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测定蝶窦及蝶鞍区手术解剖数据,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观察30例尸头和35例干燥颅骨标本蝶窦和蝶鞍区的结构,测量自前鼻棘至有关结构的长度、矢状角和侧偏角。结果 自前鼻棘至后床突的长为81.6±7.2mm,矢状角为34.6°±3.4°,偏侧角为5.9°±0.7°;至颈动脉管的长度为67.7±6.2mm,矢状角为32.3°±3.5°,侧偏角为6.8°±0.5°;至前床突的长为75.8±5.3m  相似文献   

2.
经鼻腔-蝶窦径路蝶鞍区手术的相关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量蝶窦及蝶鞍区手术解剖数据,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②方法观察30例尸头和35例干燥颅骨标本蝶窦和蝶鞍区的结构,测量自前鼻棘至有关结构的长度、矢状角和侧偏角。③结果自前鼻棘至后床突的长为81.6±7.2mm,矢状角为34.6°±3.4°,偏侧角为5.9°±0.7°;至颈动脉管的长度为67.7±6.2mm,矢状角为32.3°±3.5°,侧偏角为6.8°±0.5°;至前床突的长为75.8±5.3mm,矢状角为33.2°±3.8°,侧偏角为8.1°±0.8°.④结论蝶鞍区相关解剖数据对经鼻腔-蝶窦径路蝶鞍区手术有重要价值,且有助于手术的空间定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蝶窦的气化发育对蝶鞍区手术的影响。方法:对50例成人头颅行冠状位、矢状全及水平位薄层CT扫描,观测蝶窦气化发育的情况,根据蝶窦向蝶骨体、蝶骨小翼及鞍背气化的程度进行分型分度。结果:100例蝶窦中属甲介型为4%,鞍前型为18%,半鞍型为18%,全鞍型为14%,鞍枕型为46%;蝶窦的横径左、右侧分别为18.48mm和17.58mm;前后径左、右侧分别为22.20mm和20.82mm;上下径左、右侧分别为21.02mm和20.38mm。蝶窦外侧壁至正中线的距离左,右侧分别为14.78mm和15.18mm。结论:蝶窦的气化发育及分型分度为经蝶鞍区手术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鼻内镜下经蝶窦蝶鞍区手术中蝶窦前壁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鼻内镜下经蝶窦蝶鞍区手术准确寻找蝶窦口,避免损伤蝶腭动脉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15例国人头颅标本上,用游标卡尺和角规对30侧蝶窦前壁进行解剖学(走行、位置、外径以及与相关结构的距离)观察和测量.结果:鼻小柱根部至蝶窦口下极及蝶腭孔的距离分别为(60.40±3.21,58.10~72.76) mm和(62.14±1.93,59.50~73.40) mm;蝶腭孔至蝶窦口下极的距离为(12.20±1.10,8.10~16.35) mm,在蝶腭孔处蝶腭动脉的外径为(1.99±0.13,1.50~2.80) mm;蝶窦口下极至鼻中隔后上动脉及鼻中隔后下动脉的距离分别为(3.49±0.24,2.78~5.20) mm和(6.42±1.08,4.30~8.50) mm.结论:蝶窦口是经蝶窦蝶鞍区手术的重要标志;开放蝶窦时宜从蝶窦口内下方开放,以免损伤蝶腭动脉.  相似文献   

