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神经生长导向因子Slit在鸡胚脊髓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导向因子S1it在鸡胚脊髓中的表达模式对发育和再生神经轴突的导向作用。方法:制备地高辛标记的RNA探针,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Slit基因mRNA在鸡胚不同发育期脊髓中的表达情况。结果:Shit基因mRNA的表达在中线结构区呈现优势。结论:神经生长导向因子Slit在鸡胚脊髓发育期轴突投射和神经通路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胚胎脊髓移植并神经营养因子防止成年大鼠脊髓轴突损伤后引起神经元萎缩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腰脊髓半切洞损伤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6组:A组:单纯脊髓损伤组,B组;胚胎脊髓移植组;C组:损伤+移植+NGF组;D组:损伤+移植+CNTF组;E组:损伤+移植+NMT-3组;F组:损伤+移植+BDNMF组。手术后应用行为学和电生理检查观察大鼠后肢功能恢复情况,应用Nissl染色方法观察脊髓神经元的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神经营养因子修饰胚胎脊髓神经干细胞移植后脊髓损伤大鼠的功能恢复与损伤局部基因表达.方法 于2016年8月从孕18 d的30只大鼠胚胎脑部皮质中提取适量的脊髓神经干细胞,对其进行体外培养,然后采用巢蛋白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进行鉴定,将鉴定后的胚胎脊髓神经干细胞植入成年的大鼠损伤脊髓,并将其分为3组,对照组10只、神经干细胞组10只、神经干细胞加胚胎细胞衍生的神经因子移植10只,对胚胎神经干细胞的存活进行观察分析,并对大鼠的损伤后的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局部基因表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过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后,7、21 d大鼠的运动功功能评分分别为(26.37±4.62)分、(39.55±2.42)分,对照组7、21 d的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25.62±2.523)分、(32.43±2.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损伤局部空洞面积也得到了减小(P<0.05),在胚胎神经干细胞中加入修饰胚胎脊髓的神经营养因子后,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与局部损伤基因状况改善更加明显,神经干细胞不仅存活,而且能够向损伤头尾处迁移4 mm.结论 采用神经营养因子修饰胚胎脊髓神经干细胞移植后,不仅能够使神经细胞存活,迁移,而且能促进大鼠功能的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4.
NGF在人胚胎脊髓中的表达及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在人胚胎脊髓胸段中的表达及变化.方法从各时间段(6周、8周、10周、3月、4月、5月、6月流产胚胎中取出脊髓后,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检测NGF的抗原和mRNA表达情况及变化规律.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到在胸段脊髓的灰质处有NGF-IR的分布;RT-PCR均检测到NGF的mRNA在胸段脊髓表达,从6周开始上调,在8周有一个高峰,10周~6月整体趋于稳定.结论在人早、中期胚胎脊髓中NGF均有表达,说明胚胎脊髓发育和NGF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导向因子Slit2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表达变化和分布情况,探讨轴索再生导向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用Allen’s方法制作脊髓挫伤(SCI)模型,分别于挫伤后第2,4,7,14天取材,半定量RT-PCR分析Slit2 mRNA的表达变化,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扫描观察Slit2蛋白在脊髓损伤区的分布。结果:RT-PCR显示SCI后出现Slit2转录上调,表达量持续增高并于伤后第7天达到顶峰,之后逐步下降;免疫荧光则显示Slit2阳性颗粒先后出现在脊髓损伤区灰质胶质细胞中及神经元胞膜上,以前角、中央管及中线周围和后角较为聚集。结论:成年大鼠脊髓急性损伤后存在Slit2表达一过性上调并在损伤区灰质内广泛分布,可能对再生轴索的导向性生长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胎脊髓修复成鼠损伤脊髓过程中的变化。方法将妊娠14天胚胎脊髓植入急性损伤的成体脊髓后1,3,5,7,10,15和30天。用原位和斑点分子杂交技术对胚胎脊髓和正常脊髓内BDNFmRNA的表达变化作了定性和定量观察。结果在正常脊髓内,BDNFmRNA以前角运动神经元和少量胶质细胞分布为主:脊髓损伤后,杂交产物扩大到中小型神经元,同时更多的胶质细胞参与了反应;胚胎脊髓移植后,除移  相似文献   

7.
将人神经营养因子-3全长cDNA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分别COS-7儿CHO细胞中获得了瞬时表达和稳定表达,经大乳鼠脊髓背根神经节测活,瞬时表达和稳定表达产物均能明显促进其神经突起的生长,瞬时表达量约为10^-7g/mL,稳定表达量可达10^-8g/mL。  相似文献   

8.
