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口服中药联合两部位双管引流加胸带加压包扎对降低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乳腺癌术后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口服中药四君子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腋下、胸骨旁双管引流+ 胸带加压包扎.对照组采用置单管引流+局部加压包扎的传统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发生率为7.5%和7.5%;对照组分别为20.0%和17.5%,两组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术后采用口服中药四君子汤和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腋下、肋下双管引流+胸带加压包扎能显著减少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张玉卫  杨瑞东 《陕西中医》2014,(11):1448-1449
目的:热疗联合渐进式手法对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经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70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阶段性功能锻炼指导,治疗组患者术后进行热疗联合渐进式手法指导。术后6个月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上肢水肿、上肢麻痹活动受限、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及患侧上肢外展、上举、旋转功能方面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肌力方面,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术后进行热疗联合渐进式功能锻炼可有效降低患侧上肢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侧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消肿利水外敷散治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顽固性皮下积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收集的6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顽固性皮下积液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1)采用常规负压引流,治疗组(n=33)在此基础上加用消肿利水外敷散,治疗至拔管。结果:治疗第7天、第14天时的引流量和引流时间,治疗组为(8.72±5.06)mL、(1.75±0.96)mL和(9.58±2.21)d,均少于对照组的(12.39±4.96)mL、(6.13±3.40)mL和(11.81±2.66)d(t值分别为-2.905、-2.471和-3.656,P0.05)。皮下积液复发率对照组为22.58%(7/31),较治疗组的3.03%(1/33)高(P=0.0250.05)。治疗第7天的血常规白细胞计数(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WBC)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为0.815、0.224,均0.05)。治疗组总症状积分、局部皮肤肿胀感和术区疼痛感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局部皮疹发生率为90.91%(30/33),对照组为0(0/31)(P=0.0250.05)。对照组出现1例局部皮肤红肿,治疗组未发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40.05)。两组均未发现皮瓣坏死、伤口感染和发热。结论:消肿利水外敷散能有效治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顽固性皮下积液。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联合龙血竭胶囊治疗老年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创面不愈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老年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创面不愈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及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新液湿敷患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龙血竭胶囊口服,疗程4周。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后VAS疼痛评分、创面面积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Ig A、Ig G变化情况,统计2组新生上皮出现时间、腐肉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引流管拔出时间、上肢康复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2周、4周后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2周、4周后VAS疼痛评分、创面面积均显著减低(P均<0.05),血清CRP、WBC、Ig A、Ig G水平均显著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新生上皮出现时间、腐肉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引流管拔出时间、上肢康复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2周、4周后创面愈合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龙血竭胶囊能够促进老年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创面的愈合,减轻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炎性反应,改善创面微循环及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组织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中医护理技术对减少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164例行乳腺癌手术患者,按入院登记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给予乳腺癌术后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中医护理技术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患肢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完成7d内,研究组出现皮下积液2例,患肢轻度水肿4例,未出现皮瓣坏死以及中、重度水肿。对照组出现皮下积液4例,皮瓣坏死1例,患肢轻度水肿6例,未出现中、重度水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采取中医护理技术进行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乳癌根治术后常见皮瓣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皮瓣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将1992~2008年348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回顾性分析,对其治疗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对照组皮瓣坏死率为41.82%、皮瓣下积液37.58%,治疗组皮瓣坏死率为13.11%、皮瓣下积液12.02%。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乳腺癌术后皮瓣并发症原因是多方面的,皮瓣真皮层血管网的损伤导致供血不足是术后皮瓣坏死的根本原因,皮瓣下积液的原因主要是淋巴瘘和创面渗血。乳腺癌术后并发症是可以预防的,出现了并发症若能及时妥善的处理均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中医饮食调护、穴位调理、情志疏导等中医护理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并发症发生率、伴随症状发生率、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患肢水肿、皮瓣坏死、皮下积液等)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时2组伴随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伴随症状的发生率,改善肩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四逆汤合八珍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8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口服四逆汤合八珍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口服芬必得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痛经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0%,对照组为8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痛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逆汤合八珍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八珍汤加减方结合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八珍汤加减方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鼻塞、头面部胀痛、嗅觉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主要症状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鼻腔整体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鼻腔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联合八珍汤加减方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提高鼻腔整体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皮瓣下积液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降低乳腺癌术后皮瓣下积液的发生率。方法对57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进行皮瓣胸壁固定、引流管负压吸引(小型便携式负压吸引器)加压包扎处理,观察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结果仅2例(4%)患者有小面积的皮瓣下积液,经皮穿刺抽液后愈合。结论采用皮瓣胸壁固定、引流管负压吸引加压包扎处理,能显著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下积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陈震宏  许盈  舒敬德  徐乃喜 《新中医》2015,47(9):179-180
