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美丽  刘晓峰 《光明中医》2016,(13):1928-1930
目的分析探讨吴茱萸穴位贴敷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来我院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06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红米粉、玉米与黑米粉加姜汁调和后敷贴于双侧内关穴与足三里穴;治疗组则使用吴茱萸粉与姜汁调和后敷贴于双侧内关穴与足三里穴。分析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现象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术后6小时、24小时的恶心、呕吐程度差异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超过24小时之后的差异结果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通过PONV恶心程度视觉模拟评分(NVAS)进行评价,发现术后6小时、术后24小时治疗组的评分明显要低,差异结果显著(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吴茱萸穴位贴敷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具有很好的干预效果,无不良反应,疗效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吴茱萸穴位贴敷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2013年8月-2014年8月于高州市中医院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8例,对照组采用红米粉、黑米粉及玉米粉按照1:1:1的比例使用姜汁调和进行穴位贴敷;观察组患者采用吴茱萸粉与姜汁调和后进行穴位贴敷,观察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妇科腹腔镜术后,0~6 h、7~24 h两个时间段患者恶心呕吐程度、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恶心程度视觉模拟评分(NVAS)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5~48 h、49~72 h两个时段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程度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NVA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吴茱萸穴位贴敷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患者疗效甚佳,可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苏春霞  刘平  张芳芳  王小娟  陈静 《新中医》2018,50(7):217-219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吴茱萸粉加生姜汁防治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行TKA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术中予格拉司琼治疗,术后予常规护理,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PONV反应分级标准选用甲氧氯普胺片止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进行穴位贴敷吴茱萸粉加生姜汁。记录2组患者PONV发生情况及甲氧氯普胺片使用情况。结果:术后6 h、24 h,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恶心呕吐程度均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术后48 h,2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恶心呕吐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2组甲氧氯普胺片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48 h,2组甲氧氯普胺片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吴茱萸粉加生姜汁可减少TKA患者PONV发生,减轻PONV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吴茱萸加姜汁穴位贴敷对妇科腔镜全麻术后血清K+、Na+及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干预,研究组联合应用吴茱萸加姜汁穴位贴敷,比较两组血清K+、Na+水平及消化道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血清K+、Na+水平变化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0~6 h、7~25 h、25~48 h及49~72 h各时段PONV严重程度均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0~6 h及7~25 h时段PONV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吴茱萸加姜汁穴位贴敷可有效纠正妇科腔镜全麻术后血清电解质紊乱,对于恶心呕吐消化道不良反应的改善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一贴轻"防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择期行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在足三里和内关穴贴敷"一贴轻",记录两组患者术后0~6 h、6~24 h两个时间段内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给予昂丹司琼补救的患者例数及术后24 h治疗总体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术后两个时间段PONVⅠ~Ⅲ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且给予药物补救的例数也显著减少(P0.05);术后24 h治疗总体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一贴轻"能有效防治LC后恶心呕吐,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娅娅  周芳燕  宋彩芳 《新中医》2021,53(2):177-179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防治肛肠外科术后恶心呕吐的护理疗效。方法:将择期进行肛肠外科手术的102例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给予吴茱萸加生姜汁穴位贴敷,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穴位贴敷,同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术后恶心呕吐反应分级标准选用甲氧氯普胺进行止呕。分别记录2组在术后6 h、6~24 h、24~48 h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及甲氧氯普胺使用例数。结果:术后6 h和6~24 h,治疗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2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6~24 h,治疗组恶心呕吐程度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2组恶心呕吐程度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治疗组甲氧氯普胺使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24 h、24~48 h 2组甲氧氯普胺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能够改善肛肠外科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恶心呕吐程度,并能降低甲氧氯普胺使用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吴茱萸贴敷对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护理效果。