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采用声学定量技术对慢性二尖瓣反流患者进行检测旨在评价二尖瓣替换术(MVR)保留瓣下结构对左心舒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MVR的不同方式,将30例慢性二尖瓣反流患者分为3组:A组为传统的MVR即完全切除瓣叶及其健索患者12例,B组为完全切除前叶及其腱索仅保留后叶及其腱索的MVR患者10例,C组为切除部分前叶但保留前叶腱索和后叶及其腱索的MVT患者8例。应用HP Sonos2500声学定量技术在术前和术后3个月分别测量左室的舒张末容积指数(EDVI)、收缩末溶积指数(ESVI)、射血分数(EF)、峰值射血率(PER)、峰值充盈率(PFR0和峰值充盈率时间(TPFR)。结果 ①术前和术后3个月,三组间的心率、血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术后3个月,A组EDVI高于术前,B组、C组EF、PER、PFR  相似文献   

2.
3.
彩色室壁动力技术对节段室壁运动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彩色室壁动力技术(ColorKinesis,CK)研究局部心室壁运动。方法:我们以自行研制的计算机软件,通过由乳头肌水平的左室短轴切面和心尖四腔切面CK图像,获取各节段各时相的区域心内膜位移面积百分比(RegionalFractionAreaChange,RFAC),对45名正常人和15名患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冠心病患者的CK图像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正常人相同切面的CK图像具有比较一致的形态特点,其不同心肌节段在收缩期的RFAC均值有较恒定的范围。心肌梗死患者的RFAC面积堆积图与正常人比较有显著的不同,运动异常的节段其RFAC值明显低于正常人。结论:CK技术能够实时、客观地展示收缩期各时相心内膜的运动状态,RFAC是CK技术定量评价室壁运动的较好指标,值得进一步研究并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彩色室壁动力技术对节段室壁动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彩色室壁动力技术研究局部心室壁运动。方法:我们以自行研制的计算机软件,通过由乳头肌水平的左 室同切面和心尖四腔切面CK图像,获取各节段各时相的区域心内膜位移面积,,百分比,对45名正常人和15名患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冠心病患者的CK图像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正常人相同切面的CK图像具有比较一致的形态特点,其不同心肌节段在期的RFAC均较恒定的范围。心肌梗死患者的RFAC面积堆积图与正常人  相似文献   

5.
6.
7.
通过富超声工作经验者及少经验者用常规定壁运动分析方法与彩色室壁动力分析技术比较,验证CK技术的准确性。方法:分别对30例健康者及12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左冠状动脉狭窄≥75%的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左室各节段室壁运动状态用常规室壁运动分析法和CK技术进行超声评分。结果富超声工作经验者与CK技术在评价室壁运动异常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彩色室壁运动定量分析技术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后左室节段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26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冠心病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应用彩色室壁运动技术和图像处理软件(ICK)检测左室各节段收缩与舒张功能,观察冠心病患者CABG术前后CK和ICK定量分析条形图、曲线图以及定量指标——收缩指数(SI30、SI60、SI100)与舒张指数(DI)的变化,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 正常对照组左室各节段收缩与舒张运动呈现同步性,各节段SI和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6例冠心病患者术前节段运动明显不同步,狭窄相关节段SI与DI较正常对照和非狭窄相关节段明显降低(P〈0.05)。术后,手术相关节段的SI和DI随时间推移逐渐增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室壁运动定量分析技术能定量评价节段心室功能,为冠心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下原位保留全部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术(MVR)对左心舒缩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术中情况将40例冠心病合并二尖瓣返流患者分为两组:A组22例采用直接将二尖瓣残缘、前瓣环、人工瓣环缝合的MVR;B组18例采用将前叶沿前瓣环切开与后叶进行折叠的MVR。所有手术均在超声监视指导下进行,采用PHILIPS彩色超声诊断仪分别在术前及术后3个月记录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峰值充盈率(PFR)和峰值排空率(PE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A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EDV[(90.48±37.60)ml/m^2与(66.22±28.66)ml/m^2,t=-2.631,P〈0.01],ESV[(51.75±26.50)ml/m^2与(42.67±26.14)ml/m^2,t=-1.863,P〈0.05],LVEF[(0.40±0.10)%与(0.47±0.08)%,t=1.734,P〈0.05],PER[(2.91±0.50)%与(3.49±0.64)%,t=1.752,P〈0.05},PFR[(2.81±0.88)%与(2.72±0.61)%,t=-1.723,P〈0.05]显著改善。术后3个月后,A组与B组比较,血流动力学指标EDV、ESV、LVEF、PER、PF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下原位保留全部二尖瓣装置二尖瓣替换术能够更加完善地维护左心室舒缩功能。  相似文献   

10.
