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并找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X线片、MRI特点以及其相关性,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自2005年4月~ 2011年7月门诊及住院的神经根型颈椎病560例患者的X线片、MRI及临床相关数据.对患者临床的表现特点,影像学(X线、MRI)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引起症状的责任椎间隙,颈椎侧位X线片发现椎体后缘向后增生216例,占38.57%;斜位X线片发现椎间孔增生、狭窄187例,占33.39%;侧位及斜位均发现增生75例,占13.39%;正位X线片发现钩椎关节增生19例,占3.39%,无增生表现63例,占11.25%.颈椎MRI显示单纯椎间盘突出63例,占11.25%;椎间盘突出合并骨质增生者497例,占88.75%.结合X线片和MRI可将神经根型颈椎病分为5型,其骨质增生的部位发现率依次为侧位X线片向后>斜位X线片向外>侧位、斜位X线片向后外>骨质无增生>合并正位X线片向外侧增生型.[结论]通过对神经根压迫因素的X线和MRI综合诊断与分析,找出责任椎间隙神经压迫的部位和原因;针对骨质增生最常见的颈椎间盘后外侧骨质进行减压,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汪波  吴华  杨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19):1744-1748
[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的特征性改变.[方法]选取2007年1月~ 2010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出院病人中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侧位X线片1 18例设为颈椎病组,随机选取84名无症状的成年志愿者拍摄中立位颈椎侧位X线片设为对照正常人组.定量测量所有颈椎X线片的解剖参数,比较颈椎病组与正常人组之间的差异,分析病变的节段并探讨病变节段对其邻近节段的影响.[结果]颈椎病组与正常人组相比,棘突间距离和椎体高度增大,而颈椎管率、椎间盘前后缘高度比、椎体间角度和颈椎生理曲度均减小.大多数颈椎病患者为多节段病变,病变最多的节段为C5、6,病变节段对其下位节段的影响较大,病变节段数目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结论]颈椎病患者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有特征性的改变,这些改变对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1 病例摘要 患者, 男,21岁,踢球扭伤左踝1周,急诊行X线片检查提示踝关节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后复查X线片示骨折对位对线欠佳,遂入院治疗.查体见踝关节肿胀,前外侧压痛,内踝无压痛,主动活动受限,跟骨叩击痛阳性,足趾活动、皮肤感觉及末梢血运无异常,足背动脉可扪及.X线片示右胫骨远端骨折,涉及关节面,台阶约8 mm(图1).诊断:Tillaux-Chaput骨折.入院后行三维CT检查示骨折部位为胫骨前结节,4 cm×3 cm大小,远端关节面粉碎,下胫腓间隙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L1/2~L4/5各椎间隙之间血管和腰大肌关系,了解微创斜向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手术入路的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9月收治的113例腰椎疾病患者,12例因MRI、X线片技术上问题造成的影像显示不清或者腰椎/腹膜后手术史影响正常解剖被排除,最后对101例患者的MRI及X线片进行数据测量,男46例,女55例,年龄51~68岁,平均59.0±4.4岁。在MRI上测量L1/2~L4/5各椎间隙平面血管和腰大肌间的距离;在侧位X线片上测量L5上终板中点与左侧髂棘的垂直距离,高于髂棘为正值,低于髂棘为负值。结果:L1/2~L4/5椎间隙平面血管和腰大肌间的平均距离左侧分别为20.7±5.63mm、20.1±6.97mm、19.5±6.20mm、15.7±7.86mm,右侧分别为15.3±6.29mm、8.8±4.32mm、7.1±4.34mm、4.8±3.69mm;左侧均大于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L1/2~L4/5血管和腰大肌间的平均距离呈下降趋势;左侧L4/5椎间隙平面血管和腰大肌平均距离小于其他节段平均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有9例血管与腰大肌间隙距离小于5mm,2例血管与腰大肌之间无间隙;在X线片上L5上终板中点与左侧髂棘的垂直距离为-33~19.6mm,平均-7.0±14.2mm,其中30%髂嵴高于L5上终板中点。结论 :MRI可作为微创斜向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手术入路的术前评估手段,节段越高,血管与腰大肌间隙距离越大,而且左侧血管肌肉间隙大于右侧,适合采用微创斜向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贵阳市症状性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与关节间隙狭窄影像学表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贵阳市七家大型医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的症状性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纳入标准为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KOA诊断标准,且X线片示KellgrenLawrence分级Ⅱ级及以上者。共993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304例,女689例,采用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并行X线片膝关节正侧位投照,记录患者疼痛部位、疼痛程度,分析骨赘生成部位、骨关节间隙变窄情况。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93例KOA患者,膝关节压痛出现在髌骨周围631例、内侧关节间隙469例、外侧关节间隙132例,109例患者无明显压痛部位,286例患者存在多部位压痛。轻度疼痛290例,中度疼痛427例,重度疼痛276例。KellgrenLawrence分级发现Ⅱ级334例,Ⅲ级407例,Ⅳ级252例。骨赘生长部位于髁间嵴531例,胫骨关节面边缘463例,髌骨周围412例,股骨关节面56例,多部位骨赘生长672例。疼痛程度与关节间隙狭窄关系经统计学分析发现(χ~2=7.38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症状性膝骨关节炎疼痛与关节间隙狭窄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针挑姜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9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83年起,我们用针挑姜灸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98例,收效满意,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98例,男123例,女75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71岁。40岁以下6例,41~50岁47例,51—60岁94例,61岁以上sl例。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1年。全部病例除了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外,均经X线片或CT证实有不同程度和不同部位的颈椎骨性结构的增生性变化。本组病例不包括各种外伤引起的颈椎综合症。治疗方法门)挑治点的选择a.根据X线片,选择病变颈椎棘突周围压痛点或有放射痛的敏感点。b.如果无压痛点,可在退变的颈椎周围紧靠后正中线选择有党参…  相似文献   

