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支气管高反应性(BHR)是支气管哮喘的特征性表现。BHR 与气道炎症程度有关。皮质类固醇可影响支气管反应性,单剂用药可预防过敏原诱发的迟发反应和 BHR,较长时间治疗时亦能防止过敏原的速发反应。这是通过对多种不同的炎症反应成分起作用而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急性哮喘常常口服皮质类固醇,但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口服配合雾化吸入皮质类固醇能减少哮喘的复发率。 加拿大Rowe等对来社区教学医院就诊的188例急性哮喘患者进行了研究,这些患者发病前一周未口服或雾化吸入皮质炎固醇。全部患者停止口服强的松7天(50mg/d)。  相似文献   

3.
作者评定了吸入BDP治疗妊娠期严重哮喘的安全性。40例(45次妊娠)皮质类固醇依赖性哮喘妇女,分娩时年龄21~46岁,平均29.8岁。其中38次妊娠时患者于怀孕开始正在用BDP治疗,4次妊娠于怀孕头3月开始用BDP,余3次妊娠于怀孕4~9月用BDP,后者吸入量平均336ug/日(9.5口/日,每口含BDP42ug)。因严重慢性哮喘除用BDP外,37次妊娠时加用强的松(Pre)口服10~60mg/日,隔日1次。  相似文献   

4.
皮质类固醇常用于吸烟者COPD的治疗,但对无哮喘的吸烟者支气管高反应性(BHR)有何作用所知甚少,因此用双盲交叉对照试验进行了研究。患者和方法 14例中年男性吸烟者,无明显哮喘特征,吸入组胺均可致BHR,提示有轻度气道阻塞(平均FEV_1 2.42L)。有鼻花粉过敏史及皮试阳性者除外。受试者以前均未接受支气管舒张药物或其它治疗。以患者站立时的最高FEV_1为基值。雾化吸入  相似文献   

5.
作者应用多中心随机双盲法比较吸入大剂量二丙酸氯地米松(BDP)和安慰剂对中度非皮质类固醇依赖性哮喘患者的影响。43例非皮质类固醇依赖性慢性哮喘患者,均不能被β_2受体激动剂和茶碱所控制。研究前所有患者观察2周,在此期间每天吸入舒喘灵4次,口服长效茶碱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证明,气道吸入某些合成的糖皮质类固醇能有效地治疗儿童哮喘。在欧洲,是以二丙酸氯地米松(BDP)和丁地去炎松(BUD)为代表。这些皮质激素在临床疗效方面并无重大差异。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副作用考虑,BUD 因其清除迅速且半衰期短更适合于儿童。对于年小的儿童,一般使用干粉制剂代替常规气雾剂吸入,因为它更易于掌握,但哮喘较为严重者采用后一方法较为有利,不过两者的差别并不明显。近来,高浓度的 BUD 混悬制剂已经问世,有人报道利用喷雾器经面罩吸入 BUD 1ml(1mg)bid,治疗1例(年龄19个月)对类固醇有依赖性的严重哮喘患儿取得显著疗效。吸入皮质类固醇常并用β激动剂。在皮质类固醇吸入之前10~15分钟先给予支气管扩张气雾剂,能否由于它使药物深达肺内气道,从而加强后者的效果,在儿童中尚未进行过研究,但这在成人中已得到证实.一般给予 BDP(或 BUD)100~600μg/d 就可  相似文献   

7.
吸入皮质类固醇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安全性是近来人们关心的问题。该文旨在采用前瞻法研究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Beclomethasone diproprionate,BDP)或丁地去炎松(Budesonide,BUD)治疗对哮喘患儿内分泌及肺功能的影响。 入选哮喘儿童用色甘酸钠、β激动剂和(或)治疗剂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临床上已采用吸入较大剂量皮质类固醇的方法,尤其是使用丁地去炎松(Budesonide 是一种合成非卤化皮质类固醇,它的局部抗炎作用大于全身性作用),但大剂量二丙氯地米松(BDP)的治疗方法亦仍在应用。作者旨在确定吸入小剂量(400μg/d)和大剂量(1600μg/d)丁地去炎松应用于严重哮喘的疗效并观察是否存在剂量-反应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9.
对许多慢性哮喘病人应用气雾吸入皮质类固醇激素能控制病情,但对于严重哮喘或对气雾吸入反应差的病人需要和用全身激素治疗才能控制症状。长期每天口服强的松龙10mg或10mg以上的维持量易产生严重的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所以Peak等提出每4周肌肉注射氟羟强的松龙(Triamcinolone)1次能较  相似文献   

10.
在COPD急性发作的药物治疗中,系统应用皮质类固醇已成为标准方法。众多研究集中于该药的治疗效果、最佳剂量、用药方式、作用时程和副作用,而较少有研究涉及COPD急性发作时,口服与静脉应用皮质类固醇的疗效比较。本研究目的是探讨COPD急性发作时,静脉用皮质类固醇和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第一组)的疗效是否优于口服皮质类固醇和定量吸入器(MDI)吸入支气管扩张剂(第二组),如果有证据表明两组之间无差异,那么将增加COPD急性发作患者在家中治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作者用一种新的皮质类固醇吸入制剂 Budesonide(Bud)对依赖皮质激素性哮喘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60例研究对象均为每日服强的松≥10mg 最少已服用3个月依赖皮质激素的患者,全部为门诊病人且均多次试图减少口服激素量而失败,60例病人中仅45例完成了51周的 Bud 治疗。在观察研究期间除β_2受体兴奋剂及每日服强的松外,其它抗喘治疗保持固定。当 Bud 治疗开始时二丙酸氯地米松(BDP)即停用。  相似文献   

