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口服降糖药物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线情况对预混胰岛素疗效的影响.方法 A1chieve是一项为期24周的国际多中心、前瞻性、开放标签、非干预性的关于胰岛素类似物的研究.入选患者为经医师判断需要使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门冬胰岛素30)的2型糖尿病患者,医师根据临床经验决定治疗方案并进行剂量调整,随访24周.主要安全性指标为:包括严重低血糖在内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SADR).主要疗效指标包括糖化血红蛋白(HbA1 c),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h血糖(2hPG)的变化.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基线因素中影响HbA1c达标的因素.结果 共有4 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起始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4 100例中54.2%为男性,年龄(56.2±13.6)岁.研究期间未发生SADR.治疗后HbA1c由(9.3±2.1)%下降至(7.0±1.0)%;FPG由(10.2±3.3) mmol/L下降至(6.8±1.3) mmol/L;早、午、晚餐后2hPG的变化值分别为(-5.6±4.7)、(-4.9±4.3)、(-4.2±4.1)mmol/L(P值均<0.001);HbA1c达标率(<7.0%)由9.7%上升至54.2%.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基线HbA1c、FPG、2hPG与达标率呈负相关.结论 较低的基线HbA1c、FPG、2hPG是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门冬胰岛素30治疗24周后HbA1c达标(<7.0%)的预测因素.提示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的患者,尽早起始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更有助于血糖达标.  相似文献   

2.
将口服磺脲类降糖药血糖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在磺脲类降糖药物的基础上加服吡格列酮30mg,1次/Et,对照组加服二甲双胍0.5g,3次/日,疗程均为3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体重指数(BM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FPG,2hPG,HbA1C,FINS,2hINS,HOMA—IR,BMI,TG,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FPG,2hPG,HbA1c,FINS,2hINS,HOMA—IR,BMI,LDL-C,TG,TC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FPG,2hPG,HbA.C,FINS,2hlNS,HOMA—IR,LDL—C,TG降低更为明显,并有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不但能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还能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延缓糖尿病的发展及降低发生血管并发症的危险,从而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睡前中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5例单用口服降糖药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前加用中效胰岛素治疗,分别测定治疗3个月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餐后2小时C肽、血脂、体重、血压.结果睡前加用中效胰岛素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FPG、2hPG、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餐后2小时C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其差异性有显著性(P<0.01),而对血脂、体重指数、血压影响不大.结论对单用口服药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睡前加用中效胰岛素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西格列汀联合地特胰岛素与格列美脲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T2DM的疗效。方法将80例口服降糖药OAD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西格列汀联合地特胰岛素组(观察组)和格列美脲联合地特胰岛素组(对照组),治疗12周,观察FPG、2 hPG、HbA1c、BMI等指标及低血糖发生情况、胰岛素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FPG、2 hPG、HbA1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HbA1c达标率分别为87.5%、85.0%(P0.05),但观察组胰岛素用量比对照组减少了10.4%,同时低血糖发生率低,BMI得到控制。结论西格列汀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在有效控制血糖和体重同时,减少低血糖事件,同等HbA1c达标情况下,所用的胰岛素剂量更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地特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30起始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伴MCI患者分为地特胰岛素组和门冬胰岛素30组,每组50例。地特胰岛素组继续口服降糖药治疗,予地特胰岛素睡前注射;门冬胰岛素30组停用口服降糖药,予门冬胰岛素30早餐前和晚餐前皮下注射。治疗24周,观察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压、体重、体重指数(BMI)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分的变化,并记录血糖达标、低血糖及痴呆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FPG、2hPG、HbA1c、LDL-C均显著降低(P<0.05),且地特胰岛素组2hPG、HbA1c降低程度大于门冬胰岛素30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TC、TG、血压、体重、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特胰岛素组血糖达标率高于门冬胰岛素30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低血糖发生少而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MoCA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30起始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MCI患者均安全、有效,可作为胰岛素起始治疗的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6.
