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表皮分离方法。方法:采用EDTA和分离酶两种方法分离小鼠新生鼠表皮。结果与结论:ATP酶整装片法检测表皮LC,用分离酶分离的表皮中的LC的结构看得比较清晰,表皮基底层细胞结构比较完整,分离酶分离表皮的效果较EDTA法好。  相似文献   

2.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确立全骨髓贴壁法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和优化组合最佳实验条件,建立一个简便易行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方法.方法观测不同周龄小鼠、不同浓度胎牛血清和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的细胞增殖活性.光镜下观察最佳实验条件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流式细胞检测细胞周期和表面抗原标志.结果 4~6周龄小鼠、5%~10%的胎牛血清和5~8×107/L的细胞种植密度最适宜MSCs的体外培养,细胞形态、表面抗原标志和细胞周期检测均具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特征.结论本实验室优化选择的培养条件可成功分离纯化、扩增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下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探讨稀土对人体皮肤影响机制,用ATP酶染色等方法广观察了稀土对Blab/c小鼠背部表皮Langerhans细胞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分为四组,稀土外涂处理组小鼠背部,40天后观察其对皮肤LC密度、Ia抗原及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接触组表皮LC密度及Ia抗原阳性LC密度明显下降,经T检验结果:稀土组与正常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LC细胞分布不均匀,LC树突减少、变短、或消失;组织形态学变化有稀土组皮肤增厚和弹力纤维、网状纤维增生。结论:稀土可以损伤皮肤LC,并引起真皮层弹力纤维及胶原增生。  相似文献   

4.
表皮Langerhans细胞(简称LC),是位于表皮生发层中的树突状细胞。在异体皮肤移植和接触性过敏反应以及移植排斥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报告用EA、EAC花环试验观察不同周龄小鼠的表皮LC受体的特点,从而推测其免疫功能的演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种化学诱导小鼠先天性肾积水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将C57BL/6J孕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在第12个妊娠日(GD),对照组采用玉米油灌胃,实验组采用2,3,7,8-四氯二苯并二噁英(TCDD)灌胃。GD18,统计胎鼠的数量、存活率以及畸形发生情况。分析胎鼠及孕鼠各主要脏器组织学结构,电镜观察胎鼠输尿管和肾脏的超微结构。结果:GD18,对照组胎鼠的输尿管和肾脏均正常。实验组胎鼠肾积水发生率为100%(3级86.2%,4级13.8%)。实验组胎鼠下段和中段输尿管黏膜层移行上皮增生,管腔狭窄,输尿管上皮细胞核仁明显,靠边,核大,染色质丰富,异染色质少,常染色质发达;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结构模糊,上皮细胞肿胀,膜性结构破裂。对照组胎鼠肾积水发生率低于实验组。结论:TCDD所诱导的胎鼠肾积水动物模型,与人类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PJO)在病理学表现上类似,可用于UPJO发病机制与病因学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鼠整体胚胎和新生鼠石蜡切片技术的改进。方法收集不同胚龄和日龄的小鼠整体胚胎及新生鼠14.5、15.5及16.5 d的胚胎,清洗后直接置于4%中性甲醛中固定24 h以上;胚龄17.5、18.5 d及日龄0、1、2 d的小鼠,先用注射器往胸腹部及脑部缓慢注入固定液,再整体固定于标本瓶中24 h以上。经全自动密闭式组织脱水机编程脱水,石蜡包埋技术制备小鼠整体胚胎和新生鼠切片。应用HE染色方法对切片进行染色检验,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小鼠整体胚胎和新生鼠的不同组织结构。结果使用全自动密闭式组织脱水机处理小鼠整体胚胎和新生鼠,经过特定的脱水程序处理,镜下观察不同胚龄及日龄的不同组织器官,结构完整,层次清晰,一致性好。结论本实验室利用全自动密闭式组织脱水机对小鼠胚胎和新生鼠进行处理,通过设置合理程序,能够同时处理不同胎龄和日龄的小鼠整体胚胎及新生鼠;脱水后制备的石蜡切片结果稳定,一致性好,为小鼠遗传学和发育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黄磊  庄庆  石冰  蒙田  郑谦 《广州医药》2015,46(3):1-4
