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罗骥  孙蕾  李丽俐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4):1697-169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在乳腺导管内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乳腺导管内癌患者的彩超检查。结果:34例患者中,肿块数目共33个,其中有1例未发现肿块。结论:彩色多普勒检查有助于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特别是在早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钼铑双靶X线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癌(DCIS)与微小浸润导管内癌(DCIS-MI)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DCIS与6例DICS-MI患者的钼铑双钯X线片特征.结果 DCIS X线征象:①多发细小钙化5例,钙化范围局限;②局限性致密、结构不良7例,边缘部分清楚;③间接征象:伴有乳头凹陷1例,血运较对侧丰富1例,腋下见致密增大淋巴结影2例.DCIS-MI X线征象:①多发细小钙化4例,范围较广泛,钙化形态不规则,见模糊的钙化影;②局限性致密、结构不良2例,边缘不清;③间接征象:伴有乳头凹陷1例,2例皮肤有增厚,腋下见致密增大淋巴结影1例.结论 肿块或局限性致密与多发细小钙化为DCIS及DCIS-MI最常见X线表现形式.对钙化的分析有利于术前判断病变是否浸润,有利于临床制定手术范围及手术方式的制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乳腺导管内癌(DCIS)、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DCIS-MI)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超声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入住我院实施手术且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的170例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及病理特征.结果 IDC组患者的淋巴转移率为45.85%,明显高于DCIS组患者的3.92%和DCIS-MI组患者的4.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IS-MI组患者在病灶形态、边缘、周边毛刺、回声类型、有无钙化及周边组织血流情况方面与DCIS组、ID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IS-MI组患者粉刺型比例为76.71%,明显高于DCIS组的46.81%和IDC组和58.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IS-MI组患者的C-erbB-2阳性率为62.75%,明显高于DCIS组的57.45%和IDC组的4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IS、DCIS-MI和IDC三者存在不同的超声表现及病理特征,临床上可以此为依据进行疾病的诊断及分型,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加准确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杨培胜 《医学综述》2011,17(20):3149-3152
影像医学应用于临床以前,许多乳腺癌依靠临床医师触诊或者自己发现乳腺肿块就诊,这样就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误诊、漏诊。尤其,乳腺导管内癌(DCIS)在未发生转移和浸润前较难发现。影像学联合应用检查显著提高了DCIS的诊断水平,为DCIS的筛选及治疗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医学界广泛应用的是钼靶X线、常规二维超声,以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其中任何一种方法均能较大程度地发现异常,三者联合应用为临床早期发现病灶提供了优质方法。目前乳腺癌的发病率增加,综述影像学联合应用对DCIS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女,62岁,农民,已婚。因双侧乳房肿块40余年,疼痛半年于1987年7月1号入院。40年前发现两侧乳房内有肿块,左侧较大,无疼痛,月经前无明显胀疼。近半年来,双乳房肿块增大,左侧常感刺痛,无发热。7天前,左乳头有血性溢液。14岁月经来潮,52岁闭经。孕6产6。查体:双乳房饱满,左侧较大,左乳头隆起、较右侧为大。左乳房外上象限触及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DCIS-MI)与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50例T1~2 DCIS-MI患者与73例T1~2 ID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ER、PR及Her-2染色。结果①DCIS-MI患者ER、PR、Her-2阳性率、腋窝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52%、42%、44%、14%;②T1~2 IDC患者ER、PR、Her-2阳性率、腋窝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69.86%、65.75%、17.81%、58.90%。两组ER、PR、Her-2及腋窝淋巴结阳性率表达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在年龄、绝经状况、肿瘤大小中无差异(P>0.05)。结论 T1~2 DCIS-MI中ER、PR阳性率低于T1~2 IDC,但Her-2表达率高于T1~2 IDC。T1~2 DCIS-MI腋窝淋巴结阳性率低于T1~2 IDC,但其也可以发生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基于纹理分析的影像组学方法在识别前列腺癌导管内癌(intraductal carcinoma of the prostate gland, IDCP)成分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前列腺癌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其中单纯腺癌患者31例,含IDCP成分腺癌患者25例。分析病灶影像学特征,然后将纳入患者的T2加权成像(T2WI),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序列图像导入Omni-Kinetics软件进行病灶纹理特征的提取,建立基于各序列纹理参数及联合影像特征的回归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纹理模型的诊断效能。  结果  外周带病灶影像特征中,含IDCP成分腺癌患者外科包膜侵犯、突破前列腺包膜、精囊腺侵犯发生率高于单纯腺癌患者(P<0.05);移行带病灶影像特征中,含IDCP成分腺癌患者伴前列腺增生、侵犯前列腺包膜、精囊腺侵犯和侵犯血管神经束等影像特征发生率更高(P<0.05)。在单纯腺癌与含IDCP成分腺癌的鉴别诊断中,外周带组中筛选出4个动脉期纹理特征,纹理模型和合并是否侵犯精囊腺的混合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0和0.938,两模型的 AUC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行带组中筛选出2个动脉期纹理特征和2个静脉期特征,纹理模型和合并是否侵犯血管神经束的混合模型的AUC分别为0.844和0.901,两模型的 AUC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含IDCP成分的腺癌伴前列腺外侵犯征象的发生率更高。在识别IDCP成分上,与T2WI相比,增强序列纹理分析的结果更具有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云奇  胡文胜 《吉林医学》2011,32(25):5200-5201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造影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资料较完整的85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乳腺导管造影表现。结果:85例乳腺导管造影显示88支导管异常,导管内圆形充盈缺损47支,不规则充盈缺损25支,小条状充盈缺损8支,导管截断状改变18支。85例术前均经导管造影检出,其中81例在术前明确诊断,准确率达95.3%。结论:乳腺导管造影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DCIS-MI)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7例乳腺导管内癌(DCIS)和64例DCIS-MI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随机抽取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73例做对照研究。结果在组织学分级和腋淋巴结转移特征中,DCIS-MI组明显高于DCIS组而显著低于ID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肿瘤大小、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 B-2)阳性表达情况方面,DCIS-MI、DCIS和IDC 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Ki-67增殖方面,DCIS组中Ki-67≥14%所占比例明显低于DCIS-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CIS-MI组与IDC组间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IS-MI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别于DCIS,而与IDC较为相似,对于确诊的DCIS-MI患者,应遵循IDC的诊疗指南予以诊治。  相似文献   

11.
