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社区不同级别高血压患者中西医结合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南京西路社区5个居委会健康档案登记在册的高血压患者4 776人为干预组,进行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分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在社区高血压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干预,干预时间2年,比较干预前后各组的规范管理率、控制率。结果 :通过2年的社区高血压中西医综合干预,3组高血压患者的规范管理率有明显提高,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低危组的血压控制率比干预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两组血压控制率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中西医结合综合干预是社区高血压管理的有效途径,高危组患者是今后关注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2.
药品经济学在药费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朝军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34)
近年来,我国的医疗费用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远超出了国内生产总值10%左右的增长速度,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医院的业务收入中有50%左右来源于药品,因而医疗费用的控制焦点之一就是如何控制药品费用的迅速增长.造成药品费用迅速增长的因素:(1)合理因素即不可控因素,如人口增加和老龄化、疾病谱改变、慢性病增加、居民保健意识增加、药品成本提高等;(2)不合理因素,如价格管理存在漏洞,医院补偿机制不完善,以药养医、用药管理松懈,现行的医疗制度存在弊端和不合理用药等. 相似文献
3.
袁朝军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23):163-163
近年来,我国的医疗费用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远超出了国内生产总值10%左右的增长速度,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医院的业务收入中有50%左右来源于药品,因而医疗费用的控制焦点之一就是如何控制药品费用的迅速增长。造成药品费用迅速增长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根据药房获益经理Eopress Scripts的一份新报告,美国消费者在2004年由于使用通用名药增加,节省了200亿美元,在2005年及未来几年,节省的费用仍将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5.
闫玉英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21):76-77
目的探索适合农村地区应用、高血压患者易于接受、可有效提高血压控制率的管理方法。方法在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采取医师负责制,以正常血压值为控制目标,强调非药物治疗的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个体化随访管理研究。结果高血压患者经过6个月的管理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管理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管理6个月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及非药物治疗率均高于管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农村地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个体化规范化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方法简便易行,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6.
郭子更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6):110-111
近年来随着经济生活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病成为主要慢性病种,其患病率呈现增高的趋势,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为了解我县农村高血压患病情况,有针对性防治高血压,我们于2012年3~5月份对窦妪镇部分村成年人进行血压测量,以观察高血压病患病情况和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整群抽取窦妪镇北牛庄村、赵庄村、南赵台村、梅家村、王村等4个村>18岁的成年人作为调查对象, 相似文献
7.
李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3):225-226
目的 评价健康管理对农村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作用。方法 选取120例农村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及干预的基础上再给予血压管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半年后心血管疾病因素及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血压管理干预后半年后,血压管理组患者心血管疾病因素显著下降(P〈0.05),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健康管理能显著降低农村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因素及血压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引入“慢病小屋”方法.探讨其在高血压社区防治中的效果.方法 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辖区内选取高血压患者58名左右,比较引入“慢病小屋”方法前后.居民血压控制率及高血压患者的管理覆盖率变化,干预时间为3个月强化.结果 克拉玛依市干预前与干预后结局血压知晓率分别为41%和80%,高于基线的21%,干预组的血压控制率高于对照组,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病小屋”方法在高血压社区防治中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调查农村老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农村老年高血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内江市市中区白马镇423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调查研究,其中老年高血压患者136例,进行统一问卷调查,并收集相关体检资料。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日常生活中盐摄入量和吸烟量明显较正常血压者高(P<0.05),日常活动量较少(P<0.05),LDL含量明显较正常组高(P<0.05),而HDL含量则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Logistics逐步回归分析后发现,年龄、盐摄入量、吸烟量和LDL是老年高血压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往往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对农村老年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月已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2个小区,共计326例高血压患者,按小区分为干预组(152例)和对照组(174例)。对照组采用患者自我管理方法;干预组进行规范化管理,采取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开展健康教育讲座、个体化随访、疾病相关饮食及用药指导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治疗率[65.13%(99/152)]、控制率[53.95%(82/152)]较干预前[分别为49.34%(75/152)、29.61%(45/152)]明显上升,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4.02%(94/174)、31.61%(55/1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效果显著,简便易行,值得在基层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我院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抗高血压药物应用情况,分析其合理性。方法利用我院药房计算机数据库调查并记录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862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抗高血压药物名称、用法用量、疗程、数量、费用、联合用药情况等资料,统计分析联合用药情况,并通过药物利用指数来评价抗高血压药物应用的合理性。结果我院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用药有效率为88.3%(761/862),最常用的3类抗高血压药物是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利尿剂,用药频度分别为5387、4936和931。用药频度排名前10位的抗高血压药物的药物利用指数均在的合理范围内(0.74—1.05)。联合用药率为52.2%(450/862),其中以二联用药为主[38.1%(328/862)],联合用药基本合理。结论我院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门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抗高血压药物应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查阅2012年1~12月临床诊断为糖尿病高血压且应用抗高血压药的处方,对用药种类、频度、药物利用指数、日均费用以及联合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频度(DDDs)前5位的是依那普利、替米沙坦、硝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和咪达普利;大部分药物的药物利用指数〈1。联合用药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与钙通道阻滞剂联用最多。结论本院门诊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抗高血压药的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4.