超声心动图检测121例二尖瓣位机械瓣替换术后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与方法:用超声心动图对121例二尖瓣位行六种人工机械瓣替换术的患者进行较长时间的随访观察,将手术前后左房、左室容积和左室收缩功能对比分析。结果:术后110例的左房容积(LAV)较术前缩小;99例左室容积(LVV)恢复到正常;大多数患者二尖瓣下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较术前降低,由术前的150~220cm/sec下降到140~180cm/sec;108例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改善;术前有56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术后探测到5例瓣口有正常返流。结论:二尖瓣人工瓣替换术后远期效果良好。超声心动图在评价人工瓣置换术后的心脏形态和功能方面有着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彩色M型多普勒(CMM)评价二尖瓣置换术(MVR)后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52例接受MVR术后3个月以上患者为病例组,另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测量左房室腔大小、机械瓣口流速、射血分数(EF)等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应用CMM测量舒张期左室内彩色血流传播速度(Vp),计算二尖瓣位机械瓣口血流速度(E)与Vp比值(E/Vp);应用组织多普勒测量二尖瓣环舒张期峰值速度(Em),计算均值Em'和E/Em'.结果 ①MVR组Vp、Em较对照组明显减低,E/Vp、E/Em'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Vp与E/Em'相关性良好,r=0.86,P <0.01;②Vp受左窜收缩功能和心律的影响,当EF≤50%或者心房颤动时,Vp减低更明显(P<0.01),而E/Vp受EF及心房颤动的影响较小(P>0.05);③绘制ROC曲线,以E/Vp≥2.00为最佳截断值,预测E/Em'≥15的敏感性为92.31%,特异性为83.65%,曲线下面积0.954.结论 CMM可用于评价MVR术后左室舒张功能;E/Vp与E/Em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作为评价MVR术后左室舒张功能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应变成像(SI)和应变率成像(SRI)技术评价不同二尖瓣置换术式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是否保留瓣下结构将55例二尖瓣置换患者分为3组,A组20例为未保留瓣下结构,B组20例为保留后叶瓣下结构,C组15例为保留全部瓣下结构。分别于术前、术后7~10天及术后3个月行超声检查,对比分析3组患者瓣膜置换前后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Ss)和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7~10天,3组心肌Ss和SR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C组心肌Ss和SRs改善优于B组和A组;B组心肌Ss和SRs改善优于A组。结论 二尖瓣置换术中保留全部二尖瓣瓣下结构更有利于术后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二维应变技术评估不同术式二尖瓣置换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48例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根据是否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分为保留组(A组)和切除组(B组),于手术前后分别采集心尖四腔观、心尖两腔观、心尖左室长轴观图像,应用二维应变软件对各切面追踪分析,得出左室各节段纵向峰值应变(Sp)和整体应变(GS).结果 ①A组术后后间隔和下壁基底段、侧壁中间段Sp增高(P<0.01或P<0.05);B组术后后间隔基底段和中间段Sp明显增高(P<0.01),而侧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前壁中间段、心尖段Sp减低(P<0.01或P<0.05).②B组前壁中间段和心尖段、侧壁和下壁中间段手术前后Sp差值较A组减低(P<0.01或P<0.05).③A组术后GS增高(P<0.05);B组术后GS有减低趋势(P>0.05);B组手术前后GS差值较A组减低(P<0.05).结论 二尖瓣置换时,尽量保留瓣下结构更有利于术后早期左心室局部及整体心肌功能的恢复;超声二维应变技术可较准确地评价二尖瓣置换术后早期左心室局部及整体收缩功能,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组织多普勒显像(TDI)评价二尖瓣置换(MVR)术后左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45例接受MVR术后3个月以上患者为病例组,根据心律分为心房颤动组和窦性心律组,并选取3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室腔大小、机械瓣口流速、射血分数等指标;应用TDI测量心尖四腔观二尖瓣环间隔处和侧壁处运动收缩期峰值速度(Sm)、舒张期峰值速度(Em)、等容舒张时间(IVRT);计算E/Em.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MVR组二尖瓣环Sm、Em均明显减低,IVRT延长(P<0.001),但窦性心律组与心房颤动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MVR组E/Em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E/Em与IVRT呈正相关;以E/Em>15.0为最佳截断值,评价左室舒张功能变化的敏感性为91.11%,特异性为90.32%,ROC曲线下面积为0.9548±0.0402.结论 TDI能够准确评价MVR后左室功能,E/Em作为一种评价心肌舒张和左室充盈压的量化指标可以评价MVR术后患者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初步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二尖瓣置换术(MVR)后患者左心室应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获取30例MVR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标准心尖四腔观、二腔观和左室长轴观二维动态图像.应用二维应变技术测量左室壁各节段心肌收缩期最大纵向应变(LS)和整体纵向应变(GLS),Simpson's双平面法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GLS与LVEF相关性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①与正常组相应节段比较,MVR组左室壁LS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内相同室壁各节段之间、不同室壁相应节段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MVR组GLS较正常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LS与LVEF呈正相关(r=0.710,P<0.01).