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法用于口腔正畸对患者牙唇倾角及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进行口腔正畸治疗,对照组实施微螺钉种植体垂直90°置入,观察组采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法。观察至治疗后1年,比较两组牙唇倾角、咀嚼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年上中切牙唇倾角、下中切牙唇倾角均低于对照组,上下中切牙唇夹角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年咬合力、咀嚼效率均提高,且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2/50),低于对照组的18.00%(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正畸中使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法效果确切,利于改善牙唇倾角,提升咀嚼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00例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口外弓加强支抗联合横腭杆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9个月后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差、磨牙位移及满意率、不良反应(水肿、感染、明显不适感)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9个月后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差均较对照组大,磨牙位移较对照组小(均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能够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正畸微种植体支抗对错牙合畸形患者口腔结构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错牙合畸形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予正畸微种植体支抗治疗,比较两组口腔结构和炎症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月时磨牙移位明显低于对照组,中切牙倾角差及上中切牙凸距差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时白细胞介素-6(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微种植体支抗可有效改善错牙合畸形患者口腔结构,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微种植体支抗技术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90例口腔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取的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正畸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传统正畸治疗。9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头影测量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有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均有效;治疗组治疗后头影测量值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总有效率上治疗组(100%)明显优于对照组(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种植体支抗技术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疗效显著,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8):4277-4278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30例双颌前突患者。对全体患者行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正畸治疗,并对患者在治疗前后拍摄X片,统计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上、下中切牙唇倾角及对应的上下中切牙长轴的交角情况、并发症。结果在整体内收前牙方面,由于牵引力最大,且全部作用在种植体上,所以支抗牙前移的机率小,由于获得了强大的支抗力量,前牙整体内收的速度加快,缩短了矫治时间,比单纯的支抗牙在内收方面优势明显。经治疗及统计分析得出,相比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的上、下中切牙唇倾角等改善显著,对30例患者的随访统计得出,均未发生矫治器脱落、松动、肿胀及感染等并发症。经我院研究发现,在双颌前突患者的治疗中,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具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稳定性,后续并发症少,支抗力强大。经治疗及统计分析得出,相比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的上、下中切牙唇倾角等改善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应当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排齐整平阶段使用PASS技术对支抗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36例口腔正畸矫正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排齐整平阶段采用直丝弓技术(MBT),观察组则使用PASS技术,对比两组患者矫正前、矫正后不同时段患者上颌第一磨牙、上中切牙在垂直向和近远中转矩和轴倾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排齐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矫治前U1-SN、U1-NA距、U1-NA角和U1-L1角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矫治后U1-SN、U1-NA距、U1-NA角均明显增加,U1-L1角则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矫治后U1-SN基本无变化,U1-NA距、U1-NA角和U1-L1有所减少,矫治后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正畸排气整平阶段使用PASS技术能更好的排齐上前牙,因此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错颌畸形矫正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错颌畸形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42例。两组均使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对照组使用口外弓加强支抗,治疗组使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分析和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矫正效果。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对照组38例患者中,显效21例,有效13例,有效率为89.5%;而治疗组42例患者中,显效18例,有效23例,有效率为97.6%;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口腔正畸中,使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83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1)。观察组给予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正畸方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倾角差及上中切牙凸距差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具有较佳的支抗作用,明显优于传统的口腔正畸治疗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微型种植体支抗在成人口腔正畸治疗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成年口腔正畸患者随机分为两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口腔正畸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疗法,对照组口腔正畸采用常规的非种植体支抗疗法,并观察两组经不同口腔正畸疗法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的口腔正畸治疗后,统计其治疗效果以及其他指标,观察组显效29例,有效15例,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9例,有效率为86.76%。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上中切牙凸距差、磨牙位移、上中切牙倾角差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者,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在成人口腔正畸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微型种植体支抗对成人上颌牙列正畸的矫治效果及面度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口腔科接诊的114例成年上颌牙列正畸患者,均为上颌前突的安氏Ⅱ类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非种植体支抗治疗(传统口外弓支抗),观察组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进行正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正畸疗效、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HRQOL)量表评分、不良反应及患者依从性。结果正畸后,观察组上颌第一磨牙中心点到Y轴距离减少值为(3.03±1.66) mm,上颌中切牙中心点到Y轴距离减少值为(2.58±2.24) mm,鼻唇角增加值(10.35±6.62)°,上唇突距减少值(1.78±1.01) mm,观察组正畸后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OHRQOL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77%,低于对照组的21.05%(χ2=4.856,P=0.002)。观察组依从性优良率为96.49%(55/57),高于对照组的82.46%(44/57)(χ2=5.266,P=0.000)。结论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对成人上颌牙列正畸比采用传统口外弓支抗的矫治效果较好,能取得良好的上颌牙内收和压低的效果,同时可提高患者的口腔健康水平,降低正畸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容易让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上颌单颌拔牙矫治的的临床效果、适应症。方法:选择18例安氏II类1分类错患者采用上颌单颌拔牙模式矫治,对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U1-SN增加4.84°,L1-MP增加2.78°,前牙覆盖减少4.06 mm,覆减少3.39 mm,上唇突度减小1.39 mm、鼻唇角增大3.06°,Z角增大3.22°。②18例患者矫治后侧貌明显改善,前牙覆覆盖关系正常,磨牙呈完全远中关系,尖牙为中性关系。结论:上颌单颌拔牙模式适用于下唇突度小的轻度拥挤的轻度骨性和牙源性的Ⅱ类1分类错。  相似文献   

12.
