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杨昶 《华西医学》2010,(8):1530-153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比较。方法将2009年4-11月60例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术后镇痛液A组采用0.125%罗哌卡因复合0.3μg/mL舒芬太尼;B组为0.125%罗哌卡因复合0.4μg/mL舒芬太尼;C组0.125%罗哌卡因复合0.5μg/mL舒芬太尼,观察三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视觉模拟法评分,即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VAS评分高于B组和C组,B组VAS评分高于C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运动阻滞、嗜睡及肠蠕动抑制等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0.125%罗哌卡因复合0.5μg/mL舒芬太尼以4mL/h持续输注用于剖宫产术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术后疼痛VAS评分最小,患者镇痛满意度最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胸腔镜下食道癌根治术术后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胸腔镜下食道癌根治术患者54例,随机分为C组、DEX1和DEX2组,每组18例。C组:负荷剂量生理盐水+舒芬太尼PCA;DEX1组给负荷剂量DEX 0.5μg/kg+舒芬太尼PCA;DEX2组:给负荷剂量DEX0.5μg/kg+舒芬太尼复合DEX PCA。3组PCA给药方案:负荷量2 ml,维持2 ml/h,按压量2 ml,锁时15 min。采用Ramsay评分法对术后1和4 h患者进行镇静评分,采用VAS法对术后1、4、12和24 h静息和咳嗽时的疼痛进行评分;记录术后24 h舒芬太尼使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和给药次数,并计算按压次数/给药次数比值;记录发生呕心呕吐和呼吸抑制情况。结果 DEX1组在术后1 h、DEX2组在术后1和4 h镇静评分较C组显著性升高(P0.05);DEX1组术后1 h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4 h静息时VAS评分和DEX2组术后不同时点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均较C组显著性降低(P0.05,P0.01),但DEX2组在术后4 h咳嗽时疼痛、术后12、24 h静息咳嗽时VAS评分较DEX1组显著性降低(P0.01);DEX2组较C组和DEX1组在术后24 h舒芬太尼使用量、术后4 h按压次数、给药次数和按压次数/给药次数比值均显著性降低(P0.01);DEX2组患者满意度较DEX1组和C组显著性增高;而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DEX为胸腔镜下食道癌患者提供PCA减少了舒芬太尼使用量,提高了镇痛效果,减少了恶心呕吐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恩再适复合舒芬太尼用于下腹部术后硬膜外自控泵镇痛.方法:75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术后给予200μg舒芬太尼+100 mL生理盐水;B组术后给予150μg舒芬太尼+100 mL生理盐水:C组术后给予150μg舒芬太尼+10.8 U恩再适+100 mL生理盐水.记录术后4、8、12、24、48 h各时间段内的生命体征:动脉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视觉模糊评分(VAS);各时间段镇痛药液用量,自控镇痛有效按压次数;Ramsay镇静评分;观察患者出现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生命体征和Ramsay镇静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VAS评分中,C组评分要明显低于B组评分(P<0.05)甚至低于A组评分,相同的趋势在各时间段镇痛药液用量和自控镇痛有效按压次数考察中也能观察到,这说明恩再适复合舒芬太尼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结论:恩再适复合舒芬太尼可用于下腹部手术术后硬膜外自控泵镇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羟考酮及其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在老年胸科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开胸肺癌根治术患者120例,年龄65~75岁,性别不限,BMI 18~25 kg/m~2,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 SA)I~II级。无慢性疼痛,无酒精滥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4组:羟考酮组(A组)、羟考酮组联合肋间神经阻滞组(B组)、舒芬太尼组(C组)和舒芬太尼联合肋间神经阻滞组(D组)。4组均接受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进行统一管理。A组和B组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配方:羟考酮50 mg稀释至100 mL,无背景剂量,Bolus 4 mL,锁定时间5 min;C组和D组舒芬太尼150μg,背景剂量2 mL,Bolus 0.5 mL,锁定时间15 min;且B组和D组关胸前行肋间神将阻滞。观察术后4,12,24,48 h静息及咳嗽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镇痛药物使用量、镇痛满意度及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结果:A组静息、咳嗽VAS评分低于C组(P0.008),毒副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较A组镇痛药物使用更少,较A组和D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P0.008)。结论:羟考酮静脉自控镇痛静息、咳嗽VAS评分低于舒芬太尼且羟考酮静脉自控镇痛联合肋间神经阻滞阿片镇痛药物使用量少,恶心呕吐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观察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腹部手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n=30),术后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参数设置为负荷剂量(5mL) 持续剂量(3mL/h) PCA剂量(2mL/次),锁定时间为30min。A组镇痛药物为0.2%罗哌卡因 0.4μg/mL舒芬太尼,B组为0.2%罗哌卡因 2μg/mL芬太尼。