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目的了解徐州市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出生儿童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及其原因,为采取进一步降低乙肝病毒感染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共选择1995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用ELISA法检测HBV—M,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HBsAg阳性原因。结果.徐州市1998—2004年间出生儿童的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阳性率分别为0.80%、50.58%、0.65%、0.70%和0.15%。其中,16例HBsAg携带者中,13例抗-HBs、HBeAg同时阳性。母亲为HBsAg阳性的子女成为HBsA异阳性的危险性是阴性母亲子女的67.67倍。结论实施乙肝疫苗计划免疫后,我市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率已降到较低水平。母婴阻断失败是感染的重要原因,应加强乙肝母婴传播阻断对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现状 ,为进一步开展乙肝疫苗接种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 2 0 0 3年底对新沂市 5个镇 1992~ 2 0 0 0年出生的 1681名儿童进行调查。 [结果 ]检测儿童 1681人 ,HBsAg阳性率为 3 2 7% ;各镇、各年龄组儿童HBsAg的阳性率有差异 ;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为 98 99% ,及时接种率为 5 0 0 %。母亲HBsAg阳性与阴性的子女HBsAg阳性率分别为 79 17%、2 6 42 %。[结论 ]新沂市儿童的HBsAg阳性率有下降趋势 ,但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很低 ,阻断母婴传播仍是控制乙肝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儿童较高的血清病毒含量与母婴传播的关系。方法 调查214例人群抽查发现并经随访确证的HBsAg慢性携带儿童,并对所有研究对象及其母亲采血,ELISA试剂盒检测HBV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物及表面抗原滴度。结果 母亲HBsAg阳性的HBV慢性携带儿童具有相对较高的HBsAg滴度及HBeAg阳性率;其年阴转率为0.4%,明显低于母亲HBsAg阴性的HBV慢性携带儿童年阴转率1.7%;发生母婴传播的孕妇HBsAg年阴转率为0.3%,显著低于同龄携带者人群HBsAg的自然阴转率。结论 HBV慢性携带儿童较高血清病毒含量可能与母婴传播有关,代代相传可能是我国母婴传播发生率较高进而形成我国巨大HBsAg携带者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不同分娩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对HBV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在甘肃省和浙江省宁波市选择1997~2002年孕期或住院分娩时检测HBsAg阳性的母亲及其儿童319对,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用固相放射免疫法进行血清学检测,比较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对儿童HBV感染的影响。结果319名儿童中自然分娩233人,HBsAg阳性47人,阳性率20.17%;剖宫产86人,HBsAg阳性9人,阳性率10.47%。母亲在双阳性[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均阳性]或单阳性(HBsAg阳性、HBsAg阴性)情况下,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儿童HBsAg阳性率的差异均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1.000;χ2=3.387,P>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对HBV母婴传播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10μg×3和5μg×3)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酵母)主动免疫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在北京市、甘肃省、浙江省宁波市选择1997~2005年孕期或住院分娩时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母亲及其儿童,采用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固相放射免疫法)方法,比较不同剂量(10μg×3和5μg×3)重组HepB(酵母)主动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结果接种10μg×3重组HepB(酵母)儿童HBsAg阳性率为2.30%,疫苗保护率为97.29%。其中母亲HBsAg和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双阳性的儿童HBsAg阳性率为4.44%,疫苗保护率为94.77%;母亲HBsAg单阳性的儿童HBsAg阳性率为1.17%,疫苗保护率为98.62%。接种5μg×3重组HepB(酵母)儿童HBsAg阳性率为17.50%,疫苗保护率为79.41%。其中母亲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儿童HBsAg阳性率为37.70%,疫苗保护率为55.65%;母亲HBsAg单阳性的儿童HBsAg阳性率为12.74%,疫苗保护率为85.01%。