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钙化(CAC)患者钙化积分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冠状动脉 CT成像(CTA)检查的患者共3597例,将 CS>1分为检测阳性的患者1422例按年龄分组对 CAC 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44岁、45岁~54岁、≥75岁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55岁~64岁、64岁~74岁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CAC 患者钙化积分和年龄呈正相关,男性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SCTA)评价钙化斑块引起血管腔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62例患者DSCTA显示冠状动脉一处或多处钙化斑块,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钙化斑块大小分为小、中和大.使用各种后处理技术,以确定钙化斑块引起血管阻塞(狭窄管腔直径≥50%),无血管阻塞(狭窄管腔直径<50%),并与CAG比较.结果 DSCTA显示小钙化斑块122处,中钙化斑块44处,大钙化斑块86处.122处小钙化斑块,5%CAG显示有梗阻.44处中钙化斑块,14%梗阻,86处大钙化斑块,42%有梗阻.DSCTA与CAG一致95%(116/122)小钙化斑块、91%(40/44)中钙化斑块、67%(58/86)大钙化斑块.DSCTA低估2例小钙化斑块血管腔狭窄,高估4例小钙化斑块、4例中钙化斑块、28例大钙化斑块血管腔狭窄.86处大钙化斑块引起的血管腔梗阻,DSCTA敏感性100%,特异性44%,阳性预测值56%,阴性预测值100%,准确性67%.结论 DSCTA准确显示90%以上小和中等大小钙化斑块血管阻塞病变,正确诊断约2/3大钙化斑块血管阻塞病变.判断错误通常是高估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冠状动脉不同钙化程度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间,具有CT结果及完整临床资料的患者499例,根据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按CT结果分为轻中度钙化组238例,重度钙化组88例,并对此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钙化的因素进行系列分析。结果:与轻中度钙化组相比,重度钙化组患者年龄较大,男性居多,且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降低[(146.85±16.93)vs.(135.94±15.61)g/L,P=0.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0,95CI:1.06~1.14,P<0.001)、性别(OR=0.21,95%CI:0.08~0.059,P=0.003)、血红蛋白浓度(OR=0.97,95%CI:0.95~0.99,P=0.005)均为CAC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高龄、男性及血红蛋白浓度低是CAC严重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按钙化斑块与非钙化斑块进行分类,对照冠状动脉造影(CAG),研究320排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程度判断的准确性、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法。方法 102名患者行320排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检查共发现396个冠状动脉斑块,同期行CAG检查,对斑块造成管腔狭窄程度按无、轻、中、重、闭塞5个级别计算两种方法的符合率。按钙化、非钙化斑块分类计算符合率。钙化斑块按钙化阈值>150 HU、>250 HU、>350 HU、>600 HU共4个方案进行计算。结果 CTA显示钙化斑块占68.2%,非钙化斑块占31.8%。6%的斑块为不稳定斑块。7.8%的斑块不导致狭窄。钙化阈值设定>150 HU、>250 HU、>350 HU的符合率测量无明显差异,但>600 HU时有减低。CTA显示冠状动脉斑块性狭窄与CAG符合率为88.4%(非钙化斑块94.4%,钙化斑块85.6%,二者差异显著)。不相符多表现于对钙化斑块狭窄程度的高估。结论与CAG对照,冠状动脉CTA显示斑块狭窄符合率较高(88.4%),其中非钙化斑块狭窄符合率(94.4%)明显高于钙化斑块(85.6%);少数病例存在对钙化斑块狭窄程度的高估。因此CTA在非钙化斑块诊断上具有明显优势,钙化阈值设为>350 HU较合适。  相似文献   

5.
目的定性、定量分析斑块钙化对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后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24例,共375处明显狭窄病变,其中234处为钙化病变。比较斑块不同钙化程度、钙化斑块血管直径、钙化斑块长度和钙化斑块血管分布对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准确性的影响。结果对轻中度钙化斑块和重度钙化斑块,双源CT分别高估管腔狭窄6.8%(P=0.0028)和18.8%(P0.0001),且高估狭窄在重度钙化斑块中更明显(P=0.002)。对血管直径较小和血管直径较大的钙化斑块,双源CT分别高估管腔狭窄7.2%(P=0.0026)和17.1%(P0.0001),且高估狭窄在血管直径较大时更明显(P=0.001)。对不同长度的钙化斑块,双源CT的诊断准确性未见差异(P=0.792)。结论斑块钙化使双源CT高估冠状动脉管腔狭窄,且钙化程度重和血管直径较大时更易出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能否正确检出患者在拟行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狭窄段有无钙化,并与冠状动脉内超声(ICUS)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评价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应用ICUS确定钙化的范围和严重程度的价值作进一步的评价。方法 对150例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行CAG同时行ICUS检查,评价靶血管狭窄处的钙化情况。结果有113例(75.3%)靶血管狭窄处被ICUS检出钙化。而CAG检出52例有钙化。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有75例相符,75例不相符合。CAG对钙化检出的敏感性为38.9%,特异性为86.5%。在靶血管狭窄段CAG检出钙化的平均弧度(n=52)较ICUS检出的(n=113)要大。CAG判定表浅型钙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5.3%和95.2%。在98例靶血管狭窄处CAG判定为无钙化的患者中,68例患者ICUS检出有不同程度的钙化。而CAG在非靶血管狭窄段检出钙化是ICUS在98例患者中检出钙化惟一的预期值(P=0.003,OR=1.16,95%可信区间为1.1~1.3)。有73例CAG在冠状动脉丛任何处均未见钙化,而ICUS检出44例(60.3%)有钙化,其中>90弧度的表浅型钙化仅9例(12.3%)。结论CAG检出靶血管狭窄段有钙化存在提示可能为弧度较大的表浅型钙化。在CAG检不出靶血管狭窄处钙化的病例中,若患者的年龄较大,旦发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钙化(CAC)是导致一般人群和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CAC的发病机制和骨形成有共同的途径,目前已经确定了一些导致CAC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因素。用药物治疗控制CAC的努力没有取得成功,而冠状动脉钙化的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无事件生存率也较低。虽然应用药物洗脱支架和斑块修饰装置对钙化血管的预后有一定改善,但不良事件发生率仍然很高。在未来,仍需创新的药物和器械治疗来改善CAC患者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8.
