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应用研制的牙附着式牵张器进行牙槽突裂牵张成骨关闭术,探索牙槽突裂或缺损整复治疗的新途径。方法:以成年杂种犬10只为实验对象,建立人工牙槽突裂的动物模型,其中2只为对照组,另8只为实验组。建立牙槽突裂2周后,在裂隙远中做根尖下及牙间截骨游离骨块,以牙骨复合体作为转运盘,同时安装牙附着式牵张装置。术后第7天起,以0.4mm/次,2次/d的速度沿牙弓方向行牵张成骨术,直到关闭硬组织裂隙。于原位固定0,14,28,63d分别处死动物各2只,对照组在建立牙槽突裂模型12周后处死。对标本进行X射线摄片、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利用牵张成骨术成功地进行牙槽突裂整复术,硬组织裂隙关闭;放射学及组织学证明骨牵张间隙完全为新生骨组织取代。结论:研制的牙附着式牵张装置设计合理,效果良好。牵张成骨术提供了牙槽突裂治疗的新途径,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验根据。  相似文献   

2.
牙槽突裂植骨修复术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自体髂骨骨松质与OAM材料植入修复牙槽突裂的术后效果并做出评价,同时探讨护理因素对成功植骨的影响。方法从临床病例中选取牙槽突裂患者39例,年龄在7~20岁,男女不限。A组(25例)作为对照组用自体髂骨松质骨做牙槽突裂移植修复;B组(14例)则用OAM(BMP与牛松质骨复合材料)植入做牙槽突裂的修复。对两组治疗成功率及平均手术时间、临床住院日做出比较。结果A、B两组牙槽突裂植骨区X线片示均成骨良好,尖牙可在植骨区萌出。经X线片观察和统计学分析处理,可以认为A、B两组牙槽突裂植骨术的临床治疗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别。B组手术时间,病人平均住院日较A组明显缩短。结论OAM(BMP与牛松质骨复合材料)修复牙槽突裂骨性裂隙区可以诱导成骨,尖牙可在移植区萌出。为牙槽突裂患者的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同时科学的护理对牙槽突裂植骨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山羊下颌无牙区及下颌第一前磨牙区构建牵张成骨增高牙槽嵴的动物实验模型,并研究此模型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陕西关中山羊6只,选取一侧山羊下颌无牙区至下颌第一前磨牙根尖下方行矩形截骨,安装骨牵张器,间歇7d后牵张增高牙槽嵴,1次/d,1mm/次,共加力8d。分别固定4,8周后取材。行X线,临床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平均牙槽嵴增高分别为7.5,7.Omm;X线片示:牵张后4周,牵张间隙已被新生骨组织所充填,新生骨较原有骨密度低。牵张后8周,新生骨密度与旧骨相同。组织学观察显示:牵张后8周有成熟的骨小梁及骨皮质形成。牵张区牙齿牙髓结构正常。结论:山羊下颌无牙区及下颌第一前磨牙区可作为牵张成骨增高牙槽嵴新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诱导修复材料在牙槽突裂植骨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例单侧牙槽突裂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均行牙槽突裂植骨术治疗。术前采用CT测量所有患儿牙槽骨缺损体积,观察组给予骨诱导修复材料完成牙槽植骨,对照组给予自体髂骨骨松质进行牙槽植骨,所有牙槽骨缺损间隙均完全充填。术后半年随访,采用CT测量植骨区域的成骨体积,计算成骨率。比较2组术后植骨区域成骨率。结果观察组成骨率为0.23±0.09,对照组成骨率为0.30±0.1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07 5,P>0.05)。结论骨诱导修复材料修复牙槽突裂有明显的成骨作用,其成骨效果与自体髂骨骨松质修复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牙槽突植骨手术前的正畸治疗及手术效果.方法:颌面外科认为牙槽突植骨手术不易进行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伴有牙槽突裂患者18例,男13例,女5例,在牙槽突植骨前进行正畸治疗.术后定期拍摄全颌曲面断层片,观察植骨疗效,手术后观察期为0.5~2年.牙槽骨高度的评价采用Berglancl标准进行.结果:正畸治疗后,前牙扭转和舌倾得到纠正,牙槽突裂隙增宽.牙弓形态改善,为牙槽突植骨手术创造了良好条件,植骨成功率达89%.结论: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遗留严重错(牙合)畸形的患者,应该在牙槽突植骨手术前进行合适的正畸治疗.  相似文献   

