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horoidi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是中心视力不可逆性损害的病理基础,常见于湿性增龄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疾病.激光治疗在封闭CNV的同时也损伤了视网膜组织,并且适应证严格、易复发,治疗效果不理想.光动力学疗法遏制CNV有一定疗效,但不能提高视力且易复发,价格昂贵.手术治疗效果也不理想,放射性疗法疗效存在争议,以上均是在CNV形成后进行的对症治疗而已,并未从病因或病变发展进程中去阻断它.  相似文献   

2.
黄斑中心凹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治疗与基础研究均取得了较大进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大量的研究资料。临床方面,光动力疗法及手术等在我国广泛开展;针对新生血管形成和CNV病变炎性反应过程的药物应用于临床也进展较快。基础研究方面,用基因疗法、靶向治疗CNV等领域亦取得了显著成绩。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多种治疗的联合应用,标志着我国黄斑中心凹区CNV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基本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3.
沈洁  王竞 《浙江医学》2004,26(12):908-910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病因复杂,常继发于老年性黄斑变性、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病理性近视、眼钝挫伤脉络膜破裂等眼底疾病.CNV通常位于黄斑中心凹下或中心凹旁,新生血管反复出血,渗出,最终导致疤痕,中心视力丧失,是主要的致盲性眼病.寻找到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当前眼科界亟待攻克的课题之一.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是一种新兴的热疗技术,最初是作为脉络膜黑色素瘤放射治疗后的辅助治疗,之后许多学者将其扩展应用到包括视网膜母细胞瘤、视网膜血管瘤、脉络膜血管瘤、脉络膜新生血管等多种眼底病的治疗[1,2].目前TTT用于CNV的治疗时其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治疗参数的选择尚处于摸索阶段.笔者通过对31例(32眼)不同病因所致CNV患者TTT治疗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TTT治疗CNV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仇伟涛  宁美真  张杰 《医学综述》2013,(23):4317-4320
病理性近视(PM)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成为世界上近视患者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亚洲年轻患者(年龄<50岁).CNV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可以大大降低PM的致盲率,改善患者的视觉质量.临床上尝试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如光动力学疗法、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及联合治疗等,治疗后视功能有所提高.然而,长期安全性及有效性仍未认可.  相似文献   

5.
孙磊 《中原医刊》2014,(22):30-32
目的 探讨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采用光动力疗法(PDT)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20例(20眼),均采用PDT治疗,回顾性分析治疗前后临床资料.结果 末次随访时,检测视力呈>2行提高者3眼,占15%;保持稳定者16眼,占80%;视力下降1眼,占5%.眼底检查示视网膜神经感觉层缩小或脱离,黄斑渗出、水肿、出血均有程度不等的吸收.视网膜出血在治疗6个月后基本吸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在治疗后3个月检查显示,12只眼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荧光素渗漏静止,CNV闭合占60%,9只眼CNV渗漏好转,占45%.结论 CNV采用PDT治疗可获得理想效果,因为短期观察,选取的病例数相对较少,而从根本上,PDT无法杜绝CNV发生,故存在未彻底治疗的情况,长时间不能完全消失,也不能改善远期视力,若需客观评价PDT疗法,需行远期观察.  相似文献   

6.
通常将高于-6.00D且眼轴长度≥26.5 mm的近视称为高度近视,当眼底出现漆样裂纹、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萎缩、后巩膜葡萄肿、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视网膜出血、视网膜脱离等病理改变[1],就称之为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 myopia,PM).有研究表明,人群中PM患病率约0.9%~3.1%,而发生病理性近视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secondary to pathological myopia,PM-CNV)约占5.2%~11.3%[2].PM-CNV发病年龄主要在50岁以下[3],通常位于黄斑中心凹或旁中心凹下,随着病程的进展可以引起视网膜下出血、渗出,最后往往会造成不可逆的视功能损害.PM-CNV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机械牵拉作用、血流动力学改变及遗传学因素是当前PM-CNV发病机制的主要三大理论[4].随着眼轴的不断延长,PM患者的脉络膜和视网膜也不断的变薄,过度牵拉后Bruch膜会出现裂纹,随后,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或神经神经上皮层下被穿出裂纹的Bruch膜侵入,即产生CNV.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光动力疗法联合Lucentis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CNV)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82例CN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接受光动力疗法治疗)及观察组(接受光动力疗法联合Lucentis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每组各41例。比较两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及视网膜黄斑中央厚度、视野平均敏感度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接受治疗后的视力提高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视力下降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眼压及视网膜黄斑中央厚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10°及30°视野平均敏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光动力疗法联合Lucentis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可以有效提升CNV患者的视力及视敏度,降低眼压及视网膜黄斑中央厚度,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吴学今 《广西医学》2007,29(9):1375-1377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常发生于黄斑区,许多疾病可以产生CNV,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眼底血管样条纹、高度近视眼等.CNV一旦生成,能引起视网膜的反复出血和渗出,最终导致瘢痕形成和视力丧失.  相似文献   

