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上下气道炎症研究中鼻声反射、鼻阻力检查的参数选择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鼻声反射仪及鼻阻力计对变应性鼻炎、哮喘患者及正常人鼻激发试验前后鼻腔通气功能进行测量,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差异,分析上下气道炎症的关系。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鼻激发试验前后变应性鼻炎组、哮喘组鼻腔容积(nasal volume,NV)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鼻腔阻力(nasal airway resistance,NAR)变化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变应性鼻炎组、哮喘组NV与NAR变化率均呈负相关(r鼻炎=-0.673;r哮喘=-0.497,P〈0.01),但NAR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较大。正常组NV与NAR变化率无明显相关(r正常组=0.120,P〉0.05)。③以鼻声反射NV减少20%或NAR增加20%作为阳性标准,变应性鼻炎组、哮喘组与正常对照组NV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03,P〈0.01),NAR阳性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28.06,P〈0.01)。结论①AR、NAR检查均可作为评价鼻激发试验(nasal provocation testing,NPT)前后鼻腔通气功能的客观检查,但是,AR比NAR检查更为简便、迅速,精确度更高,重复性更好。②上、下气道炎症存在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鼻内镜外科技术(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SS)与ESS+鼻中隔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伴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6例鼻中隔偏曲伴鼻窦炎或鼻息肉病例行中隔处理+ESS,对照组71例行ESS。比较两组的术后疗效。结果 中隔手术组与非中隔手术组其治愈率、好转率、无效率分别为83.3%与73.2%,11.1%与19.7%,5.6%与7.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上皮化程度、鼻甲粘连情况、分泌物及窦口开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鼻中隔变异常见,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密切相关,处理中隔异常是ESS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变应性因素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行鼻窦内窥镜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1~2012年入院手术的II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前根据其是否伴有变应性鼻炎症状和体征、是否伴有过敏性疾病史及支气管哮喘病史、术前鼻腔分泌物涂片嗜酸粒细胞检查、变应原皮肤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查、过敏性鼻炎,筛选出伴有变应性因素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为试验组。选择同期无变应性因素的单纯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疗效,并同时比较各种变应性因素对手术疗效的影响。结果伴有变应性因素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手术疗效为80.95%(136/168),同期单纯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手术疗效为91.75%(189/206),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各种变应性因素中,伴有变应性鼻炎症状和体征、嗜酸粒细胞阳性、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血清特异性IgE、过敏性鼻炎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与无变应性因素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伴有过敏性疾病史及伴支气管哮喘病史患者与无变应性因素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变应性因素与鼻窦内窥镜手术疗效密切相关,是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行鼻窦内窥镜手术时,必须加强围手术期抗变应性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中鼻甲部分切除术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手术后的疗效。方法对122例已行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中文版(SNOT-20 CV)量表、Lund-Mackay CT方法和Lund-Kennedy鼻内镜方法进行主客观评分,综合评价中鼻甲部分切除患者与中鼻甲保留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①两组患者术前合并鼻息肉和/或鼻中隔偏曲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纯合并变应性鼻炎和/或支气管哮喘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术前CT及鼻内镜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AS及SNOT-20CV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术后半年与术前鼻内镜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AS及SNOT-20CV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中鼻甲部分切除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多合并鼻息肉和/或鼻中隔偏曲,与中鼻甲保留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生存质量无明显差异,而行中鼻甲部分切除患者术后的内镜评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337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SPSS 18.0软件,采用Person X^2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Kruskal—Wallis检验,对337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37例患者总VAS评分为(15.9±5.7)分,其中重度症状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鼻塞56例(16.6%)、鼻分泌物或后鼻漏23例(6.8%)、头昏或头痛11例(3.3%),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0.923,P〈0.01)。鼻内镜检查评分发现患侧黏膜水肿和分泌物严重程度高于鼻息肉,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8.684,P〈0.01)。CT检查评分发现全部阴影排名前三位的部位分别是:上颌窦314侧(46.6%)、窦口鼻道复合体135侧(20.0%)和前筛112侧(16.6%),各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3.274,P〈0.01)。VAS评分与Lund Kennedy评分间具有相关性(r=0.516,P%0.05);VAS评分与Lund-Mackay评分间不具有相关性(r=0.213,P〉0.05)。结论:临床医师应综合患者的症状、内镜检查及CT检查结果进行合理病情评估,制定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从而提高慢性鼻窦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麻黄碱试验在鼻声反射(AR)中的临床应用,研究定量评价鼻腔黏膜状态的方法和鉴别单纯性鼻炎与肥厚性鼻炎的客观指标。方法:利用AR测试单纯和肥厚性鼻炎患者,并设正常对照,通过麻黄碱试验深入分析试验前后鼻气道通气阻力(NAR)、鼻腔容积(NCV)、鼻腔最小截面积(NMCA)和NMCA所处的位置相对于鼻腔入口处的距离(DCAN)以及上述参数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定量分析3类受试者的鼻黏膜舒缩状态。结果:麻黄碱试验前后成对资料比较,各基本参数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麻黄碱试验后NAR减小,NCV增加,并伴有NMCA扩大和DCAN的“前移”。麻黄碱试验前后各组各参数的均数多组间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个患者组之间相比,麻黄碱试验前只有NCV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麻黄碱试验后所有参数(包括变化量和变化率)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正常对照,单纯性鼻炎所有参数(包括变化量和变化率)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肥厚性鼻炎的某些参数的变化量和变化率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R能客观的判断鼻黏膜的状态,结合麻黄碱试验能提供更多的信息,扩大了AR的临床应用,建议作为常规配套检查。  相似文献   

7.
