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药材》2015,(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南阳市中心医院妇产科2011年5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96例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肝素等抗凝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四妙永安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与治疗后第3、7天健患侧肢体肿胀差值、凝血指标变化情况等。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T、APTT、Fib、PLT、D-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后,两组患者PT、APTT、Fib、PLT、DD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髌骨上、下15 cm周径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7天两组患者髌骨上、下15 cm周径差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小(P0.05),观察组髌骨上、下15 cm周径差在第3、7天较对照组显著减小(P0.05)。治疗7天后观察组的疗效分布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妇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及下肢肿胀程度,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补气活血方加减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该院收治的80例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研究组给予补气活血方加减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下肢周径的差值,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髌骨上缘和下缘的周径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髌骨上缘和下缘的周径差比治疗前低,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疗效(92.5%)显著高于对照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气活血方加减可有效缓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并且具有在临床推广以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焦玲  杨社琴 《四川中医》2006,24(8):75-7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病人中治疗组4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26例单纯采用西医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观察,2个疗程后对两组疗效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76.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西医治疗组(对照组),均以15天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肢皮肤温度、肢体皮肤颜色及患健肢体周径差值变化.结果:①在治疗3天、7天、15天后治疗组比对照组平均健患肢周径差要小,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60%,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满意,并能消除患肢水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活血化瘀方加减联合介入辨治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介入综合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服用活血化瘀方加减诊治.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肢周径改善状况;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髌骨上缘15 cm、髌骨下缘15 cm处的患肢周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00% (P< 0.05).结论 活血化瘀方加减联合介入辨治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能够显著缩小患者的髌骨上缘15 cm、髌骨下缘15 cm处的患肢周径,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尿激酶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诊治,观察组患者采用尿激酶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患肢周径差(髌骨上缘、下缘)及临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尿激酶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翠红  杨林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9):1233-123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股动脉注射给药,10天为1个疗程,2~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0.0%,对照组治愈率为45.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5.12),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付冬瑞 《陕西中医》2013,(11):1496-1497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类中药配伍西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治疗组32例患者采用活血化瘀方加减(黄柏、苍术、泽泻、鸡血藤、红花、牛膝、川芎、车前子、泽兰、乳香、没药、莪术、丹参、赤芍、三棱等)联合西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32例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组患者的髌骨上下缘10.0cm处周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较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9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明  刘树华 《新中医》2002,34(4):41-4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方法:将6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成2组,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以溶栓汤辨证加减,脉络宁注射液静脉滴注,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酐及对症治疗,西医治疗组(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90%,对照组总有效率65.2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1年随访,治疗组复发6例(占15.4%),对照组复发7例(占30.44%),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不仅总有效率提高,复发率也降低,是临床治疗本病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住我院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研究组给予中西医结合疗法,均持续治疗20 d后对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进行比对。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6.7%(P0.05);2组治疗前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更低,而凝血酶原时间更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P0.05)。结论: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更好地提高DVT患者临床疗效,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内外同治法治疗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56例分为中西药组和西药组各28例,两组均口服阿托伐他汀钙及拜阿司匹林,中西药组加用血塞通软胶囊口服配合消炎膏外敷治疗,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中西药组89.3%、西药组64.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内外同治法治疗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好于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黛柏膏外敷配合中药内服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抗凝、祛聚、改善下肢静脉回流等基础治疗措施,治疗组另予黛柏膏外敷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对照组予30%硫酸镁溶液外敷。两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临床疗效及患肢肿胀、疼痛、周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73.33%,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肢的肿胀、疼痛、周径有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诸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黛柏膏外敷配合中药内服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西医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68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并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并予常规护理。观察2组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同时给予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模式对预防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疗效分析。方法 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大连市中医医院就诊的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取普通护理,试验组使用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人数和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试验组采取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中医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的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中医结合交锁髓内针治疗骨折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医结合交锁髓内针治疗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中药汤剂结合交锁髓内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交锁髓内针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肢体肿胀时间及肢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67.5%),且软组织坏死及伤口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针治疗创伤小,结合传统中药汤剂内服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使患肢尽早恢复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药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74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37例采用中药治疗,对照组37例采用西医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股静脉血流速度及肢体周径变化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肢体周径均明显改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研究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优于西药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确切,与西药华法林疗效基本相当,在改善血流速度方面由于西药组,且临床无任何毒副作用,安全可靠,可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护理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50例住院患者按抽签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常规护理;下肢外展中立,将患肢抬高20°~25°,避免受压,避免过度屈髋,以促进静脉回流。治疗组25例中医护理:情志护理、推拿按摩及功能锻炼。连续治疗护理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静脉血栓形成、手术后引流血量、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不良反应。治疗护理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7例,有效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痊愈0例,有效9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36.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血液指标护理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LT、APTT、PT值护理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护理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化疗引起的手足麻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1例化疗后出现手足麻木的患者,并随机分成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采用中医三联疗法结合传统营养神经治疗,对照组则应用一般营养神经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治疗组手足麻木的缓解程度及缓解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化疗引起的手足麻木,可提高临床缓解率,缩短治疗周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发生率及应用多模式预防D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择101例下肢骨折内固定术,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参加该项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2例和49例。结果:手术前后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酶原比值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预防方案可以有效预防下肢骨折内固定及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