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急性实验性脊髓不完全损伤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规律,探讨脊髓水肿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建立兔急性脊髓不完全损伤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RT-PCR检测脊髓损伤术后6 h、1、3、5和7 d时AQP4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脊髓损伤后AQP4及其mRNA表达即开始增加并持续上升,伤后3 d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减少,二者的表达变化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AQP4参与了脊髓损伤后水肿的形成过程,AQP4过度表达可能是损伤性脊髓水肿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据报道,全世界每年新增约30万以上的脊髓伤残者,且大部分为青壮年。脊髓损伤模型是研究脊髓损伤后病理生理学机制和筛选有效治疗措施的重要工具,但其建立难度大,手术成功率低,动物死亡率高。现对脊髓损伤模型建立有关动物的选择、麻醉及脊髓损伤方式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马照明 《山东医药》2002,42(16):49-50
脊髓损伤是一种常导致肢体瘫痪甚至死亡的严重损伤。近年来我们对 42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进行脊髓复苏治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30例 ,女 1 2例 ,年龄 1 8~ 52岁 ,平均36 7岁。损伤 8h以内入院者 7例 ,~ 2 4h1 3例 ,~ 48h1 6例 ,~ 72h8例。脊髓完全损伤 1 5例 ,不完全损伤 2 7例。所有患者均经体检和影像学 (包括MRI)确诊 ,伴有脑外伤、多发伤或有生命危象者不在本组范围之内。复苏方法 :①非手术治疗 :a 局部制动如颅骨牵引 :需及早进行 ,尤其对X线片已提示有脊柱骨折脱位者。b 药物治疗 :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回顾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60岁以上有完整随访资料的63例患者,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30例患者为跌倒和低处坠落,占47.6%,是老年颈脊髓损伤最常见的原因.引起老年人颈脊髓损伤的暴力相对较轻,脊髓损伤相对较重,完全性脊髓损伤11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52例.损伤类型中颈椎过伸性损伤和中央脊髓损伤综合征31例,占全部颈脊髓损伤的49.2%,占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59.6%.11例患者在受伤后3个月内死亡,9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无改善,仅10例患者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结论 跌倒和低处坠落伤是老年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主要致伤原因,损伤类型多为颈椎过伸性损伤和中央脊髓损伤综合征,预后相对较差,早期手术结合康复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脊髓损伤后血清微量元素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脊髓损伤动物模型进行损伤前、损伤后30min、24h、72h、7d时血清Ca^2+、Mg^2+、Cu^2+、Zn^2+、Fe^2+的含量测定与后肢神经功能学检查和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观察其在脊髓损伤后及功能恢复过程中的变化。认为脊髓损伤早期即可出现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这些变化与脊髓损伤程度、功能恢复情况及SEP变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赵彦平 《山东医药》2010,50(44):62-64
目的探讨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NG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脊髓损伤与修复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以SD大鼠脊髓横断损伤为动物模型并以假手术组为对照,观察NGF和TNF-α在脊髓神经细胞内的表达和定位。结果脊髓损伤后NGF和TNF-α在脊髓神经细胞内的表达明显强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随着动物存活时间延长,TNF-α从第1天开始表达迅速增强,到第3天时达到高峰,第7天仍强于正常水平;NGF则在损伤后3-7 d都明显增强。结论受脊髓横断损伤强烈刺激后,神经细胞可产生大量的TNF-α致脊髓组织溃变坏死;同时神经细胞分泌NGF水平也明显增强,参与调节脊髓损伤损伤后的修复功能。  相似文献   

7.
对76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采用乳胶凝集法(半定量法)测定其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显示:急性脊髓损伤患者伤后1、3、7、14 d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增高(P<0.01),急性脊髓损伤合并消化道出血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不合并消化道出血者(P<0.01)。认为急性脊髓损伤并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因素与凝血机制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8.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损伤脊髓bFGF的影响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b FGF)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多肽细胞因子。急性脊髓损伤( ASCI)后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 ( AS)中 b FGF的表达明显增高 ,对促进神经元存活和轴突的延伸起重要作用[1] 。本实验用甲基强的松龙 ( MPSS)对脊髓损伤进行干预性治疗 ,检测脊髓组织内 b FGF表达的改变 ,以探讨其治疗 ASCI的机制。1 材料与方法1 .1 动物模型与组织准备 大鼠 2 1只 ,体重 2 5 0 g左右 ,雌雄不限。随机分成三组 ,即大剂量 MPSS治疗组 ( n=8) ,小剂量 MPSS治疗组 ( n=8)和生理盐水对照组 ( n=5 )。所有大鼠均以 1 %戊巴…  相似文献   

9.
脊髓损伤是一种由外伤或疾病导致脊髓破坏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导致各种并发症,如疼痛、运动功能障碍、痉挛及膀胱、肠道、性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还给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传统的治疗方法对脊髓损伤后并发症的疗效不佳,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随着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以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和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为代表的非侵入性脑刺激(NIBS)技术在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神经病理性疼痛等相关并发症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效果,有望成为脊髓损伤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针对这两种代表性NIBS的作用机制、在脊髓损伤相关并发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面进行总结分析可为其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胸腹降主动脉置换术后发生脊髓损伤的围术期风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3年3月至2018年9月130例行胸腹降主动脉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将P<0.2的变量及临床中认为可能影响术后脊髓缺血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进行逐步剔除法建立方程.结果 体质量指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脊髓损伤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治疗该病症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7年7月-2020年5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05例老年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及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程度,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17....  相似文献   