随机双盲对比观察术后4、8、12、24h内按压PCA的次数、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运动神经阻滞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年龄、体重等一般情况和术中局麻药用量无明显差异(P>0.05);(2)前24h内A组的PCA按压次数为(5.2±3.8)次,较B组(7.4±4.6)次明显减少(P<0.05),且A组在术后4、8、12、24h时疼痛评分均略低于B组(P<0.05);(3)术后12、24h舒适评分A组显著高于B组(P<0.05);(4)A组术后恶心、呕吐显著少于B组(P<0.05),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两组之间也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0.4μg/mL舒芬太尼和2μg/mL芬太尼复合0.2%罗哌卡因均可满足术后硬膜外镇痛的需要,但舒芬太尼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对老年患者术后舒芬太尼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ASAⅠ~Ⅱ级,年龄≥6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n=30):单纯舒芬太尼组(S组)、酮咯酸复合舒芬太尼组1(SK1组)、酮咯酸复合舒芬太尼组2(SK2组)。SK1组和SK2组在术毕前30 min静注酮咯酸氨丁三醇30 mg作为负荷量,S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术毕即刻连接镇痛泵:总容量150 ml,S组为舒芬太尼0.02μg·kg-1·ml-1,SK1组为舒芬太尼0.02μg·kg-1·ml-1+酮咯酸氨丁三醇0.5 mg/ml,SK2组为舒芬太尼0.02μg·kg-1·ml-1+酮咯酸氨丁三醇1.0 mg/ml,背景输注量2 ml/h,患者自控镇痛剂量2 ml,锁定时间15 min。记录患者术后2 h、4 h、8 h、12 h、24 h、48 h的静息和运动VAS评分以及舒芬太尼用量,记录恶心、呕吐、胃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4 h,SK1和SK2组静息VAS评分均小于S组(P<0.05);术后8~48 h,SK2组静息与运动VAS评分均小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48 h内,SK1组及SK2组舒芬太尼总用量均少于S组(P<0.05),且SK2组舒芬太尼总用量少于SK1组(P<0.05)。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0 mg/ml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术后镇痛可增强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的镇痛效应,获得更为完善的镇痛效果,并对舒芬太尼起到显著的节俭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剂量盐酸纳美芬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择期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S组、N1组和N2组,每组30例。S组镇痛泵配方为:舒芬太尼2μg/kg;N1组:舒芬太尼2μg/kg+纳美芬0.25μg/kg;N2组:舒芬太尼2μg/kg+纳美芬0.5μg/k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由不知分组情况的另一位麻醉医生随访患者:(1)分别于术后2 h、6 h、12 h、24 h、36 h、48 h记录下列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两组患者48 h镇痛泵的有效按压次数。结果三组患者术后镇痛期间生命体征平稳,均取得了满意的镇痛效果,三组不同时点VAS评分、Ramsay评分、48 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S组比较,N1组、N2组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的发生率较低(P0.05),但N1组与N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头晕、皮肤瘙痒发生的例数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纳美芬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能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并且可以降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术后镇痛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产科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同期剖宫产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舒芬太尼)20例,对照组(芬太尼)20例。镇痛泵配方观察组为舒芬太尼0.05mg+罗哌卡因238mg,对照组为芬太尼0.25mg+罗哌卡因238mg。观察并记录术后4、8、20、24、48h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VAS、Ramsay镇静评分、Bromage分级评估下肢运动及恶心呕吐、瘙痒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术后VAS评分、呼吸频率、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心率、血氧饱和度、Ramsay镇静评分及Bromage分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产科术后硬膜外镇痛,镇痛效果确切,呼吸抑制程度轻,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舒芬太尼与单纯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术后常见并发症。方法 前瞻性纳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2017年6~9月收治的37例择期行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舒芬太尼组(S组,n=17)和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舒芬太尼组(K组,n=20)。术后均采用PCIA作为主要镇痛方式,两组患者的PCIA参数设置相同。记录术后即刻、2 h、4 h、8 h、12 h、18 h、24 h、36 h、48 h静息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活动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记录各时间点舒芬太尼用量,并比较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S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13. 66±1. 96) h,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分别为29. 41%、11. 76%、29. 41%。K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7. 68±1. 02) h,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分别为10. 00%、5. 00%、10. 00%。