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罗凤琦 《上海医药》2012,33(3):48-50
目的:认清药品不良反应中各博弈主体间的利益关系,探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政策的优化问题.方法:建立监管部门与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间的博弈模型,并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政策的现有缺陷.结果与结论:建议从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建立有效的监管措施、明确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制度的法律地位等方面优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政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9,(20):2746-2751
目的:为构建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体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普查法对陕西省内全部217家药品生产企业进行问卷调查。采用Fisher’s精确检验和Pearsonχ2检验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我国在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制度下构建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体系的因素及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本研究共调查药品生产企业217家(发放调查问卷217份),回收209份,筛去无效问卷,共获有效问卷204份,有效回收率为94.01%。经Fisher’s精确检验和Pearsonχ2检验筛选出9个独立影响因素,分别为企业上年度营业额、药学技术人员占比、是否设置研发部门、近3年是否取得新药/仿制药批件、是否主动开展药品上市后安全性评价工作、药品不良反应专员对MAH制度中涉及药品不良反应相关政策的熟悉与否、对MAH制度是否促进医药产业发展的认知、MAH全面实施后企业的发展方向、对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缺少法律依据的认知等。上述因素对生产企业对于MAH制度下构建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体系的态度有显著影响,P值均小于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药品不良反应专员是否熟悉MAH制度中涉及药品不良反应相关政策是MAH制度下构建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体系的主要影响因素(P=0.044),并且与企业是否赞同MAH制度下构建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体系的态度呈正相关(B=1.697)。结论:药品不良反应专员熟悉MAH制度中涉及药品不良反应相关政策的药品生产企业更倾向于赞同构建MAH制度下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体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现状调查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我国民众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发生情况及对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的态度,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结果部分民众对药品不良反应缺乏充分认识,对报告监测机制缺乏了解,民众有获得药品不良反应救济的需求。结论健康教育有待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制度有待完善;有必要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4.
关于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20世纪以来,随着新药的不断上市和广泛应用,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时有发生,给受害人造成了巨大的损害。然而当药品发生不良反应并对使用者造成严重伤害时,是否承担法律责任?对于受害者是否给予救济以及在多大范围内救济?这是我国相关法律中还没有规定的问题。笔者认为药品不良反应的构成要件有:①药品必须合格;②药品须经合理使用;③不良反应的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或者属于意外。药品不良反应造成使用者损害的当事人往往没有主观过错。本文通过剖析药品不良反应的法律定性,认为药品即使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但如果存在不合理风险,仍应属于缺陷产品范畴,造成损害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理应给予受害人适当的救济。通过借鉴德国、日本、美国等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的经验,从制订法律法规、明确救济条件、救济给付范围、救济费用来源以及配套政策等方面初步提出构建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药品不良反应的民事责任和救济机制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益峰  杨立英 《安徽医药》2007,11(4):379-381
药品不良反应是在正常使用合格药品时产生的有害或意外反应.因药品不良反应导致患者严重损害的,相关主体应对受害人进行赔偿.在我国现行法律中,药品不良反应法律责任属于侵权法中的公平责任.我国应及早建立和完善药品不良反应救济机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基金制度.  相似文献   

6.
邹宜諠  陈云  柳鹏程  周斌  邵蓉 《中国药事》2018,32(3):362-366
目的:研究德国和日本两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下的药品损害事件风险管理,为构建并完善我国的药品损害事件风险管理体系提供建议和参考。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对比研究德国和日本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下药品损害事件的法律责任适用、临床试验损害的补偿机制及上市后药品不良反应的救济机制制度。结果与结论:德国的药品损害事件适用于药品损害责任和侵权责任,临床试验和上市后药品损害的风险管理措施均为保险手段;日本的药品损害事件适用于侵权责任和产品责任,临床试验和上市后药品损害的风险管理措施为保险加救济手段。德国的风险管理措施相对平衡地照顾到了企业的承担能力和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值得我国参考和学习。  相似文献   