12.
曾认为大剂量吸入类固醇易使哮喘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受损,但最近有报道,通过贮雾器吸入二丙酸氯地米松(BDP)患者HPA 轴功能正常。本研究试图回答①长期应用时,BDP 致HPA轴功能受损的日剂量;②有关贮雾器保护作用的开放研究,其结果能否被双盲、随机研究证实;③通过贮雾器大量吸入类固醇是否较常规雾化吸入更有效.研究对象50例,18~70岁,有慢性哮喘史:吸入支气管扩张剂12个月内FEV_1改善>15%;每日需吸入类固醇800μg 以上,FEV_1基础值高于20%预计值;且均可有效应用计量雾化器。方法与结果研究为随机、双盲、双哑、有类似组。患者接受为期4周的观察(BDP1.5mg/d),而后通过以下试验检测HPA 轴功能:上午9h 血清皮质醇  相似文献   

13.
7例哮喘病人平均年龄为25.3岁,男4例,女3例。均有一种或多种过敏原皮试阳性。所有病人无症状,FEV_1<20%(预计值),无吸烟史及其他呼吸道疾病征象。试验前48h 停用β_2兴奋剂,茶碱、皮质类固醇和抗组织胺药吸入或口服。气道反应性评定指标为 FEV_1和 PD_(20)。病人分别在5天内的同一时间进行  相似文献   

14.
哮喘患者受多种激发刺激极易发生气道狭窄(即支气管高反应性,BHR),因此哮喘的治疗目的在于降低 BHR.采用药物气溶胶吸入的方法只能短期降低 BHR,而更重要的是长效药物治疗以降低 BHR。短效药物治疗激发试验可分为3种:直接作用于气道受体;间接通过介质释放;刺激局部传入神经.β激动气雾剂可直接或间接对抗多种激发刺激,  相似文献   

15.
吸入β_2激动剂和小剂量皮质类固醇的联合疗法通常能控制大多数有轻度症状的哮喘。然而,少数重症慢性哮喘患者持续口服皮质类固醇。鉴于对难治性哮喘患者长期口服皮质类固醇的忧虑,作者用安慰剂对照、双盲交叉研究对12例重症慢性哮喘患者比较肌注360mg/次去炎松3天和口服强的松15mg/d3个月的疗效。治疗开始均有明显的皮质类固醇副作用,9例有柯兴综合征面容,3例高血压,2例糖尿病(需饮食控制),1倒过度肥胖。肌注去炎松时肺功能改善,峰值流量达平均预计值的91.5%、而口服强的松患者为75%。用去炎松治疗期间无患者需急诊和住  相似文献   

16.
控制哮喘哪一种方案较好?是增加吸入的皮质类固醇剂量还是增加吸入的支气管扩张药的剂量?根据新西兰的研究,增加皮质类固醇剂量较好。 研究者们将皮质类固醇的剂量(二丙酸氯地米松250μg或budesonide 200μg,平均每天1478μg )增加2~5倍。吸入增加的皮质类固醇剂量和间歇β-兴奋剂的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评价吸入性皮质类固醇对哮喘患者气道炎症及症状的影响。病人和方法 10例变应性哮喘患者平均年龄24.9岁,均接受过吸入性舒喘灵治疗,且因病情较重需预防性抗炎治疗。首先,所有患者吸入100μg 舒喘灵共2周;然后,吸入二丙酸倍氯美松(BDP)500μg 每天4次,共2周,接着吸入 BDP500μg 每天2次,共4周。治疗期间详细记录舒喘灵使用情况及哮喘严重度,并测定最大呼气流速(PEF)和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_1)等。于 BDP 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术;活检的支气管标本通过  相似文献   

18.
严重哮喘患者气道的持续性炎症可能是支气管高反应性(BHR)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哮喘患者死亡率仍趋上升,亦可能与治疗较少针对减轻气道炎症和降低 BHR 有关。本文旨在比较联用二丙酸氯地米松(BDP)和舒喘灵(S)、单用 BDP、或用安慰剂对特异性变应原接触期过敏性哮喘患儿的疗效。30例哮喘患儿,男24,女6例,年龄6~14(平均9.6±2.3)岁。其中22例对季节性过敏原、8例对常年性过敏原过敏。对上述患儿分别于春季及秋冬季即患儿最密切接触特异性变应原时期观察1个月。病例按双盲随机法分为3组,每组10例。第1组给予  相似文献   

19.
必酮碟吸入12个月对成人哮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普遍认为,支气管炎症是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的原因。皮质类固醇有抗炎作用,因而类固醇吸入治疗可能会达到减轻或控制哮喘发作以及改善肺功能的作用。为此,我院1995年4月至1997年6月进行随机分组研究,探讨常规支气管扩张剂加类固醇吸入治疗哮喘的...  相似文献   

20.
临床上哮喘的管理依赖于对症状和肺功能的监测。然而,即使是肺功能正常和临床上已被完全控制的哮喘患者,还呈现有气道炎症,表明这些检测方法反映气道炎症还不够敏感。诱导排出痰中的嗜酸粒细胞和呼出气NO为现今评定气道炎症的非侵入性标记物。未接受吸入性类固醇治疗患者的痰嗜酸粒细胞(%)和呼出气NO两者均增高,并随着皮质类固醇治疗而降低,这两者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相关性。支气管高反应性(BHR)为哮喘的关键性特征,且可作为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