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Ⅰ型和Ⅱ型精神分裂症在远期疗效、依从性、社会功能的异同. 方法应用SDSS、ADL和自编量表等对134例Ⅰ型和Ⅱ型精神分裂症对照随访研究3年.结果Ⅰ型精神分裂症依从性好于Ⅱ型精神分裂症,Ⅱ型精神分裂症依从性差原因与固有病理过程及家人的不重视有关.Ⅱ型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及远期疗效均差于Ⅰ型精神分裂症.结论Ⅰ、Ⅱ型精神分裂症远期疗效及社会功能均不佳,Ⅱ型依从性差和社会功能受损害均比Ⅰ型明显.Ⅱ型远期疗效要比Ⅰ型差.  相似文献   

2.
王福英  田海燕  周燕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7):2199+2201
目的:了解近期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维持治疗、复诊、复发、社会功能恢复状况。方法:患者出院3个月后进行电话随访,依据监护人提供情况了解患者复诊、服药及病情稳定状况、并评定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状况。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3个月后按医嘱服药率为39.86%,病情复发率为16.78%,复诊率为4.9%,社会功能缺陷率为61.54%;按医嘱服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复发率、社会功能缺陷率低于不规律服药或停药者。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近期出院后遵医嘱依从性差、复发率高、社会功能缺陷率高,按医嘱服药能降低复发率和社会功能缺陷率。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家庭教育与维持治疗中依从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例临床痊愈和显进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以接受和未接受家庭教育和维持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经随访3~10年,平均随访72.48±10.82月。结果显示:观察组完全依从治疗者100%,而对照组完全依从治疗者仅20%,部分依从治疗老30.53%,不依从者49.47%,观察组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在维持治疗中开展家庭教育及增进医生与病人、家属的紧密配合等措施是提高依从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治疗依从性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对临床痊愈的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于出院时进行评估,1年后随访时用该量表再次进行评估,同时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估其社会功能,按依从性良好和不良将其分为依从性好和依从性差两组.比较两组BPRS、SDSS和再住院率的差异.结果 出院时两组BP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后随访时依从性差组BPRS和SDSS评分均高于依从性好组(P<0.05),其再住院率也显著高于依从性好组(P<0.05).结论 结果 显示治疗依从性差可导致病情控制不良和社会功能明显缺损,提示采取包括家庭支持和心理治疗在内的综合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精神分裂症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强化健康教育对82例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健康教育,比较教育前后患者对治疗依从性。结果:健康教育前药物治疗和复诊的依从率较好,分别为78.1%和65.9%;饮食治疗的依从率低,为28%:运动治疗的依从率差,为15.8%。健康教育后药物治疗和复诊率提高到91.2%和85.4%;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的依从率提高到79.3%和75.7%。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家庭综合干预在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提高其自知力和治疗依从性等方面的作用.方法 将166例痊愈和显著进步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家庭病床综合干预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为期3年的药物治疗和家庭病床综合干预,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自制的依从性评分表等在入组时及以后每6个月评定一次.结果 (1)随访1至3年干预组BPRS评分(P<0.01)及SDSS量表评分、病残率、直接医药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痊愈率、治疗完全依从性、自知力高于对照组(P<0.01);(2)随访第1,2,3年中干预组复发率分别为4.8%,7.3%,1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8%,58.7%,66.7%(P<0.01).再住院率,干预组分别为0.0%,6.7%,11.3%,对照组为27.5%,33.3%,37.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家庭综合干预可以维持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社会功能及降低复发率、再住院率,减少患者家庭直接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7.
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3年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预后和远期疗效。方法 对33例接受氯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定期门诊随访3年,并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疗效和副反应评定。结果 3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再入院率为78.79%(26/33),临床总有效率为84.84%,但临床副作用多而严重。结论 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远期效应,但副作用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莫春娥  卢迟英 《海南医学》2009,20(7):143-14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1月至8月在我院住院并且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关于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达到恢复期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其中的50例进行集体健康教育(干预组),另50例为对照组(未干预)。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及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对患者BPRS总分、服药依从性进行评定。结果干预组在干预后3个月患者的BPRS总分(21.45±4.2)较干预前(26.1±4.5)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服药依从性(完全依从38例,部分依从7例)较对照组(完全依从23例,部分依从14例)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能够提高服药依从性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氯氮平组治疗Ⅰ型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氯丙嗪组36例,对疗效和副作用进行远期随访对照研究。结果:氯氮平对Ⅰ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优于氯丙嗪(P<0.05),复发率明显小于氯丙嗪,副反应各具特征。提示:氯氮平对Ⅰ型精神分裂症长期维持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家庭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康复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家庭综合干预在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提高其自知力和治疗依从性等方面的作用。方法将166例痊愈和显著进步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家庭病床综合干预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为期3年的药物治疗和家庭病床综合干预,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自制的依从性评分表等在入组时及以后每6个月评定一次。结果(1)随访1至3年干预组BPRS评分(P〈0.01)及SDSS量表评分、病残率、直接医药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痊愈率、治疗完全依从性、自知力高于对照组(P〈0.01);(2)随访第1,2,3年中干预组复发率分别为4.8%,7.3%,1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8%,58.7%,66.7%(P〈0.01)。再住院率,干预组分别为0.0%,6.7%,11.3%,对照组为27.5%,33.3%,37.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综合干预可以维持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社会功能及降低复发率、再住院率,减少患者家庭直接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1.
