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童华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6):98-99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参加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后对其自我管理能力及对血压控制达标的影响。方法对158例高血压患者以参加社区自我管理小组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常规高血压三级管理以促进自我管理,并在参加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前后采用问卷方式进行调查。结果社区高血压患者参与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后自我管理能力和血压控制达标率较参加前有显著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参加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不仅是提高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知识的认识,同时也明白了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增强了自主性,同时自我管理能力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2.
健康教育对提高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系统化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提高生命质量。方法将127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教育组从入院第1天起给予系统的健康教育,出院后每月参加"高血压之家"健康教育活动。对照组给予常规住院宣教。所有患者于出院3月后回访。结果在遵医服药、饮食指导、运动康复、自我监测和心理状态五个自我管理方面,教育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3.
4.
探讨以成立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这种形式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使高血压患者对危险因素知晓率、经常运动率,规则服药率,高血压控制率显著提高,吸烟率、饮酒率降低,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发生了改变。本文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小组的调查,了解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实施效果、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以便于我们总结和探讨此类慢性病的管理方法,使医务人员更好的指导患者掌握和控制此类慢性病的技能和方法,最终达到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病情进展的影响.方法 56例病程1~5年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30例)和非健康教育组(26例),比较干预1年后两组的病情进展情况.结果 健康教育组住院率、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非健康教育组.结论 适当的健康教育能提高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中青年人患高血压的发病率正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再加上中青年人主观上缺乏自我保健意识,无暇顾及健康问题,不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能对疾病本身具有充分认识和重视,导致高血压病的各种并发症日益增加,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实用医药杂志(山东)》2016,(7)
<正>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长期血压控制不佳可引起肾功能衰竭、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报告显示,高血压已经成为全球首要的疾病危险因素和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据统计,2010年我国高血压患者约达2亿,且仍处于高血压快速增长期[3]。原发性高血压目前尚无根治办法,虽然降压药物能使90%以上的高血压降至正常,但是血压的长期控制并不理想[4]。成功控制高血压需要社区卫生人员与患者共同参与和管理,其关键在于 相似文献
8.
王颖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260-260
目的了解高血压病患者在生活中对高血压知识掌握情况,心理状态及自我管理能力。方法通过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将20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三组,并分别实施健康教育指导。结果 200例患者不同程度地掌握了高血压知识及相关操作技能。结论控制高血压的发展除使用降压药物外,还需靠社会医学、心理医学和行为医学,健康教育可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生活习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社区小组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为社区高血压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社区高血压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小组干预模式,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半年的自我管理隋况,包括遵医嘱服用控制高血压药物、调理饮食、稳定情绪、适当运动、定期复诊。结果实验组患者小组干预后,患者对自我管理的效果更好,遵医用药为90.00%、调理饮食为86.00%,稳定情绪为82.00%,适当运动为90%,定期复查为96.00%。对各个指标的正确回答率更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高血压管理过程中使用小组干预的效果较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体检中心开展健康教育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遵医行为的督促作用及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在我中心首次查体的152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短信提醒、电话随访、定期体检及联系家人督促配合治疗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通过发放高血压治疗评估调查表进行疗效分析。结果干预组的遵医行为符合率、血压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体检中心开展健康教育能很好的提高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于中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心理治疗联合利培酮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甄选某院2018年5月~2019年7月中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00例,对照组单独行利培酮治疗,观察组行心理治疗联合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社会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较低(70.00%,P<0.05);实施治疗前两组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实施治疗后两组SSPI、ADL评分均升高,其中观察组SSPI、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眠、头晕、恶心、腹痛以及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心理治疗联合利培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了其社会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同时具备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青中年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超声、血脂、血糖、血粘度变化.方法 对52例青中年脑梗死患者及38例非糖尿病、非冠心病、非脑梗死对照者作颈动脉超声检测,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性质和颈动脉内径,并作血脂、血糖、血粘度测定.结果 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53.85%),颈总动脉(CCA)内膜-中层厚度(IMT)和CCA内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以软斑为主(60.1%).