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药物自我处置及症状自我监控对首发精神分裂症(FEP)患者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经治疗达临床痊愈的FEP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药物治疗;训练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药物自我处置和症状自我监控训练8周。并于训练第2周末、4周末、8周末及随访1年末评定PANSS、SDSS。结果:1随访结束时,训练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2训练4周末起开始,训练组患者的PANSS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训练4周末起开始训练组SD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药物自我处置和症状自我监控训练,对控制FEP患者精神症状、预防复发、改善社会功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药物自我处置程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药物自我处置程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66例住院非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变的前提下,训练组按照<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进行分组训练8周,8周后两组随访6个月.采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1)训练8周末及随访6个月时,训练组的SDSS总分、GQOLI-74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SS总分:8周末时两组分别为(2.6±2.7)分与(4.9±3.1)分;6个月时两组分别为(1.7±2.4)分与(4.2±3.2)分.GQOLI-74总分:8周末时两组分别为(68.0±10.6)分与(61.1±12.2)分;6个月时两组分别为(70.3±9.9)分与(62.7±11.3).(2)同组不同时点比较,①训练8周末及随访6个月时与入组时比较,训练组SDSS总分[(2.6±2.7)分和(1.7±2.4)分与(6.8±3.1)分,P<0.05]及两组GQOLI-74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随访6个月时与8周末比较,训练组的SDSS总分[(1.7±2.3)分与(2.6±2.7)分,P=0.003]及GQOLI-74总分[(70.3±9.9)分与(68.0±10.6)分,P=0.0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相关分析显示,患者SDSS总分与GQOLI-74总分呈负相关(P=0.000).结论 <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训练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适宜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定社会技能训练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结局的作用.方法 86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维持治疗合并社会技能训练组(训练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复发率、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社会功能缺陷表(SDSS)定期纵向评定,随访期16个月.结果 经16个月治疗随访,训练组ITAQ评分、治疗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PANSS总均分、阳性与阴性症状均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SD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程式化社会技能训练对恢复患者自知力、提高维持治疗依从性、降低疾病复发,改善社会功能具有明显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樊献丽  李晋华  刘世兴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3):2906-2907,2932
目的:探讨药物自我处置和重返社会技能训练程式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训练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一般工娱治疗,训练组另接受药物自我处置和重返社会技能训练程式各4周,患者出院后随访观察6个月。采用阳性症状量表(SAPS)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大体评定量表(GAS)在训练期始、末和随访期半年末结束时分别进行评定。结果:训练前两组患者各观察指标(SAPS和SANS、SDSS和GAS)的评分(z±S)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参加药物自我处置和重返社会技能训练程式训练后8周末、随访期半年末结束时训练组SAPS、SANS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AS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SDS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后随访8周时训练组的复发再住院率(2.4%)低于对照组(7.0%),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最后时点随访期半年末结束时训练组复发住院率为7.3%,明显低于对照组23.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开展药物自我处置和重返社会技能训练程式能够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提高其药物治疗依从性,改善其社会功能和社交技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程式训练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程式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防残,康复的作用.方法: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训练组患者进行程式训练,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的精神康复干预,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用BPRS量表评价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用SDSS量表评价病人的社会功能缺陷情况,并比较两组病人出院后的服药依从性,复发情况及(再)就业情况.结果:出院6个月、12个月训练组病人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训练组明显好于对照组,训练组的病情复发率和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训练组的再就业率高于对照组,1年后两组间SDSS第1、5、6、9、10项及总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程式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疗效,减少复发,有效延缓社会功能缺陷,尽早重返社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程式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防残,康复的作用。方法: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训练组患者进行程式训练,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的精神康复干预,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用BPRS量表评价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用SDSS量表评价病人的社会功能缺陷情况,并比较两组病人出院后的服药依从性,复发情况及(再)就业情况。结果:出院6个月、12个月训练组病人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训练组明显好于对照组,训练组的病情复发率和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训练组的再就业率高于对照组,1年后两组间SDSS第1、5、6、9、10项及总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程式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疗效,减少复发,有效延缓社会功能缺陷,尽早重返社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社会技能训练对维持治疗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会技能训练对维持治疗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经系统治疗症状明显改善后,在门诊维持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原有抗精神病药物及剂量不变的情况下,对研究组进行程式化社会技能训练模式干预。