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基因亚型的分布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型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对北京地区850份HBV感染者血清进行基因型、基因亚型检测,包括慢性乙型肝炎660例,肝硬化85例,肝癌105例。结果:B型、C型、BC混合型分布在不同类型乙肝病毒感染者中分布差异有显著性,肝硬化,肝癌患者C型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阳性和阴性感染者中,HBV基因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组中,均以C2和Ba亚型占优势。结论:在北京地区HBV感染者中,以Ba和C2亚型为主,C基因型感染者更易于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闽南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型与临床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PCR法,对179例HBV感染者进行HBV基因分型,并检测血清HBV DNA、HBeAg及肝功能指标.结果 本地区HBV基因型以B型为主,其次为C型,少部分BC混合型.C型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HBeAg含量、HBeAg阳性率、肝功能指标均显著高于B型.结论 闽南地区HBV基因型以B型为主;C型HBV复制能力强,易引起较重肝损伤,与乙型肝炎病情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3.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我院2001-01~2004-06诊断为HBV-GN患者18例,均符合1989年北京座谈会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14例,女4例,男女之比为3.5∶1.年龄21~50岁,平均(34±9.3)岁.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9例,肾炎综合征6例,无症状尿检异常者3例.病程中出现水肿者12例;高血压6例.所有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镜下血尿10例,无肉眼血尿.24 h尿蛋白定量>3.5 g/d 11例;低蛋白血症10例.肾功能损害2例,均呈氮质血症.肝功能异常6例.血补体C3下降5例.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耐药病毒株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耐药病毒株产生的相关性。方法征集340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1年以上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样经离心分离血浆,进行HBV DNA定量检测,再进行基因测序和基因分型。结果基因测序和基因型分析结果为:A型16例(4.7%),B型112例(32.9%),C型148例(43.5%),D型44例(12.9%),B/C混合型20例(5.9%)。其中发生YMDD耐药突变的基因型分别是:A型4例(25.0%),B型20例(18.5%),C型64例(42.1%),D型8例(18.2%),B/C混合型4例(20.0%)。结论 HBV基因型C发生YMDD耐药突变的频率较高,HBV基因型与YMDD突变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冯伯友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7):4562-4563
目的 检测乙型肝炎不同血清学标志物模式患者HBVDNA含量,并与前S1抗原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286例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DNA含量及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血清学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大三阳)患者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P<0.01),且其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其他组HBsAg+乙肝病毒e抗体(HBeAb)+抗HBc阳性(小三阳)阳性检出率也较高,其病毒载量高于其他组.结论 PreS1抗原与乙肝DNA定量联合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和基因亚型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西双版纳地区汉族和人数最多的两个少数民族(傣族和哈尼族)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巢式PCR、基因序列测定等技术获取HBV全基因组序列后,构建系统进化树并计算遗传距离鉴定HBV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结果在此地区人群中共检出3种HBV基因型:B基因型139例(76.0%),其中以B2亚型为主(105例,57.4%),quasi B3亚型次之(34例,18.6%);C基因型41例(22.4%),主要为C1亚型(33例,18.0%),其次为C2(4例,2.2%)和C5(4例,2.2%)亚型;I基因型3例(1.6%)。三民族人群HBV基因型与基因亚型分布比较:哈尼族人群HBV基因型分布与其他两个民族显著不同(哈尼族vs汉族:χ2=8.416,P=0.006;哈尼族vs傣族:χ2=15.636,P<0.001),其B基因型显著高于其他两个民族,同时没有发现I基因型;三民族人群HBV基因亚型组成也显著不同(汉族vs傣族:χ2=33.598,P<0.001;汉族vs哈尼族:χ2=22.102,P<0.001;哈尼族vs傣族:χ2=16.129,P=0.001),quasi B3亚型仅存在于傣族和哈尼族等少数民族人群,汉族人群中未检出;傣族C1亚型较其他两个民族人群高,且C5仅在傣族人群中发现;哈尼族人群C基因亚型全部为C1亚型。结论此地区HBV基因型和基因亚型分布复杂且不同民族人群HBV基因型和基因亚型分布具有民族的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重叠戊型肝炎(戊肝)病毒感染对乙肝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 对1例慢性乙肝重叠戊肝病毒感染患者的诊治过程及相关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例因发现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15个月,乏力、食欲缺乏、尿黄3d入院.入院完善医技检查后发现乙肝重叠戊肝感染,长期口服阿德福韦抗病毒治疗,考虑耐药,进一步检测乙肝病毒耐药位点,未发现乙肝病毒对阿德福韦耐药,最后明确为慢性乙肝重叠戊肝病毒感染致乙肝病毒再复制.结论 慢性乙肝重叠戊肝病毒感染可促进乙肝病毒复制,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之一,是引起肝脏疾病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目前全世界慢性HBV感染者至少有3.5亿,我国占其中的1/3左右,我国是乙型病毒肝炎的高发区,人群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高达约8%-10%。慢陛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50%-70%有活跃的病毒复制和炎症活动,其感染的自然病程漫长,包括无症状携带状态,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等,严重可能发展为原发性肝癌(HCC)。  相似文献   

9.