方法:将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术后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和给药护理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内关穴、中脘穴、天枢穴后加用吴茱萸穴位贴敷,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0~6h、6+~12h、12+~24h、24+~48h四个时间段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恶心呕吐的严重程度也较对照组轻,患者治疗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按摩联合吴茱萸贴敷能有效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吴茱萸加生姜泥穴位贴敷防治TP方案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妇科恶性肿瘤行TP方案化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采用现代医学常规治疗,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用吴茱萸加生姜泥贴敷中脘及双侧内关、足三里。观察化疗后患者胃肠道反应情况及恶心、呕吐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平均每天呕吐次数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恶心疗效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恶心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呕吐疗效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呕吐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吴茱萸加生姜泥穴位贴敷防治TP方案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吴茱萸穴位贴敷预防全麻下胆系结石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于我院普外二科经超声诊断符合胆系结石诊断标准并在全麻下实施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术后呕吐,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采用吴茱萸穴位贴敷干预,观察2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胆系结石腹腔镜术后0~6 h、7~24 h 2个时间段2组患者恶心、呕吐程度,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恶心程度视觉模拟评分(NVAS)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5~48 h、49~72 h 2个时间段2组患者恶心、呕吐程度,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NVA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吴茱萸穴位贴敷预防胆系结石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疗效较好,可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贴敷联合内关穴佩戴电子止吐仪对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所致恶心呕吐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月肿瘤科住院接受TACE的患者共91例,其中1例患者因TACE12 h后要求出院,退出试验。将实际入组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30例,内关组30例及内关加足三里贴敷组30例。对照组给予胃复安、托烷司琼等止吐治疗,内关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电子止吐仪佩戴于内关穴,内关加足三里贴敷组则在内关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于足三里穴,治疗于TACE当天开始,每日2次,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24 h内的止吐效果。结果内关加足三里贴敷组治疗急性呕吐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内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电子止吐仪在治疗TACE所致恶心呕吐症状方面,具有起效快、费用低及安全可靠等优点,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17,(10):2100-2102
目的:探讨吴茱萸贴敷涌泉穴联合地塞米松托烷司琼对甲状腺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6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8例患者,对照组地塞米松托烷司琼,试验组吴茱萸贴敷涌泉穴联合地塞米松托烷司琼治疗恶心呕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 h、8 h、16 h和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恶心呕吐程度和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2 h、8 h、16 h和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8.8%、30.2%、23.2%、14.0%,对照组分别为34.9%、48.8%、44.2%、30.2%,两组患者术后2 h、8 h、16 h和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1~4级恶心呕吐比率为68.8%,对照组为89.6%,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头晕、嗜睡比率分别为25.0%、12.5%,对照组为37.4%、25.0%,两组患者术后头晕、头痛比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吴茱萸贴敷涌泉穴联合地塞米松托烷司琼可以降低甲状腺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程度和次数,并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防治开颅肿瘤切除术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Ⅰ~Ⅱ级、择期行开颅肿瘤切除术的8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缝合硬脑膜时静脉推注阿扎司琼10 mg,术毕观察组予TEAS(取穴为双侧内关、足三里),对照组予假TEAS(取穴同观察组),时间均为30 min。观察患者术后2、6、12、24 h各时点PONV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并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2 h PONV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 h,观察组PONV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0%,低于对照组的30.95%(P0.05)。结论 TEAS能减少开颅肿瘤切除术患者PONV发生率,降低PONV严重程度,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护理预防全麻下胆系结石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井冈山市中医院收治的经超声检查符合胆系结石病症并在全麻下接受腹腔镜术患者88例,根据入院号单双号,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手段及常规护理干预,联合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吴茱萸穴位贴敷及护理干预手段。观察2组患者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联合组术后6 h及术后24 h的NVAS评分明显比常规组低(P<0.05),术后48 h及术后72 h 2组患者的N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术后6 h、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72 h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且联合组的SF-36评分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 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护理作用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术治疗胆系结石患者,可有效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吕海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1):86-87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穴预防全身麻醉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刺组采用针刺双侧内关穴,留针30min后拔针,并在穴位上贴上不透明的贴膜。