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总结中老年缺血性结肠炎(IC)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1年19例Ic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相关基础病、内镜表现及病理资料。结果该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男:女为0.58:1,且多数患者(89.47%)伴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糖尿病、便秘及腹部手术史。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100.oo%)、腹痛后便血(100.00%),多数伴有腹泻。结肠镜检查示,病变部位以左半结肠为主(94.74%),表现为黏膜纵行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及黏膜下出血,病变黏膜与正常黏膜分界清楚。一过型16例,狭窄型2例,坏疽型1例。结论对有动脉粥样硬化等易患因素的中老年人,如发生急性腹痛、便血等症状,均应考虑Ic的可能,及时行内镜检查,密切观察,早期诊断、治疗,提高诊断率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缺血性结肠炎( IC)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IC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及结肠镜、腹部CT检查结果,记录转归情况。结果本组78.6%为50岁以上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为急性腹痛40例、便血38例、腹泻28例。42例结肠镜检查显示,92.9%的病变发生在左半结肠;40例行病理检查,表现为结肠黏膜充血28例、糜烂18例和溃疡8例,与正常黏膜界限分明。30例行腹部CT检查显示,9例结肠肠壁增厚。均给予内科保守治疗后,入院2周~1个月复查结肠镜,40例痊愈,2例好转。结论 IC好发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以急性腹痛、便血、腹泻为主,结肠镜检及腹部CT检查均有助于明确诊断,保守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背景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 IC)是缺血性肠病中最常见的类型,是下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临床诊断困难,因此探讨本病的临床特点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IC的临床特点,提高IC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8-08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50例I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0例IC患者平均年龄61.8岁±12.9岁,以女性为主(70%),临床多表现为腹痛、便血、腹泻,多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及口服非甾体抗炎药、降压药、他汀类等药物史, 3例合并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结肠镜下病变呈节段分布,多表现为糜烂、充血、水肿、溃疡,部分可见狭窄,病理结果以慢性炎症为主.所有患者经内科治疗好转出院,随访2 mo-72 mo, 1例死亡, 6例复发.结论 IC的症状不典型,病情变化快,全面了解患者可能的危险因素及早期结肠镜、活检检查(48 h内)有助于早期识别IC.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探讨早期诊断方法。方法:收集分析了1975年6月至2001年8月经结肠镜发现、病理确诊的缺血性结肠炎39例的相关临床资料,按年龄是否大于60岁分为老年组29例与非老年组10例,进行对比分析,所有病例均在腹痛等症状出现后5天内行全结肠内镜及病理检查,大多于治疗后2周至2个月内复查结肠镜,部分病例取病变粘膜活检,观察其内镜下表现及临床特点。结果: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的临床主要表现均为腹痛、血便及腹泻等,本组病变多数位于左半结肠。老年组一过性炎症型有24例,狭窄型有4例,仅有1例坏疽型。而非老年组一过性炎症有9例,狭窄型有1例,无坏疽型。两组的病理学表现无特异性。结论:早期行结肠镜检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是诊断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50例IC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IC患者年龄(63.14±9.83)岁,多见于50~70岁年龄段(70.0%),以女性居多(62.0%),50例中饮酒者占12.0%,吸烟者占10.0%。临床表现主要有便血(92.0%)、腹痛(92.0%),有时可见腹泻(18.0%)、呕吐(18.0%)、发热(10.0%)、便秘(6.0%);多伴有高血压(34.0%)、糖尿病(20.0%)、肾囊肿(10.0%)、脑血管疾病(10.0%)等基础疾病及口服降压药、降血糖药、激素等药物史,12例有腹部手术史,4例有结肠炎史,4例有肠息肉史;5例合并房颤,4例合并肺结核,3例合并肾上腺疾病,2例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2例合并风湿性心脑病,2例合并慢性肾病,1例合并肝血管瘤,1例合并白癜风,1例合并甲亢,1例合并痛风,1例合并深静脉血栓。结肠镜下病变多呈节段性分布,多有充血、水肿、糜烂,树枝状血管影,也可有溃疡,附着黄白苔。所有患者经内科治疗好转出院,以其首次诊断为IC为起点,随访至今,共有3例复发。结论IC的症状呈多样性、非典型性,全面了解IC患者的高危因素及早期结肠镜和活检检查有助于早期识别IC。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结肠炎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晁冠群  吕宾  范一宏 《胃肠病学》2007,12(10):585-588