结论接种10μg×3重组HepB(酵母)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优于5μg×3重组HepB(酵母)。对于母亲HBsAg阳性儿童,特别是母亲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儿童,主动免疫时采用10μg×3的重组HepB(酵母)为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赤壁市乙肝病毒母婴感染状况,探讨乙肝病毒母婴阻断效果,分析HBsAg阴性母亲所生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知情自愿的原则,对研究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开展血清学乙肝病毒两对半检测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17例母亲HBsAg携带者率为8.27%,总感染率为59.48%,617例儿童HBsAg携带率为0.00%。51例HBsAg阳性母亲所生儿童均未感染乙肝病毒。566例HBsAg阴性母亲所生儿童的HBsAb阳性455例,阳性率为80.39%。母亲HBsAb阴性组所生儿童HBsAb阳性率高于母亲HBsAb阳性组。母亲HBsAb高滴度组、低滴度组对儿童免疫应答无影响,52例HBsAb阴性儿童再次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0μg阳转49.00人,阳转率为94.23%。结论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最经济、有效、简便的办法,同时也是新生儿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手段之一。对新生儿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未产生抗体者,只需加倍剂量接种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80名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的HBV感染的10年观察结果。80名婴儿在6个月时HBsAg阳性率为51.34%,HBV感染率为52.5%,75%婴儿呈HBsAg持续携带状态。出生后6个月时HBsAg阴性的婴儿至10年时HBsAg阳性率为19.3%,HBV感染率为46.7%,80名婴儿在10年中HBsAg累积阳性率为65.1%,HBV总感染率为77.7%,表明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除母婴传播外,水平传播也不容忽视,强调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及乙肝高发区普遍对新生儿进行预防免疫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接种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酵母)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方法在北京市、甘肃省和浙江省宁波市选择1997~2005年孕期或住院分娩时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母亲及其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采集血清标本,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分析儿童HBsAg的影响因素,在单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接种重组HepB(酵母)阻断HBV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719名儿童,HBsAg阳性率为10.01%。HepB接种剂量、母亲HBV感染状况和母乳喂养是接种重组HepB(酵母)阻断HBV母婴传播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分娩方式、母亲孕期是否联合免疫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等,对接种重组HepB(酵母)阻断HBV母婴传播不产生影响。结论筛查母亲HBV感染状态、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联合免疫10μg×3重组HepB(酵母)对提高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剖宫产、母亲孕期接种HBIG不能提高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母乳喂养对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价母亲HBsAg阳性儿童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免疫效果 ,寻求加强免疫时机 ,北京市卫生防疫站于 1996~ 1999年连续 4年对 1~ 5岁儿童免疫后效果进行流行病学、血清学的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 :5岁以下儿童抗 -HBs阳性率为 78 6 6 %~80 5 6 % ,抗 -HBs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 ;5岁以下儿童HBsAg携带率为 3 41%~ 3 5 1% ,未呈现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不同地区儿童免疫后效果较一致 ;母亲HBsAg阳性儿童接种乙肝疫苗阻断效果理想 ,儿童HBsAg携带率主要为宫内感染或出生后早期感染。