选取82例经2种以上口服降糖药足量治疗而血糖控制不理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地特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6个月(24周),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较治疗前相比,FPG、2hPG及HbA1c均有明显降低(P<0.05),BMI无明显改变,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方案是有效的,安全的,简便易行的,是适于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种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初发T2DM患者87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A组44例、B组43例.两组均控制饮食、餐后适当运动,在此基础上,A组采用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B组采用磺脲类口服降糖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疗程均为3年.治疗前后检测两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治疗期间观察其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1个月与治疗前比较,FPG、2 hPG、HbA1c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A组治疗1、3年与B组同期比较,FPG、2hPG、HbA1c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A组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较B组降低(P<0.05).结论 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初发T2DM患者的血糖、HbA1c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并能减少其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血清中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的表达水平,同时分析其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该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分娩期孕妇86例,根据OGTT试验结果分为GDM组44例和正常糖耐量组(NGT组)42例,使用ELISA的方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IRS-1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1 h血糖(1 h PG)、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1c)指标。结果 GDM组患者FPG、1 hPG、2 hPG、FINS、空腹C肽、HOMA-IR、HbA1c水平均高于NGT组,而IRS-1水平低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经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GDM组患者IRS-1表达水平与患者HOMA-IR、FPG、1 hPG、2 hPG、FINS、HbA1c水平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GDM孕妇存在明显的IR,其与患者血清IRS-1的表达呈负相关,因此低IRS-1在GDM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这一结果为将来GDM的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曾智玲 《内科》2012,7(1):7-8
目的 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血尿酸的影响.方法 对36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尿酸(UA)、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 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患者UA、FPG、2hPG、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升高(P<0.01).结论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显著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UA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对糖耐量异常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用随机双盲法比较119例老年糖耐量异常患者在饮食加运动控制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吡格列酮和安慰剂干预治疗,经治疗1年后,检测空腹血糖(FPG)及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2 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胰岛素(FINS)和OGTT后2 h胰岛素(PINS)水平的变化.结果 吡格列酮组与安慰剂组相比FPG、2 hPG、TC、TG、LDL、FINS及PINS均明显下降,HDL升高,吡格列酮组糖尿病的发病率为3.3%,低于安慰剂组的发病率(8.5%).结论 吡格列酮能够降低IGT人群糖尿病的发病率,在调节血脂、减轻胰岛素抵抗的同时,可使糖耐量异常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9月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平分为对照组(二甲双胍+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观察组(磷酸西格列汀+阿托伐他汀钙)。对比两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PG、2hPG、HbA1c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G、LDL-C、TC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西格列汀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改善糖脂代谢。  相似文献   

12.
对56例2型糖尿病(T2DM)病人进行为期2周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空腹胰岛素(FINS)与空腹血糖(FPG)的比值.结果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FPG、2hPG、HbAl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FINS与FPG比值、HOMA-β、ISI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HOMA-I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利用胰岛素泵对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可以显著改善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具有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病率低、控制血糖效果显著以及治疗时间短等特点,是治疗糖尿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瑞格列奈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82例2型糖尿病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甘精胰岛素临床治疗,观察组使用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最后对2组疗效、治疗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进行对比。