脑梗死组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血粘度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均P<0.01).结论 青中年脑梗死患者大多有颈动脉粥样硬化、血脂、血糖、血粘度水平异常,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对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高压氧联合法舒地尔对青壮年脑梗塞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青壮年脑梗塞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脱水降压、抗血小板凝聚、脑细胞保护剂及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高压氧联合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和血清TNF-a、IL-6和CRP浓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和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塞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0.05);观察组心源性卒中型和其他类型青壮年脑梗塞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7 d、14 d血清TNF-α、IL-6和CRP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法舒地尔治疗青壮年脑梗塞效果确切,并能调节血清中TNF-α、IL-6和CRP的水平,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进一步实践。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2年1月~2003年6月住院治疗的200例高血压病人及其家属实施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结果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有所提高,树立了正确的健康观念,以稳定的情绪、正确的心态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对高血压病人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具有肯定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后遵医行为的改变。方法:选择2011年上海某社区5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337例,调查其生活方式,并进行健康教育,一年后评价患者遵医行为。结果:健康教育后患者收缩压从干预前的(166±5.6) mmHg降至(132±6.8)mmHg,舒张压从(102±3.2)降至(82±2.4)mmHg;血压控制率从干预前的40.06%增至干预后的91.69%。测血压、服药、体检、饮食控制、戒烟限酒等遵医行为明显提高(P<0.05)。结论:社区健康教育能提高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和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青年无症状脑梗死病情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124例中青年无症状脑梗死患者的血浆HCY水平、维生素B12(Vit B12)和叶酸(FA)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等指标进行测定,并与102例健康人群组成的对照组同期指标比较。结果:血浆HCY水平与血浆的叶酸(FA)和Vit B12水平均存在负向相关,中青年无症状脑梗死组的血浆HCY水平高于对照组7.14倍,内动脉系统脑梗死与血浆HCY水平存在危险性的水平梯度。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中青年无症状脑梗死的一个危险因素,FA和Vit B12水平的降低是导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中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尿酸及血脂的关系。方法:选择同期体格检查青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采用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测,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狭窄,分为颈动脉硬化组56例、颈动脉正常组34例,另选25名体格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尿酸(UA)、血脂的水平。结果:颈动脉硬化组、颈动脉正常组与对照组比较:血尿酸、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颈动脉硬化组与颈动脉正常组的血尿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尿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高是青中年高血压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青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血压控制类型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中青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34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130例,女性210例,按照是否采用血压控制分为3组,分别为未测血压组、血压未控制组和血压控制组。所有患者均符合WHOOSH1993年制定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研究。选择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血压控制组在减少并发症方面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采用有针对性的血压控制,可有效减少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并发症,应加强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青年血清胆红素轻度增高者血糖、血脂及血压水平。方法中青年男女556人,高胆红素组296人,对照组260人。测定两组研究对象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压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男性胆红素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胆红素组空腹血糖低于对照组,男性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红素组收缩压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红素组男性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于对照组,高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其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红素组女性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与男性总胆红素、直及间接胆红素和女性直接胆红素负相关。舒张压与男性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和女性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正相关;收缩压与男性胆红素不相关,与女性直接胆红素负相关。男性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女性总胆固醇、腰围与直接胆红素负相关。男性腰围与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正相关。结论胆红素不同形式对空腹血糖均有影响,中青年阶段空腹血糖随着胆红素的增高而降低。胆红素对中青年男女舒张压的维持有一定作用,对收缩压的影响有性别差异,女性胆红素较高者,舒张压较低。中青年男女在高胆红素水平时有较少的心脑血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妊娠高血压病患者心理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8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转入社康中心进行建档管理,对患者进行心理和社会功能相关方面的问卷调查,患者在通过各种方式的社区健康教育等干预后,在分娩前比较分析心理和社会功能状况的变化。结果干预前患者有悲观情绪者为256例,干预后为136例;干预前患者工作能力下降179例,干预后为107例;干预前患者日常活动受影响147例,干预后为74例;干预前患者社会交往能力下降165例,干预后为93例。干预前与干预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医师通过对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可全面改善患者的心理和社会状况,对提高妊娠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妊娠并发症,从而降低围生儿死亡率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