCOLH1.5的HSC-T_6细胞的CAT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增加pHGF浓度至400μg/ml时,对CAT活性抑制更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pHGF对HSC-T_6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α1(Ⅰ)胶原基因启动子活性具有负性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抗纤I号对肝星状细胞(HSC)的影响及抗肝纤维化的机制. 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 mRNA在HSC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TGF-β1和PDGF蛋白的表达. 同时,应用MTT法观察HSC的生长曲线. 结果:抗纤I号复方药物血清作用于HSC后,与对照组和秋水仙碱组相比HSC增殖明显被抑制(P<0.05),同时TGF-β1和PDGF蛋白及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 结论:抗纤I号复方药物血清能够抑制HSC增殖,下调TGF-β1和PDGF蛋白及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该药抗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鹅去氧胆酸对肝癌细胞HepG2胆汁酸靶基因的影响以及联用姜黄素对HepG2细胞的毒性。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鹅去氧胆酸对HepG2细胞胆汁酸靶基因的mRNA表达影响,MTT法检测鹅去氧胆酸和姜黄素对HepG2和SMMC-7721肝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检测鹅去氧胆酸和姜黄素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随着鹅去氧胆酸浓度的提高,BSEP和SHP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CYP7A1、CYP8B1、NTCP和β-catenin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P值均≤0.05),FXR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无变化(P>0.05)。HepG2、SMMC-7721细胞存活率随着鹅去氧胆酸和姜黄素浓度的提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呈依赖性下降(P<0.05),鹅去氧胆酸和姜黄素联用的效果更好(P<0.05)。HepG2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受鹅去氧胆酸和姜黄素的影响均降低(P<0.05),鹅去氧胆酸和姜黄素联用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鹅去氧胆酸对肝癌细胞HepG2的细胞毒性可能与胆汁酸代谢有关,鹅去氧胆酸联合姜黄素能更好地抑制肝癌细胞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