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光华  孙合昭 《中外医疗》2011,30(15):149-149
目的比较雾化吸入呋塞米或沙丁胺醇对急性哮喘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吸入呋塞米50mg(5mL,10mg/mL),其中18例患者在随后的第2次急性发作期吸入0.1%沙丁胺醇溶液5mL。检查患者吸药30min肺通气功能的变化。结果吸药后病人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中期呼气流速(FEF25-75%)等与正常预计值的百分比FVC(7.96±4.16)%、FEV1(24.73±9.13)%、FEF25-75%均显著高于吸药前,但吸入呋塞米后的提高率明显低于沙丁胺醇。结论吸入呋塞米可减轻气道阻塞,改善发作期哮喘患者肺通气功能,但效果低于吸入沙丁胺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吸入呋塞米对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急性发作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 12 0例COPD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 4组 ,每组各 30例 ,A组 (治疗I组 )吸入呋塞米 2 0mg(2ml,2 0mg/2m1) ,B组 (治疗Ⅱ组 )吸入呋塞米 4 0mg ,C组 (阳性对照组 )吸入 β2 受体激动剂 0 .5 %硫酸沙丁胺醇雾化溶液lml(5mg ,10 0mg/2 0m1) ,D组 (阴性对照组 )吸入生理盐水 5ml,观察 4组患者吸药前及吸药后 15分钟肺通气功能的变化。 结果 吸药后 15分钟B、C组用力肺活量 (FVC)、第 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最大呼气流量 (PEF)与其正常预计值的百分比FVC %、FEV1%、PEF %均显著高于吸药前 ,FVC %增加显著 (P <0 .0 5 ) ,PEF %和FEV1%增加非常显著 (P <0 .0 1) ,并均高于A组吸药后。B组吸药后肺功能上述指标改善情况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不良反应发生率 10 %。 结论 吸入呋塞米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患者的肺通气功能 ,而且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体体积描记仪(人体体描仪)测定哮喘儿童和成人肺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人体体描仪测定哮喘发作期儿童及成人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比较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呼气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呼气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呼气流量(PEF)和用力呼气25%、50%肺活量时瞬间流量(FEF25%、FEF50%)等肺功能指标的变化幅度.结果治疗前儿童和成人组PEF异常率分别为92.58%和86.36%,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显著(均为P<0.001);两组间肺功能变化幅度除PEF(P>0.05)外,FVC、FEV1、FEV1/FVC、FEF25%、FEF50%差异均有显著性(均为P<0.01).结论采用人体体描仪进行肺功能测定有利于哮喘诊断和发作期病情评估,更适合于年长儿童肺功能指标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必可酮吸入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肺功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水秀  曾国武 《医学文选》2004,23(5):560-562
目的评价吸入必可酮气雾荆(BDP)对咳嗽变异型哮喘(CVA)的疗效。方法40例CVA患者予BDP吸入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测定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0)、呼气峰流速(PEF)、最大呼气中段流量(FEF25~75%、50%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FEF50%)、2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FEF75%)、气道阻力Raw和比气道传导率sGaw,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CVA患者FVC、FEV1.0。PEF接近于正常人,而FEF25~75% FEF30%、FEF75%、sGaw明显低于正常(P<0.01),Raw高于正常(P<0.01)。治疗NFEF25~75%、FEF50%、FEF75%、sGaw显著增高(P<0.01),Raw明显降低(P<0.01)。结论CVA患者存在小气道功能障碍,BDP吸入治疗疗效肯定,可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哮喘病人发作期和缓解期的肺通气功能以及通过强迫振荡技术测定气道阻力的变化水平。方法使用德国Custo-vitm系统设备,测定8Hz振荡频率的气道阻力以及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_1)最大呼气流速(PEF),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以及排出50%肺活量后用力呼气流量(FEF_(50)%)。然后分别对发作期和缓解期哮喘病人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病人缓解期肺通气指标较发作期有明显改善(P<0.01),气道阻力也有改善(P<0.05)。32例临床缓解期气道阻力高于正常的哮喘患者,其缓解期肺通气指标较发作期有明显改善(P<0.01),气道阻力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强迫振荡技术进行气道阻力测定,在方法上明显优于传统的肺功能检测,所测的气道阻力能更准确地反映肺功能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进一步探讨吸入剂对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对照组30例吸入沙丁胺醇粉雾剂,选取治疗后4周为观察点。结果观察组第一秒用力呼气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及呼气峰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对肺功能的改善作用优于沙丁胺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超声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氧饱乖度和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轻、中度病人110例(病例组)和健康人群(健康组)58例,通过超声雾化分别吸入蒸馏水、0.45%、0.9%、1.8%氯化钠溶液各15min,然后将吸入不同溶液时的血氧饱和度(SPO2)、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最大呼气流量(PEF)值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超声雾化吸入各种溶液时SPOz均有下降;在病例组随着超声雾化液中氯化钠浓度的增高,FEV1、PEF值依次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53~6.751,P〈0.05)。结论与0.45%、0.9%、1.8%氧化钠溶液相比较,超声雾化吸入蒸馏水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病人肺通气功能的不利影响最小,更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8.