7.
颈椎病80例的X线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颈椎病的X线表现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颈椎病的X线平片的临床资料.结果 椎间隙狭窄变形53例,占66.3%.颈椎生理曲度改变62例,占77.5%.骨质增生48例,占60%.椎间孔狭窄42例,占52.5%.颈椎韧带钙化27例,占33.8%."双边征"14例,占17.5%.结论 X线特征分析对颈椎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笔者自2007年以来在颈腰痛诊疗工作中遇到2例肿瘤患者表现为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症状、体征.现报告如下. 1病例报告 1.1例1,肺癌骨转移表现为腰腿痛患者,女,68岁.主因腰腿痛10 d,以"坐骨神经痛"收住.患者10 d前因不慎扭伤出现右侧腰腿痛,腰部疼痛沿坐骨神经方向放射.查体:有直腿抬高试验(+),抬高30°受限,l3-L5椎旁压痛,右侧内收肌、阔筋膜张肌压痛.腰椎X线平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路经椎间隙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2010年10月手术治疗的伴有明显头晕、头痛等交感神经症状的颈椎病患者156例,其中脊髓型59例,脊髓-神经根混合型97例。病变涉及单节段108例,2个节段39例,3个节段6例,4个节段3例。对全部病变节段行前路经椎间隙减压固定融合术,术中均彻底切除病变椎间隙处后纵韧带。观察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情况,采用交感神经症状20分法和JOA 17分法评定交感神经症状和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在颈椎正侧位及伸屈动力位X线片上进行影像学评价。结果:32例患者术后有一过性咽喉部疼痛不适感,经对症处理于术后3~5d症状均消失;无脑脊液漏、感染和血管、神经损伤。随访8~42个月,平均25个月。交感神经症状评分术前6.4±1.7分,术后1周1.6±1.7分,末次随访时2.4±1.4分,主观满意率79%;JOA评分术前9.8±2.4分,术后1周11.9±2.5分,末次随访12.9±2.2分。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交感神经症状评分和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1周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X线片显示手术节段均已融合,颈椎稳定性良好,无内固定松动和断裂。2例于术后3年因脊髓神经症状加重行二次后路减压手术。结论: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固定融合术结合术中彻底切除病变椎间隙处后纵韧带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0.
椎间撑开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总结并探讨椎间撑开颈前路减压植骨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自2001年4月~2004年10月,应用CCR颈前路自动拉钩及Caspar椎体间撑开器系统,采用单节段单纯间盘切除、经椎间隙入路或多节段分别间盘切除、椎管潜式扩大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68例,随访并复查X线片,测量术前及术后12个月病变椎间隙高度,同时,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标准(JOA)评价手术前后脊髓功能,并统计比较。[结果]全部病例中51例获得随访其中症状明显好转50例,缓解1例,加重0例。术后12个月时,X线片显示全部病例植骨愈合、病变椎间隙骨性融合。同时,手术后病变椎间隙高度保持明显优于手术前,手术后脊髓功能JOA评分亦显著高于术前。本组无颈髓损伤、钢板和螺钉松动及椎前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椎间撑开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有利于术后颈椎病变椎间隙高度的保持,并可确切恢复、改善脊髓功能。  相似文献   

11.
笔者自2000至2001年期间,运用卧式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60例病例选择均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22例,女性38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为45岁;病程10天~5年,平均为15年。所有患者均有颈肩部不适,活动受限,伴一侧上肢疼痛或麻木症状。查体:颈椎棘突旁有明显压痛,椎间孔压缩试验阳性或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或两者均为阳性的体征。X线摄片显示颈椎椎体后缘均有骨质增生,生理曲度异常及椎间隙狭窄。1.2治疗方法1.2.1俯卧按揉放松法:令患者俯卧,头自然微屈于推拿床的孔中,…  相似文献   

12.
张波 《中国骨伤》2006,19(6):376-376
患者,男,28岁,因下梯时摔伤致左踝肿痛、行走痛甚2周就诊。查体:左踝关节肿胀、瘀斑痕迹,内踝下方及下胫腓处明显压痛;左小腿挤压试验阳性。踝关节及小腿正侧位X线片见:下胫腓分离,内踝间隙明显增宽;踝关节及胫腓骨未见外伤骨折征象。手法整复后拍摄双踝关节X线片提示:左踝仍有  相似文献   