背景:近年来微支抗种植体以其操作简单、创伤小、支抗强等优点被正畸医生广泛应用于口腔正畸临床,但鲜见用于Ⅱ类颌间的牵引。目的:以微种植体为支抗,探讨不同矫治力促兔下颌前导后髁突软骨中核心结合因子a1蛋白的表达及与髁突改建的影响。方法:8周龄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根据矫治力的不同分为100g、200g、300g和400g组。实验组动物以微型螺钉种植体为支抗,对兔下颌进行Ⅱ类颌间牵引。实验后4周取材,检测髁突软骨中Cbfa1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下颌持续牵引后,髁突后区各层的厚度明显高于髁突中前部。与对照组相比随矫治力的增加髁突各层厚度增加,髁突软骨中Cbfa1表达也明显增加,至200g时达到峰值,而后随矫治力的增加,髁突各层厚度逐渐变薄,髁突软骨中Cbfa1表达也逐渐降低(P〈0.05),提示矫治力能影响髁突软骨中Cbfa1的表达,说明适宜的矫治力作用有利于髁突软骨的改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支抗,种植体"为中文关键词,检索2000-01/2010-12相关文章。纳入与支抗与种植体相关研究文献;排除重复研究。以16篇文献为主重点进行讨论。并选择34例错牙合畸形患者作为临床验证。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在排齐和整平牙列之后采用0.046cm×0.064cm不锈钢方丝滑动法内收前牙。同时在上颌两侧第1恒磨牙与第2前磨牙之间龈缘下5~8mm处植入微型纯钛种植体,在种植体与上颌侧切牙远中牵引钩之间采用弹性牵引关闭拔牙间隙。每侧以150~200g力滑动内收6个前牙。结束后拍摄X射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与矫治前进行对比。结果:目前在口腔正畸中,增强支抗的常用方法有口外弓、横腭杆、Nance弓、种植体等。研究表明,传统方法难以获得完全的绝对支抗,临床上很难实现支抗磨牙不移动的治疗效果。经临床验证,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SNA、SNB、ANB的改变均不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上、下切牙牙轴、凸度均有明显改变,U1-NA距离减少了4.5mm,L1-NB距离减少了2.6mm,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上颌第1磨牙牙冠向近中仅移动了0.4mm,其变化无显著性学意义(P〉0.05)。结论:微种植体虽不是绝对支抗,但是可以最大限度保护磨牙支抗,控制磨牙前移,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研究安氏Ⅱ1类和Ⅱ2类错[牙合]的软硬组织特征。方法选取安氏Ⅱ类错[牙合]病人60例,其中安氏Ⅱ1类错[牙合]与Ⅱ2类错[牙合]各30例,对12项硬组织测量指标和15项软组织测量指标进行X线头影测量。结果与正常相比,安氏Ⅱ1类错[牙合]ANB角、U1-SN角、U1-NA距离、L1-MP角、L1-NB距离、面凸角、上唇突角、上下唇突角、上唇突距、下唇突距、下唇凸厚增大(t=2.344-8.148,P〈0.05),SNB角、U1-L1角、鼻唇角、上唇倾角、下唇倾角、上下唇角、颏唇沟角、Z角减小(t=-6.916--2.517,P〈0.05)。安氏Ⅱ2类错ANB角、U1-L1角、鼻唇角、上唇倾角、上下唇突角、上唇凸厚、下唇凸厚明显增大(t=2.794-8.668,P〈0.05),SNB角、SN-MP角、U1-SN角、U1-NA距离、L1-NB距离、下颌角、下唇倾角、上下唇角、颏唇沟角、下唇突角、上唇突距减小(t=-9.160--2.256,P〈0.05)。其余测量指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安氏Ⅱ1类与Ⅱ2类错具有各自的软硬组织特点。  相似文献   

15.
