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32磷表面敷贴联合复方维生素B12(维生素B12和硫酸庆大霉素)治疗小儿皮肤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48例均先行^32磷表面敷贴治疗,敷贴治疗后治疗组的皮损予外敷复方维生素B12溶液;对照组病例不作其它处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局部病灶总治愈率分别为91%、75%;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病例治疗后局部病灶及其周围皮肤均出现Ⅰ度或Ⅱ度的放射性损伤;其损伤的严重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2磷表面敷贴联合复方维生素B12溶液治疗小儿皮肤血管瘤不但可以治愈局部病灶,而且还可以减轻病灶周围皮肤的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32 P敷贴治疗不同类型血管瘤的疗效 ,并观察年龄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观察32 P敷贴治疗2 73例不同类型小儿皮肤血管瘤和不同年龄 15 2例小儿毛细血管瘤的疗效。结果 :不同类型小儿皮肤血管瘤 ,32 P敷贴治疗的效果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毛细血管瘤治愈率 90 2 % ,明显高于鲜红斑痣 18 9%、混合型血管瘤7 6 %和海绵状血管瘤 8 9% ,混合型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的32 P敷贴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年龄对32 P敷贴治疗效果有明显影响 (P <0 0 1) ,<6个月组患儿皮肤毛细血管瘤治愈率 96 6 % ,明显高于 3~ 7岁组6 1 1% (P <0 0 1) ;<6个月组与 6个月~ 2岁组 ,6个月~ 2岁组与 3~ 7岁小儿皮肤毛细血管瘤治愈率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不同类型小儿皮肤血管瘤 ,32 P敷贴治疗的效果不同 ;年龄对32 P敷贴治疗小儿皮肤毛细血管瘤的疗效有明显影响 ,低年龄组小儿疗效优于高年龄组小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32P放射性核素专用敷贴器治疗小儿草莓状血管瘤的效果.方法 采用自制的32P专用敷贴器对196 例不同年龄段的血管瘤病儿进行敷贴治疗,每天1次,10 d为1 个疗程.采取个体量化治疗,总吸收剂量12.50~20.00 Gy.结果 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2岁组有效率为94.3%,2~6岁组有效率为92.9%,>6岁组有效率为71.4%,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4.41,P〈0.05).结论 32P敷贴器治疗小儿草莓状血管瘤效果好,年龄越小效果越好.该方法方便、安全、无痛苦,易为病儿家属所接受.  相似文献   

4.
祁岗  于梅花  朱艳媚  程海萍 《新医学》2011,42(4):260-262
目的:探讨90锶敷贴器治疗皮肤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利用90锶敷贴器治疗93例皮肤血管瘤136处病变,每次15 min,每日1次,每次照射剂量20~25 Gy,10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总吸收剂量为200~250 Gy。每次疗程结束1个月后复查,如未愈行再次治疗,一般3个疗程后痊愈,最多4个疗程。结果:93例治愈123处,治愈率为90.4%(123/136),好转13处,好转率为9.7%(13/136)。相关分析显示,治愈率、好转率与疗程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334、0.9892,P〈0.05)。结论:90锶敷贴器治疗皮肤血管瘤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具有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制32P敷贴器局部敷贴治疗不同类型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105例瘢痕疙瘩患者中,39例病变厚度≤0.3 cm的行单纯敷贴治疗,病变厚度>0.3 cm的66例随机分为2组,单纯敷贴组36例,手术+敷贴组30例.单纯敷贴根据病变表面积大小及形状剪取敷贴片,根据剂量率和衰变校正计算每天敷贴时间,直接贴于病变表面,每天4.0~5.0 Gy/(部位·次),连续4 d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4周,总治疗4~6个疗程.幼儿单次剂量控制在每天4 Gy/(部位·次)以下.手术+敷贴组患者手术切除瘢痕疙瘩,待手术伤口无渗出后根据伤口形状剪取敷贴片对准伤口敷贴,剂量及疗程同单纯敷贴组.结果:单纯敷贴治疗对病变厚度≤0.3 cm的39例瘢痕疙瘩治愈32例(82%),总有效率98%;对病变厚度>0.3 cm的瘢痕疙瘩单纯敷贴和手术+敷贴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56%和9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病程<9个月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25%和75%,病程较长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3%和77%.治疗过程中有26例在敷帖过程中出现局部皮肤烧灼和刺痛感,均以炉甘石洗剂局部外用处理后缓解;5例出现Ⅰ度放射性皮炎,2例出现Ⅱ度放射性皮炎,以百多邦软膏局部外用后缓解,无出现Ⅲ度以上放射性皮炎病例.