结果 2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改善率:95.12%,对照组患者的总改善率:78.04%,2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治疗2型糖尿病时,使用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能够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病情,对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有所改善,并且其治疗方式简易,疗效突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8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给予门冬胰岛素,观察组加用参芪降糖颗粒.结果观察组早产、产后出血、妊高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新生儿呼吸紧促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42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予胰岛素、磺脲类或α-糖苷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二甲双胍降糖治疗,血糖稳定正常水平,随访3年,比较两组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尿素氮(BUN)、血肌酐(Cr)、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BMI、FPG、2hPG、HbA1c 、FINS、血脂、血液流变学、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 二甲双胍可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血压、血脂、改善纤溶系统.延缓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于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38例2型糖尿病患者,前期均经饮食调整、口服降糖药、运动配合等方法治疗,但血糖控制效果不佳,后联用甘精胰岛素持续治疗6周,观察联用甘精胰岛素前、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夜间低血糖、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血糖(FPG)及日间血糖漂移等的变化情况。结果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6周后,患者2 hPG、FPG相比用药前,均显著下降(P0.05);夜间低血糖、日间血糖漂移相比用药前,均优于后者(P0.05)。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降糖效果明显,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6月天津市红桥区芥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糖尿病患者40例,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包括:基础知识宣教、心理指导、饮食控制、体育锻炼、用药指导及并发症预防。健康教育前及健康教育6个月后检测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指数(BMI)、TG及TC。结果健康教育后患者FPG、2 hPG、HbA1c、BMI、TG及TC水平均低于健康教育前(P0.05)。结论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有利于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联合大剂量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使用诺和锐30治疗3月以上,每日剂量>50U,且糖化血红蛋白(HbA1c)>8%患者,随机分成2组:西格列汀组和吡咯列酮组,分别加用西格列汀100mg,吡咯列酮15mg,疗程均为12周,比较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HbA1c、胰岛素用量的变化及低血糖发生的频次。结果治疗12周后,2组FB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与吡咯列酮组比较,西格列汀组2hPG、HbA1c下降更显著(P<0.05)。吡咯列酮组治疗前后胰岛素用量无明显变化,西格列汀组治疗后有明显减少(P<0.01)。2组BMI均未见明显增加,亦未见严重低血糖反应。结论对于大剂量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西格列汀可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同时可以减少胰岛素剂量,减轻胰岛素抵抗,疗效优于吡咯列酮,且不增加患者低血糖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随访期间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达标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住院,行动态血糖监测的200例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60岁≤年龄<70岁57例、70岁≤年龄<80岁51例、年龄≥80岁92例)、糖尿病病程(病程<10年57例、10年≤病程<20年89例、病程≥20年54例)、基线HbA1c(HbA1c<6.5%74例、6.5%≤HbA1c<7.5%72例、HbA1c≥7.5%54例)分别将患者分为3组。比较不同组别患者长期随访期间HbA1c水平的差异。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方差分析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随访期间HbA1c控制达标的影响因素。结果 平均随访12.5年。不同年龄组随访期间HbA1c均值、HbA1c控制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糖尿病病程<10年组比较,糖尿病病程≥20年组随访期间HbA1c均值升高(P<0.01),HbA1c控制达标率降低(P<0.05);随着基线HbA1c增加,随访期间HbA1c均值逐渐增加(P<0.01),HbA1c控制达标率逐渐降低(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基线HbA1c、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糖波动、胰岛素治疗是随访期间HbA1c控制达标的影响因素(P<0.01)。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基线HbA1c(OR=5.73,95%CI 3.02~10.88,P<0.001)是随访期间HbA1c控制达标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 糖尿病病程、基线HbA1c、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糖波动、胰岛素治疗是老年2型糖尿病随访期间HbA1c控制达标的影响因素,其中基线HbA1c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以"5+2轻断食"饮食方式为核心的营养诊治对肥胖人群的干预成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北京电力医院内分泌科的100例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性饮食, 观察组患者则实施以轻断食饮食方式为核心的营养治疗。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C反应蛋白(CRP)、体重指数(BMI)、体脂百分比、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治疗前, 对照组与观察组的血压、CRP、BMI、体脂百分比、FPG、2hPG、HbA1c、TC、TG、HDL-C及LD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的血压、CRP、BMI、体脂百分比、FPG、2hPG、HbA1c、TC、TG均更低(P<0.05)。结论以"5+2轻断食"饮食方式为核心的营养治疗对肥胖群体有明显的减重成效, 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应激情况和血糖、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