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染性心内膜炎若不治疗,临床预后极差,积极的外科手术是治疗该病,挽救患者生命的有效方法。我院自1996—02—2003-12共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3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1987年~1998年间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经验.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4例,均手术治疗;继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2例,其中1例二次手术置换主动脉瓣.结果,5例手术病人全部治愈,未手术者死亡.随访4例,除出院后4个月突然死亡1例外,余3例心功能正常.通过上述总结,作者认为:(1)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使用2周左右的抗生素治疗,体温不能控制,血培养多次阳性,且为耐药菌株,心功能逐渐减退,应积极外科.(2)对先天性心脏病伴右心瓣膜感染者可行单纯病变修补,左心瓣膜病变应行瓣膜置换术.(3)术中彻底清除病灶,术后大剂量使用抗生素治疗,能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43岁。因活动后胸闷、心悸20余年,二尖瓣置换术后15年,间断发热、咳嗽3月,加重10天,于2008年10月入院。患者因活动时胸闷、心悸,于1992年在"武汉亚州心脏病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相似文献   

4.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acute infective endocarditis,AIE)发病急骤,病情呈进行性恶化的脓毒败血症表现,若未能及早诊断和治疗,多于数天至6周内死亡,临床上属于较严重的一类疾病,在空勤人员的健康管理中实属罕见,容易被忽视,航空医师和体检医师应提高警惕,避免航空人员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5.
病例男性,20岁,因发热头痛4d,全身皮肤散在出血点1d入院。入院前4d因受凉后出现发热、咽干、咽痛、全身乏力,头痛进行性加重,体温最高时达39.4℃,无咳嗽、咳痰、胸痛等其它不适症状,在当地卫生所输注青霉素治疗3d,病情未见好转;病程第4d头痛加重、全身皮肤发现散在出血点,大腿肌肉酸痛,来我院诊治,  相似文献   

6.
<正>病人,男,69岁。于2013年4月2日晚间入院。其糖尿病未系统治疗并控制血糖,发热原因不明以午后为重,伴肌肉酸痛,无盗汗,体温最高达38.5℃。曾至省人民医院检测血糖为20 mmol/L,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应用头孢孟多静滴抗感染治疗效果不明显,仍持续发热。3个月来体质量减轻约5 kg。既往患原发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7.
8.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马鲁楠1刘卫侠21病历简介患者,男,29岁,因发热70天,口角右歪、左肢体力弱40余天以急性播散性病毒性脑炎入院。病史:起病初期发热,体温38~40.5℃,畏寒。曾用抗菌素、抗结核药及激素,体温控制在37℃左右,...  相似文献   

9.
感染性心内膜炎104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10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资料,其中先心病75例(72.1%),风心病21例(20.0%),心脏无基础病变8例(7.7%)。结果提示:(1)先心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根治是减少IE发生的主要预防措施:(2)发热、贫血,栓塞,肝大和脾大等的发生率显著降低;(3)赘生物侵犯主动脉瓣的概率(44.2%)高于二尖瓣(24.7%),且主动脉瓣IE多起病急,进展快,短期进展为顽固性心力衰竭,唯有尽早行瓣膜替换术;(4)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血培养性阳率下降;(5)适当的内科治疗与积极的外科治疗相结合是IE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聂敏 《西南军医》2008,10(4):67-67
患者男性,20岁,因发热头痛4天,全身皮肤散在出血点1天入院。入院前4天因受凉后出现发热、咽干、咽痛、全身乏力,头痛进行性加重,体温最高时达39.4℃,无咳嗽、咳痰,胸痛等其它不适症状,在当地卫生所输注青霉素治疗3天病情未见好转,病程第4天头痛加重、全身皮肤发现散在出血点,大腿肌肉酸痛,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查血常规示WBC14.8×10^9/L。RBC:4.01×10^9/L,Hb:130g/LPLT:12×109/L,NE:77.6%,LY:10.1%,  相似文献   

