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60例脑出血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降低颅内压,止血神经功能保护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口服,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肿体积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及血肿体积变化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恢复期患者可改善神经功能,促进血肿吸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两组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加用奥拉西坦注射液及脑心通胶囊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奥拉西坦胶囊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机制.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对照组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治疗组采用奥拉西坦胶囊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神经认知功能并进行2组间比较.结果 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神经认知功能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奥拉西坦胶囊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针刺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针刺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确诊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2组都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脑心通胶囊治疗,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效果和神经功能缺损(DNS)。结果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 0. 05); 2组神经功能缺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5)。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姜英  王慧英  秦静 《新中医》2016,48(5):253-256
目的:观察天麻联合醒脑静治疗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护理干预在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天麻注射液治疗,并给予护理干预;观察组予天麻注射液结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并给予护理干预,疗程均为14天。观察2组患者治疗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并观察2组患者血肿消退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95.0%,较对照组77.5%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NIHSS、Barthel指数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上述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血肿吸收率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并发症发生方面,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天麻联合醒脑静治疗脑出血患者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治疗,具有临床效果,且疗效安全、可靠,能提高血肿吸收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行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血肿、血液流变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全血粘度及血红细胞比容水平低于对照组,血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未有明显不良反应出现,且患者耐受性较好;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提升该病治疗效果,有助于清除颅内血肿,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学情况,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洛酮对急性脑出血伴意识障碍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急性脑出血伴意识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所有研究对象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静脉滴注纳洛酮,研究组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洛酮进行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NIH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以及脑血肿量,同时治疗期间观察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及脑血肿量均显著降低(P均0.05),GCS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研究组变化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洛酮可以有效提高急性脑出血伴意识障碍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改善神经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盲法的研究设计方法,应用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干预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静滴丹红注射液及口服脑心通胶囊;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静滴葡萄糖注射液及口服安慰剂胶囊。结果:完成疗程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更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治疗组NO水平上升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ET-1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vWF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通过本研究,发现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可改善UA患者临床症状及内皮功能,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这为今后两药联合在临床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提供更确切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对83例出血量≥30mL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患者进行观察,观察组4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脑心通胶囊治疗,其余对照组予常规治疗。疗程持续28天。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42、8天GCS评分,治疗后3个月GOS评分以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的测定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的GCS评分均有改善,但治疗后28天观察组GC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GOS评分在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显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8天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改善(P<0.05或P<0.01)。治疗期间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患者具有良好疗效,有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促进受损脑组织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联合疏血通治疗原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原发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静脉滴注奥拉西坦及疏血通,对照仅静脉滴注疏血通,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1HSS评分和MMSE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奥拉西坦联合疏血通治疗原发性脑出血安全有效,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魏风  陈俭  朱晟  卢科  谢华 《中医药研究》2011,(2):179-180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83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治疗。疗程为28 d。记录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4d、28 d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治疗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以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的测定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GCS评分均有改善,但治疗后28 d观察组GC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显效率为65.1%优于对照组的42.5%(P〈0.05);治疗后28 d观察组全血高切、低切黏度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改善(P〈0.05或P〈0.01)。治疗期间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具有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促进受损脑组织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邱霞 《世界中医药》2012,7(6):517-519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常规应用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静滴丹红注射液和口服脑心通胶囊。结果:疗程结束后,心绞痛和心电图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ST-T段降低程度明显减小,与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治疗组与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均无特异性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能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心绞痛发作时间,临床效果较好,副作用较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吞咽治疗仪联合脑心通胶囊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58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脑心通和电针治疗,治疗组给予脑心通和吞咽治疗仪治疗,基础治疗两组相同.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月吞咽评分、有效率.结果 吞咽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吞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80.0%)与对照组(78.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吞咽治疗仪联合脑心通胶囊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障碍,且操作方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步长脑心通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到2014年6月收治的162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均分成立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81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静脉注射脉络宁联合口服复方丹参片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患者采用静脉注射脉络宁联合口服步长脑心通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91.3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率81.48%,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步长脑心通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7例,口服脑心通胶囊3粒/次,3次/天,同时应用弥可保500μg,肌肉注射,1次/天,连续4周。对照组43例用弥可保500μg,肌肉注射,1次/天,连续4周。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神经症状与检查评分均明显下降,但以治疗组下降显著,治疗后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浆炎性因子变化的影响。方法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治疗组(治疗组)60例。治疗前和治疗两周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评定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变,观察临床疗效,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浆TNF—α、IL-6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两周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血浆TNF—α及IL-6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且有较好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浆中TNF-α及IL-6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水蛭粉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微创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无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39例,2组均予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水蛭粉并施以微创术。治疗3周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2组无明差异(P<0.05),治疗前后2组组内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水蛭粉合微创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和评价脑心通胶囊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强化干预脑血管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善情况和在一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64例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积分在75分以内的患者作为高危人群作为本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190例、对照组174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干预即饮食生活方式和危险因子控制的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干预六个月后比较两组个体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积分以及血流动力学单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个体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积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个体较干预前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积分显著升高(P<0.05);干预后,治疗组较对照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积分显著升高(P<0.05);在干预前,两组个体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外周阻力RV和特性阻抗Zcv显著下降,而脑血管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小血流速度Vmin和平均血流速度V mean显著上升(P<0.05);干预后两组个体相比较,治疗组各指标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运用于脑卒中高危患者的一级预防当中,能够显著改善机体的脑血管功能,从而降低脑卒中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赵湘萍 《河北中医》2011,33(12):1845-1847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脑出血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行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5例加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5例加胞磷胆碱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2周后对患者觉醒时间、觉醒率、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平均觉醒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组觉醒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6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对脑出血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安全渡过脑水肿高峰期、缩短觉醒时间、提高觉醒率、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