胡水秀  曾国武 《微创医学》2004,23(5):560-562
目的评价吸入必可酮气雾剂(BDP)对咳嗽变异型哮喘(CVA)的疗效.方法 40例CVA患者予BDP吸入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测定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0)、呼气峰流速(PEF)、最大呼气中段流量(FEF25~75%)、50%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FEF50%)、2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FEF75%)、气道阻力Raw和比气道传导率sGaw,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CVA患者FVC、FEV1.0、PEF接近于正常人,而FEF25~75%、FEF50%、FEF75%、sGaw明显低于正常(P<0.01),Raw高于正常(P<0.01).治疗后FEF25~75%、FEF50%、FEF75%、sGaw显著增高(P<0.01),Raw明显降低(P<0.01).结论 CVA患者存在小气道功能障碍,BDP吸入治疗疗效肯定,可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9.
雷尼替丁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缓解期哮喘患者3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15例。A组口服雷尼替丁150mg,2次/d,连服7d;B组口服安慰剂对照,疗程亦为7d。全部对象治疗前、后均于肺通气功能检查。结果:B组治疗前后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50%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V50)、25%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V25)均无显著改变。A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VC、FVC、FEV1亦无显著改变,但V50、V25显著降低。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上有H2受体分布,其作用为介导支气管平滑肌舒张。对哮喘病患者使用H2受体拮抗剂有可能加重小气道阻塞。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咳喘六味合剂治疗寒哮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寒哮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同时治疗组患者给予咳喘六味合剂口服,对照组患者给予安慰剂口服,疗程为1周。评价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哮喘控制水平测试(ACT)量表评分及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最大呼气流速(PEF)、呼气至50%肺活量时对应流速值(V50)、呼气至25%肺活量时对应流速值(V25)]。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81.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咳嗽、咯痰、气短、喘促、哮鸣音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咳嗽、喘促、哮鸣音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CT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EV1%、V50、V25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患者的FVC、PEF水平较治疗前亦明显升高(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FVC、FEV1%、PEF、V50、V25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咳喘六味合剂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寒哮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且药物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患者长服阿斯美对肺功能和气道反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服阿斯关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和气道反应性的影响。方法收集轻、中度稳定期支气管哮喘患者3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15例。两组病人均予吸入布地奈德400~800μg/d,同时B组患者口服阿斯美胶囊2粒,每日3次。疗程8周。两组病例试验前、后均予肺通气功能检查和组胺吸入激发试验。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前的各项肺通气功能指标和组胺PC20-FEv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组病人的50%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V50)、25%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V25)和组胺VC20—FEvl均显著高于A组。结论长期口服阿斯关对哮喘患者有改善肺功能和降低非特异性气道高反应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6例。2组患儿均予抗感染、静脉滴注氨茶碱、口服酮替芬及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雾化吸入0.5 g.L-1沙丁胺醇悬液,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肺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42/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27/4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观察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呼气流量(FEF50%)、呼气峰流量(PEF)及用力肺活量(FVC)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改善不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FEV1、FEF50%、PEF及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可迅速缓解哮喘急性发作,改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王雅敏  李峤珂  胡建英 《四川医学》2011,32(10):1577-1578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利多卡因对中重度急性发作的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评价利多卡因治疗哮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中重度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继续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雾化吸入利多卡因100mg,对照组雾化吸入生理盐水5ml。