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文法  邓娜  程磊  姜永旺  王娅  袁宏祥 《山东医药》2010,50(17):101-102
目的用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配伍实施分娩腰硬联合自控镇痛(CSA-PCE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足月妊娠初产妇4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待宫口开至2~3 cm时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罗哌卡因混合液2.0 ml(含罗哌卡因2.5 mg、舒芬太尼5μg)继之以0.12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5μg/ml行CSA-PCEA,直至产程结束。对照组未行任何镇痛处理。分别记录患者CSA-PCEA前及CSA-PCEA后宫口扩张达2~4 cm、5~7cm、9~10 cm、第二和第三产程时的镇痛强度(VAS)评分,并观察产程时间、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缩宫素使用率、自然分娩率、产后2 h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所有产妇CSA-PCEA后各观察点VAS评分均≤4分,直到产程结束,缩宫素使用率增加(P〈0.01);对自然分娩率、产程、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下肢运动神经阻滞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罗哌卡因混合液2.0 ml继之于0.12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5μg/ml行CSA-PCEA,是一种起效快、镇痛效果好、对母婴影响轻微的分娩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CSEA)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可行性、对母婴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足月单胎妊娠初产妇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宫口开大至3cm时行L3-4腰椎穿刺术,蛛网膜下腔注入舒芬太尼5μg,硬膜外腔向头侧置管3.5cm,硬膜外腔接病人自控镇痛泵(PCEA)。硬膜外腔用药:0.1%盐酸罗哌卡因+0.2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总量100ml。对照组按常规处理未用任何镇痛药。观察镇痛后5、10、30、60和90minVAS评分、各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方式、镇痛效果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用药后各时点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各产程、产后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正常分娩率低于对照组(P〈0.01),缩宫素使用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机械助产率和剖宫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效果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出现皮肤瘙痒2例,两组均出现恶心1例,下肢麻木感1例。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镇痛效果确切,具有起效快、镇痛强、持续时间长等优点,虽然会增加缩宫素使用率,但并不增加剖宫产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收住的待产妇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硬膜外组(n=45)和腰硬联合组(n=47),观察和比较两组产妇VAS评分、镇痛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剖宫产率、缩宫素使用率等。结果与T_0比较,两组产妇T_1、T_2、T_3、T_4、T_5时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T_1、T_2、T_3时腰硬联合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硬膜外组(P0.05);腰硬联合组镇痛起效时间、剖宫产率、缩宫素使用率明显短于或低于硬膜外组(P0.05);两组镇痛维持时间、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腰麻与持续硬膜外麻醉的双重优点,在分娩镇痛中的麻醉镇痛效果优于持续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低浓度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 将300例自愿要求无痛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Ⅰ、Ⅱ、Ⅲ组各100例,产程进入活跃期、宫口开至2~3 cm时行硬膜外用药镇痛:Ⅰ组注射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1 μg/mL、Ⅱ组注射0.1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1μg,/mL、Ⅲ组注射0.2%罗哌卡因+舒芬太尼1 μg/mL,首剂给药以10 mL/h的速度持续泵入.比较各组镇痛效果(VAS评分以及下肢运动阻滞程度评分)、不良反应、产程时间、剖宫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三组VAS评分以及下肢运动阻滞程度评分无显著性差异.Ⅲ组第一产程时间明显短于、第二产程时间明显长于Ⅰ组、Ⅱ组(P均<0.05).三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剖宫产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0.1%浓度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确切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程中镇痛分娩与无镇痛分娩试产的成功率,并分析比较两组试产失败的原因及改行剖宫产术后的相关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在产程中行镇痛分娩300例(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及无镇痛分娩300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产妇试产分娩的成功率,分析比较失败的原因及改行剖宫产术后剖宫产术指征、催产素使用率、术中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及新生儿阿氏(Apgar)评分情况。结果镇痛分娩组300例中试产成功274例,成功率为91.3%,无镇痛分娩组300例中试产成功173例,成功率为57.7%。两组试产失败的主要原因均为胎方位异常、活跃期停滞、胎儿窘迫、产程延长和胎头下降停滞等,其中镇痛分娩组试产失败原因中以胎方位异常、活跃期停滞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镇痛分娩组(P0.05或0.01),而胎儿窘迫、产程延长和胎头下降停滞的发生率低于无镇痛分娩组(P0.05),催产素使用率高于无镇痛分娩组(P0.01),改剖宫产术中及产后24 h出血量均多于无镇痛分娩组(P0.05或0.01),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高于无镇痛分娩组(P0.01)。结论镇痛分娩配合体位指导可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降低新生儿窒息的风险,但对试产失败后行剖宫产术者其子宫收缩会有一定的影响,使催产素使用率增加,术中及术后出血量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硬脊膜外自控性镇痛分娩的疗效。方法将46例采用硬脊膜外自控性镇痛分娩的产妇和40例自然分娩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的生命体征、潜伏期时间与第二产程时间和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活跃期时间要少于对照组(P〈0.01),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使用硬脊膜外自控性镇痛分娩可以有效改善产妇的分娩疼痛,其可以作为一种分娩镇痛方法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联合针刺分娩镇痛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66例要求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联合针刺镇痛组(Ⅰ组)和硬膜外阻滞镇痛组(Ⅱ组),每组33例.