神经营养因子-4在成年猫脊髓神经元的表达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了解神经营养因子4与成年猫脊脊神经元的关系。用特异的NT-4抗血清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探讨NT-4在成年猫脊髓L6节段神经元中的分布。结果:NT-4的免疫阳性反应主要分布 腹角及中间带的大神经元,胞浆染色,神经突起内也有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贺永胜  郭小兵  邓世康  李力燕 《医学综述》2011,17(20):3163-3166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人胚胎脊髓神经干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孕20周水囊引产胎儿标本经家属同意捐赠,分离培养脊髓神经干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BDNF蛋白组、BDNF抗体封闭组,计数神经球数目并以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euN和GFAP的表达情况并进行计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DNF蛋白组神经球数目或MTT值均无明显变化,BDNF抗体封闭组的神经球数目和MTT值有明显减少(P<0.05);BDNF蛋白组NeuN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GFAP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减少(P<0.05),BDNF抗体封闭组NeuN或GFAP阳性细胞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源性BDNF可促进人胚胎脊髓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内源性BDNF在人胚胎脊髓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胚胎脊髓修复成鼠损伤脊髓过程中的变化。方法将妊娠14天胚胎脊髓植入急性损伤的成体脊髓后1、3、5、7、10、15和30天,用原位和斑点分子杂交技术对胚胎脊髓和正常脊髓内BDNFmRNA的表达变化作了定性和定量观察。结果在正常脊髓内,BDNFmRNA以前角运动神经元和少量胶质细胞分布为主;脊髓损伤后,杂交产物扩大到中小型神经元,同时更多的胶质细胞参与了反应;胚胎脊髓移植后,除移植物本身继续维持表达外,正常脊髓阳性反应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数量进一步增加。损伤组原位和斑点分子杂交的反应强度明显高于正常组,而移植组的分子杂交反应又在很多时相点上显著高于损伤组。结论移植的胚胎脊髓除为自身和宿主脊髓提供神经营养外,也诱发了正常脊髓在发生过程中曾经拥有的合成机制,以增强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方式为自身的再生提供营养,同时也为移植物的发育分化提供合适的营养环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哺乳动物胚胎脊髓神经细胞体外培养的细胞模型,提高培养用脊髓神经细胞的产率以及活性,使实验的细胞模型有良好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方法:18d的大鼠胚胎的脊髓经取材、分离、消化后作原代细胞培养,从细胞形态学及细胞计数角度观察细胞生长与分化过程。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了神经营养素受体TrKA、TrKB、TrKC在脊髓神经细胞的表达。结果:大鼠胚胎的脊髓神经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可良好存活并有正常的表型分化,TrKA、TrKB、TrKC在细胞膜上呈阳性反应。其细胞数量(集落数)与形态以及存活周期可满足体外实验的基本要求。结论:这种分离培养方法简便、成功率高、稳定性强、细胞产量高且质量好,有助于离体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新建系的人胚胎干细胞株SYSU-7,运用胚体形成的方法,探讨不同的分化条件对胚胎干细胞神经分化的影响。【方法】 首先检测人胚胎干细胞株SYSU-7的Oct4SSEA4(stage-specific embryonic antigen-4)、TRA-1-60和AKP(Alkaline phosphatase)等胚胎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的表达及体内外三胚层分化的能力;之后,应用含20% Knockout Serum Replacement (KSR)的培养液和神经干细胞培养液(neural progenitor medium, NPM)分别诱导细胞形成悬浮的拟胚体(悬浮时间为4 d或7 d),然后将拟胚体贴壁于多聚鸟氨酸(Polyornithine, PO)和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 FN)包被的培养皿中继续培养4 ~ 10 d在分化的不同时间点利用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检测胚胎干细胞和神经细胞相关的标志性抗原。【结果】 SYSU-7胚胎干细胞表达未分化细胞特异性标志Oct4SSEA4,TRA-1-60,AKP染色呈强阳性,在体内外具有向三胚层分化的潜能;在体外诱导其向神经分化,结果发现KSR培养液比神经干细胞培养液更有利于胚胎干细胞的神经分化,悬浮生长7 d的拟胚体贴壁后出现特征性的玫瑰花环样结构(rosette structure)的时间更早数量更多。【结论】 SYSU-7细胞系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等胚胎干细胞特性。本实验为研究人胚胎干细胞的神经分化提供了新的细胞模型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在人胚胎培养液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胚胎发育中的作用及其与胚胎质量、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取35例行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或单精子卵细胞浆内注射(ICSI)的不孕患者受精后第三天的胚胎培养液,分为优质胚胎组和劣质胚胎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中LIF的含量。