分别于吸入前、吸入后15min、30min、60min、90min测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峰值呼气流速(PEF),评价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吸入后30min、60min、90min的FEV1、PEF、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吸入利多卡因后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雾化吸入利多卡因能改善中重度急性发作哮喘患者的肺功能,缓解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溶液、沙丁胺醇溶液与异丙托溴铵溶液配伍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急性发作期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经常规治疗加布地奈德、沙丁胺醇两种溶液雾化吸入;治疗组3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空气压缩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沙丁胺醇和异丙溴托铵溶液,并于治疗前、治疗5d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肺功能,观察两组肺功能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FVC、FEV1、PEF、PEV1%、PEF75、PEF50、PEF25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三种药物雾化吸入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两种药物雾化吸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哮喘病人发作期和缓解期的肺通气功能以及通过强迫振荡技术测定气道阻力的变化水平。方法 使用德国Custo-vitm系统设备,测定8Hz振荡频率的气道阻力以及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速(PEF),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以及排出50%肺活量后用力呼气流量(FEF50%)。然后分别对发作期和缓解期哮喘病人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病人缓解期肺通气指标较发作期有明显改善(P<0.01),气道阻力也有改善(P<0.05)。32例临床缓解期气道阻力高于正常的哮喘患者,其缓解期肺通气指标较发作期有明显改善(P<0.01),气道阻力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强迫振荡技术进行气道阻力测定,在方法上明显优于传统的肺功能检测,所测的气道阻力能更准确地反映肺功能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4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00例,均用氨茶碱稀后静注,合并感染者常规使用抗生素。治疗组给予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氧气雾化吸入,对照组静注地塞米松,口服沙丁胺醇。结果治疗后2h,治疗组总有效率97.0%(194/200)高于对照组86.50%(173/200),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用力呼气流量(PEFR)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疗效好,副作用轻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析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为治疗该病指导用药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沙丁胺醇气雾剂雾化吸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孟鲁司特钠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肺功能[最大呼气流量(PEF)、用力吸气时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肺功能PEF、FVC及FEV1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PEF、FVC及FEV1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肺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成都地区728例正常青少年呼气峰流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正常青少年呼气峰流量(PEF,又称峰流量或最大呼气流量)的正常值及回归方程。方法 对728例8-19岁的正常青少年的PEF以及且力肺活性(FVC)、V75、V50、V25等常规肺通气功能进行了测定。结果 PEF以及FVC、V75、V50、V25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回归方程中男女青少年的PEF与年龄及FVC呈高度正相关,男性PEF还与体重呈正相关;复相关系数在男、女青少年分别为0.85及0.78。PEF与V75、V50、V25的相关性在男女青少年均高,特别是V75,其相关系数在男、女青少年均达0.98。PEF的变异系数在男女青少年均为15%-20%,处于正常范围。结论 本研究为正常青少年PEF提供的正常值范围和回归方程,可供评价同龄支气管哮喘及其他呼吸道疾病患者肺功能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雾化吸入硫酸沙丁胺醇联合硫酸镁对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郑州市儿童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94例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硫酸沙丁胺醇联合硫酸镁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最大呼气峰流速(PEF)改善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经治疗后PEF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患儿的升高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硫酸镁联合沙丁胺醇可以快速有效的缓解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的哮喘症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溴化异丙托品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3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雾化吸入2.5 m L等渗溴化异丙托品及0.9%氯化钠溶液,治疗组雾化吸入2.5 m L沙丁胺醇联合等渗溴化异丙托品溶液。干预前及干预后10、30、120和240 min,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10、30、120、240 min,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均较干预前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临床症状评分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组增加、降低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溴化异丙托品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能有效改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肺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