9.
徐梅  安晓燕  张军平 《新疆医学》2013,43(8):140-141
脉络膜新生血管又称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脉络膜内层的玻璃膜可因变形、老化、外伤等原因而发生破裂,如果此破裂部位位于眼底后极部,尤其是黄斑区附近,脉络膜毛细血管则可由此裂隙向内生长而形成视网膜下新生血管,从而引起渗出、出血、机化,最终形成瘢痕,致使中央视力严重损伤,例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病理性近视及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均可在眼底形成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是严重的致盲眼病,自2000年以来光动力疗法是目前世界公认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首选疗法,它是利用激光照射,将靶组织的光敏剂激活产生化学效应以达到治疗目的,但因护理不到位常可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是许多脉络膜视网膜疾病,如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高度近视性黄斑变性等发生发展中的重要病理机制。CNV动物模型的建立是研究这些疾病确切发病机理的重要前提。作者主要通过激光光凝术和视网膜下注射诱导两种方法对近年来CNV动物模型制作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光动力学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脉络膜造影改变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琦 《重庆医学》2000,29(6):507-508
脉络膜新生血管 (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 ,CNV)是引起老年性黄斑变性 (Age -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 ,AMD) (湿性 )的主要原因 ,是导致老年人视力丧失或视力减退的主要因素[1 ] 。常规的激光治疗是利用热量直接破坏新生血管 ,只能用于黄斑旁区的新生血管膜 ,黄斑部距中心凹 30 0 μm~ 5 0 0 μm为禁区。治疗后复发率高 ,但大量病人因脉络膜新生血管膜位于黄斑中央区 ,因此不能用常规的激光治疗而致盲[2 ] 。始于 1995年的光动力疗法治疗CNV是采用静脉注射能…  相似文献   