结果:LIF在人胚胎培养液中有表达,优质胚胎培养液中LIF的含量较劣质胚胎培养液中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胚胎培养液中的LIF含量与妊娠结局关系明显,LIF含量〉700ng/L时妊娠结局较好。结论:LIF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测定胚胎培养液中的LIF含量可以作为预测妊娠结局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人胚神经千细胞(human Neural Stem Cells、hNSC)的体外培养体系。方法:选取3个月~4个月大的引产胎儿,分离原代人胚神经千细胞、添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N2促进hNSC的增殖,使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与诱导分化实验鉴定其神经千细胞的特性。结果:成功培养出人胚神经干细胞、原代培养的hNSC悬浮生长,似桑椹状,表达巢蛋白(Nestin)抗原,诱导分化后可表达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特异抗原βⅢ与神经胶质细胞特异抗原GFAP,并能自我增殖:目前已成功传代10余次(5月余)。结论:使用本方法可以获得大量纯化hNSC?为临床实验提供适合的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克降人NT3cDNA基因,构建pIRES2-EGFP-NT3。方法:用异硫氰酸胍-酚-氯仿一步法从人新鲜的肝脏手术标本提取总RNA,并经反转录PCR获得NT3-cDNA。将质粒pUC19双酶切并纯化回收大片段,与纯化后的NT3-cDNA连接构成pUC-NT3-cDNA,转化大肠杆菌XL10,挑选白色克隆作酶切鉴定、测序。将测序正确pUC-NT3-cDNA及pIRES2-EGFP分别双酶切,前者回收774bp的片段并纯化,后者纯化回收大片段,将回收的774bp片段与纯化的大片段连接成pIRES2-EGFP-NT3,转化大肠杆菌XL10,挑选白色克隆作PCR及双酶切鉴定。结果:成功地从人的肝脏组织中克隆了NT3-cDNA,并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NT3。结论:重组质粒pIRES2-EGFP-NT3的构建为进一步NT3基因转染致聋豚鼠耳蜗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雪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雪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Sc-NTFs)对损伤脊髓组织的作用。方法:以7.5g物体从10cm高处落下致的大鼠T10脊髓,伤后5,30,60min在务局部分别注入Sc-NTFs50μl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24h后一半动物取伤段脊髓标本测水及离子含量,另一半动物3周后神经功能检查,结果:脊髓损伤后组织水肿Na^+Ca^+离子浓度升高,K^+,Mg^2+离子浓度降低,Sc-NTFs可显改  相似文献   

18.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脊髓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脊髓操作后脊髓神经元内酶学的变化,并探索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用Allen改良法打击摸型致SD大鼠T8脊髓操作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7,10d测定脊髓组织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酸性磷酸酶(ACP)的含量。结果:AChE于术后持续下降;ACP在术后第3天开始上升,第7天至最高,以后逐渐下降;用CNTF处理的大鼠上述两种酶变化的幅度较小,且整个过程也比较平  相似文献   

19.
针刺影响慢性脊髓损伤大鼠BDNF及其受体TrkB的表达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索针刺治疗慢性脊髓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大鼠后路渐进性脊髓压迫动物模型 ,然后手术减压 ,并进行电针治疗。观察联合行为评分 (CBS)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及其受体TrkB的免疫组化变化。结果 :脊髓损伤后BDNF和TrkB在神经元及胶质细胞表达增强 ,经过电针治疗后 ,BDNF和TrkB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表达下降。CBS值显示 ,电针组明显优于减压组 ,电针组与减压组比较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电针治疗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的行为功能恢复 ,BDNF及其受体TrkB介导了电针的治疗过程 ,与促进行为功能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20.
针刺对神经营养素3在脊髓可塑性中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针刺对神经营养素3(NT3)在脊髓可塑性中表达的影响。方法:用NT3抗血清和NT3 cRNA探针,以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观察针刺前后备用背根节及脊髓Ⅱ板层中NT3表达的变化。结果:针刺侧备用背根节(DRG)NT3及其mRNA阳性大神经元(>57um)和小神经元(P<42um)百分数均较非针刺侧者明显增多(P<0.05),此外,脊髓针刺侧Ⅱ板层NT3阳性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百分数针刺侧亦较非针刺侧明显增多(P<0.05),但两侧均未见NT3 mRNA的杂交信号。结论:针刺促进脊髓可塑性可能与DRG大,小神经元表达NT3和脊髓Ⅱ板层NT3阳性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百分数的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