目的建立表达TTF-2的转基因小鼠。方法利用显微注射技术把线性化表达载体p BROAD3-TTF-2注射到小鼠受精卵的雄原核中,建立TTF-2转基因小鼠。采用PCR、Southern印迹的方法对转基因小鼠进行鉴定。结果得到胎鼠68只和2只腭裂新生鼠,切鼠尾提取基因组DNA经PCR和Southern印迹方法检测发现13只转基因阳性胎鼠,包括2只腭裂新生鼠。腭裂小鼠出生后24小时死亡。结论获得了TTF-2转基因小鼠,表现型为腭裂,为腭裂发生机制的研究提供一种良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于光镜下观察不等剂量的紫外线照射豚鼠皮肤后,表皮郎格罕细胞(LO)密度动态变化,并对其结构损伤进行光、电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211.2~2534.4mJ/cm~2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后。表皮内LC密度降低,细胞数较照射前减少9.7%~67.01%。残存的ATPase(+)LC体积增大,细胞突起减少、变短。组化电镜观察提示照射后的LC外周胞膜上ATPaes反应产物沉积减少,分布不均,胞浆空泡增多,线粒体及内质网扩张。停止照射后8天LC密度及结构基本复原。文中就紫外线照射对表皮LC影响的机制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大鼠肾上腺异体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胎鼠、新生鼠供体的免疫原性及新生鼠、成年鼠的免疫耐受性,建立延长移植组织存活时间的方法。方法:分别将胎鼠、新生鼠的肾上腺组织块种植于成年鼠和新生鼠的肾被膜下,于术后7d、14d、21d、35d处死动物,切取移植物进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查,同时取血标本进行皮质酮测定。结果:种植于成年鼠的胎鼠肾上腺组织全部存活;种植于成年鼠和新生鼠的新生鼠肾上腺组织则全部被排斥;种植于新生鼠的胎鼠肾上腺组织有少部分存活。结论:胎鼠供体的免疫原性明显低于新生鼠供体,新生鼠作为受体其免疫耐受性并不比成年鼠强,甚至弱于成年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胚胎干细胞(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为种子细胞与胶原海绵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探讨其对皮肤缺损修复的作用。【方法】胎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与胶原海绵构建类真皮,植入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以生物膜为载体,把羊膜诱导后带有核标记的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覆盖在类真皮上,术后1~8周连续取材,HE染色,β1整合素、CK15、CK19、CK10和CEA免疫荧光双标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植入后3周,创面完全长合,较厚新生皮完全覆盖创面,基底层细胞增生,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细胞柱伸向真皮层,新生表皮中可见核标记的细胞呈β1整合素、CK15、CK19阳性,真皮中的管腔样结构呈核荧光和β1整合素、CEA免疫组化双标阳性,4~8周新生表皮基底层细胞呈CK19、CK10阳性,新生表皮下可见毛囊样、皮脂腺样结构。【结论】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为种子细胞与胶原海绵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可以修复缺损皮肤,在其下真皮层有分化为毛囊样、皮脂腺样和汗腺样的结构,但是是否来源于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仍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胚胎干细胞(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为种子细胞与胶原海绵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探讨其对皮肤缺损修复的作用。【方法】胎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与胶原海绵构建类真皮,植入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以生物膜为载体,把羊膜诱导后带有核标记的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覆盖在类真皮上,术后1~8周连续取材,HE染色,B1整合素、CK15、CK19、CK10和CEA免疫荧光双标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植入后3周,创面完全长合。较厚新生皮完全覆盖创面,基底层细胞增生,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细胞柱伸向真皮层,新生表皮中可见核标记的细胞呈B1整合素、CK15、CK19阳性,真皮中的管腔样结构呈核荧光和β1整合素、CEA免疫组化双标阳性,4~8周新生表皮基底层细胞呈CK19、CK10阳性,新生表皮下可见毛囊样、皮脂腺样结构。