6.
牙槽突裂植骨术对改善鼻底塌陷畸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同一术者所行牙槽突裂植骨术的单侧唇腭裂患者44例进行临床研究,结合X线片及面部正侧位相片探讨植骨成功与否与鼻底塌陷畸形改善的关系。植骨成功组的患侧鼻底塌陷畸形的改善较未成功组有明显差异,明显高于未成功组。牙槽突裂植骨术是唇腭裂序列治疗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植骨成功后患侧鼻底塌陷畸形可以得到明显改善,但仍需行鼻翼塌陷畸形整复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山羊下颌无牙区及下颌第一前磨牙区构建牵张成骨增高牙槽嵴的动物实验模型,并研究此模型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陕西关中山羊6只,选取一侧山羊下颌无牙区至下颌第一前磨牙根尖下方行矩形截骨,安装骨牵张器,间歇7d后牵张增高牙槽嵴,1次/d,1mm/次,共加力8d。分别固定4,8周后取材。行X线,临床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平均牙槽嵴增高分别为7.5,7.0mm;X线片示:牵张后4周,牵张间隙已被新生骨组织所充填,新生骨较原有骨密度低。牵张后8周,新生骨密度与旧骨相同。组织学观察显示:牵张后8周有成熟的骨小梁及骨皮质形成。牵张区牙齿牙髓结构正常。结论:山羊下颌无牙区及下颌第一前磨牙区可作为牵张成骨增高牙槽嵴新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对同一术者所行牙槽突裂植骨术的单侧唇腭裂患者 44例进行临床研究,结合 X线片及面部正侧位相片探讨植骨成功与否与鼻底塌陷畸形改善的关系.植骨成功组的患侧鼻底塌陷畸形的改善较未成功组有明显差异,明显高于未成功组.牙槽突裂植骨术是唇腭裂序列治疗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植骨成功后患侧鼻底塌陷畸形可以得到明显改善,但仍需行鼻翼塌陷畸形整复术.  相似文献   

9.
唇裂病人术前及术后护理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西安710032)王萍陈群叶冉冬菊修复唇裂的目的不仅在于整复上、下唇部的畸形,还要同时整复鼻部的畸形,手术后既要使鼻唇部的形态恢复自然美,又要使病儿吸吮功能得到改善。随着患儿长大,合并牙槽突裂者,其裂隙可以...  相似文献   

10.
应用骨移植用圆筒形取骨器,通过小切口切取自体髂骨骨松质,对22例伴有牙槽突裂的唇腭裂患者进行牙槽突裂的植骨修复,临床效果满意。保持术前术后口腔卫生、减少伤口张力、取骨区的护理和心理护理是植骨修复手术的护理重点。此种手术方法比通常髂骨切取术创伤小,患者疼痛轻、卧床时间短、恢复快,但大多数患者对牙槽突裂修复认知不足,易错过植骨的最佳时机。在唇腭裂患者中仍需加强序列治疗及牙槽突裂植骨技术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完全腭裂与牙槽突植骨同期修复术湖南医科大学湘雅医院(410008)王福华唐瞻贵翦新春腭裂是口腔颌面外科最常见畸形之一,完全腭裂畸形更为严重。单行腭裂修复,仅能关闭裂隙,改善语言,但仍存在颌骨畸形。牙槽嵴的缺损致上颌骨不连续,33不能正常位置萌出使上...  相似文献   

