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以痴呆综合症和精神病性症状为主,其中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对患者及照料者有重要影响。针对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抗精神病药物已成为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对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以痴呆综合征和精神病性症状痴呆综合征和精神病性症状为主,其中痴呆综合征和精神病性症状对患者及照料者有重要影响。针对痴呆综合征和精神病性症状抗精神病药物已成为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痴呆综合征和精神病性症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传统上治疗痴呆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物针对患者的激越症状与精神病性症状,疗效可靠,但不良反应较多,老年患者不易接受。利培酮是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属于五羟色胺(5-HT)受体和多巴胺(DA)的平衡拮抗剂,本文研究利培酮口服液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效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老年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及其对生理心理的潜在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1月在我院老年病各科住院的、年龄≥58岁患者280例,随访2年,调查分析患者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共32例患者使用了抗精神病药物,年龄均≥80岁,绝大部分患者服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痴呆患者占46.9%,痴呆是老年住院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主要疾病。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主要与急性谵妄或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抑郁、痴呆相关的精神行为症状等有关。43.8%的患者连续服用≥1年,56.3%的患者合用镇静催眠药。结论痴呆、谵妄、焦虑抑郁症状是综合性医院老年住院患者应用抗精神病药物的重要因素,其联合用药多,需警惕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对老年人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内科》2020,(2)
精神和行为症状(BPSD)是痴呆患者的临床表现之一,属于非认知性症状,常表现为人格改变、抑郁焦虑情绪、幻觉妄想、行为紊乱、身份识别错误、游荡等。BPSD一方面会增加患者的痛苦体验,增加患者家属的精神压力及经济负担,导致患者自我伤害或危及他人的安全;另一方面会加重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导致预后不良。抗痴呆药物可缓解痴呆患者的认知性症状和BPSD,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痴呆患者在抗痴呆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及其照护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痴呆患者的精神和行为症状及诊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的精神和行为障碍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只重视应用药物治疗老年期痴呆,寄期望于其智能的恢复,但是从未遂愿;其实真正造成患者家属烦恼的主要是患者的精神行为障碍,而非患者的智能受损。由于老年患者对药物的副反应耐受性差,日前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疗效并不十分理想,而且锥体外系、体位性低血压等方面的副反应出现较多,在治疗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障碍时,往往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目前,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的问世,给更好的治  相似文献   

7.
老年期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障碍是造成患者家属烦恼的主要原因,而非患者的智能受损〔1〕。由于老年患者,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耐受性差,目前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疗效并不十分理想,而且锥体外系、体位性低血压等方面的不良反应出现较多,在治疗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障碍时,往往难以取得预期的效  相似文献   

8.
老年期精神障碍包括老年期抑郁、老年期痴呆、老年期功能性疾病等.因患者高龄,常合并有多系统疾病,并发症多,故老年期精神障碍的治疗较为困难.选择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已成为治疗老年期精神障碍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0月应用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20051667 北京市社区老年人群血压水平与认知功能变化的4年纵向研究;20051668多奈哌齐对遗忘型轻度认知损伤干预作用的临床研究;20051669 抗精神病药对血糖的影响;20051670北京部分城乡社区老年人和痴呆患者神经精神症状的调查;20051671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20051672利培酮和氟哌啶醇随机双盲治疗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大多学者研究的痴呆为狭义痴呆。而中医所谓广义痴呆是以呆傻愚笨为主要临床表现,又称呆病。中医所描述的痴呆,包括现代医学的先天性痴呆和后天性痴呆。先天性痴呆包括先天性大脑发育不全等。后天性痴呆包括大脑有器质性损伤的真性痴呆和由于强烈精神创伤所致的假性痴呆。真性痴呆可包括老年性痴呆、麻痹性痴呆、脑动脉硬化性精神病、脑炎后遗症、外伤性痴呆等;假性痴呆包括反应性精神病及癔病等。一般痴呆患者的意识清晰,但其思维活动却变得很不完  相似文献   