两组患者术后即刻、2 h、4 h、8 h、12 h、18 h、24h、36 h、48 h的静息VAS评分、活动VAS评分、镇静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S组相比,K组患者术后2 h、4 h、8 h、12 h、18 h、24 h、36 h、48 h的舒芬太尼用量均减少,恶心发生率较低,K组患者的排气时间早于舒芬太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舒芬太尼PCIA在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中能发挥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节省了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且有助于减少恶心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可安全用于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老年骨科病人术后自控镇痛采用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复合0.125%布比卡因持续硬膜外输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60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n=20),分别为A组:舒芬太尼2.5μg/kg;B组:舒芬太尼2.0μg/kg;C组:1.5μg/kg,均复合0.125%布比卡因和2.5 mg氟哌利多,总量100 ml药液注入镇痛泵,术毕连接镇痛泵行硬膜外镇痛,以2 ml/h的速度持续输注。采用双盲对照法,比较三组患者术毕及术后2 h、4 h、8 h、12h、24 h、48 h的视觉模拟(VAS)评分、镇静评分、运动阻滞评分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病人术后48 h内评分,在各时间段:①VAS镇痛评分:C组与B、A相比都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B与A组相比只有在8 h和12 h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镇静评分:A组与B组、C组相比Ramsay镇静评分较高,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B组和C组只在8 h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C组皮肤瘙痒的发生率也高于A组、B组(P<0.05)。④3组病人的运动阻滞评分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连续输注2.0μg/kg舒芬太尼复合0.125%布比卡因及2.5 mg氟哌利多,用于骨科老年患者手术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小,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是一种较理想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1.
舒芬太尼与曲马多用于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比较全麻术后舒芬太尼与曲马多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全身麻醉手术病人9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8~50岁,随机分两组:A组(舒芬太尼组)45例,选择舒芬太尼0.1mg+利多卡因100mg+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 PCIA泵入;B组(曲马多组)45例,选择曲马多800mg+利多卡因100mg+地塞松5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 PCIA泵入。两组背景剂量2ml/h,单次追加剂量0.5ml,锁定时间15min。观察患者24h内用药量、按键次数、心率、呼吸频率、脉氧饱和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镇静评分、恶心呕吐。结果A组患者的VAS评分、镇痛药消耗量及按压次数显明显低于B组(P〈0.05)。镇静评分,A组镇静评分达2分者高于B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半,B组明显高于A组。心率和呼吸频率,B组普遍略高于A组,术后血氧饱和度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舒芬太尼是目前用于人体最强效的芬太尼类镇痛药,镇痛作用确切,安全可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曲马多在单一途径中镇痛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28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9-65岁、无慢性疼痛史、择期行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的胸外科患者。患者随机分为2组: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组(INB+PCIA组)和静脉自控镇痛组(PCIA组)。2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由胸外科医师在胸腔镜直视下在放置胸腔引流管的肋间和上下各一肋间行肋间神经阻滞,INB+PCIA组用0.375%罗哌卡因,PCIA组给予0.9%氯化钠液。所有患者均采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随访患者术后4h、24h和48h在平静状态和躯体活动(如咳嗽)时的切口疼痛情况。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患者术后4h、24h和48h静脉自控镇痛芬太尼累积用量和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观察患者术后有无肋间神经阻滞引起的并发症。结果:2组患者年龄、性别和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数量均无显著差异。INB+PCIA组患者在术后4h静息状态、躯体活动状态和24h躯体活动状态时的VAS评分显著低于PCIA组(P〈0.01)。2组患者在术后24h静息状态和48h静息状态、躯体活动时的VA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INB+PCIA组术后静脉镇痛所需芬太尼累积剂量显著低于PCIA组(P〈0.05)。PCIA组有2例患者需术后追加芬太尼,INB+PCIA组无患者术后追加麻醉性镇痛药,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均无肋间神经阻滞引起的并发症。结论:用0.375%罗哌卡因行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的镇痛方式能减轻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24h内的急性疼痛,并且能减少静脉自控镇痛阿片类药物的累积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在老年胃癌根治术围术期多模式镇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40例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多模式镇痛组(M组)和单纯术后镇痛组(P组)各20例。