分别于镇痛前(T1)、硬膜外镇痛后30 min(T2)、1 h(T3)和宫口开全(T4)4个时点,观察宫腔压力、宫缩间歇、宫缩持续时间及VAS评分.记录分娩过程硬膜外镇痛用药量、催产素总用量、第二及第三产程时间、最终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1 min及5min的Apgar评分以及脐静脉血气分析.结果 两组VAS评分、第二及第三产程时间、子宫收缩情况、新生儿1min及5 min时Apgar评分、分娩结局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硬膜外用药量为(17.45±4.83)mL,Ⅱ组为(20.18±5.34) mL,两组比较P<0.05.Ⅰ组催产素总用量为(21.69±1.44)U,Ⅱ组为(22.93±1.76)U,两组比较P<0.01.结论 硬膜外阻滞与针刺联合用于分娩镇痛,可减少局麻药及催产素用量,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妊娠高血压实施自控性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6年10月-2017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妊娠高血压产妇67例,并对其分成两组,对比组采用安定,研究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联合自控硬膜外镇痛泵,分析并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91.18%明显高于对比组63.64%,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产程时间(202.49±35.06)分钟显著低于对比组(241.41±46.17)分钟,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明显优于对比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比组相比,两组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高血压产妇实施自控性分娩镇痛可降低产妇的疼痛值,提高自然分娩率,提升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连续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镇痛效果及其对产程和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自愿采取无痛分娩的单胎、头位、初产的160例足月孕妇设为观察组,给予连续硬膜外自控泵入阻滞麻醉分娩镇痛,随机抽取同等条件的未使用任何镇痛措施的160例足月产妇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产程、分娩方式及母婴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分娩活跃期短于对照组(P<0.01),第2产程短于对照组(P<0.05),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用于无痛分娩,镇痛效果好,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缩短,降低了剖宫产率,且对母婴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对产妇产程和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盲法将250例足月初孕产妇分为镇痛组200例、对照组(C组)50例.镇痛组根据宫口开大程度及镇痛泵罗哌卡因浓度随机分为4个亚组:A1组(宫口开大到1 ~3 cm,泵内0.14%罗哌卡因)53例、A2组(宫口开大到1~3 cm,泵内0.089%罗哌卡因)47例、B1组(宫口开大到>3 cm,泵内0.14%罗哌卡因)56例、B2组(宫口开大到>3 cm,泵内0.089%罗哌卡因)44例.C组不镇痛.观察各组镇痛效果、产程进展及胎儿Apgar、NBNA评分.结果 镇痛组VAS评分、收缩压、心率、第一产程持续时间<6h、第二产程持续时间>2h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镇痛后30与120 min的宫缩周期>5 min、持续时间<30 s,双下肢麻木,第二产程持续时间>2h,A1、B1组与A2、B2、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第一产程持续时间<2h,B2组与A1、A2、B1、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缩宫素使用率,A1、A2组与B1、B2、B1、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5组新生儿生后Apgar、NBNA评分及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0.089%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不影响产妇的潜伏期产程进展,活跃期及急产期安全有效,对母婴结局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15年3月~2017年3月足月妊娠分娩产妇120例,随机平分为对照组产妇单纯正静脉滴注缩宫素进行引产,给予研究组地位水囊+静脉滴注缩宫素进行引产。结果:研究组诱发产程时间、第一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引产自然分娩例率、宫颈Bishop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新生儿出生1min及5min时,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均差异轻微,(P 0.05)。讨论:低位水囊联合静滴缩宫素具有促进宫颈成熟、缩短产程时间、降低产妇产后出血量、增加阴道自然分娩例率的特点,且不影响新生儿Apgar评分,高效安全,且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0.1%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其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将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300例随机分成Ⅰ、Ⅱ、Ⅲ组各100例,分别采用0.1%罗哌卡因、0.1%罗哌卡因复合0.03 mg/mL布托啡诺、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4μg/mL实施膜外自控镇痛.于镇痛前和镇痛后10、30 min、宫口开全时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运动神经阻滞分级(改良Bromage分级法),记录镇痛起效时间、镇痛药用量、镇痛不良反应、镇痛满意度、产程时间、生命体征、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 与镇痛前比较,三组镇痛期间VAS分值均降低(P均<0.05);Ⅱ组与Ⅰ、Ⅲ组比较,镇痛起效时间明显加快(P均<0.055);Ⅱ、Ⅲ组与Ⅰ组比较,PCA有效次数减少(P均<0.05),VAS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镇痛期间催产素使用率、产后出血量、产程、剖宫产率和器械助产率、新生儿产后1、5 min Apgar评分比较,P均>0.05.结论 0.1%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娩镇痛对妊娠期糖尿病产程、产时内分泌及新生儿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于2017年2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57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纳入实验组;选择同时间段收治的57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未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纳入常规组,评价两组产程、产时内分泌、新生儿血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潜伏期、第二产程用时与常规组用时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6、0.510,P0.05);实验组患者活跃期用时、产后出血量均低于常规组(t=4.440、6.508,P0.05)。T0时,两组患者血糖值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721,P0.05);实验组患者T1、T2、T3时血糖值均低于常规组(t=4.554、19.306、30.430,P0.05);T4时实验组患者皮质醇值均低于常规组(t=4.062,P0.05)。实验组新生儿脐血皮质醇值低于常规组,新生儿血糖值高于常规组(t=99.030、6.361,P0.05)。