结论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能够有效定量MVR术后左室收缩期应变,评价其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源于斑点追踪的牛眼图能够实时、准确地分析节段心肌运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超声评价不同二尖瓣置换术式对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10年我院以二尖瓣反流为主的二尖瓣置换术病例76例,其中术中未保留瓣下结构26例,术中仅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30例,保留全部二尖瓣瓣下结构20例。分析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6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功能结果。结果 部分和全部保留瓣下结构组术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的改善优于全切组(P<0.05);全部保留瓣下结构组术后的改善优于部分保留瓣下结构组(P<0.05);但部分和全部保留瓣下结构组术后LVEF、LV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二尖瓣置换术式对左心室结构及收缩功能的影响不同,保留瓣下结构更有利于左心室正常结构及收缩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置换术前、术后房间隔运动速度变化,评估左心房功能.方法 选择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49例,年龄34~69岁,平均(54.27±9.30)岁,其中男23例,女26例.分别于手术中术前、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应用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收缩期和舒张期房间隔运动峰值速度.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容积变化率、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 二尖瓣置换术后,房间隔运动峰值速度、左心房容积变化率、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及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升高(P<0.05).术前、术后房间隔运动峰值速度与左心房容积变化率存在相关性(r =0.389、0.354,P<0.05).结论 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的房间隔运动峰值速度能够评价二尖瓣置换术前、术后左心房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AMAT)评价正常人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健康成人志愿者54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9~45岁)和中老年组(45~75岁)。超声AMAT成像模式检查,分别测量二尖瓣环间隔侧和侧壁侧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运动速度(MAVe、MAVa),同时应用频谱多普勒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频谱E、A峰。对两组间及组内测值进行比较,分析MAVe、MAVe/MAVa与二尖瓣口血流E峰的相关性。结果①与青年组比较,中老年组MAVe、MAVe/MAVa显著降低;且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E峰与两组MAVe、MAVe/MAVa显著相关;②两组组内比较:二尖瓣环间隔侧速度普遍较侧壁侧低,中老年组二尖瓣环间隔侧和侧壁侧MA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MAT技术可准确反映左心室早期舒张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术前后Tei指数进行检测,旨在观察心脏瓣膜置换术前后Tei指数的变化,评价瓣膜功能不全对Tei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进行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其中21例主动脉瓣狭窄(AS),17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R),28例二尖瓣狭窄(MS),20例二尖瓣关闭不全(MR)]。分别于术前1周至一个月、术后1周至1个月,应用经胸超声多普勒技术测量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房内径(LAD)及Tei指数。结果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二尖瓣狭窄患者术后Tei指数都有不同程度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术后Tei指数反而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测量指标手术前后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Tei指数有明显的变化,尤其在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因此在评价瓣膜病患者的左心室功能时应考虑到瓣膜功能不全对Tei指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验定量彩色室壁动态技术(quantiative color kinesis,QCK)在心肌缺血和正性肌力刺激实验状态下,能否准确显示左室局部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10条犬对于照状态,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以及静脉注射心先安等实验条件下,采集左室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CK图像,由计算机自动输出左室各节段收缩末期局部面积变化百分率(RACs)、舒张末期局部面积变化百分率(RACd),各节段的平均收缩时间(ts)和平均充盈时间(td)。结果:10条犬共获得110幅(92%)满意的左室舒张和收缩末期CK图像。(1)静息对照状态,各节段的RACs和RACd数值不同,但比较相近,侧壁基底段数值最小,前壁节段数值最在,各节段的ts和td呈连续性分布。(2)缺血状态,大部分节段RACs和RACd减小,92%的节段ts缩短,67%的节段td延长。(3)药物治疗状态:92%节段原RACs和全部节段的RACd较缺血状态增大缺血状态降至正常值以下的节段均恢复至对照水平。50%的节段ts有所延长,50%的节段td仍在继续延长。结论:QCK技术为定量评价左室避部收缩和舒张功能提供了可靠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