顾丽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4):3565-3566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嗜肝细胞病毒,其广泛传播已成为一个危害广大人民身体健康的社会同题.血清乙肝病毒抗原抗体五项指标(HBVM)是临床诊断乙型肝炎的常用指标,其血清学模式是评价疾病状态的重要指标,有其独特的临床意义.近年来,临床出现愈来愈多的HBVM特殊模式,对特殊模式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HBV感染发病机制的认识,提高对HBV感染的诊断和防治水平.本文就HBV特殊模式的产生原因、临床意义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同时阳性的血清学模式与HBVDNA的关系,并探究其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分析法筛选出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的标本,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确认,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其HBV DNA含量。结果在选取的HBsAg和抗-HBs双阳性的56人中,共出现4种HBV血清学模式:(1)HBsAg、抗-HBs、抗-HBe、抗-HBc阳性模式占42.8%,HBV DNA阳性率41.6%;(2)HBsAg、抗-HBs、HBeAg、抗-HBc阳性模式占30.4%,HBV DNA阳性率70.5%;(3)HBsAg、抗-HBs、HBcAb阳性模式占25%,HBV DNA阳性率21.4%。(4)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阳性模式占1.8%,HBV DNA阳性率100%。56例样本中,有27例血清HBV DNA检测阳性,阳性率为48.2%。结论 HBsAg和抗-HBs双阳性伴HBeAg阳性者,血清中有较高水平的HBV DNA。HBsAg和抗-HBs双阳性并不代表疾病好转。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感染者不同血清标志物HBV DNA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标志物(HBVM)表现模式的相关性。方法血清HBV DNA定量榆测采用PCR ELISA法,HBVM采用ELISA法。结果在HBVM阳性的430例血清中,有232例HBVDNA阳性,占54,0%。血清HBsAg、HBeAg、抗-HBc阳性者HBVDNA阳性率占94.8%,≥106copies/ml占65.9%;HBsAg、抗-HBe、抗-HBc阳性者HBV DNA阳性占29.4%,≥106copies/ml占17,5%。结论血清HBVM阳性患者中约54.0%的血清HBV DNA阳性,且HBeAg阳性患者中HBV DNA含量及阳性率明显高于抗-HBe阳性者;在抗-HBs、抗-HBc阳性或HBsAg阴性者血清内也有HBVDNA阳性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慢性HBV携带者的肝组织病理改变,为慢性HBV携带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113例慢性HBV携带者进行肝组织学检查和血清学、病毒核酸检测。结果:57.52%的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炎症(G)在2级以上,HBeAg阴性携带者G≥2占70.59%,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肝组织炎症活动程度分级与HBV-DNA滴度无相关性(P>0.05),肝组织炎症分级与纤维化分期显著相关(χ2=51.589,P<0.001)。结论:对慢性HBV携带者应建议行肝脏穿刺检查,尤其是HBeAg阴性的慢性HBV携带者,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并进行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RNA的方法进行评估,比较不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患者血清HBV RNA水平及其与HBV DN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HBV RNA检测方法的精度密、灵敏度及线性范围进行评估。收集81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同时检测HBV RNA、HBV DNA及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按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是否阳性、不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及是否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分别分组。结果 HBV RNA高值、低值样本的批内精密度分别为0.56%、2.30%,批间精密度分别为3.13%、6.03%,均符合临床要求;对接近厂商声明的检测下限的样本重复检测20次,检出率为100%,灵敏度符合要求;在HBV RNA 1.0×102~1.0×107拷贝/mL范围内成线性。HBeAg阳性组血清HBV RNA和HBV DNA载量均高于HBeAg阴性组(P<0.01、P<0.05)。在不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中,HBeAg阳性且乙型肝炎e抗体(HBeAb)阴性患者血清HBV RNA载量最高(P...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与病毒复制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preS1)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以及HBV-DNA之间的关系;了解preS1在乙肝病毒感染及复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1254例preS1和HBV-M;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72例HBV-DNA。结果1254例中有573例preS1阳性,阳性率45.7%并且preS1阳性只存在于HBsAgHBeAgHBcAb(大三阳)、HBsAgHBeAbHBcAb(小三阳)、HBsAgHBcAb(小二阳)3种血清模式中,阳性率分别为96.0%、68.6%、81.4%,经χ2检验,3者之间差异极显著。