鼻息肉是鼻腔和鼻窦黏膜最常见的慢性变态反应相关疾病之一,难治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常合并哮喘,手术和药物治疗都很难控制病情。奥马珠单克隆抗体是人源性IgE单克隆抗体,国外已有应用IgE单克隆抗体治疗鼻息肉,特别是哮喘合并鼻息肉的报道。本研究对3例哮喘合并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的患者采用奥马珠单克隆抗体治疗,随访1...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鼻腔结构矫形对鼻窦联合手术疗效的影响,并探讨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鼻息肉、鼻窦炎310例(487例),按照鼻内镜术中是否同期行鼻腔结构矫形分为2组,矫形组139例(223侧),对照组171例(264例);术后随访6个月~2年。分析比较2组患者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矫形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42.5ml,对照组为123.7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形组并发症发生率34.5%、对照组31.6%,P〉0.05。矫形组总有效率9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1%(P〈0.01)。结论鼻内镜下同期完成鼻腔结构矫形和鼻窦联合手术,能够明显提高鼻窦手术疗效,但不会增加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鼻声反射和鼻腔测压评价鼻中隔矫正术对双侧鼻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鼻中隔矫正术对双侧鼻腔的影响。方法:用鼻声反射和前鼻主动测压法对22例鼻中隔矫正术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进行测试,其中3例行双下甲成形术,1例由于单侧鼻腔完全阻塞术前未能测出鼻声反射和鼻阻力数值,2例宽敞侧鼻腔行右下甲成形术,予以排除。最后纳入实验组狭窄侧鼻腔18侧,宽敞侧鼻腔16侧。记录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NMCA至前鼻孔的距离(DCAN)、0~5cm鼻腔容积(NCV)和鼻阻力,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前鼻测压结果:偏曲侧鼻腔的吸气有效阻力术后比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而宽敞侧吸气有效阻力术后较术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声反射结果:偏曲侧鼻腔收缩前,0~5cm NCV和NMCA术后比术前明显增大,DCAN明显前移,3项指标均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宽敞侧鼻腔收缩前,0~5cm NCV术后比术前轻微增大,术后NMCA较术前轻微减小,DCAN较术前后移,3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收缩后,0~5cm NCV术后比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NMCA较术前轻微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中隔矫正术对偏曲侧鼻腔的功能和几何形态有明显改善,对侧宽敞侧鼻腔的通气功能和几何形态无明显恶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嗅觉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对270例诊断明确的CRS患者的嗅觉障碍程度进行评分,分为嗅觉障碍影响生活质量组(VAS〉5)及未影响生活质量组(VAS≤5)。通过对患者年龄、性别、伴鼻息肉、伴变应性鼻炎、有吸烟史及前期鼻部手术史等临床因素及血清总IgE水平、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和单个核细胞个数等进行分析,在组间进行Mann-Whitney U分析,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对嗅觉障碍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嗅觉障碍影响生活质量组中伴鼻息肉、伴变应性鼻炎、有前期手术史的患者数量及血清总IgE水平、水肿评分均明显高于未影响生活质量组(均P〈0.05);性别、年龄、吸烟史、伴鼻中隔偏曲及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数、单个核细胞数在2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itic分析发现血清总IgE增高、水肿评分高是影响嗅觉的危险性因素(OR=1.003、2.483,均P〈0.01);而前期鼻部手术史是一个保护因素(OR=0.408,P〈0.01)。结论:严重的鼻腔水肿、血清总IgE增高是患者出现严重嗅觉障碍的危险因素,前期鼻部手术则是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支原体感染与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96例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给予经鼻使用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根据治疗后症状缓解程度,筛选出治疗敏感者30例和不敏感者18例,以单纯性鼻塞患者20例为对照组,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其鼻腔鼻窦内支原体的感染率。结果激素治疗敏感组支原体感染率为43.3%,激素不敏感组支原体感染率为83.3%,对照组支原体感染率为10%;敏感组和不敏感组比较支原体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敏感组和不敏感组支原体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支原体感染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且与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ucleotide 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 main,NOD)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Nod1、Nod2在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blot检测Nod1、Nod2蛋白在20例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同时以19例正常下鼻甲黏膜作对照;ELISA检测鼻息肉组织和下鼻甲黏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4(IL-4)的含量。