对照组未予针灸,予相同贴膜内关穴位置覆盖。术后3h、6h、12h、24h随访患者,记录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针刺组在术后3h、6h、12h、24h的恶心发生率分别为12.0%、4.0%、4.0%、0.0%,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0.0%、0.0%、4.0%、0.0%;对照组恶心的发生率分别为28.0%、24.0%、16.0%、4.0%,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4.0%、16.0%、12.0%、0.0%,术后3h、6h、12h恶心发生率,术后3h、6h、12h呕吐发生率,针刺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内关可有效减少全身麻醉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雷火灸足三里联合吴茱萸穴位贴敷的中医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雷火灸足三里联合吴茱萸穴位贴敷的中医护理,3d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发生率(12.5%)、恶心呕吐发生率(27.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足三里联合吴茱萸穴位贴敷中医护理能够显著恢复患者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针刺对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术期针刺内关穴减少腹腔镜胃肠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镜胃肠手术患者100例,双盲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术后患者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A).针刺组麻醉诱导前及术中持续针刺手术患者双内关,术毕拔出针灸针,针刺穴位处贴上不透明的贴膜.对照组未行针灸,术毕在内关穴位置贴上相同贴膜.术后6 h、12 h、24 h、48 h随访,记录两组患者恶心、干呕和呕吐发生率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针刺组在术后6 h、12 h、24 h、48 h的恶心发生率分别为12.0%、6.0%:6.0%、2.0%,干呕的发生率分别为0、0、2.0%、2.0%;对照组恶心的发生率分别为28.0%、20.0%、12.0%、2.0%,干呕的发生率分别为2.0%、6.0%、2.0%、0,术后6 h、12 h恶心发生率,术后6 h、12 h、48 h干呕发生率,针刺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01);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呕吐;两组间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内关可减少腹腔镜胃肠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干呕的发生率,尤其在术后24 h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姜汁法夏散穴位贴敷联合托烷司琼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15例和对照组91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注射托烷司琼、常规护理和安慰剂穴位贴敷,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姜汁法夏散穴位贴敷,每天1次,治疗从化疗当天开始至化疗结束(一般为3~7天)。比较2组患者化疗开始后12h、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呕吐发生率、呕吐程度、恶心发生率、恶心程度。结果:化疗开始后12h、第1天、第2天,试验组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时,试验组呕吐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化疗开始后各时间段,试验组呕吐程度均较对照组轻(P0.05);试验组恶心发生率及恶心程度亦较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姜汁法夏散穴位贴敷联合托烷司琼能有效缓解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合谷-内关-足三里-曲池穴对全麻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诱导前电刺激组、全程电刺激组及对照组。诱导前电刺激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开始行手术侧对侧合谷-内关-足三里-曲池穴电刺激,频率2/100 Hz,持续30 min。全程电刺激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开始行手术侧对侧合谷-内关-足三里-曲池穴电刺激,频率2/100 Hz,直至手术结束。对照组相同穴位只贴电极片不行电刺激。分别于术后6 h、12 h、24 h及48 h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诱导前及手术全程电刺激组术后6 h及12 h恶心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3组间术后各时间点呕吐发生率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麻醉诱导前及手术全程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合谷-内关-足三里-曲池穴,可有效预防全麻下行膝关节手术患者恶心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6预防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患者于手术前随机分为3组各35例,分别为A组、B组和C组,按1∶1∶1的比例分配受试对象。A组术毕即行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6各50mg;B组术毕即行臀部肌肉注射维生素B6 100mg;C组术毕不做任何防治PONV的措施。观察术后24小时内3组患者PONV的发生率。结果:A组、B组、C组术后24小时内PONV总发生率分别为14.3%、40.0%、65.7%,3组PONV发生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PONV发生率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和臀部肌肉注射维生素B6都有预防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PONV的作用,而穴位注射效果具有优于臀部肌肉注射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吕海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6):23-23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穴预防全身麻醉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刺组采用针刺双侧内关穴,留针30min后拔针,并在穴位上贴上不透明的贴膜.对照组未予针灸,予相同贴膜内关穴位置覆盖.术后3h、6h、12h、24h随访患者,记录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针刺组在术后3h、6h、12h、24h的恶心发生率分别为12.0%、4.0%、4.0%、0.0%,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0.0%、0.0%、4.0%、0.0%;对照组恶心的发生率分别为28.0%、24.0%、16.0%、4.0%,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4.0%、16.0%、12.0%、0.0%,术后3h、6h、12h恶心发生率,术后3h、6h、12h呕吐发生率,针刺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内关可有效减少全身麻醉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