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与受体部位药物平衡,因而其与药效或药物不良反应密切相关。在特定病理生理情况下,对游离药物进行监测(TDM)更有意义。本文介绍了常用的游离药物浓度监测的样品处理和检测方法,及其在抗癫痫药、心血管药物、免疫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等游离药物浓度监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对于高血压的临床药物选择,众多医生见仁见智。为了解临床医生在高血压防治药物选择上的具体情况,特做此调研,旨在规范临床用药,提高用药合理性,造福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社区护士介入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用药清单管理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济南市妇幼保健院舜玉路社区门诊收治的480例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对照组与研究组, 各24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降压药物指导, 研究组开展社区护士介入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用药清单管理, 均持续3个月。采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8条目量表(MMAS-8)评价入组时、干预1个月、干预3个月降压药物服用依从性;并记录入组时、干预1个月、干预3个月收缩压(DBP)与舒张压(SBP), 计算血压控制达标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对照组219例, 研究组221例纳入最终分析。对照组男126例, 女93例, 年龄62~87(76.40±8.26)岁, 高血压病程(6.82±2.64)年。研究组男132例, 女89例, 年龄61~90(76.28±8.41)岁, 高血压病程(6.76±2.72)年。干预后1个月、3个月研究组MMAS-8评分[(6.25±0.91)分比(5.36±0.84)分、(6.78±0.83)分比(5...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观察应用PDCA循环法促进重点监控药品管理效果,为医疗机构重点监控药品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比较某院采用PDCA法前后两年重点监控药物的消耗及处方点评情况。对照组为2019年传统管理法的住院病例,观察组为2020年采用PDCA管理法的住院病例。结果 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后,重点监控药品消耗金额大幅下降(P<0.001);无适应证用药、重复用药、用法用量及给药途径不适宜、疗程过长等处方不合理问题得到有效控制(P<0.05),处方合格率由原来的65.96%提高至90.76%(χ2=27.010,P<0.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χ2=37.044,P<0.001)。结论 PDCA管理法针对重点监控药品持续闭环管理,能够最大程度控制药费,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促进合理用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9.
Targeted sampling, multiple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and peer interviewers have been used with success for studies of injecting drug users (IDUs) in main cities. This paper reports the success of a trial of these research methods with IDUs in a rural centre. Recruitment via outreach (for individual interviews and for focus groups), street intercept and service-based surveys (methadone clinic and prison based surveys) were found to be viable and to vary in their success in recruiting subgroups of IDUs. Their use in combination is recommended so that the largest possible range of IDUs can be recruited. The close involvement of peer interviewers and of an advisory group in planning and implementing these data collections was essential. Advertising was not found to be successful for recruiting to a phone-in, for focus groups nor to a community forum. Concerns about anonymity, 'paranoia' and a general lack of a cohesive IDU community were barriers to recruitment. 相似文献
20.
Atholl Johnston Panagiotis Stafylas George S Stergiou 《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2010,70(3):320-334
Cost-containment measures in healthcare provision includ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rapeutic and generic drug substitution strategies in patients whose condition is already well controlled with pharmacotherapy. Treatment for hypertension is frequently targeted for such measures. However, drug acquisition costs are only part of the cost-effectiveness equation, and a variety of other factors need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switching antihypertensives. From the clinical perspective, considerations include maintenance of an appropriate medication dose during the switching process; drug equivalence in terms of clinical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issues, including the diverse adverse-event profiles of available alternative drugs, differences in the ‘inactive’ components of drug formulations and the quality of generic formulations. Patients'' adherence to and persistence with therapy may be negatively influenced by switching, which will also impact on treatment effectiveness. From the economic perspective, the costs that are likely to be incurred by switching antihypertensives include those for additional clinic visits and laboratory tests, and for hospitalization if required to address problems arising from adverse events or poorly controlled hypertension. Indirect costs and the impact on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also require assessment. Substitution strategies for antihypertensives have not been tested in large outcome trials and there is little available clinical or economic evidence on which to base decisions to switch drugs. Although the cost of treatment should always be considered, careful assessment of the human and economic costs and benefits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 substitution is required before this practice is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