分析372例HBV-DNA,有292例>1×104,其中preS1阳性268例,阳性符合率为91.8%,而HBeAg阳性符合率为53.4%;另外80例HBV-DNA<1×104病例中,preS1阳性率仍为50.0%,而HBeAg阳性率仅为2.5%。结论通过对preS1、HBeAg和HBV-DNA的检测分析,证实了preS1作为判断HBV病毒感染和复制的指标比单纯用HBeAg和HBV-DNA定量更敏感,更确切,更方便,是一项非常好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HBV DNA表达水平与HBeAg的关系及其与肝细胞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290份CHB患者血清中HBV DNA含量,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病毒标志物,肝功能检测用常规法,并对HBeAg阳性、阴性与HBV DNA含量及ALT水平进行分析。结果290例CHB患者中HBeAg阴性159例,占54.8%(159/290),HBeAg阳性131例,占45.2%(131/290)。HBV DNA〉10^5拷贝/ml的患者,HBeAg阴性组63例,占39.6%(63/159),HBeAg阳性组123例,占93、9%(123/131),HBeAg阴性组低于阳性组(x^2=91.97,P〈0.01)。159例HBeAg阴性CHB患者79例血清ALT〉80U/L,随着HBV DNA增高其所占例数也相应增高,ALT分布随HBV DNA含量不同而有显著性差异(x^2=22.95,P〈0.01),血清病毒载量与ALT水平戍正相关。131例HBeAg阳性CHB患者93例血清ALT〉80U/L,ALT分布随HBV DNA含量不同而无显著性差异(x^2=2.71,P〉0.05),血清病毒载量与ALT水平无关。结论HBeAg阳性与HBV DNA复制密切相关。19.5%HBeAg阴性CHB患者HBV DNA复制活跃,可能存在HBV的前c区变异。血清HBV DNA含量可作为判断HBeAg阴性CHB患者肝细胞损害程度的指标,血清HBV DNA水平愈高肝细胞损害往往愈重。血清HBV DNA含量不能反映HBeAg阳性CHB患者肝细胞损害的程度。临床上应重视HBeAg阴性而病毒复制活跃的CHB患者的随访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HBV前S1抗原与HBV DNA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HBV pre-Sl)、HBV DNA与HBV表面标志物(HBV-M)的关系。方法从临床乙型肝炎标本中筛出HBsAg阳性病例329例,采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和前S1抗原,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标本HBV DNA。结果血清HBeAg抗原阳性组,HBV DNA和pre-Sl的阳性率分别为97.2%和90.0%,而HBeAg抗原阴性组的HBV DNA与pre-Sl阳性率分别为42.9%和37.0%,HBeAg阳性患者血清的HBV DNA与pre-Sl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患者。结论 HBV pre-Sl和HBV DNA在各组中阳性检出率有较高的一致性,pre-Sl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HBV DNA。pre-Sl与乙肝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能为乙肝患者病毒复制、肝功能损伤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同时有助于慢性乙肝患者疗效考核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基因变异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基因变异,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病毒药物。方法 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包括前C区基因在内的DNA片段,采用Sanger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在ABIPRISM310型核苷酸序列分析仪上直接测序。结果 对8例临床标本进行测序,检出5例G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与肝病理分期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对16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穿刺活检,同时检测HBVDNA和其它肝炎病原学标志。结果:HBeAg的表达与肝炎症分级和肝纤维化分期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血清HBVDNA水平与肝炎症变化无明显相关(P〉0.05);S0和s4两组之间血清HBVDNA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各组之间则无相关性(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eAg表达和HBVDNA水平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血清HBeAg表达与否和HBVDNA水平高低不能单独作为判断肝组织病理变化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结核病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的临床情况。方法对182例合并乙肝的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中的肝功能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重感染的患者中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害的发生率为27.5%。34例(68%)发生在前3个月内。8例患者出现相关肝炎症状,其中纳差、恶心、呕吐症状最常见。16例(32%)需要停药或修改方案,34例(68%)患者经过积极治疗肝功能正常或好转。结论合并乙肝的结核病患者更易发生药物性肝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