据此建议对该类儿童应在出生后 1~ 2年进行乙肝疫苗加强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10μg×3和5μg×3)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酵母)与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在北京市、甘肃省和浙江省宁波市选择1997~2005年孕期或住院分娩时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母亲及其儿童,采用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固相放射免疫)方法,比较不同剂量(10μg×3和5μg×3)重组HepB(酵母)与HBIG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结果接种10μg×3重组HepB(酵母)无论是否与HBIG联合免疫,儿童HBsAg阳性率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0.474,P>0.05),儿童HBsAg阳性率为2.15%,HBV母婴传播阻断率为97.47%。接种5μg×3重组HepB(酵母)与HBIG联合免疫的儿童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未联合免疫儿童(2χ=4.391,P<0.05),联合免疫儿童HBsAg阳性率为8.55%,HBV母婴传播阻断率为89.94%;未联合免疫儿童HBsAg阳性率为16.55%,HBV母婴传播阻断率为80.52%。其中母亲HBsAg和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同时阳性(双阳性,下同)的联合免疫儿童,HBsAg阳性率为8.82%,非常明显的低于未联合免疫儿童(34.00%)(2χ=7.071,P<0.01);母亲HB-sAg阳性、HBeAg阴性的联合免疫儿童,HBsAg阳性率8.43%,未联合免疫儿童,HBsAg阳性率13.01%,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1.243,P>0.05)。结论对母亲HBsAg阳性的儿童,重组HepB(酵母)与HBIG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较未联合HBIG免疫者更佳,但接种10μg×3重组HepB(酵母)未联合HBIG免疫也能取得相同的保护效果,而接种5μg×3重组HepB(酵母)的儿童,尤其是母亲双阳性儿童,与HBIG联合免疫还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宁波市实施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计划免疫7年后,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及免疫状况.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调查1982~1995年出生儿童血清HBsAg和抗-HBs阳性率(RIA法).结果①1992~1995年出生的免疫人群HBsAg阳性率为2.66%,比未免疫人群(10.95%)下降了75.71%(χ2=22.91,P<0.0001);②免疫人群抗-HBs阳性率达65.95%,显著高于未免疫人群的41.03%(χ2=113.67,P<0.0001);③在计划免疫后的第5~7年起显现了免疫人群HBsAg阳性率升高和抗-HBs阳性率下降的迹象.结论宁波市实施乙肝疫苗计划免疫7年后,儿童对HBV已呈现出高免疫、低感染的特征;但需进一步研究计划免疫4~5年后,免疫人群HBsAg阳性率升高、抗-HBs阳性率下降的现象和乙肝疫苗加强免疫的适时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池州市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接种现况和免疫效果 ,于 2 0 0 2年 12月 2 0日~ 2 0 0 3年 1月 2 0日 ,对所辖4个县 (区 ,下同 )进行了调查。 4个县 2 0个乡 (镇 )按 <1岁、1岁、2岁共抽查 4 2 0名儿童 ,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与抗体 (抗 HBs)。结果 :池州市农村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达 99 2 9% ,首针及时接种率为 73 81% ;池州市农村乙肝疫苗接种主要有 3种方式 ,即分娩医院接种、首针分离接种和接种点接种 ,其中分娩医院接种和首针分离接种符合接种要求 ,其首针及时接种率 >93% ,全程及时接种率 >87% ;HBsAg阳性 3人 ,阳性率 0 71% ,抗 HBs阳性 2 75人 ,阳转率 6 5 4 8% ;另有 14 2名 (33 81% )儿童HBsAg和抗 HBs双阴性。因此加强农村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管理 ,明确分娩医院和接种点各自的职责 ,规范乙肝疫苗接种是确保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获得高质量、高效果的关键。同时提高农村孕妇住院分娩有助于提高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江苏省农村地区儿童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免疫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江苏省农村地区在实施乙肝疫苗计划免疫后出生的农村儿童为研究对象,检测HBsAg、抗-HBs标志,对抗-HBs阴转儿童进行不同种类疫苗的加强免疫,并分析HBsAg阳性儿童乙肝病毒(HB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522名1~7岁儿童中HBsAg阳性率在0.28%~1.28%之间,抗-HBs随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由1岁时的76.7%降至7岁时的45.5%;出生时未及时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的HBV感染率显著高于及时接种儿童(1.4%:0.5%, P=0.031);应用不同剂量疫苗加强免疫后,抗-HBs阳转率均为90%以上。结论江苏省农村地区计划免疫适龄儿童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0.28%~1.28%,平均为0.8%,儿童中HBV感染主要为母婴传播,并与未及时接种乙肝疫苗有关。  相似文献   

14.