13.
对椎间隙感染的一些见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椎间隙感染的病变比较复杂,早期症状又不典型,往往须在椎体与椎间隙的X线片显示变化后才能确诊。根据本组椎间隙感染16例,着重介绍本病的体温变化分析,并对本病的分类和分期提出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X线检查在颈椎病诊断上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秀芹  张军 《中国骨伤》2003,16(10):627-628
颈椎病是骨伤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在临床往往重视颈椎CT及MRI的检查,而容易忽略颈椎X线的改变,我们发现在临床上临床症状结合X线片的改变对颈椎病的诊断尤为重要.自2000-2002年对298例颈椎病患者及60例非颈椎病患者的X线改变进行了比较观察,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 病例报道,患者,某泰籍男了,25岁,因颈后胀痛伴双上肢放射痛1月,以拇、食指为重,夜间尤甚。查体:颈部活动受限,双侧颈肌紧张,椎旁压痛,尤以双侧C4-5椎旁压痛明显,偶有加重上肢放射痛的现象。双侧神经根牵张试验及压顶试验阳性。观察颈部X线片见:侧位片颈椎生理曲度上颈段变直而下颈段弯曲,C4-5椎体间有成角现象;正位片显C4-5钩突关节间隙左侧明显宽于右侧;双斜位片见左侧C3-4、C4-5椎体间有成角现象;正位片显C4-5钩突关节间隙左侧明显宽于右侧;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63岁。颈部及右上肢疼痛不适2年余,在外院以“颈椎病”对症治疗,症状时轻时重。近8个月来,右上肢无力和肩肌、上臂肌肌萎缩进行性加重,右肩关节渐进性活动不便,现已弹性固定。无外伤史。检查:颈椎向右侧弯畸形,压痛明显,活动受限,右肩肌及上臂肌肌萎缩明显,右肩关节弹性固定,肱骨头向前脱位,于锁骨下可触及肱骨头,无明显压痛。右肱二、三头肌腱反射未引出,霍夫曼氏征(一)。X线片示:右肩关节前脱位,关节边缘有骨赘增生。MRI片示:C3  相似文献   

17.
颈椎病的病因较复杂,通常认为是老年性颈椎退变而致椎间盘病变和椎体、附件骨质增生压迫或刺激神经根、椎动脉、脊髓和交感神经而致病,也有人认为是颈椎错位所致。前者的诊断,除临床症状体征外,主要依据颈椎X片显示有骨质增生和椎间盘变窄,且认为多属老年性疾病。我组自六十年代初期开始总结颈椎病的诊治(1)。遇到不少病例临床症状与X线片所见并不成正比,有些症状严重却无骨质增生而被排除颈椎病被贻误治疗。为了提高对本症的疗效,我们从尸解、动物实验、正常人及颈椎病病人X线片及临床四个方面对颈椎病发病机制进行研究,现初步探  相似文献   

18.
椎动脉型颈椎病与神经根型颈椎病X线片表现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的X线片诊断水平。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收集的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VCS)及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NCS)患者[(年龄25~65岁,平均(48.4±12.3)岁,男36例,女84例)]的颈椎侧位及功能位X线片进行测量分析,测量指标包括颈椎曲度、寰枕关节间角、寰枢关节间角、C2/C3间角及下颈椎失稳情况及分布节段,通过数据分析,比较两组间差异;并结合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进一步分析椎动脉型颈椎病X线片的影像学特征。结果:在前屈位X线片中,两组的颈椎曲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寰枕关节间角的后伸活动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侧位X线片中,两组的寰枢关节间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寰枢关节间角的前屈活动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2/C3间角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下颈椎失稳情况及节段分布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VCS组的临床表现中,头晕程度以轻中度为主,颈部屈伸活动诱发头晕最常见,头晕多伴有头痛症状,压痛部位多集中在上颈段。结论:X线片征象及临床表现均提示VCS多伴随上颈段结构或功能的异常。临床上,诊断VCS时应重视对功能位X线片枕颈部前屈活动的观察。  相似文献   

19.
颈椎病患者颈椎不稳的X线指数法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设计一种新的X线指数方法分析颈椎不稳。方法:分别选择颈椎病、颈部症状患者和正常人的颈椎动态X线片,各椎间隙高度、各椎体高度、椎体间角度位移和水平位移、椎管矢状径,采用指数法分析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颈椎水平位称和颈椎不稳。结果:症状组、颈椎病组在中立侠颈椎曲度指数均减小,颈椎病组的最大屈伸活动度减小,症状组和颈椎病组椎体水平位移明显增多、增大。结论:X线指数法能够客观地反映颈椎曲度、活动工和颈椎不稳。颈椎退变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建议当量大水平位移指数≥0.3时考虑颈椎不稳。  相似文献   

20.
颈椎病     
颈椎病是常见多发的退行性变性疾病。它的发生与颈部长期慢性劳损及颈部外伤有关。 一、分期及病理 颈椎的退行性变是一慢性延续的过程,但在病程的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病理改变及临床体征,据此我们把颈椎病分为四期; 第一期为颈椎病前期 是指X片上有椎管的异常改变,而临床上没有颈椎病的症状和体征。 X片的改变为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椎体序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