7.
赵起  孙骏  郭艳  董铎 《中国药物警戒》2009,27(3):137-140
目的建立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使《药品管理法》更加完善。方法从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以及现行《药品管理法》的法律缺失造成的社会问题出发,探讨如何从完善法律这一层面解决药品不良反应损害引发的问题。结果建议《药品管理法》应增加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相关内容,并提出了修订方案。结论《药品管理法》中增加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应尽快修订完善,更好地保障公众权益。  相似文献   

8.
刘敏 《中国药业》2012,21(14):3-5
药品不良反应主要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 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因药品不良反应导致患者严重损害的,应由相关主体对受害人进行赔偿.但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法律责任规定缺位,因此应尽快建立和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的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9.
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制度亟待建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颜敏  孙骏  叶国庆  王越 《中国药事》2008,22(5):364-367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药品的安全性及损害救济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通过国外实践研究,结合我国国情和现状,论述加强药品安全性监测的重要性及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药品不良反应的法律责任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品不良反应(ADR)及引起的用药安全性问题已构成威胁健康的大问题。但是,ADR给使用者造成的损害是否构成法律问题,是否承当法律责任,谁来承担?ADR的受害人是否需要救济,已经成为困扰全社会的问题。本文对ADR引起的的药物纠纷、法律责任及对策进行阐述,建议我国应遵循国际惯例,积极建立符合国情的ADR损害补偿和救济制度,由企业、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承受ADR之害,对ADR受害人给予适当补偿,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建立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探索建立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与可操作性。方法采用随机问卷调查方法,应用建立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调查表,对全国各地的5 800名民众关于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与实际操作性进行调查。结果 91.81%的被调查者认为药品不良反应引起的损害应该得到救济;89.32%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建立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77.72%的被调查者认为可以通过购买商业保险进行救济。结论建立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是必要的;我国可建立以政府救济基金为主,商业保险为辅的救济模式对发生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进行救济。  相似文献   

12.
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立法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颖雄  田侃 《中国药房》2009,(5):371-373
目的:探索完善我国现行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相关法律规定的方法。方法:通过分析我国现行法律对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的规制现状,提出完善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的建议。结果与结论:我国在对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立法时,应从救济模式、归责原则、给付范围、诉讼时效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3.
朱晓卓 《中国药房》2007,18(31):2475-2477
目的:明确假药与药品不良反应的法律区别。方法:从法律内涵、监管部门、处理措施、法律责任等角度对假药与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与结论:假药与药品不良反应存在根本区别,在药品监管和使用过程中对此必须有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建立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的方法。方法:分析我国现阶段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介绍日本.德国.瑞典以及台湾的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制定以及完善相应制度提出初步设想。结果和结论:我国可借鉴国外药品不良反应救济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探索并制订出我国自己的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以保障患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15.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救济体系建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出构建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救济体系的若干设想,建立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方法从药品不良反应的归属判别、救济范围与形式、基金管理、法律依据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构建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救济体系。结果与结论药源性危害不可避免,造成损害理应给予受害人适当的救济,依据我国国情,构建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救济体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药品不良反应评价体系相关问题及对策初探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杜广清 《中国药事》2007,21(1):31-32,56
药品不良反应评价体系是目前上市药品再评价的重要渠道;现存的药品不良反应评价体系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包括评价主体任职资格的缺陷、评价客体难以把握以及药品不良反应责任承担等问题。据此。我国有必要完善药品不良反应评价体系,建立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7.
药物警戒制度贯穿于药品全生命周期,是对药品安全风险进行管理的最基本制度,它包含对药物有害反应的监测、识别、评估与控制,其中"控制"与其他三个过程一脉相承、相互交叉,是药物警戒制度相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最为先进性的体现,应当加强研究.本文通过梳理我国药物警戒制度的概念、分析我国对药物有害反应"控制"的实践以及国外药物有...  相似文献   

18.
关于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丽华 《中国药房》2007,18(23):1761-1764
目的:正确区分药品不良反应(ADR)及与药品相关的药害事件。方法:从"齐二药"、"欣弗"事件入手,对ADR、药品安全性、药品质量事故、错误用药事故、输液反应的内涵进行概念及性质辨析,介绍判定ADR及有效减少ADR的方法。结果与结论:药源性危害不可避免,临床实践中应准确判断并积极预防,以减少药物对患者的损害;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建立ADR伤害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