11.
老年痴呆系指在老年期的各种痴呆综合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D)及混合性痴呆.VD是老年痴呆的重要原因之一[1],其临床症状主要有认知功能减退和非认知功能损害(精神症状)两大类.其中非认知症状包括抑郁、精神病性症状、行为紊乱、昼夜节律紊乱等,国际老年精神病协会称之为痴呆行为和心理症状(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BPSD).BPSD在老年痴呆患者中的发生率很高[2],但BPSD如何影响老年痴呆病情的发生、发展,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近两年来我院高血压病史>10年且具有情感淡漠或漠不关心及具有睡眠/夜间行为或睡眠昼夜颠倒的病例,分析其行为和心理症状与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关系,以便控制高血压这一VD危险因素,预防老年痴呆的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痴呆在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中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9年1月至7月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中精神科联络会诊明确诊断为痴呆的65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与242例会诊后明确为非痴呆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痴呆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非痴呆患者[(81±7)岁 vs(59±18)岁,P<0.05].痴呆组主要来自呼吸内科(27.7%)、老年科(24.6%)和骨外科(16.9%),比例高于非痴呆组(11.2%,12.8%,5.8%),而来自神经内科及其他外科较少(10.8% vs 24.8%,3.1% vs 5.8%),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痴呆组以行为紊乱、精神病性发作、认知障碍作为会诊原因的比例(33.8%,18.5%,13.8%)高于非痴呆组(8.3%,7.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痴呆组罹患呼吸系统疾病(29.2%)者高于非痴呆组(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痴呆患者罹患疾病种类(4.6±2.1)多于非痴呆组患者(3.2±2.3),差异有显著性(P<0.05).精神科会诊后96.9%的患者应用了药物.结论 综合医院对痴呆认识不足;对于因呼吸系统疾病、创伤住院的高龄患者表现有行为紊乱、精神病性发作者应考虑痴呆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正老年痴呆是一种脑部退化性疾病,常见于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及混合型痴呆等类型~([1])。目前,全世界大约有5 000万痴呆患者,每年新增病例约1 000万,预测到2050年将达1.52亿,约90%的老年痴呆患者随疾病进展会出现行为心理学症状,包括情感障碍、人格改变、精神病性症状、睡眠障碍等~([2]),痴呆患者的家庭成员作为主要照  相似文献   

14.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Treatment-Resistant Schizophrenia,TRS)通常是经过数种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而未见明显疗效,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分类单元。大约有30%~6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经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无效或仅有部分反应。许多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对TRS患者已经有了比较有效的治疗策略,本文主要就TRS的药物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1 影响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因素有许多因素影响精神分裂症的效果。Vanelle设想TRS的治疗与下列因素有关:起病早,阴性症状、思维形式障碍、情感淡漠等症状突出,脑CT检查有  相似文献   

15.
老年痴呆病人比较多见的行为障碍包括抑郁、精神病和焦虑。究其原因首先可能是其他疾病或中毒,合并存在的精神病综合征也不能忽视。治疗精神病综合征常常有利于痴呆的处理,可改善病人的功能状态,降低其它疾病的发病率。对于用精神药物治疗者需严密观察药物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利培酮片对血管性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血管性痴呆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使用醒脑静注射液3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口服利培酮片0.25~1 mg/d;对照组为口服利培酮片0.25~4 mg/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评分、简明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检测血清BDNF、NGF水平及临床疗效,并观察血脂、血糖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人BPRS、MMSE及BEHAVE-AD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BDNF、NGF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利培酮能够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提高病人血清BDNF和NGF水平,并可减少单用大剂量使用利培酮所导致的不良反应,而且整体疗效优于单用大剂量的利培酮。  相似文献   

17.
精神病     
20052688 纳洛酮抢救抗精神病药急性中毒昏迷的临床分析;20052689 痴呆患者心理和行为特征以及利培酮疗效的研究;20052690 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疗效分析;20052691 慢性酒中毒对社会功能影响的流行病学调查;20052692 酒依赖患者的临床特点研究。  相似文献   

18.
痴呆患者的各种症状不仅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还对个人、家庭及社会造成了沉重负担,因此恰当治疗、管理痴呆患者的各种病症,对患者、亲属和照顾者都有益处。由于当前药物治疗疗效比较局限,因而针对痴呆的非药物干预愈来愈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该文全面系统地叙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痴呆患者非药物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在我院使用现状的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将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作一简要回顾,并将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在我院使用的现状作一简要的报告。方法将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定义、分类、受体结合特征、治疗特点、临床益处、新用途、最适宜人群、进一步研究、优化的领导者、药物的研究、效益费用的关系等作一简要回顾。结果发现新型抗精神病药物,这类药物统称为不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等基本保留了氯氮平的一些优点,已逐渐成为精神科临床首选的抗精神病药。结论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情感症状的疗效优于经典药物,同时对认知功能也有改善作用,副作用也显著低于经典药物。因此,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带给人类新希望。  相似文献   

20.
伍光辉  潘天伟 《内科》2008,3(6):924-926
抗癫痫药单独或与抗精神病药联合使用治疗包括双相障碍在内的各种心境障碍、精神发育迟滞、注意缺陷障碍(ADHD)与多动、品行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谵妄与痴呆)、各种精神病性障碍、偏执性或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等精神病。本文将对抗癫痫药物的若干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