前者采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联合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PCA),后者仅采用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48h内在平静、咳嗽及体动时的VA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h内PCA总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用量,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相关不良反应。结果M组术后8、12及24h在平静、咳嗽及体动时VAS评分均显著低于P组(P〈0.05),48h内PCA总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用量均明显少于P组(P〈0.05),恶心及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可安全用于老年胃癌根治术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可节省舒芬太尼用量,并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术前联合应用恩丹西酮和布托啡诺,对接受硬膜外吗啡镇痛患者术后瘙痒及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是否优于单药应用。方法:选择限期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依据分组,手术消毒时,组1患者硬膜外注入吗啡2mg+0.9%氯化钠液(共5mL),组2硬膜外注入吗啡2mg+布托啡诺1mg+0.9%氯化钠液(共5mL),组3硬膜外注入吗啡2mg+0.9%氯化钠液(共5mL),同时静脉给予恩丹西酮8mg,组4硬膜外注入吗啡2mg+布托啡诺1mg+0.9%氯化钠液(共5mL),同时静脉给予恩丹西酮8mg。术后予患者自控硬膜卡镇痛(PCEA)持续镇痛,评定患者术后48h内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舒适度(BCS评分)、镇静(Ramesay评分)以及瘙痒、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4组患者之间VAS、BCS及Ramesay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组2,组3,组4出现需要治疗的瘙痒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组1(P〈0.05);另外,组4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组2(P〈0.05),而且组4患者瘙痒的发生率显著低于组3(P〈0.05)。结论:布托啡诺联合恩丹西酮在不影响吗啡镇痛效果的同时,可以显著减少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恶心呕吐以及瘙痒的发生率,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用布托啡诺或者恩丹西酮,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泵中分别加入小剂量纳洛酮和昂丹司琼对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及镇痛效果的影响,寻找更有效防止恶心呕吐的配伍方式。方法选取60例择期于静脉复合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N组(纳洛酮组,20例):纳洛酮+芬太尼;O组(昂丹司琼组,20例):昂丹司琼+芬太尼;C组(对照组,20例):芬太尼。评估24 h内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以及2、6、12、24、48 h内疼痛最明显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3组总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组的总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和O组(P'〈0.0125);重度恶心呕吐发生率N组明显低于C组(P'〈0.0125),N组与O组及O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125)。VAS评分N组在6 h明显低于C组(P〈0.05);在O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昂丹司琼比较,小剂量纳洛酮应用于芬太尼PCIA可明显降低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同时可增强芬太尼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6.
托烷司琼预防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致恶心呕吐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托烷司琼抑制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renous analgesia,PCIA)所致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手术需行全身麻醉ASAI-Ⅱ级患者12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无明显胃肠道功能异常和恶心呕吐症状,无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术前24h未给任何止吐药。术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①Ⅰ组(生理盐水组,n=40),术毕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患者PCIA配方为芬太尼0.6~0.8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②Ⅱ组(托烷司琼组,n=40),术毕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mg;在Ⅰ组PCIA配方中加托烷司琼4mg。③Ⅲ组(氟哌利多组,n=40)术毕静脉注射氟哌利多2.5mg,在Ⅰ组PCIA配方中加氟哌利多2.5mg。术后连续观察48h,记录术后0、4、8、16、24、32、48h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评分(BCS)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镇痛及舒适评分均达基本满意水平,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防治恶心、呕吐效果,Ⅱ组效果最好,Ⅱ组、Ⅲ组与Ⅰ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Ⅱ组与Ⅲ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Ⅲ组出现了3例锥体外系症状及5例嗜睡症状,Ⅱ组有3例出现一过性轻微头痛。结论托烷司琼及氟哌利多均能抑制PCIA所致恶心、呕吐,但托烷司琼不良反应少且轻微。  相似文献   

17.