结论分娩镇痛可有效缩短GDM患者活跃期产程用时,改善新生儿血糖、皮质醇水平;降低产妇产时血糖及皮质醇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无痛分娩对初产妇产程及新生儿结局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8~2016-05在该院进行分娩的产妇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不采用任何镇痛措施,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无痛分娩方式,对比两组产妇镇痛效果、产程进展及新生儿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妇第一及第二产程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无痛分娩可有效缩短初产妇的产程,降低新生儿宫内缺氧或窒息的发生率,提高Apgar评分,改善分娩结局,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导乐分娩联合安定用于分娩的效果及其对产程、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导乐分娩联合安定用于分娩阵痛的产妇125例作为观察组,将未进行镇痛分娩的产妇125例作对照组,分别观察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等情况。结果 两组产程活跃期及总产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产后出血率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 导乐分娩联合安定用于分娩镇痛能明显减轻产妇疼痛,加速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银凤  张文敏  张芬 《山东医药》2009,49(14):104-105
目的 比较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将120分娩单胎孕产妇,随机分为B、S组,各60例。分娩时,B组应用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S组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镇痛,均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输入。观察两组镇痛效果,镇痛起效时间,首次自控给药(PcA)时间及PCA次数,运动神经阻滞情况,不良反应以及产程、分娩方式和新生儿情况。结果B组首次PCA时间延迟16min,PCA量和次数较S组明显减少(P〈0.05);S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较B组增高(P〈0.05);两组生命体征监测、镇痛评分、产程、剖宫产率和新生儿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进入产程后的影响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8年10月我院行分娩镇痛的2500例产妇与同期未进行分娩镇痛正常分娩的产妇250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行分娩镇痛的产妇10—25min均无腹痛。第一产程活跃期平均需时(211±92)min,与对照组平均需时(248±92)min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产程平均需时(53±13)min,与对照组平均需时(52±15)m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产后出血量平均为(212±72)ml,与对照组平均(215±71)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Apgar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母婴安全,无不良影响,能满足整个产程的镇痛需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氟比洛芬酯多模式镇痛在腹腔胆囊切除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腹横肌平面(TAP)阻滞组(T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在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T组气管插管后行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肋缘下TAP阻滞。术毕两组均给予静脉自控镇痛(PCIA),配方为芬太尼1.0 mg加氟比洛芬酯100 mg。记录两组患者术中芬太尼用量及术后使用补救性镇痛的例数。分别于术后2、6、12、24 h记录两组患者静息时及咳嗽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芬太尼用量无显著差异。C组术后使用补救性镇痛患者例数及各时点镇痛泵累计按压次数明显多于T组(P〈0.05)。两组术后各时点静息VAS评分及镇静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C组术后2、6、12 h咳嗽VAS评分均明显高于T组(P〈0.05)。两组术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TAP阻滞联合氟比洛芬酯多模式镇痛可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提供更为理想的术后镇痛,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椎管内阻滞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1日—2017年12月30日的14000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这1400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00例。对照组产妇在不镇痛下自然分娩,观察组产妇在椎管内阻滞麻醉镇痛后分娩。观察两组产妇的疼痛程度、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比较两组产妇的软产道损伤和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和产后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软产道损伤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3.3%和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9%和10.0%(P0.05)。结论将椎管内阻滞应用到分娩镇痛中,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缩短患者的产程时间,有效减少患者的产后出血量和产妇软产道损伤以及新生儿窒息,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Shamrock method”超声引导联合刺激仪定位下连续腰丛神经阻滞与连续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开放、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解放军总医院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0例,年龄65~87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随机均分为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组(L组)和连续股神经阻滞组(F组)。L组患者采用“Shamrock method”超声引导联合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神经阻滞,F组则采用超声引导联合刺激仪定位下行股神经阻滞,两组穿刺成功后均注入0.2%罗哌卡因30ml并留置导管,术后镇痛泵背景剂量为0.2%罗哌卡因5ml/h。记录术后6,12,24,48h时静息状态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24,48h膝关节功能锻炼时VAS评分和肌力评分;记录术后局麻药中毒、恶心呕吐和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L组相比较,F组术后各时点静息状态和功能锻炼VAS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肌力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局麻药中毒、神经损伤发生,且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hamrock method”超声引导联合刺激仪定位下连续腰丛神经阻滞对于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优于连续股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