并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随访评定。结果研究组完成39例,对照组完成40例。经社会技能训练后,研究组BPRS与SDSS平均分与训练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研究组与对照组BPRS与SDSS平均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维持治疗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结合积极的社会技能训练可以进一步改善其症状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药物自我处置程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6例住院非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n=33)和对照组(n=33).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变的前提下,训练组按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进行分组训练8周.采用自制的药物依从性评分表和工作能力评分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表对2组患者评估.结果 训练组8周后及随访6个月治疗依从性、SDSS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依从性(χ~2=9.188,29.630,P<0.01);SDSS总分[(2.63±2.74)分,(5.27±3.05)分,(1.69±2.35)分,(4.91±3.06)分,P=0.000];训练组随访6个月工作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9.443,P=0.000).同组不同时点比较,训练组8周时患者治疗依从性(χ~2=8.053,P=0.018)、SDSS总分[(2.63±2.74)分,(6.81±3.06)分,P=0.000]较入组时有显著提高;2组随访6个月的治疗依从性均下降且与8周时有显著性差异(P<0.01).相关分析显示,患者SDSS总分在随访6个月时与治疗依从性及工作能力呈正相关.结论 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训练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其的社会功能和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药物自我处置程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6例住院非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变的前提下,训练组按照Liberman编写的《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进行分组训练8周,对照组仅采用单纯药物治疗。8周后两组随访6个月。采用自制的药物依从性评分表和工作能力评分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训练组治疗依从性、SDSS总分、工作能力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同组不同时点比较,训练组8周及随访6个月患者治疗依从性、SDSS总分、工作能力等较入组时有显著提高(P〈0.05);两组随访6个月的治疗依从性和工作能力均下降且与8周时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相关分析显示,患者工作能力在8周和随访6个月时与SDSS总分呈正相关;SDSS总分在随访6个月时与治疗依从性呈正相关。结论:《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训练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其社会功能,提高其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6例住院非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n=33)和对照组(n=33)。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变的前提下,训练组按照Liberman编写的“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进行分组训练8周,8周后两组随访6个月。采用自制的药物依从性评分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CQOLI-74)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8周及随访6个月后训练组治疗依从性、SDSS总分、GQOLI-74总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P〈0.05)。同组不同时点比较,训练组8周及随访6个月患者治疗依从性、SDSS总分、GQOLI-74总分等较入组时有显著提高(P〈0.01或P〈0.05);两组随访6个月的治疗依从性下降,且与8周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在8周和随访6个月后,患者GQOLI-74总分与SDSS总分、治疗依从性呈负相关,SDSS总分与治疗依从性呈正相关(P〈0.01)。结论“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训练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其社会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干预组家属实施1年的康复培训教育以帮助家属在家庭中为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干预1年后,干预组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总分及社会性退缩、家庭外的社会活动、家庭内活动、对外界的兴趣和关心评分[(23.4±6.8)、(1.64±0.30)、(1.76±0.66)、(1.74±0.78)和(1.17±0.73)分],简明精神病量表中焦虑、装相和作态评分[(1.79±0.42)和(1.36±0.31)分],均低于对照组[(38.5±3.4)、(2.96±0.47)、(2.67±0.88)、(2.75±0.98)和(2.12±0.84)分;(2.46±0.48)和(1.78±0.27)分](均P〈0.05)。提示开展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教育对患者的症状及功能恢复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桂西北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干预效果。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温暖工程干预。两组患者入组时和干预1年后分别采用自制的服药依从性调查问卷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患者进行测评,观察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社会功能状况。记录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12个月疾病复发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SD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后研究组的服药依从性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1),SDSS评分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的服药依从性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SS评分显著下降(P〈0.01),干预1年后研究组的服药依从性和SDSS评分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出院6个月、12个月疾病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服药依从性调查分析后给予温暖支持工程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减少疾病复发,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采取社会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 98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维持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社会功能训练。