邓乾  张咸伟  伍源 《中国康复》2010,25(4):277-279
目的:探讨低频电穴位刺激对胃或直结肠切除术患者的术后镇痛作用并评价其效果。方法:ASAⅠ~Ⅱ级,行胃或直结肠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低频电经皮穴位刺激(HANS)+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HANS组)和PCIA组(对照组)各30例,均于手术结束前30min缝合腹膜时给予托烷司琼3mg,曲马多1.5mg/kg静脉注射;在麻醉结束后5min,于复苏室(PACU)中开始使用PCIA镇痛。HANS组同时增加低频电穴位刺激30min。2组均于麻醉前5min、实施镇痛后30min检测血浆β-内啡肽(β-EP)的浓度,记录和评定术后的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和疼痛VAS评分,PCIA用量,有效和无效按压次数,镇痛和睡眠满意度,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频率及程度。结果:术后血浆β-EP浓度与术前比较2组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HANS组升高更明显(均P0.05)。术后HANS组0、2、6、14及24h的疼痛VAS评分、PCIA用量、有效及无效按压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睡眠和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术后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及PONV发生频率和程度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频电穴位刺激可促进内源性β-EP的分泌,增强胃肠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地塞米松对甲状腺手术后疼痛和恶心、呕吐的治疗作用。方法100例ASA为Ⅰ~Ⅱ级甲状腺手术病人分为5组,每组20例,各组病人在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15min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氟比洛芬酯50mg,地塞米松5mg和氟比洛芬酯50mg,地塞米松10mg和氟比洛芬酯50mg,地塞米松15mg和氟比洛芬酯50mg。手术结束后2、4、8、12、24和48h应用视觉模拟(VAS)评分法评估切口疼痛程度,观察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术后2h各组的VAS评分没有明显差别(P〉0.05),术后4、8、12、24hⅡ组的VAS评分低于Ⅰ组,Ⅲ组低于Ⅱ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低于Ⅰ组(P〈0.05),Ⅳ和Ⅴ组VAS均明显低于Ⅰ组、Ⅱ组(P〈0.01)和Ⅲ组(P〈0.05),术后48h各组的VAS评分无明显区别(P〉0.05)。术后0~2h内各组均无恶心、呕吐发生,2~48h内各组发生恶心、呕吐的例数分别为9、8、3、2、3,应用地塞米松组恶心、呕吐明显低于未用地塞米松组(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开始前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和地塞米松10mg,可以获得术后较好的镇痛、止吐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不同给药速率对胸腔镜术后静脉镇痛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月行胸腔镜手术的105例患者随机分成A组、B组、C组各35例,舒芬太尼的给药速率分别为3ug/h、4 ug/h、5 ug/h,在手术结束时即刻给予静脉连接PCLA泵,比较三组术后4 h、8 h、12 h、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泵的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药总量和不良反应。结果:B组和C组的VAS评分、镇痛泵的有效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用药总量均明显低于A组(P0.05),但B组和C组无明显差异(P0.05);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A组(P0.05),但B组和A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舒芬太尼4 ug/h的静脉给药速率可为胸腔镜手术提供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硬膜外应用小剂量氯胺酮对吗啡静脉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II级且择期行肝脏切除手术的患者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实验组1(K组)、实验组2(KN组),每组15例。C组患者术后硬膜外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4 mL;K组应用含0.1 mg/kg氯胺酮的0.9%氯化钠注射液4mL;KN组应用含0.1mg/kg氯胺酮和5μg/kg纳洛酮混合液的0.9%氯化钠注射液4 mL。硬膜外给药后,3组均开始应用吗啡静脉镇痛泵,并记录和比较3组术后3 h、6 h、12 h、24 h的吗啡消耗量、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恶心/呕吐次数、呼吸抑制、深度镇静及晕眩情况。结果:K组和KN组患者术后3 h的VAS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组和KN组术后6 h、12 h、24 h的VAS评分低于C组(P0.05)。K组和KN组患者术后3 h吗啡消耗量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组和KN组术后6 h、12 h、24 h吗啡消耗量低于C组(P0.05)。K组术后12 h的恶心呕吐发生次数少于C组(P0.05);KN组术后3 h、6 h、12 h、24 h的恶心/呕吐次数均少于C组(P0.05)。各组患者在观察期间均未出现呼吸抑制和深度镇静,晕眩病例散发。结论:术后硬膜外应用小剂量氯胺酮可增强吗啡的静脉镇痛效果,减少吗啡消耗量及患者的恶心呕吐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