12.
赵鹏  张喜梅  贾亚丁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7):2177-217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氩激光诱导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BN大鼠18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单眼视网膜氩激光光凝,诱导CNV形成。分别在光凝后1周、2周、3周摘除眼球,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光凝区进行因子Ⅷ相关抗原(FⅧR:Ag)的检测以观测CNV形成,并检测CNV形成过程中VEGF蛋白的表达,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FⅧR:Ag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显示,光凝后1周开始形成CNV,3周达到高峰。正常BN大鼠视网膜中,VEGF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色素上皮层、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表达。视网膜光凝后,除上述部位外,VEGF在外核层和脉络膜的光凝损伤区阳性表达。光凝后1周~3周,光斑区内FⅧR:Ag、VEGF阳性染色密度逐渐增加(P<0.05),FⅧR:Ag与VEGF阳性染色密度正相关(r=0.83,P<0.05)。结论:CNV形成与VEGF表达正相关,VEGF表达增多可能是CNV形成和增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眼内新生血管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与眼部多种疾病有关,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特发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眼组织胞浆菌病、高度近视黄斑变性,以及眼部肿瘤和眼外伤等,其中AMD是发达国家老年人视力丧失的首要原因。CNV常累及黄斑,引起反复出血、渗出、瘢痕形成,严重损害中心视力,迄今为止,CNV相关疾病的治疗仍是眼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激光是治疗典型中心旁和中心外CNV的首选方法,但根据MPS标准,只有13%~26%的CNV适合激光治疗,且其中至少一半的CNV在2年内后残留或复发。光凝医源性视网膜损伤导致中心视力丧失,使激光治疗中心凹下CNV受到争议。新的治疗手段应在消除CNV的同时,保持视网膜的完好性。本文着重就各种新治疗方法的作用机理、疗效、安全性以及适应症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视网膜神经上皮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经眼底检查、眼底荧光造影(F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为视网膜神经上皮下CNV患者95例105只眼的临床资料。结果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者病程早期(2个月以内)视网膜神经上皮下CNV的比例明显高于病程晚期(2个月以上)(χ2=6.687,P=0.010);非AMD性CNV位于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的比例明显高于AMD性CNV(χ2=42.992,P=0.000)。结论视网膜神经上皮下CNV多发生于非AMD患者及病程早期的AMD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氩激光诱导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BN大鼠18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单眼视网膜氩激光光凝,诱导CNV形成。分别在光凝后1周、2周、3周摘除眼球,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光凝区进行因子Ⅷ相关抗原(FⅧR:Ag)的检测以观测CNV形成,并检测CNV形成过程中VEGF蛋白的表达,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FⅧR:Ag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显示,光凝后1周开始形成CNV,3周达到高峰。正常BN大鼠视网膜中,VEGF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色素上皮层、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表达。视网膜光凝后,除上述部位外,VEGF在外核层和脉络膜的光凝损伤区阳性表达。光凝后1周~3周,光斑区内FⅧR:Ag、VEGF阳性染色密度逐渐增加(P&lt;0.05),FⅧR:Ag与VEGF阳性染色密度正相关(r=0.83,P&lt;0.05)。结论:CNV形成与VEGF表达正相关,VEGF表达增多可能是CNV形成和增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渗出、出血及瘢痕形成是导致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等眼底病病人视力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尽管目前其治疗方法有多种,但各有缺点而在临床应用上受到了限制。半导体激光(810nm)经瞳孔温热疗法(TTT)的出现为CNV的治疗提供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氪激光诱导棕色挪威(brown Norway,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模型的可行性和CNV病变特点.方法 通过氪激光(波长647 nm,光斑直径50 靘,功率360 mW,曝光时间0.05 s)围绕视盘光凝建立大鼠CNV模型.分别于光凝后第3、7、14、21、30 d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造影后6 h待其体内荧光素染料大部分被排出后,处死动物,摘除眼球取眼后段组织制作石蜡切片.选取有明确血管化的激光斑连续切片中"最大CNV膜"切片,常规HE染色,并计算CNV膜相对厚度.随机选取光凝后21 d大鼠作电镜检查.结果 光凝后7d出现CNV,21 d达高峰,大鼠CNV发生率达77.78%.FFA表现为造影早期强荧光斑,晚期出现与视网膜血管无关的荧光素渗漏.光镜和电镜下可见到CNV自脉络膜穿过破裂的Bruch膜突向视网膜下,以及巨噬细胞浸润、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迁移增生等.CNV相对厚度在光凝后7~21 d逐渐增加(P<0.01),21 d达高峰,之后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 氪激光诱导BN大鼠CNV模型具有稳定、可靠、价廉、成模时间短,成模率较高等特点.激光诱导的CNV中有巨噬细胞浸润,存在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光动力疗法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2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病理性近视患者pathological myopia(PM)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单次和多次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确诊为PM CNV的20例(26眼)其中女性24只眼,男性2只眼.进行PDT治疗的疗效.PDT治疗后7d、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复查.复查FFA显示病灶范围扩大或渗漏增加者重复PDT治疗.结果 一般水平分析:显示PDT治疗后视力明显提高,治疗前后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显示:(1)女性治疗视力提高的效果不如男性;(2)年龄大的治疗治疗后视力提高效果较差.PDT治疗后复查眼底所见:眼底出血和渗出减轻,FFA检查显示:CNV渗漏明显减少或完全停止.OCT提示CNV周围视网膜脉络膜水肿及神经上皮脱离明显好转.半年后如有CNV复发或扩大者经2~3次PDT后,渗漏逐渐减少.结论 单次或重复PDT治疗可以部分或完全封闭脉络膜的CNV,减少CNV引起的视力下降的危险性,PDT治疗不影响病灶周围的视网膜和脉络膜组织.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是一种会严重影响患者视力的疾病,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光动力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完善,治疗效果得到强化。光动力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已经长达10年,虽然其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但在脉络膜新生血管治疗中的效果已经得到广泛认可,成为不可替代的治疗手段,并且相关研究正在不断深入,以期降低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复发率,提高其经济性的同时更好地抑制患者的病变发展,延长疾病的控制时间。该文首先分析了光动力疗法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机理以及光动力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临床疗效的认可情况,然后阐述了光动力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进展。  相似文献   

20.
激光诱导恒河猴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激光诱导恒河猴眼底脉络膜血管新生,建立与人类脉络膜新生血管类似的动物模型。方法8只成年恒河猴,采用532nm激光围绕黄斑中心凹光凝,光凝前及光凝后20d、34d、48d进行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光凝后49d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和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检查。结果68.8%激光斑形成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表现为早期强荧光斑,后期荧光素渗漏超越激光光斑边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出现神经上皮下的高反射光团,局部视网膜增厚,病灶可维持长达48d,形成的脉络膜新生血管为含有与增殖相关的CD31、CD105染色阳性内皮细胞成分的纤维血管增殖膜并伴视网膜水肿,色素颗粒内移,外核层缺失。结论激光诱导的恒河猴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成模率高,模型稳定持久,是研究治疗与脉络膜新生血管相关眼底病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