于爱丽 《大家健康》2016,(4):258-259
目的:研究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该院的180例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90例,对患者的药物依从性及 BPRS 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在主动依从和被动依从方面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出院六个月后,对照组患者的不依从率为16.7%,干预组患者不依从率为2.2%;经过三个月的护理之后,干预组患者的社会能力、个人卫生等情况要比对照组优秀,激怒、精神病症状、抑郁等表现出现概率要比对照组低。结论:优质干预护理能够让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得到提升,让患者的社会能力以及个人卫生能力得到改善,降低临床发病概率,避免患者出现消极情绪,所以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蒋文英 《海南医学》2010,21(22):146-147
目的观察肝脏移植患者出院后对医嘱依从性的状况以及医嘱依从性对移植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对86例肝脏移植术后患者的随访,记录其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肝病类型、是否按医嘱要求服药、复查等情况及不依从医嘱的原因。结果肝脏移植术后患者对医嘱的依从率为41.86%,依从率低的主要原因有药费贵且需长期服用,其次是交通不便、家属的支持督导不力和心理疾病。依从性好的患者总体一年成活率可达86%,而依从性差的为54%,经χ2检验,医嘱的依从性好对疗效影响显著(P〈0.01)。结论提高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性,可以保证移植肝的功能,提高患者的远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奎硫平对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62例老年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疗程10周。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比较两者疗效和服药依从性及遵嘱复诊率。结果:治疗10周后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奎硫平组完全依从性67.7%,显著高于利培酮组38.7%;不依从6.5%则显著低于利培酮组12.1%。复诊率83.9%,也显著高于利培酮组58.0%。结论:奎硫平与利培酮对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皆有较好的疗效,奎硫平治疗的依从性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131碘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在门诊131碘治疗后的甲减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及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电话随访。采用问卷调查表了解病人服药半年和一年的依从性情况。结果服药半年后患者服药依从性:观察组完全依从32例,完全依从率53.33%,对照组21例,完全依从率35.00%;服药一年后患者服药依从性:观察组完全依从27例,完全依从率45.00%,对照组14例,完全依从率23.33%。患者用药半年和一年的服药依从性,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31碘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替代治疗是一个长期甚至终生的治疗,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不容乐观,通过电话随访与患者加强沟通,不仅可以强化患者对疾病和用药的认知,也提高了患者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长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粤巍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1):469-469
目的:了解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长期疗效。方法:对10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用利培酮治疗,进行2年的随访,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评估疗效。结果:治疗8周时有效率为73.1%,2年时为95.1%。结论:利培酮长期服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适合全病程治疗。  相似文献   

16.
李平  张斌 《川北医学院学报》2016,31(4):542-544,552
目的:探讨社会歧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门诊复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78名,收集服药相关信息,并用精神疾病内化污名量表(internalized stigma of mental illness scale,ISMI)评测社会歧视情况,用等级Logistic回归分析社会歧视与依从性的关联。结果:178名患者信息中,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率分别为43.3%、31.5%和25.2%。3组患者在ISMI价值否定、歧视体验和生活无意义等3个维度的得分上存在明显差异,不依从者得分最高。等级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价值否定(OR=1.72,95%CI:1.37~2.07)、歧视体验(OR=2.89,95%CI:2.56~3.32)和生活无意义(OR=2.11,95%CI:1.68~2.54)3个维度的得分与依从性存在明显关联。校正年龄、文化程度和居住地等混杂因素后,3个维度仍表现出明显的独立作用。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社会歧视是影响依从性的重要因素。消除社会歧视可能是改善服药依从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为提高依从性制定相应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自我科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2例.采用自制影响因素调查表,对影响服药依从性的因素进行调查评定.[结果]服药依从性与文化程度、性别、年龄、婚姻无相关性(P>0.05).但完全不依从患者均与存在重大负性生活事件(OR=5.23,95CI 2.00~13.69)、家庭支持差(OR=28.12,95% CI 7.58~104.31)、不能定期门诊复诊(OR=5.18,95CI 1.56~17.18)、对疾病知识了解差(OR=5.49,95%CI 2.07~14.60)、药物存在副作用(OR=33.60,95%CI 9.29~121.51)和服药种类数量多(OR=4.4495%CI 1.77~11.17)的等因素相关,而部分依从患者与家庭的支持差(OR=5.63,95%CI1.70~18.60)和药物副作用(OR=4.86,95%CI1.62~14.71)等因素有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外服药依从性与多种因素有关,完全不依从患者与部分依从患者的这几个因素有所不同,需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其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更正     
李冰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0):340-340
目的:探讨利培酮口服液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依从性。方法:把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利培酮口服液(B组)和阿立哌唑(A组)治疗8周,采用简明精神症状量表(BPR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比较两组的服药依从性。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疗效差异不显著,B组药物完全依从占67.2%,显著高于A组的42.1%。不依从占3.4%,则显著低于A组的32.9%。利培酮的不良反应以锥体外系为主,阿立哌唑则以嗜睡为主,但易缓解。结论:利培酮口服液能更好地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士随访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维持及病情的恢复的作用。方法:将90例首发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随访组)和对照组(未随访组)。对研究组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按顺从服药及被动执行两级评价患者服药依从情况。结果:出院6、12个月时患者服药依从性研究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复发率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士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疗效的维持及病情的恢复有促进作用,能够减少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延缓其社会功能缺陷,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解复康素治疗Ⅱ型精神分裂症的远期疗效。方法:对62例和58例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用维持量的复康素或氯氮平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观察。结果:复康素和氯氮平均有较好的疗效,副反应少,复康素组患者治疗依从性高,提示复康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