结果 Western-blot结果提示:鼻息肉组织Nod1表达高于对照组,两组Nod2无明显差异。免疫组织化学示两种模式受体在两组中均有表达,主要表达于黏膜上皮细胞、腺体上皮、炎性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中,但Nod1在鼻息肉中表达强于对照组(P<0.05),Nod2在两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LISA检测示鼻息肉组织匀浆液IL-4高于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P<0.05)。结论在鼻息肉组织中,Nod1表达增强,说明Nod1有可能参与鼻息肉的发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中隔矫正术前、术后的主、客观评估及相关性,评价该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作用。方法 以46例鼻中隔偏曲伴不同程度鼻塞的 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术后6~8周进行评估,主观方面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客观方面应用鼻声反射及鼻阻力计,记录双侧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asal minimal cross-sectional area,NMCA)、鼻腔容积(nasal cavity volume,NCV)及鼻阻力(nasal resistance,NR),应用配对t 检验对各主、客观指标及其之间有无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前、术后在VAS、NCV及NR中显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NMCA中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VAS与NMCA,NCV,NR三者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结论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能有效改善鼻中隔偏曲患者鼻塞症状。鼻腔通气功能的客观检查可以直观并量化的说明手术前、后鼻气道阻力和鼻腔结构的变化,是一种很好的评价参数且不与患者的主观感受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TLR2)和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蛋白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鼻窦炎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2例鼻窦炎鼻息肉黏膜组织中TLR2和TLR4蛋白的表达和分布,同期选取5例正常筛窦黏膜组织进行对照。按照1997年海口制定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鼻内镜下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将其分组,比较各组间TLR2和TLR4表达程度的差异。结果①TLR2、TLR4主要表达在鼻腔黏膜上皮细胞、固有层炎性细胞及黏膜下层腺体的胞浆和胞膜上。②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各型各期均较对照组高;并且随着分型的升高,TLR2、TLR4的表达量也随之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R2和TLR4在鼻窦炎鼻息肉中的表达可能与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病机制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关联,TLR在该机制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总结糖皮质激素对鼻息肉患者手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9年8月-2011年12月我院拟接受鼻内镜手术的49例鼻息肉患者数字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行鼻息肉切除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42,P〈0.05);随访1年后复查治疗组1例复发(3.85%),对照组4例复发(17.39%),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9.657,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脓涕、嗅觉减退、头痛、鼻塞等并发症发病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Lund-Mackey、SNOT-20评分、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ECP浓度、EOS细胞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可以提高鼻息肉患者手术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的预后;其机制与抑制嗜酸性粒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修正性鼻内镜手术联合中鼻甲切除术综合治疗难治性鼻一鼻窦炎的手术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35例难治性鼻一鼻窦炎经CT检查、鼻内窥镜检查、局部用药等规范术前准备,行改良鼻丘径路额窦开放为主修正手术加中鼻甲全部或部分切除,术后凭鼻内镜保健手册进行定期复查,规范随访。26例合并鼻中隔偏曲者其中16例行内镜下传统矫正切除,10例行局限性矫正切除;15例合并变应性鼻炎者对下鼻甲前端、中鼻甲对应鼻中隔等部位黏膜电凝。结果35例患者门诊内镜随诊3~6月以上,治愈11例(31.4%),黏膜完全上皮化;好转18例(51.4%),黏膜可以上皮化,但变应性鼻炎发作时,术腔黏膜水肿,经局部处理及药物治疗后可恢复上皮化;无效6例(17.2%)。总有效率82-8%,6例无效均为合并变应性鼻炎及哮喘患者。结论修正性鼻内镜手术联合中鼻甲切除术综合治疗难治性鼻鼻窦炎,疗效较为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