结果经过6个月的干预后,研究组SDSS及BPRS分值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干预前(P〈0.05)。结论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社会功能训练能够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及精神症状,为完善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辛一帆  李光梅 《西部医学》2013,25(8):1215-1217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齐拉西酮)和对照组(利培酮)各36例,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及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40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60分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评定治疗前、治疗后2、4、8周减分上的差异。疗效按治疗8周时减分率评定,以痊愈+显效作为有效率评价。使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63.9%,对照组总有效率66.7%,两组疗效相当(P>0.05)。TESS评定中两组均有头晕、头痛、恶心、便秘等症状。但对照组则以静坐不能、肌张力增高,特别是体重增高及闭经率显著差异(P<0.05~0.01)。两组各时点BPRS、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但在8周研究组PANSS阴性症状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但不良反应更轻,无明显体重增高、闭经等,是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5.
李文秀 《河北医学》2013,(8):1173-1175
目的:比较分析精神分裂患者采用社区康复和长期住院两种治疗模式的疗效情况。方法:对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前瞻性对照研究,其中社区康复组41例,住院治疗组41例,对两组进行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以及社会活动(SF)、体能(PF)、一般健康(GH)、身体影响(RP)、心理健康(MH)等情况比较分析。结果:社区康复组患者的体能(PF)、精神影响(RE)、体能影响(RP)、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等优于住院治疗组(P〈0.05),住院治疗组患者在心理健康(MH)、精力(VT)、一般健康(GH)优于社区康复组(P〈O.05),两组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无显著差异(P〉O.05)。结论:精神分裂症社区康复在躯体健康方面比较具有优势,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用社区康复对于控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具有较好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备相应条件的地区可酌情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愈率、康复率,减轻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使精神卫生的防治更具可行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方法干预组和对照组在给予药物相同的情况下,干预组采用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综合、连续、协调、可及的人性化全科医疗服务模式加以干预。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BPRS、PANSS、SDS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服药依从性增强,复发率减少,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科医疗服务模式是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的有效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期采用社会技能训练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70例维持治疗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组,按入组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以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社会技能训练,观察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PRS评分及SDSS评分情况、复发情况。结果:半年后,两组患者BPRS评分及SDSS评分均较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的BPRS和SDS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5.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86%,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期采用社会技能训练可明显改善其预后,降低复发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治疗(CBT)对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疗效和预后观察。方法:选取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CBT合并奥氮平组)和对照组(奥氮平组)各30例,研究组在口服奥氮平基础上,进行为期12周的CBT治疗,随访6个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疗效,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定社会功能,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末及随访结束时,研究组与对照组同期对比,PANSS各项评分显著降低(P<0.05或P<0.01)。半年随访时,研究组SDSS大部分项目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23.3%和51.7%,研究组与对照组停药率分别为6.7%和31.0%,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BT合用奥氮平治疗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比单一药物治疗更具有优越性,近期疗效更明显,治疗依从性更好,复发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管理措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6月在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平湖分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管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管理。分别于入院时、入院后2、8周采用简明精神疾病评价量表(BPRS)、社会能力缺陷调查量表(SDS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效果评定并比较。结果①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及入院后2周时BPRS量表总分及各分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后8周时,观察组焦虑抑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敌对猜疑、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 =6.88、6.97、8.27、7.39,均〈0.01)。②两组入院时、入院后2周SDSS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后后8周SDS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入院后8周观察组SCL-90量表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及偏执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项目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管理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