背景:正畸治疗常用的有面弓形口外弓和J钩,两者都能很好地增强支抗,但临床效果可能有差异。目的:比较种植体支抗和J钩在临床治疗效果及牙根吸收方面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50-01/2010-08)、Embase(1966-01/2010-08)、Cochrane library(2010年第2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1989-01/2010-08)、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01/2010-08)、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79-01/2010-08)。手工检索并辅以文章追溯的方法收集国内、国外学者10年内公开发表的有关比较种植体支抗和J钩效果的文献。运用Meta分析对头影测量结果进行定量分析。采用RevMan5.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纳入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及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加权均数差及其95%CI。结果及结论:共纳入4篇文献,87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种植体组比J钩组在覆合、覆盖减少量和上中切牙切缘至腭平面的垂直距离减少量3项指标变化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单个研究结果:相对于J钩,种植支抗引起牙根吸收量较少,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在支抗控制方面,种植体支抗可以很好的替代J钩。但是尚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RCT进一步验证两者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背景:有研究表明,与传统支抗相比,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可更大程度利用拔牙间隙内收前突的上颌牙齿。目的:系统评价微螺钉种植体支抗与口外支抗正畸治疗前后对上颌或双颌前突患者侧貌的变化。方法:全面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Medline光盘数据库、PubMed数据库等有关微螺钉种植体支抗与口外支抗正畸治疗上颌或双颌前突患者的随机/半随机对照试验及前后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8篇文献,241例患者,其中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组122例,口外支抗组119例。两组在上颌基骨相对于颅部的前后向位置、上唇最凸点相对于E线的位置和鼻唇角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下颌平面角、上中切牙倾斜度和面突角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85)。相对于口外支抗,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可更好改善上颌或双颌前突患者上颌基骨位置、上唇最凸点相对于E线位置及鼻唇角,在下颌平面角、上中切牙倾斜度和面突角方面与口外支抗无显著差异,但仍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以提供更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背景:在微型钛钉种植体支抗压低上前牙过程中,骨保护素可否发挥抑制骨吸收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目的:观察微型钛钉种植体支抗压低犬上前牙过程中牙周组织骨保护素的表达变化。方法:9只犬分为5组,对照组未加正畸装置,于实验开始时处死;其余各组在上颌两侧第二切牙和第三切牙牙根之间唇侧的牙槽间隔处植入微型钛钉种植体作为支抗,每侧施加100g的牵引力压低上颌两侧第一和第二切牙,分别于加力后1,2,4,12周(主动加力4周,撤力后保持8周)处死。选择一侧第一和第二切牙连同牙龈、牙槽骨完整切取,进行牙周组织内骨保护素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结论:牙周组织中骨保护素的表达在加力1周后开始增加,2周达最高峰,其后开始下降,4周后回落接近正常水平。12周后(撤力8周后),骨保护素阳性细胞数量少量回升,统计结果显示与加力4周后以及未加力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微型钛钉种植体支抗压低犬上前牙过程中,骨保护素参与了牙周组织的改建,并随时间的改变,呈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背景:近年来微支抗种植体以其操作简单、创伤小、支抗强等优点被正畸医生广泛应用于口腔正畸临床,但鲜见用于Ⅱ类颌间的牵引。目的:以微种植体为支抗,探讨不同矫治力促兔下颌前导后髁突软骨中核心结合因子a1蛋白的表达及与髁突改建的影响。方法:8周龄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根据矫治力的不同分为100g、200g、300g和400g组。实验组动物以微型螺钉种植体为支抗,对兔下颌进行Ⅱ类颌间牵引。实验后4周取材,检测髁突软骨中Cbfa1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下颌持续牵引后,髁突后区各层的厚度明显高于髁突中前部。与对照组相比随矫治力的增加髁突各层厚度增加,髁突软骨中Cbfa1表达也明显增加,至200g时达到峰值,而后随矫治力的增加,髁突各层厚度逐渐变薄,髁突软骨中Cbfa1表达也逐渐降低(P<0.05),提示矫治力能影响髁突软骨中Cbfa1的表达,说明适宜的矫治力作用有利于髁突软骨的改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成年错颌畸形患者采用钛合金微螺钉种植体作为种植支抗进行矫正,观察微型种植体的耐受性,并对矫正前后X线投影测量结果指标包括:蝶鞍点-鼻根点-上牙槽座点角(SNA)、蝶鞍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角(SNB)、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角(ANB)、下颌平面角(FH-MP)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29例均在规定的治疗时间内良好地耐受了微型种植体,不同的加力力值150g、300g、400g,种植成功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2.22、1.28、1.14,P均>0.05),不同的负载时机即刻、2周、4周,种植成功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14、1.28、2.22,P均>0.05),种植体均具有良好稳定性。矫治前后SNA、SNB、ANB、FH-MP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48、1.27、1.53、0.97,P均>0.05)。结论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成人正畸方面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背景:探索最佳的既能有效地压低前牙,又不造成牙齿损伤的加载力值尤为重要。目的:模拟在上颌侧切牙和尖牙间使用种植支抗对上颌前牙施加压入力时的受力状况,探讨临床上最佳的加载力值及施力方向。方法:建立上颌前牙段牙齿-牙周膜-矫治系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上前牙在不同压低力值及施力方向时牙体、牙周膜及牙槽骨初始应力的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同时压低6个上前牙的最佳力值范围在0.5~1.0 N。应力峰值集中区域位于侧切牙的远中颈缘;当施力方向为腭向20°时,牙周膜应力分布相对均匀。即在侧切牙和尖牙间唇侧使用种植钉时,加载0.5~1.0 N力的同时配合适当的远中方向牵引力,可对均角型患者达到将上颌前牙整体真性压入的效果,是一种最佳的矫治力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