12.
施赛梅 《海南医学》2007,18(11):162-163
目的 探讨超声多参数综合分析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取2004年1月-2006年10月在我院住院患者中,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39例,根据二维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肿块的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例乳腺肿块中,18例(占46%)肿块内部出现微小钙化灶,21例(占53%)肿块后方出现声衰减,36例(占92%)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信号丰富,血管阻力指数(RI)增高,37例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结论 乳腺肿块内部出现微小钙化灶,后方回声衰减,丰富的血流信号,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的重要指标,能提高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Tel:0431-4643636;E-mail:) 目的:研究乳腺磁共振成像(MRM)在判定乳腺疾病性质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45例经外科手术证实的乳腺疾病患者,手术前均行造影MRM检查,分析早期强化倍数和延迟强化模式两项参数与不同乳腺疾病的关系。结果:①早期强化倍数大于3倍为恶性病变、小于1倍为良性病变的可能性大。②下降型延迟强化模式是诊断乳腺导管癌的重要参数,浸润性导管癌中占81%,导管内癌中占65%,良性病变中占14%。③若以下降型延迟强化模式及上升型延迟强化模式早期强化倍数大于2.5倍为乳腺导管癌的诊断标准:87.9%的浸润性导管癌、73.1%的导管内癌符合此标准,21.4%的良性病变亦符合此标准会被错误诊断。结论:延迟强化模式参数和早期强化倍数相结合与单纯以延迟强化模式鉴别病变性质相比,乳腺导管癌诊断正确率得到提高,但良性病变的正确诊断率下降。  相似文献   

14.
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对导管内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对有乳头溢液导管内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有乳头溢液的导管内癌资料,所有病例均行钼靶X线平片摄影、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检查及手术病理确诊.结果:乳腺钼靶平片有阳性征象者8例,占25.81%,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明确诊断28例,占90.3%.造影主要表现为大导管及分支导管管壁不规则浸润、虫蚀样破坏、僵硬及狭窄,腔内多发小充盈缺损,近端导管扩张,主导管及部分分支中断.结论: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对乳头溢液的导管内癌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超声声像图表现,以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病理证实的36例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图像特点。结果 36例乳腺导管内癌中低回声结节伴微钙化型14例、单纯低回声结节型11例、混合回声肿块型4例、腺体局部增厚紊乱型7例。结论乳腺导管内癌的声像图具有一定特征性,超声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乳腺导管内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恶性肿瘤,对其超微结构的研究,文献上虽屡有报导,但其中不少问题尚存在分歧。本文利用透射电镜对乳腺癌中最常见的浸润型导管癌进行观察。对其超微结构特点、组织发生学以及肌上皮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浸润癌微血管密度 (MVD)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表达的关系以及与其临床病理特点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5 2例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及VEGF的表达 ,同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点间的关系。结果 ①癌肿中央MVD为 (10 1 4± 30 8)个 /mm2 ,而癌旁组织MVD为 (146 3± 5 4 2 )个 /mm2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②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组MVD为 (138 4± 5 2 1)个 /mm2 ,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组MVD为 (97 8± 33 5 )个 /mm2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③转移组VEGF表达阳性率为 87 7% (2 8/ 32 ) ,无转移组为 5 5 % (11/ 2 0 )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④VEGF阳性组MVD为 132 5个 /mm2 ,而VEGF阴性组MVD为 91 2个 /mm2 ,MVD和VEGF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 <0 0 1)。结论 肿瘤细胞表达VEGF可能是微血管密度增加的主要因素 ,乳腺癌血管生成与腋窝淋巴结的转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乳腺MR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影像学特征,探讨DCE-MRI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辽宁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7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乳腺DCE-MRI检查.总结在DCE-MRI影像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形态学特点、TIC曲线的类型.统计依据DCE-MRI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准确度.结果本组76例患者,在DCE-MRI影像形态上显示为类圆形5枚,分叶状45枚,不规则形26枚;边缘上显示为规则者7枚,不规则者32枚,毛刺者37枚;强化不明显者2枚,均匀性强化者22枚,不均匀强化者52枚;强化表现为向心性强化者53枚,表现为“中心-边缘”型号强化者23枚;在TIC曲线上,显示Ⅰ型者12例,显示为Ⅱ型者21例,显示为Ⅲ型者43例.依据DCE-MRI上病变的形态、边缘和强化、曲线特征进行诊断,诊断正确者65例,诊断准确度为85.53%.结论 DCE-MRI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上,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及浸润性导管癌(ID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于我院接受诊疗的15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经手术病理证实后,其中81例IDC患者,69例单纯DCIS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MRI,分析MRI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结果。结果 DCIS患者非肿块样强化发生率明显高于IDC患者而肿块样强化发生率明显低于IDC患者(P<0.05)。MRI显示,非肿块样强化DCIS与IDC患者病灶分布与内部强化特征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肿块样强化DCIS与IDC患者病灶边缘情况与内部强化特征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RI检查可较为清渐地区别DCIS与IDC患者的病灶特征,在DCIS与IDC的临床鉴别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