【结论】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为种子细胞与胶原海绵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可以修复缺损皮肤,在其下真皮层有分化为毛囊样、皮脂腺样和汗腺样的结构,但是是否来源于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仍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 ATP 酶染色法,连续、动态观察紫外线照射后豚鼠表皮内郎格罕细胞(LC)的密度及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波长200~400nm,剂量422.4~1689.6mJ/cm~3紫外线照射豚鼠皮肤后,局部 LC 密度明昴降低(P<0.01),细胞数目较照射前减少28~51%。细胞突起减少、变短、部分细胞变圆,体积增大,胞浆呈空泡状。皮肤冰冻切片(H—E)见表皮增厚,表层细胞角化明显。停止照射后8d,郎格罕细胞密度及结构基本恢复正常。文中对紫外线照射使表皮内郎格罕细胞数目减少的原因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王轲  朱敏  顾洪  李念峰  胡湘麟  曾凡才 《重庆医学》2018,(12):1575-1579
目的 研究Nodal生长分化因子(Nodal)及其受体在不同发育期小鼠的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将10对(雌雄各一只为一对)小鼠分为4组:3对小鼠作为成年鼠组,剩余7对使其交配,其中3只孕鼠为胎鼠组,3只孕鼠为新生鼠组,1只孕鼠为仔鼠组.分别选取胎鼠、新生鼠、仔鼠、成年鼠的脑、肝、肾、心、肺等全身多种组织器官制备蛋白样品,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odal及其Ⅰ型受体激活素受体样激酶(ALK)7、ALK4和辅助受体Cripto-1蛋白的表达.结果 仅大脑、小脑、肝脏、肾脏等4种组织器官在小鼠个体发育4个不同时期均有Nodal蛋白表达,其中只有肝和肾在4个发育时期同时表达Nodal及其受体蛋白.此外,与胎鼠、新生鼠和仔鼠3个发育阶段明显不同的是,大多数成年鼠组织器官均表达Nodal及其受体蛋白.结论 在小鼠个体发育后期,Nodal信号对肝脏和肾脏器官的生长发育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孕鼠及新生鼠体内注射抗L3T4McAb后,观察其对胎鼠及新生鼠脾脏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胎鼠脾脏细胞总数、CD4单阳性细胞(CD4SP)、膜表面免疫球蛋白阳性细胞(Smlg+B细胞)数量及血清Ig含量均明显减少;新生鼠脾脏细胞总数、CD4SP数量减少,但其SmIg+B细胞数量无显著改变。两组小鼠脾细胞对ConA、PWM刺激的增殖反应明显减弱。胎鼠及新生鼠CD8SP数量几乎不变。提示CD4分子不单纯影响胸腺T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及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而且对外周免疫器官中B淋巴细胞的发育及功能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KKAy小鼠的糖尿病肝、肾的病变过程,探索KKAy小鼠作为2型糖尿病并发多脏器病变模型的价值.方法 9~11周龄雄性KKAy小鼠(n=20)和对照组的雄性C57BL/J小鼠(n=25),测量14、16、20、24、28周龄小鼠空腹血糖和体重.两组动物分别于24、28周处死,测定血清肌酐、尿素;胆固醇、甘油三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光镜观察两组小鼠肾脏、肝脏的病理改变.结果 ①KKAy小鼠体重、血糖比同龄对照组C57BL/J小鼠高(P<0.01).②24、28周龄KKAy小鼠血脂均较对照组高(P<0.05);24周龄KKAy小鼠肌酐,ALT比对照组高(P<0.05);28周龄KKAy小鼠的肌酐、ALT及AST比对照组高(P<0.05).③24、28周龄KKAy小鼠肾脏系膜基质增多,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出现明显空泡,肾问质有纤维化;肝脏结构紊乱,肝细胞胞质有明显空泡,肝细胞脂肪变.结论 KKAy小鼠14周龄以后可出现明显肥胖,高血糖,24周龄、28周龄出现高脂血症,有肝、肾形态和功能的损害,是较好的研究2型糖尿病病变过程及并发症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优化体外培养小鼠主动脉环血管新生实验模型的条件和方法。方法: 分离C57BL/6小鼠的胸主动脉,剔除主动脉周围的脂肪及结缔组织,使用Ⅱ型胶原酶消化动脉,剥离血管外膜,将血管剪成0.5 mm长的动脉环,置于预先包被有鼠尾Ⅰ型胶原的96孔板中培养,给予DMEM+2.5%胎牛血清,DMEM+10%胎牛血清或DMEM+2.5%胎牛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终浓度为50 ng/mL)100 μL/孔,覆盖胶原表面。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动脉环新生微血管。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内皮细胞。结果: 鼠尾Ⅰ型胶原包被的96孔板(DMEM+2.5%胎牛血清)内新生微血管数量明显多于24孔板(t=-6.000,P<0.05)。DMEM+10%胎牛血清组新生微血管数量明显高于DMEM+2.5%胎牛血清组和DMEM+2.5%胎牛血清+VEGF组。DMEM+10%胎牛血清组培养2~4 d后小鼠主动脉环开始出芽, 6~8 d后动脉环新生微血管分支、数量及长度达到高峰。结论: 优化后的方法可以得到生长状态良好,出芽率高,纯度高的离体小鼠动脉环血管新生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7.