背景:缺血性结肠炎(IC)在国外报道较多,国内报道较少,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但对IC临床特点的认识尚有限。目的:总结IC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2007年2月期间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确诊为IC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记录每位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结肠镜下表现、病理检查、诊治经过和转归,并进行总结。结果:IC患者共36例,男女之比为1:3.5,50岁以上患者占91.7%,且多数(91.7%)伴有相关的基础疾病;临床上多以腹痛(75.0%)、血便(91.7%)为首发表现,其中鲜血便占57.6%;腹部体征有压痛者占55.6%,其中80%与病变部位相关。36例均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病变部位多位于乙状结肠(63.9%)和降结肠(52.8%)。均予扩血管和内科综合治疗,22例痊愈、14例好转,平均痊愈或好转时间为12d。结论:IC好发于老年女性,多急性发作,其典型表现为急性腹痛和便血,辅助检查可首选结肠镜,早期诊断为治疗的关键,及时扩血管治疗大多预后良好,病程较短,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7.
83例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IC)的临床表现和内镜下特点,探讨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83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结肠镜下特点。结果 IC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多数患者伴有可能的基础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便血和腹泻,病变多位于左半结肠,病变类型以一过型最为多见。结论结合临床表现与结肠镜结果,该病基本可诊断。经及时治疗,IC预后良好,早期行结肠镜检查对诊断IC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及内镜下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37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内镜下表现.结果 31例患者年龄大于50岁,29例伴有高血压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便秘、腹部手术等基础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腹痛、腹泻及便血.结肠镜下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结肠炎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近年缺血性结肠炎的患病率呈增高的趋势.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并发症多,误诊率、死亡率高。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05年8月-2010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28例缺血性结肠炎住院患者的资料.从年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下特点、治疗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多发生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女性老年患者,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多数患者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结肠镜下可见黏膜充血、糜烂、溃疡形成,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结论:对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出现腹痛、血便时,应考虑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及时行结肠镜检查进一步证实,并予以积极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本院收治的39例确诊为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常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且多合并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或腹腔手术病史;典型症状为腹痛、腹泻、便血三联症,仅表现为腹痛的病例容易误诊,结肠镜下病变多位于左半结肠;活血、扩血管及内科综合治疗获得良好效果,不建议应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结论结合临床表现与结肠镜检查,该病基本可诊断,及时内科治疗,预后良好,早期行结肠镜检查对该病诊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59例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缺血性肠炎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及其发病机理。方法 所有病例均于症状出现后1 ~14 天内行全结肠内镜检查,并于首次检查后两周至四个月内复查肠镜,部分病例取病变粘膜活检,观察其临床特征及内镜下表现特点。结果 经大肠镜检查确诊的59 例缺血性结肠炎、不包括两周内曾服用过抗生素者,男20 例,女39 例,年龄25~81 岁,平均年龄53-86 岁,其中11 例为40 岁以下的年青人,高峰年龄为61 ~70 岁组,36 例患有动脉硬化相关性疾病,11 例无可以证明的基础病变,但其中的8 例有便秘史,3 例有下腹部手术史,2 例发生于乙状结肠癌。大部分为一过性炎症型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血便及腹泻,少数患者有呕吐或恶心:内镜下表现多样化,病变粘膜与正常粘膜界限清楚,多数病变位于左半结肠,无直肠病变者。病理表现无特异性。结论 缺血性结肠炎可以发生于各个年龄组,但以中年以上发病率为高,发病部位多位于血流相对不足的左半结肠,并易发生纤维狭窄。血管因素与肠管因素为致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31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辅助检查、治疗经过以及转归等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多发于老年患者,其中60岁者占54.8%(17/31)。