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百草枯中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百草枯是世界上使用广泛、毒性最大的除草剂.百草枯中毒在基层医院多见,因其无特殊的解毒剂,多伴有多脏器的损害,一般的对症、支持治疗疗效差、死亡率高.现以血液灌流(HP)并血液透析(HD)为主,配合常规疗法,治疗百草枯中毒1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救治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16例临床资料。结果 2008年6月前收治的7例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入院行血液透析治疗,根据病情,每日1次,持续2~5 d;2008年7月后收治的9例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于入院后即行血液灌流治疗,根据病情每日1或2次,持续3~5 d,2例无尿同时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行血液透析辅助治疗者均死亡;行血液灌流辅助治疗者7例死亡,2例服毒量少,救治成功。结论早期使用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并不能降低病死率,建议生产低浓度百草枯制品并加强农药管理,以降低百草枯中毒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6):3759-3760
选择收治的百草枯中毒患者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治愈4例,好转5例;对照组治愈1例,好转3例;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能显著提高百草枯中毒治疗效果,可作为临床上治疗、抢救百草枯中毒的首选方案,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百草枯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结急性百草枯中毒治疗的有效手段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25例百草枯中毒入院患者,在洗胃、导泻等常规疗法基础上,尽早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观察抢救成功率,并对血液灌流联合透析治疗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 25例患者中6例(24.0%)痊愈,11例(44.0%)好转,存活率68.0%,8例(32.0%)死亡.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是抢救急性百草枯中毒较有效的方法之一,高效、优质的护理措施在保证抢救成功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总结35例百草枯中毒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的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中加强管道护理和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做好消化道护理、呼吸道护理,并进行心理干预。经随访6月,35例无明显肺部并发症发生,复查胸片及肺部CT无异常,无体力活动受限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6.
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按收治时间分为灌流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洗胃、补液、利尿、激素等常规治疗;灌流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灌流组死亡15例,死亡率68.18%;对照组死亡18例,死亡率90.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灌流组中存活病例服毒剂量低于死亡患者(P〈0.01),首次灌流治疗时间也早于死亡患者(P〈0.01)。结论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百草枯中毒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院2000-01~2005—09收治百草枯中毒38例,给予了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为主配合常规疗法,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血液灌流并透析救治百草枯中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血液灌流治疗百草枯中毒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治疗百草枯中毒的疗效。方法 4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21例给予常规治疗;血液灌流组19例给予血液灌流联合常规治疗,对2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血液灌流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其病死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均明显降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存活患者地塞米松用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结论 血液灌流治疗百草枯中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血液灌流治疗百草枯中毒1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农药百草枯毒性极强,传统的内科治疗一直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我院采用血液灌流治疗百草枯中毒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与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对百草枯中毒的疗效.方法:百草枯中毒49例,其中27例行血液灌流与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组),22例仅行常规治疗(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痊愈率、有效率、病死率,2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及死亡病例存活天数.结果:2纽患者痊愈率、有效率、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及死亡病例存活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百草枯中毒能有效 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降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增加死亡病例存活天数,为临床救治百草枯中毒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姜汉兰  潘德华  文霞 《全科护理》2013,(26):2491-2492
百草枯商品名为克芜踪,是一种新型广谱除草剂,对人、畜均有较强的毒性作用,其病死率高。我科2010年4月收治1例百草枯中毒致急性肾衰竭患儿,予以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取得明显疗效,已痊愈出院。现将护理总结如下。1病例介绍患儿,男,13岁,因全身乏力、呕吐伴剧烈咳嗽3h,于2010年4月10日17:00入院。患儿于4月10日14:00时口服农药  相似文献   

13.
百草枯为季铵类除草剂,对人、畜均有较强的毒性,且无特效解毒剂.早期寻找有效阻断毒物吸收、排除体内毒物、保护重要器官功能的救治方法尤为重要.对本院2005年7月至2009年7月救治的16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急性百草枯(PQ)中毒的病死率极高,血液灌流(HP)作为PQ中毒救治的推荐方法,已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对于HP强度以及是否合并血液透析等治疗方案目前仍无定论。最新的《2013百草枯诊治国内专家共识》推荐的方法,是HP时使用1个或多个灌流器、重复数次。而在临床实践中,临床医师多依据临床经验进行判断,随意性较大。本文就HP治疗PQ中毒的时机、模式、重复次数、以及其他合并治疗作一笔谈,以期对将来临床治疗和临床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血液灌流联合环磷酰胺救治百草枯中毒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联合环磷酰胺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疗效.方法该研究对我院2007-07~2010-02确诊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成三组,A组为常规治疗,B组为常规治疗加血液灌流治疗,C组为常规治疗加血液灌流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比较各组患者肝肾功能、中毒性心肌炎和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等变化.三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两两比较采用ISD法.多个率比较采用非校正x2检验.结果该研究人选患者104例,三组患者年龄、性别及服药剂量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肝肾功能、中毒性心肌炎发生率及死亡病例存活时间等指标明显优于B组和A组,而B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又优于A组(P<0.05).结论应用血液灌流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可以减轻百草枯对患者各个器官的损害,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各种中毒的疗效。方法入院后按中毒常规处理后,迅速采用HP/HD联合疗法,灌流器在前端与透析器串联相接,动脉管路接灌流器上端,静脉管路接透析器静脉端,建立体外循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肝功能、电解质变化。结果患者通过HP/HD联合治疗,中毒症状明显改善,肾功能、肝功能、电解质恢复正常,抢救成功率高。结论应用HP/HD联合治疗各种中毒简单、效果可靠、抢救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8.
百草枯是季胺类广谱除草剂,毒性极强,目前无特效解毒药物.我科于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用血液灌流疗法抢救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30例,并与同期非血液灌流而采用综合治疗的36例进行了临床疗效对比.  相似文献   

19.
本院自2000年6月~2003年6月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P/HD)抢救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12例,并与同期随机选择的非血液灌流(NHP)内科综合治疗的15例AOPP作疗效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救治急性毒鼠强中毒2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院于2006年4月17日收治采用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抢救2例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2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18岁和22岁。因食物中毒出现意识不清、抽搐频繁发作而入院。查体:呈深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直径5mm;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均升高.尿中有红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