取第16~20天Wistar大鼠胎肝和出生后2天的新生大鼠肝,以及第2个月至新生儿的人胎肝组织,切半薄片和超薄片,分别用光镜和电镜进行细胞和细胞内超微结构的体视法计量。各参数的数值均经统计学处理。胎肝细胞体积逐渐递增,核体积无显著变化,核质比逐渐变小。胎肝细胞线粒体分化早,其体积密度、个数密度和表面积密度较稳定(大鼠)或渐递增(人);单个肝细胞线粒体的总体积和个数均显递增。胎肝细胞的粗面内质网(RER)发达,其相对数值明显大于成体肝细胞,鼠胎单个肝细胞RER总体积也较成体的大。胎肝细胞的滑面内质网(SER)和微体发育差,出生后发育显著。胎肝细胞溶酶体发育好,其参数的数值随胎龄逐渐递增,出生后增加尤为显著。出生前胎肝细胞的糖原含量迅速增加,出生后又骤然减少。讨论了胎肝细胞发育中诸细胞器和糖原数量变化与肝细胞功能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用~(60)Co照射Blab/c小鼠,照射后1天与3天取背部皮肤。(1)经ATP酶染色方法,显示表皮Langerhans细胞(LC),观察其ATP酶含量的变化、形态变化及其在表皮的密度改变;(2)免疫组分染色方法,观察Ia阳性LC的密度改变及形态变化;(3)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4)同时进行异体皮肤移植,观察皮片存活期的变化。结果:经~(60)Co照射后,小鼠表皮LC形态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其密度减少,表达Ia抗原功能下降。认为这是异体植皮后移植物存活期延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24周龄和32周龄NZBW F1鼠肾脏损害及脾淋巴细胞活化、凋亡的不同.方法:随机将NZBW FI鼠分为两组:24周龄组和32周龄组.用考马斯亮蓝法每周检测小鼠24 h尿蛋白量.分别在24周龄和32周龄时取小鼠肾脏组织切片PAS染色观察病理.取脾脏分离淋巴细胞,分别在刀豆球蛋白A(ConA)和脂多糖(LPS)刺激下,流式细胞仪检测T,B淋巴细胞的CD69,CD28和CD86的表达和T淋巴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24周龄组NZBW FI鼠T细胞CD69,CD28表达及B细胞CD69表达均高于32周龄鼠,CD86无明显变化,T细胞凋亡率下降.32周龄组时24 h尿蛋白量明显增加,肾脏损害较24周龄组严重.结论:24周龄组与32周龄组NZBW Fl鼠相比,淋巴细胞活化增加,凋亡减少,而32周龄组肾脏损害严重,这与其自发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鼠皮肤及其毛囊的早期发育规律。方法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和H-E染色技术,观察昆明系小鼠出生前后皮肤及其毛囊的形态发育。结果(1)孕龄16 d胎鼠的皮肤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的深褶皱,但在生后3 d~5 d不仅皱褶的数量减少,而且凹陷变浅;(2)胎鼠孕龄16 d至19 d,其皮肤的表皮、真皮及皮肤总厚度呈现平稳增厚。但是,出生后,其表皮、真皮和皮肤总厚度急剧降低;在生后第1天至第9天,表皮呈现平稳增厚,而真皮则在生后快速厚度,第7天达到最高值(1861.50μm);(3)孕龄16 d的胎鼠皮肤中可观察到初级毛囊,至生后第7天其密度呈现平稳增长;与其相比,次级毛囊从18 d胎鼠开始出现,其密度增长非常迅速,出生后第7天达到1257.14/mm;毛囊的总密度与次级毛囊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出生第7天后,由于毛囊的数量急剧增加,无法观察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的变化规律;(4)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的长度与深度变化在出生前后的相对缓慢,与其相比在第3天以后至第7天呈现迅速变化趋势。结论小鼠皮肤及其毛囊的生长性发育发生在胎儿晚期和生后的早期,而其周期性变化可能从出生后的第9天以后开始出现;在孕期16 d至生后第7天可能是检测毛囊特异性基因表达的最佳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