延安市实施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预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延安市实施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后取得的预防效果。方法分析全市乙肝发病、HepB接种率和2002、2006年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乙肝血清学的调查资料,采用SPSS 12.0进行整理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epB接种率逐年提高,调查接种率由2002年的88.21%上升到2008年的97.18%,HepB1调查及时接种率由2002年的46.67%上升到2008年的93.59%,各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78,P<0.01);医院出生新生儿的HepB1及时接种率明显高于在家出生的新生儿;4岁以下儿童乙肝发病率在新生儿实施HepB接种前的2001年为21.50/10万,以后呈逐年下降趋势,到2008年下降到10.05/10万;1~4岁HBsAg阳性率由2002年的3.03%下降到2006年的1.64%,1~4岁抗-HBs阳性率由2002年的14.76%上升到2006年的67.21%。结论全市实施新生儿接种HepB后,4岁以下儿童乙肝发病率和HBsAg阳性率明显下降,抗-HBs阳性率迅速上升,表明延安市新生儿HepB接种工作已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解 2 0 0 0年 1月 1日本县启动“乙肝疫苗扶贫项目” ,实施以来的免疫效果 ,以便对今后工作加以改进。方法 调查 2 0 0 0年出生儿童及其母亲各 2 5 0名 ,1998、1999年度出生儿童各 5 0名并现场进行HBsAg检测。结果 乙肝疫苗的首针及时接种率 ,全程及时接种率 ,全种接种率 :1998~ 1999年度出生儿童分别为 0 %、0 %、4 6 % ,2 0 0 0年出生儿童分别为 72 .81%、6 6 .4 %、96 .4 % ;1998~ 1999年度出生儿童HBsAg阳性率 5 % ,2 0 0 0年出生儿童HBsAg阳性率 0 .8% ,2 0 0 0年儿童母亲HBsAg阳性率 9.2 %。 结论 应继续加大宣传力度 ,让群众从被动防病转变为主动参与式防病 ,能更好地预防和控制乙肝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考核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考核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扶贫项目实施情况,在山东省济阳、莒南县采用逐级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2000年出生的儿童560名及其母亲557名,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并用胶体金试纸条法检测其末梢血中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结果显示2个县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均为100.00%,第1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为99.11%,母亲HBsAg阳性率为4.67%,儿童HBsAg阳性率为0.18%,围产期阻断率为90.38%,乙肝疫苗综合保护率为96.15%.表明乙肝疫苗的母婴阻断效果好,HBsAg胶体金试纸条是基层检测HBsAg比较理想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失败原因。方法:选择HBsAg阳性、HBeAg阳性、HBV-DNA阳性孕妇218例,检测孕妇分娩前HBVDNA,新生儿(出生24h内且未进行阻断前)、7月龄及1岁时婴儿的HBsAg、抗HBs;所有新生儿出生后24h内在三角肌注射HBIG200IU,同时在大腿前部外侧肌内注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10μg,2周再注射同等剂量的HBIG,1、6月时分别注射同等剂量的乙肝疫苗。结果:孕妇分娩前血清HBVDNA含量>1×106copies/ml组7月龄、1岁时HBsAg阳性率分别为18.12%、19.38%,HBVDNA含量<1×106copies/mi组为7.50%、7.25%(P<0.05)。注射HBIG及乙肝疫苗后,宫内感染组7月龄、1岁时HBsAg阳性率分别为75.00%、74.19%,非宫内感染组为3.76%、4.19%(P<0.01)。结论:宫内感染及孕妇分娩前血清HBVDNA含量高是HBV母婴阻断失败的主要原因。采取综合措施可提高母婴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安徽省铜陵市入园、托儿童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情况,为在低龄儿童中进行乙肝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血清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对2007年9月在铜陵市第四人民医院体检的入园、托儿童1240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标本2ml,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结果本次调查的1240名儿童中,HBsAg阳性率为0.1%、HBsAb阳性率63.8%,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99.6%、首针接种及时率91.8%、全程接种率99.2%,HBsAb阳性率随年龄增长递减(χ^2=12.94,P〈0.01),有乙肝疫苗接种史的儿童HB-sAb阳性率高于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乙肝疫苗第三针接种后HBsAb阳性率逐年降低(χ^2=30.76,P〈0.01)。结论儿童乙肝疫苗的接种率较高,但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不是很高,有必要进行加强免疫,提高乙肝疫苗首针接种及时率、全程接种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评价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对蓬莱市农村居民乙肝病毒(HBV)感染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蓬莱市农村1~59岁常住人口共629人进行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乙肝疫苗接种率调查,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Bs、抗-HBc等乙肝标志物。结果 629名调查对象HBV感染率为22.26%,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分别为2.70%、62.32%、18.44%。乙肝疫苗接种率由1992年以前出生人群的18.89%提高到2002-2006年出生人群的100.00%,HBV感染率由42.11%降为1.31%;有乙肝免疫史的人群HBV感染率和HBsAg、抗-HBc阳性率均低于无乙肝疫苗免疫史人群,抗-HBs阳性率明显高于无乙肝疫苗免疫史人群,乙肝疫苗保护率为85.63%。结论从1992年使用乙肝疫苗以来,不仅有效的减少了乙肝病毒携带状态,且乙肝疫苗保护率达到较好的效果,进一步说明接种乙肝疫苗可有效防止乙肝病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