5.
对150例正常头颅平片进行了蝶鞍长径,深径、宽径和容积测量。结果:蝶鞍容积平均值儿童为494.1±137.0mm~3,青少年为551.2±161.4mm~3成年人为795±150.6mm~3。该测量对于地方性克汀病,垂体肿瘤、垂体侏儒症及席汉氏综合征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成人蝶窦解剖及变异的多层螺旋CT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 SL  Wang ZC  Xian JF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1):2172-2176
目的 明确蝶窦及其周围结构的精细影像解剖,探讨蝶窦不同气化类型与邻近结构的关系,为鼻内镜及颅底外科手术安全实施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07年3至11月260例副鼻窦患者多层螺旋CT资料,利用多层螺旋CT中的多平面重建(MPR)技术,从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对蝶窦及其周围结构进行系统地连续动态观察.结果 蝶窦气化类型发生率分别为:未发育型0.19%,甲介型1.54%,鞍前型8.08%,半鞍型22.88%,全鞍型20.58%,鞍枕型46.73%.不同类型窦腔在左右两侧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鞍背气化Ⅰ型48.08%,Ⅱ型25.19%,Ⅲ型26.73%,其中98.6%见于鞍枕型蝶窦.蝶窦腔内副分隔或骨嵴发生率为51.5%,随着蝶窦在蝶骨体内气化范围的增大,蝶窦内骨嵴的发生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蝶上筛房在不同类型蝶窦腔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翼管、圆孔突入蝶窦发生率分别为39.2%、15.8%,均见于翼突气化者.颈内动脉管0级13.5%,1级50.0%,2级26.9%,3级9.6%(其中88.0%见于鞍枕型,10.0%见于全鞍型);随着蝶窦在蝶骨体内气化范围的增大,2、3级颈内动脉管发生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神经管0级4.4%,1级19.2%,2级26.0%,3级29.1%,4级21.3%.随着蝶窦气化范围的增大,3、4级视神经管发生率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结合MPR技术多方位连续动态观察可准确显示蝶窦精细结构及其与周围结构立体关系,为鼻内镜及颅底外科手术安全实施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提供临床经口鼻蝶窦行垂体手术的应用解剖学资料,用肉眼和手术显微镜(10×)对30例成人颅底标本进行了研究。观测项目有(1)蝶窦的类型、大小、开口和隔;(2)覆盖蝶窦壁的骨质厚度;(3)蝶窦外侧壁上血管凸和神经凸的位置、形态和骨质厚度。对观测结果在经蝶窦行垂体手术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鼻内镜手术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得到推广发展,近年来对相关学科如鼻-眼外科、鼻-神经外科疾病的内窥镜治疗, 也取得了突破,这给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我科2000年9月-2001年4月,收治了9例病人,接受鼻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行蝶鞍区肿块摘除术,现将其术后并发症的病人临床观察经验和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报告76例蝶鞍区肿瘤经鼻蝶窦入路手术,采用鼻小柱“V”型切开,术中保留鼻中隔软骨,将取出的筛骨垂直板及部分犁状骨骨片作为修补鞍底之材料,余下部分仍复回原位,以保持正常的生理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10.
选100例成人颅骨标本直接测量蝶鞍,以X线对照研究。结果:蝶鞍各径线对照测量差别不显著,P>0.05,X线照片平均放大率分别为1.02~1.05之间;蝶鞍体积测量差别亦不显著,P>0.05,X线照片平均放大率为1.10。与Dichirol测量欧美成人资料比较,国人正常成人蝶鞍容积平均值小,而最大最小数值跨度大,给临床判断容积大小带来一定的影响,应结合蝶鞍轮廓,骨质等方面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16例鞍区生殖细胞瘤的临床和CT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病好发于儿童及青年,女性多见。临床常表现为尿崩症、视力障碍及丘脑下部-垂体功能紊乱。CT检查可确定肿瘤的部位,反映肿瘤的内部结构,提供恶性肿瘤的诊断依据以及确定脑积水的梗阻部位、发现蝶鞍局限性骨质破坏等。鞍区生殖细胞瘤起源于丘脑下部,如漏斗、视交叉、垂体柄等。肿瘤平扫呈高密度,少数可有多发、散在、小的低密度区;增强CT强化显著,低密度区无强化。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沿脑脊液循环种植性转移及沿邻近室管膜浸润生长等,可视为恶性肿瘤征象,后者对本病具有特征性意义。另外,部分病例鞍区与松果体医生殖细胞瘤并存,检查中要注意寻找。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外科回盲部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在50具成人尸体(男33,女17)上观测了回结肠动脉主干长度及分支行程和吻合情况,以及起端外径等。结合回盲部手术,讨论了手术中结扎回结肠动脉的平面,寻找血管的标志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手背动脉皮瓣的解剖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指软组织损伤,使用手背动脉皮瓣进行治疗更趋简单且预后良好。方法用43具成人上肢标本,35具红色乳胶灌注,8具铸塑模型,分层解剖。结果第1掌背动脉主要起自桡动脉;第2掌背动脉由腕背动脉和掌深弓上穿支吻合形成;第3,4掌背动脉主要起自掌深弓上穿支,但有细的腕背动脉分支加入。第2,3,4掌背动脉近侧吻合点和远侧吻合点径大于0.6mm。  相似文献   

14.
翼管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33个成人颅,对翼管的位置、形态进行观测,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了讨论。翼管位于翼突内侧板基部,可分为前、中、后三段,中段为理想的钻探部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给面部整形提供有用的肌皮瓣。方法 在30具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上,将颈阔肌分为四个肌皮区,借助解剖显微镜观察了各区的动脉来源。结果 舌骨上肌皮区的血供主要靠面动脉,另外有颈外动脉、耳后动脉和枕动脉;舌骨下肌皮区由甲状腺上动脉供应;胸锁乳突肌皮区无明显的动脉干,由附近动脉的分支分布于此区;颈外侧肌皮区主要由颈横动脉的分支供应。结论 本研究为面部整形肌皮瓣的来源提供了可行性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46侧上肢标本的测量,对桡侧肌皮支的起始与行程、分支与分布,管径及血管吻合进行了解剖学观察。结果:①桡侧肌皮支80.4%来源于前臂骨间背侧动脉,19.6%来源于桡侧返动脉。②桡侧肌皮支分别与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的桡侧骨皮支和桡动脉的桡侧返动脉吻合,为前臂背外侧皮肤及浅筋膜的主要营养血管。③桡侧肌皮支自起始处至穿深筋膜点的长度约为45.1±6.8mm,穿筋膜点处的管径为0.44±0.14mm,且穿深筋膜点的位置怛定。本研究为以骨间背侧动脉桡侧肌皮支为血管蒂的皮瓣,提供了可靠的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游标卡尺、量角仪等对成人尸体的头静脉末段进行了解剖和测量,观察其用于脑积水分流术的可行性。结果,头静脉具备位置恒定、管径适宜、瓣膜可防止血液返流等解剖学特点。认为,侧脑室一头静脉为一较理想的脑积水分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小儿掌长肌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72侧3岁左右的童尸上肢,对掌长肌的形态、动脉和神经进行了观测。肌腹的长、宽、厚分别为45.73±1.18mm、5.85±0.18mm和2.38±0.05mm。动脉主要发自尺侧返动脉、肱动脉和尺动脉。神经发自正中神经,其长和宽分别为11.39±0.36mm和0.70±0.03mm。神经多与一动脉支伴行,从肌腹的中1/3段深面入肌。还就其临床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50具童尸100侧腹股沟浅淋巴结的分群、分布、数目、大小、体表定位作了观察和测量,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