目的:观察2种术式治疗早期乳腺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中药治疗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早期乳腺癌并进行手术治疗患者219例,行保乳手术107例为保乳手术组,同期行改良根治术112例为改良根治术组。术后并发症给予中药方治疗。分析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中药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保乳手术组88.89%,改良根治术组86.1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7,P>0.05)。保乳手术组并发症9例(8.41%),改良根治术组并发症27例(24.11%),保乳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改良根治术组(χ~2=9.81,P<0.01)。结论: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降低,中药方对患侧上肢水肿、皮下积液、皮瓣血运障碍等并发症具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清下解胰方鼻饲加灌肠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与对照组(2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清下解胰方鼻饲及灌肠。两组总疗程均为14天,观察48 h后Ranson评分,24 h及72 h后白细胞计数(WBC)、血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血钙(Ca2+)、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情况,并比较疗程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1治疗前与治疗48 h后组内比较,治疗组Ranson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Ranson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与治疗72 h后组内比较,治疗组WBC、BUN、FBG、Ca2+及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WBC、BUN、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与治疗72 h后组内比较,治疗组WBC、BUN、FBG、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WBC、BUN、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 h后组间比较,FBG、Ca2+、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疗程期间,两组在局部并发症中胰腺脓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全身并发症中胸腔积液和ARDS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混合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下解胰方鼻饲加灌肠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显著控制炎症反应,减轻胰腺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自体植皮术联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直径≥10 cm初诊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安阳市肿瘤医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77例直径≥10 cm初诊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2例行自体植皮术联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为观察组,另35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皮瓣坏死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76%,与对照组的14.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皮瓣坏死率为7.14%,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0.00%与对照组的8.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体植皮术联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直径≥10 cm初诊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皮瓣坏死率,且复发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采用八珍汤加减治疗对于晚期肺癌化疗不良反应的治疗效果。方法:分选取我院收治的晚期肺癌接受化疗的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入院顺序分成实验组(八珍汤加减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58例,对比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骨髓抑制现象以及脱发、皮疹等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常规检查相比于治疗前差异不大,骨髓抑制较低,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相差较大,骨髓抑制较严重,差异显著,P 0.05。同时,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两组试验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晚期肺癌患者采用八珍汤加减治疗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各种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通脉消肿散外敷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或放疗后)上肢淋巴结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结水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配合局部功能锻炼.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脉消肿散外敷.结果:治疗后患者主观症状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脉消肿散外敷可提高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结水肿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元化保温处理对游离皮瓣移植患者皮瓣局部血运和皮瓣成活的影响分析。方法:将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皮肤外科治疗的60例游离皮瓣移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温护理,观察组采用多元化保温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皮瓣局部血运。结论:观察组皮瓣成活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而血管危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局部皮瓣弹性评分、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多元化保温处理对游离皮瓣移植患者皮瓣局部血运和皮瓣成活的影响显著,能有效提高皮瓣成活率,促进皮瓣局部血运,改善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八珍汤加减联合艾灸对中晚期宫颈癌放化疗患者耐受力、止痛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8月-2016年2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宫颈癌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放化疗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八珍汤加减联合艾灸治疗,2组均以5周为1个周期,连续治疗3个周期。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缓解率、完全缓解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前2组生活质量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指标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均<0.05),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恶心呕吐、腹泻、中性粒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以及骨髓抑制发生率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反应强度也明显较对照组低(P均<0.05),血小板下降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八珍汤加减联合艾灸对中晚期宫颈癌放化疗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可明显缓解疼痛,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形皮瓣植入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9例采用"∧"形皮瓣植入改良外剥内扎术,对照组55例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观察2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疼痛指数及术后出血、肛门水肿、肛门狭窄、痔核及赘皮残留的发生率及治愈率情况。结果 2组创面愈合时间及疼痛指数、术后出血、肛门水肿、肛门狭窄、痔核及赘皮残留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形皮瓣植入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快,并发症少,愈后肛门外观良好,优于传统外剥内扎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桃红四物汤加减对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血管危象、皮瓣存活率及手指总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南阳市中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72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皮瓣情况[肿胀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血管危象发生率]、皮瓣存活率和手指总活动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PTT、P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危象发生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肿胀程度、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皮瓣存活率、手指总活动度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减对手部软组织缺损手术患者的治疗,能有效改善其凝血功能和皮瓣情况,降低血管危象发生率,提高皮瓣存活率和手指总活动度优良率。  相似文献   

20.
阳旭 《亚太传统医药》2012,8(4):131-132
目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皮下积液的最佳防治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对5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患者25例,对A组25例患者进行单管的负压引流,对B组25例患者进行双管的负压引流,并对两组患者皮下积液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B组患者皮下积液发生率为8.0%,较A组患者(皮下积液发生率为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双管负压引流,效果显著优于进行单管负压引流,应予临床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