11.
29例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IE)当前的临床特征。方法;前瞻性研究了我市近10年来收治的29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儿。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在小儿中发病率较高,占住院病儿的0.23%,男女比例为2:1。10例患儿年龄小于2岁,19例年龄大于2岁,绝大多数为青少年。两组患儿在病原学和预后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先天性心脏病是22例患儿的易患因素。金黄色葡萄球菌(13例)和草绿色链球菌(6例)是最常见的病原菌。有9例为继发感染,其中6例病变存在于修复后的瓣膜上。结论:在小儿中,尽管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 方面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但它仍为一种严重的疾病,其病死率高达24例。年龄小于2岁、致病菌为金葡菌、经历瓣膜手术是预示不良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13.
患者男性,76岁。因“发热伴腰痛10天”,于2018年6月16日入院。10天前进食变质狗肉后出现腰痛。查体发现: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浊音界无扩大,心率78次/min,律齐,各心脏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经左氧氟沙星治疗无明显疗效。6月19日超声心动图检查:主动脉无冠瓣弱回声-赘生物(图1),改变治疗方向给予美罗培南。  相似文献   

14.
1 病历简介 患者,男,38岁,因咳嗽、憋喘、心慌半年,加重5天入院.  相似文献   

15.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病原微生物循血行途径引起的心内膜、心瓣膜或邻近大动脉内膜的感染,并伴赘生物.近年来,葡萄球菌(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呈增多趋势[1].万古霉素是临床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一线药物[2].连续肾替代治疗(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检查,常规行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主要观察赘生物部位、大小、数目、活动度及瓣膜反流程度。结果 89例患者中,超声心动图均发现瓣膜赘生物形成,其中以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受累为主;彩色多普勒显像瓣膜可有不同程度反流。结论超声心动图影像学技术对于心脏瓣膜赘生物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心功能改变、术前的决策以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侯海军  马浩  冯兴军 《武警医学》2013,24(12):1093-1096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31岁,主因发热1个月,加重伴头痛3 d入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热,体温38~39.5 ℃,伴头痛、咳嗽,不伴咳痰及恶心、呕吐,当地医院以结核病治疗,体温未见明显下降,近2 d病情加重,体温最高40 ℃,伴言语不清,无明显意识障碍和肢体抽搐,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CT检查显示:左侧大脑半球混合高密度影,考虑脑出血,血管畸形待排除(图1).患者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门诊以脑出血收入神经血管外科病房.入院查体:平卧病床,嗜睡状态,刺激可睁眼,查体不合作,双侧瞳孔等大,双侧直径2 mm,对光反应灵敏,右侧额纹、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左偏侧偏斜,右下肢体肌力1级,左侧肢体肌力5级,双侧肌张力正常,右侧巴宾斯基征(+),左侧巴宾斯基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16例IE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并附一典型病例加以详述。在此基础上总结了IE的病因,分类,侵犯部位及易患对象,且重点描述了IE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鉴别诊断。结果:超超心动诊断IE的准确率约为80%,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结论:超超心动图是诊断IE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以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5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24例;年龄35~69(49.2±7.9)岁。超声心动图提示有赘生物或瓣膜穿孔49例,其中二尖瓣15例,主动脉瓣25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同时受累11例,同时累及三尖瓣3例、肺动脉瓣1例。同期行瓣膜置换术或成形术,原发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畸形矫治术。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全程给予抗生素治疗。结果手术前死亡2例,均因赘生物脱落而导致脑栓塞继而引起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其余51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患者无一例死亡,术后均治愈出院,随访49例,随访时间12~36个月,均无感染复发,术后1年心功能恢复NYHA分级Ⅰ~Ⅱ级。结论心内已有赘生物形成的心内膜炎患者早期行外科手术能降低病死率,确切的外科治疗和良好的围术期管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外科综合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价值。方法对6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术前使用大剂量青霉素与庆大霉素,其中15例行急诊手术,16例行亚急诊手术,31例行择期手术。手术主要清理赘生物、被感染的瓣膜组织及瓣周脓肿,并矫治心内病变。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死亡4例,58例治愈出院。除3例失访外,其余随访2年心功能均恢复到Ⅰ~Ⅱ级。结论在抗感染同时积极采取外科干预治疗能有效降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