一、概述多排螺旋CT成像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其在冠心病无创诊断方面的作用日渐重要。伴随着64排螺旋CT的普及,其在成像和诊断中所面临的问题,特别是钙化病变对图像和诊断的影响为人们所关注。本文就CT成像技术在冠心病、特别是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上的研究和进展及所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超声诊断冠状动脉钙化斑块优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造影(CAG)和冠状动脉内超声(IVUS)对冠状动脉钙化斑块检出率。方法100例临床疑冠心病患者行CAG和CUS检查。结果CAG对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的检出率虽然较低(28%),但特异性高达97%。IVUS不但检出率高(64%),而且能显示冠状动脉的结构,钙经斑块特点,对介入治疗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结论对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的检出优势IVUS明显强于CAG。  相似文献   

10.
正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动态和复杂的,其形成过程通常伴随着钙化,而钙化灶与坏死核心及周围的纤维组织最终形成纤维钙化斑块~([1])。长期以来动脉粥样硬化中的钙化被认为是一个与年龄相关的被动过程~([2])。但现代观点则认为动脉粥样硬化钙化是许多高度可控的生物学过程的共同结局,反映共同的炎性表型的表达,可能存在有价值的靶向治疗靶点,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入选54例冠心病住院患者,年龄52~84岁,(平均68.47±9.35)岁;其中男性36例,女性18例,行1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并与冠状动脉造影进行比较,分析冠状动脉总钙化积分及各冠状动脉节段(共分16个节段)钙化积分与冠状动脉造影所示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同时分析冠状动脉总钙化积分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总钙化积分与年龄呈正相关(r=0.372,P=0.009)、冠状动脉总钙化积分仅与部分冠状动脉节段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A(1#)、LAD(7#)、D1(9#)、LCX(11#),(相关系数、P值分别为:r=0.499,P〈0.01;r=0.431,P〈0.01;r=0.440,P〈0.01;r=0.469,P〈0.01)。冠状动脉各节段钙化积分与对应血管节段狭窄程度相关分析结果提示:RA(1#)、LM(5#)、LCX(11#)节段钙化积分与对应节段狭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总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年龄呈正相关,提示随年龄增长冠状动脉钙化发生率增加,但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仅在部分冠状动脉节段与狭窄程度呈正相关,且限于三支冠状动脉近段。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钙化(CAC)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异性标志,也是粥样斑块负荷程度的标志。冠脉钙化程度与冠脉管腔狭窄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冠脉钙化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独立影响。随着各种无创心血管检查技术的进步,冠状动脉钙化的检测和度量更为精确可靠,因此,对冠状动脉钙化的研究有利于早期针对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钙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多项研究揭示冠状动脉钙化和粥样硬化斑块负荷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冠状动脉钙化程度的测量在预测未来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将通过对冠状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评测及方法、钙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冠状动脉钙化与肾脏疾病的关系、冠状动脉钙化与全因死亡及钙化的治疗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郑琦  孙林 《临床内科杂志》2023,40(2):142-144
冠状动脉钙化(CAC)始于微钙化,并发展为更大的钙碎片,最终形成片状沉积物甚至钙化结节,这些钙化可通过X线、CT和血管内成像来识别。最近的研究显示,冠状动脉内钙化斑块的体积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进展及未来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高度相关,或许可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本综述主要回顾CAC的病理生理机制、目前的检测手段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CT检测的冠状动脉钙化(CAC)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其与发生冠心病和其他心血管事件明确相关;CAC除了受到性别、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情况影响外,生活方式例如吸烟、饮用咖啡、茶等也可以影响CAC。明确生活方式对CAC的影响,就可以为预防CAC的发生及进展提供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背景: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是心血管疾病(CVD)事件的高危人群。然而,目前尚不清楚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高负担或狭窄的存在对这种高风险是否具有独立的预测价值。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阻塞性CAD是否提供了超出其与冠状动脉钙化(CAC)评估的总钙化斑块负荷的预测价值。方法:来自丹麦西部心脏登记处的23759例有症状的患者接受了诊断性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我们评估了主要CVD(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全因死亡)的风险,这些风险按CAC负荷和阻塞性疾病血管数进行分层。结果:中位随访4.3年,1054例患者经历了首次重大CVD事件。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钙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特异性标志和独立预测因子,其形成机制复杂,与基因、年龄、性别、性格、吸烟、睡眠、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肾脏疾病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早期预测和延缓冠状动脉钙化进展将是未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治中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钙化(CAC)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展到一定程度,钙盐在斑块中沉积而形成的。最初的研究认为钙化的形成与组织细胞的变性、坏死有关,但近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组化等技术的进展,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钙化是一个有组织、有调控的主动性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多种功能复杂的糖蛋白、mRNA、一谷氨酸羟基酶等参与,这些糖蛋白主要是与新骨生成和钙化有关的蛋白,如骨桥素、骨连接素、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钙化(CAC)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负荷的标志之一,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必然结果,严重的CAC会增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并发症。了解CAC的病理生理机制并准确评估CAC能更好地指导诊疗,优化CAC介入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钙化与不良预后明确相关,钙化越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范围也越广,易发生心血管事件。该文主要介绍冠状动脉钙化的发生机制、检测方法与诊断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