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腹痛、腹泻以及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结肠镜下主要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病变主要见于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结论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症状与体征缺乏特异性,对于不明原因出现腹痛、血便或腹膜刺激征的中老年人应考虑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充分运用相关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诊以便血为主要症状的缺血性肠炎(IC)患者的临床特点、内镜特征和诊治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11年9月经临床、结肠镜和病理确诊的98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相关资料,所有病例均在腹痛等症状出现后10天内行全结肠镜检查,76例(77.6%)取病变黏膜活检,观察其病理组织学特点.结果 本病好发于老年女性(年龄>60岁),男女之比为1∶2.8.81例(82.7%)伴有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血液系统疾病等.临床表现绝大部分伴有腹痛(96.6%),且以左侧多见(50.0%).内镜检查发现病变部位主要在左半结肠,主要表现为结肠黏膜高度水肿、充血、出血、糜烂及溃疡.病理多为非特异性表现.绝大多数经过内科保守治疗好转,少数转为慢性.结论 对于老年女性患者出现急性便血伴有腹痛,合并有基础疾病的应首先考虑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应尽早行肠镜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内镜特点和转归   总被引:70,自引:1,他引:70  
目的 观察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内镜特征。方法 对60例缺血性结肠炎病人的临床经过及内镜表现进行总结。结果 本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87%),女性多见(男:女为1:2),且多数(76.7%)伴有可能相关的基础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血液病或腹腔手术史。早期内镜表现主要为结肠黏膜高度水肿、充血、出血、糜烂及溃疡。病变大多为一过型,如能早期诊断与治疗,多数预后良好。病变转归与发病年龄、病变程度及病程长短、伴随的基础疾病以及有无并发症可能相关。结论 结肠镜在诊断早期缺血性结肠炎中非常有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内镜表现及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资料及内镜特征。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老年人,多有相关的基础疾病,以腹痛、腹泻、便血为主要表现,内镜检查病变主要发生在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大多数病例呈一过性改变,预后良好。结论具有相关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发生腹痛、便血者,应考虑到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预后良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结肠炎的内镜及临床特点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目的 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内镜及临床特点。探讨其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收集分析1975年6月至2000年12月经结肠镜发现,病理确诊的36例缺血性结肠炎的相关资料。所有病例均在腹痛等症状出现后5d内行全结肠内镜及病理检查,并于首次检测后2周至2个月内复查大肠镜,部分病例取病变黏膜活检,观察其内镜下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经结肠镜检查确诊的36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男12例,女24例,年龄为35-84岁,平均年龄为60.5岁,其中50岁以上3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血便及腹泻等,病变多数位于左半结肠。一过性炎症型者30例,狭窄型5例,仅有1例坏疽型,病理学表现无特异性,结论 早期行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Ischemic colitis is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intestinal ischemia.It is a condition that is commonly seen in the elderly and among individuals with risk factors for ischemia.Common predisposing conditions for ischemic colitis are major vascular occlusion,small vessel disorder,shock,some medications,colonic obstructions and hematologic disorders.Ischemic colitis following colonoscopy is rare.Here,we report two cases of ischemic colitis after a routine screening colonoscopy in patients without risk factors for ischemia.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IC)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的方法,收集12例IC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相关的基础疾病、内镜表现、病理、化验、影像学资料及转归,并进行分析.结果 12例患者男女之比为1∶3,均为一过型IC,伴有相关的基础疾病者11例(91.7%),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100%),腹痛后便血(100%),多数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结肠镜检查示,病变部位以左半结肠为主(91.7%),表现为黏膜纵行充血、水肿、糜烂,黏膜下出血,病变黏膜与正常黏膜分界清楚.血浆D-二聚体检测以及影像学检查无异常表现.结论 有相关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出现腹痛、便血、胃肠道排空症状时,提示IC可能,早期结肠镜检查是确诊IC的首选方法,血浆D-二聚体检测以及腹部CT检查具有重要的阴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