12.
向琳 《天津护理》2005,13(6):361-362
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不仅影响吞咽、吸吮、发音、呼吸等方面功能,而且使患者的心理产生诸多不良影响。患者存在着形态、功能以及心理和社会行为的多方面缺陷。目前在国际上对唇腭裂采取的是系统的序列治疗,包括早期的唇粘连、唇裂整复术前的牙槽突矫治复位、唇裂整复术、腭裂整复术、牙槽突裂植骨术、鼻畸形矫正术、整颌外科术及相关的术前术后正畸治疗、语音治疗、心理治疗。其中的唇腭裂整复术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解剖形态,重新获得正常的生理功能,显得尤为重要。与之相对应的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康复亦相当重要。现将唇腭裂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及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自体髂骨移植修复齿槽突裂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体髂骨松质颗粒移植修复唇鄂裂患者齿槽突裂的最佳护理程序。方法:16例唇鄂裂伴齿槽突裂患者在整复术中采用自体髂骨取骨植入齿槽突裂隙。并采取一般常规护理。结果:术后植骨区与供骨区均为一期愈合;术后6个月复查X线片示植骨区骨质均与周围正常齿槽骨相同或接近。结论:做好术前准备、病情观察和口腔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饮食护理等是护理成功的关键。因此,采用自体髂骨移植修复齿槽突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回颖  郝春光 《现代护理》2001,7(7):81-81
牙槽突裂的发生是在胚胎发育期由于球状突与上颌突融合障碍所致。多数学者认为牙槽突裂植骨手术应延迟到混合牙裂期(9~ll岁),在尖牙萌出以前较为妥当。骨源多数采用髂骨。因为,髂骨有丰富的松质骨的骨源,其取骨方法也较为简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自行研制口腔外粘贴式鼻牙槽矫治装置并初步探讨其对新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手术前矫治的效果。  方法  自行研制外贴式鼻牙槽矫治器, 对1例出生12 d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进行术前矫治, 利用上唇粘贴技术恢复口唇张力, 并以其为支抗粘接固位预制的鼻孔支撑装置对裂隙侧塌陷鼻孔进行塑形, 疗程为3个月。  结果  患儿矫治3周后牙槽突裂隙缩小3 mm, 3个月后裂隙完全关闭; 鼻小柱明显直立, 塌陷的鼻翼上抬呈圆拱状, 患侧鼻孔形态接近未裂侧鼻孔。  结论  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研制的外贴式鼻牙槽矫治器可以有效地缩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的软硬组织裂隙, 改善鼻孔外形, 为Ⅰ期唇裂修复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背景:牵张成骨增高牙槽嵴在基础研究及临床已有很多成功报道,双维控制垂直牙槽骨牵张器可有效防止单向直线牵张器行牙槽骨牵张发生轴向移位。目的:研制双维控制的牙槽骨牵张器,并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其成骨效应。方法:选择杂种犬4只,拔除一侧下颌前磨牙形成萎缩牙槽骨模型。1个月后行骨切开放置双维牵张器,7d后垂直牵张(1mm/d,共5d)。完成垂直牵张后,利用双维牵张器颊向控制功能将移动骨块颊向牵出(大约2.4mm),固定2个月后行大体观察及组织学检查。结果与结论:4只犬中2只黏膜伤口愈合良好,2只黏膜出现裂开,行二次缝合后愈合,牵张器固位良好,未出现松动、脱落。牵张骨块向垂直向及颊向的位移量满足实验目的要求,牙槽骨垂直向高度平均增加(5.0±0.2)mm,颊向宽度平均增加(2.4±0.3)mm。大体观察及组织学检查均证实牵张成骨的骨块新骨形成良好。说明双维控制垂直牙槽骨牵张器能较好的控制移动骨块垂直或颊向的移动方向,并且新骨形成良好。  相似文献   

17.
黄英  黄秋雨  曾令婵 《全科护理》2013,11(3):200-201
[目的]总结自体髂骨骨松质移植修复先天性牙槽突裂的护理。[方法]对85例自体髂骨骨松质移植修复先天性牙槽突裂的病人在术前、术后实施相应的护理。[结果]85例病人移植全部成活,均痊愈出院。[结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口腔护理及取骨区的护理是自体髂骨骨松质移植修复先天性牙槽突裂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田军  杜平功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0):1553-1554
目的:探讨自体髂骨移植在牙槽突裂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999-2003年我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42例牙槽突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患者术后2个月出现骨质外露,搔刮冲洗后愈合,其余愈合良好。结论:目前自体髂骨移植仍是治疗牙槽突裂的首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早期持续冷敷应用于牙槽突裂患者术后植骨区的疗效。方法:选择采用取自体髂骨植入裂隙骨缺损及鼻翼基底骨凹陷处进行牙槽嵴裂植骨的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早期持续冷敷。观察两组患者疼痛、肿胀、出血、患者满意度,手术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疼痛、肿胀、渗血量低于对照组(P<0.01),满意度、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持续冷敷对牙槽嵴裂植骨术植骨区的患者术后的恢复、减轻不良反应、提高手术成功率与满意度方面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背景:仃限几法能够模拟骨外科手术方式,并对模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力学分析方法。目的:探讨种植牵张器甫榉对种植牵张初期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建立不同直径种植体型牙槽嵴牵张器植入两种骨质类型下颌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骨牵张器界面的应力分布和输送骨段、牵张器的最大变形。结果与结论:骨质良好的牙槽嵴,过分扩人牵张器直径将导敛输送段骨应力增大;骨质较羞的萎缩牙槽嵴,增大牵张器直径有利于改善骨牵张器复合体的应力分布。结果提示牵张器直径对骨牵张器复合体的应力分布具有最要影响,临床应根据患者种植和牵张两方面的要求合理选择牵张器直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