12.
贺晓玉 《山东医药》2013,53(17):23-25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打击建立不同损伤程度的大鼠胸段脊髓损伤(SCI)模型的可行性,并评估SCI程度与脊髓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成年雌性SD大鼠32只,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实验A组8只、B组8只、C组10只,对照组6只。采用通用型脊髓打击器建立大鼠胸段SCI模型,实验组用质量10 g的重锤在不同高度(A组2.5 cm、B组5.0 cm、C组10.0 cm)实施单次打击;对照组仅行椎板切除,不打击。分别于术前,术后1 d、1周、2周、4周、6周进行BBB评分;术后1、6周取材行脊髓组织学观察,比较各组脊髓最大受损面积比;并对脊髓最大受损面积比与BBB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建立大鼠胸段SCI模型中,C组死亡1只。实验组术后各时间点BBB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A、B组术后1周脊髓功能均不同程度恢复,C组术后6周仍无明显恢复,对照组无脊髓功能障碍。实验组间的脊髓最大受损面积比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脊髓最大受损面积比与BBB评分呈负相关(rp=-0.836 3,P=0.000)。结论不同程度打击可建立不同损伤程度的大鼠胸段SCI模型,其SCI程度与脊髓功能变化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桥梗死后皮质脊髓束损伤与运动功能转归的关系,并对其损伤后的功能重组情况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17例脑桥梗死患者,分别于发病<7、15、30、90和180d进行扩散张量成像检查,应用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进行皮质脊髓束三维重建,观察梗死灶与纤维束的空间关系,分析皮质脊髓束受累程度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并随访观察恢复过程中受损纤维束的变化情况。结果 17例患者中,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Ⅰ级4例,Ⅱ级3例和Ⅲ级10例。患者一侧肢体肌力明显减退或伴有头晕、言语不利等表现。皮质脊髓束损伤分级与患者发病90d时的运动功能评分呈负相关(r=-0.498,P<0.05)。其中7例皮质脊髓束严重受损的患者在梗死后90180d神经纤维发生不同方式的重组和修复。结论 DTT能够评价脑桥梗死皮质脊髓束的损伤程度及其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并能够显示运动传导通路纤维束的重组和再生,为研究脑桥梗死后运动功能康复过程的脑机制提供可视化依据。  相似文献   

14.
脊髓损伤是脊柱外科常见的严重疾患之一,其治疗一直是世界性难题。脊髓损伤后继发性损伤所引起的后果更严重,细胞自噬与凋亡在其调控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该文对近年来脊髓损伤治疗干预对细胞自噬及凋亡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患者出现脊髓损伤后会导致排尿功能出现障碍,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尿潴留、尿失禁等,并且肾功能出现损害后还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对患者出现脊髓损伤后采取的膀胱护理策略进行探讨,从而更好的促进患者恢复正常的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节段脊柱骨折(MSF)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方法 对23例MSF军人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SF患者23例,合并其他部位损伤20例;21例(91.3%)有脊髓损伤.对合并颅脑、胸腹部脏器损伤及骨盆骨折者首先抢救生命.对于合并四肢骨折者于同期分组完成四肢手术后,再行脊柱手术.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3例,后路枕颈部融合术1例,后路颈椎侧块钉棒系统内固定术2例,胸腰椎经后路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术17例.随访12 ~24个月,合并脊髓损伤的21例中,脊髓神经功能进步1级(Frankel法分级)以上14例,恢复至正常者7例,无改善5例.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无神经症状加重、切口感染,骨折均愈合.结论 MSF患者脊髓损伤发生率高.治疗应首先针对危及生命的损伤进行处理,解决脊髓神经的压迫,建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脊髓组织遭受机械性损伤后,发生一系列病理、生化、解剖的变化,使组织结构进一步破坏,产生继发性损伤,从而丧失正常功能.脊髓损伤(SCI)急性期手术过程中,麻醉用药可防止脊髓的继发性损伤,对损伤脊髓的恢复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就脊髓继发性损伤的机制及几种常用麻醉药物对脊髓的保护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OECs)移植对损伤脊髓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48只成年SD大鼠制备脊髓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各24只,OECs组行OECs移植:取10μl的OECs悬液于脊髓损伤处及损伤段远、近端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入8、1、1μl,并各留针2 min,缓慢退针;对照组予生理盐水10μl注入,其他操作同观察组。应用BBB运动功能评分比较两组行为学指标,HE染色、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化染色分别观察脊髓损伤组织学变化及T9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情况。结果干预后2~8周OECs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BBB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P均〈0.01。干预后4周HE染色示对照组脊髓组织有较多空腔,神经纤维及细胞坏死,颜色较暗;而OECs组脊髓组织中无明显空腔,空泡小而少,色泽较亮。GFAP免疫组化染色示两组受损脊髓节段均出现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但OECs组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 OECs对损伤脊髓具有修复和保护作用,其机制为促进损伤脊髓的轴突再生,减少星形胶质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19.
下肢截瘫或者轻度瘫痪是外科大血管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这不仅给患者带来了身体上和精神上的沉重打击,对临床医生也是一种严峻的挑战。随着低温在改善颅脑损伤方面的广泛应用,脊髓损伤的低温保护作用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但目前低温保护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文将低温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手术时机及效果。方法对48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或前路椎间盘切除加椎问植骨钛板内固定术。其中伤后7d内手术者20例,7d后手术者28例。结果手术后随访0.5~3a,48例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伤后7d内手术者术后JOA评分较7d后手术者明显增加(P〈0.05)。结论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