治愈患者局部皮肤均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或皮肤颜色改变.结论:32P敷贴治疗瘢痕疙瘩治疗安全有效,对病程较短或病变厚度小于0.3 cm的患者可单纯敷贴治疗,病程较长或病变厚度大于0.3 cm患者建议先手术后再敷贴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平阳霉素+地塞米松瘤内注射治疗与90Sr皮肤敷贴器+平阳霉素治疗儿童皮肤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95例儿童皮肤血管瘤的患者均衡分为两组,80例采用平阳霉素+地塞米松瘤内注射治疗(单纯注射治疗组),115例采用90Sr皮肤敷贴器+平阳霉素治疗(放射结合注射治疗组),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平阳霉素+地塞米松瘤内注射治疗有效率为82.5%(65/85),90Sr皮肤敷贴器+平阳霉素治疗组有效率为93.9%(108/115),放射治疗组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注射治疗组。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单纯注射治疗组12.9%(11/85)、放射结合注射治疗组12.2%(14/115),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 90Sr皮肤敷贴器+平阳霉素治疗是治疗儿童皮肤血管瘤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选用个体化放射性核素32P敷贴及介入治疗皮肤血管瘤的疗效及其护理在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4年12月至2009年4月诊治的皮肤血管瘤患者734例,应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按1 Gy·cm-2·d-1制备敷贴器,介入治疗按6.8~10.0μCi/cm2决定投药量,根据血管瘤的生长部位、患者年龄决定投放32P放射剂量,治疗间隔1.5~2.0个月.护理措施:进行有效沟通,解除顾虑,建立治疗信心;应用数码相机在治疗前后对病变处拍照,并行计算机存档后制成单人合并图,客观评价治疗效果;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提供书面指导;电话回访,接受咨询,提供指导,了解疗效.结果 734例患者治愈率78.88%,总有效率94.14%,单纯性血管瘤治疗效果最好,年龄与治疗效果呈负相关.针对性的护理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 应用个体化32P敷贴及介入治疗皮肤血管瘤疗效满意,在临床工作中应严格掌握32P的投药量,护理工作对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敷贴协同西医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轮状病毒阳性秋季腹泻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止泻敷贴脐部,静脉滴注电解质液体,口服双歧杆菌及思密达冲剂治疗;对照组只采用静脉滴注电解质,口服双歧杆菌及思密达冲剂治疗。两组疗程为72 h,观察并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和73.33%,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腹胀、呕吐退热、止泻等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阴性者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中药敷贴协同西医治疗小儿腹泻疗效好,起效快,是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奥克喷防治鼻咽癌病人急性皮肤黏膜放射性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接受放射治疗的鼻咽癌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放疗护理模式实施干预,治疗组在常规放疗护理模式基础上加用奥克喷实施干预;以放射剂量递增后损伤出现的时间、放疗结束时损伤的程度、辐射耐受剂量作为疗效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急性皮肤黏膜放射性损伤较对照组显著延迟(P0.05),放疗结束时严重皮肤黏膜放射性损伤的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且皮肤黏膜的辐射损伤耐受剂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克喷对鼻咽癌病人急性皮肤黏膜放射性损伤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孙元红 《临床医学》2003,23(6):55-55
我们从 1999年至 2 0 0 2年对持续发展的小儿皮肤血管瘤10 5 6例采用锶90 敷贴与小剂量X线照射对比治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 1  10 5 6例均为生长期血管瘤 ,被随机分成两组 ,锶90 组5 98例 ,单纯性毛细血管瘤 3 5 3例占 5 9 0 3 % ,海绵状血管瘤192例占 3 2 3 0 % ,混合型血管瘤 5 3例占 8 67%。X线组 :45 6例 ,单纯型血管瘤 2 71例占 5 8 99% ,海绵状血管瘤 14 8例占3 2 0 2 % ,混合型 41例占 8 99%。1 2 锶90 组 :采用锶90 敷贴器由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提供。剂量 ,一般每周 2次 ,每次 15~ 2 5 8r ,每疗程 10次 ,总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