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鲐鱼[学名:Pnematophorus japonicus(Houttuyn),别名:鲐巴鱼、青花鱼、鲭鲇鱼、油胴鱼等]系蛋白质含量较高,营养丰富的鱼类之一,沿海地区人们食用较为普通。有文献记载,食用变质鲐鱼可引起食物中毒,但这方面的实际情况所见较少。1982年10月28日中午,某部食用变质的鲐鱼发生一起食物中毒,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调查方法与结果对中毒者进行个案调查,填写统一的调查表,并了解鲐鱼的采购、烹调加工过程、就餐  相似文献   

3.
1991年11月4日,某食堂吃鲐鱼后发生过敏性食物中毒12例,经及时治疗,全部治愈.为吸取经验教训,防止类似情况发生,现将调查情况及临床经过报告如下.1 流行病学调查经调查,该食堂当天中午食用油炸鲐鱼,就餐者共150人,食后12人发生中毒,发病率8%.当餐主食是新蒸的大米饭,副食为包菜炒粉丝和烧豆腐,调料油、盐、酱等均为平常所用,无新增添或其他可疑食物污染.鱼是菜场供应的冰冻鱼,购回后放冰箱冷藏2天后食用.炊事员反映,鱼外观正常,青皮红肉无异味.对未烹制的生鱼观察与上述反映一致.所食用的鱼先浸泡约2h,再清除内脏,净重23kg.制作时采用裹面后油炸,至棕黄色,未再回  相似文献   

4.
鲐鱼(又名鲭鱼,在江浙一带俗称油筒鱼)属青皮红肉类,如贮存、加工不当易在体内产生大量组胺,从而引起中毒。2003年10月29日,富阳市某公司食堂发生一起进食鲐鱼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供同行参考。1流行病学调查1.1发病经过2003年10月29日中午富  相似文献   

5.
1996年8月28日,我市某服装有限公司因食用鲐鱼引起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卫生学调查及实验室检验证实为食用鲐鱼所含组胺超标引起,现报告如下。流行病学调查经调查发现,晚餐供应的鲐鱼是食堂采购员于当天上午8时在某农贸市场购买,共90斤,当时是冰冻的。食堂工作人员即把冻鲐鱼用自来水冲洗解冻。9时30分清洗加少许盐淡腌,放于室温下(约29℃)保存,然后于下午14时30分再清洗,加酱油等调料放于蒸饭车不锈钢蒸盘里蒸约2小时左右。共有137名职工在食堂就餐,123人食用鲐鱼(每人食用200g左右),85人出现中毒症状,发病率为龄69.1%,调查14人不食用鲐鱼而食用咸菜者无1人发病。  相似文献   

6.
尚昌勇 《工企医刊》1999,12(1):35-35
我院于1997年11月收治1起共42例鲐鱼食物中毒患者,经积极救治,全部于发病20小时内痊愈,随访3个月,42例继续食用鲐鱼者均未复发,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2例中毒者均为在校学生,年龄15岁~18岁,男29例,女13例。于当日晚饭进食鲐鱼后20分钟至2小时发病。进食最少者100g,最多者250g。  相似文献   

7.
一起食用鲐鱼引起食物中毒案例浅析无为县防疫站(238300)郑象纯,王沂,徐凯我县1990年曾发生一起食用鲐鱼致组胺过敏性食物中毒,现就案例浅析如下。1案发经过和行政处罚1990年4月11日县站接到一起食用市售鲐鱼引起中毒的举报,县站即会同工商联全调...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我县2006—2009年发生的4起亚硝酸盐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和经过进行分析.探讨此类事件防制对策,有效预防此类食物中毒的发生,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鲐巴鱼是海鱼中属青皮红肉的鱼种。鱼肉中的组氨酸脱羧产生组胺,当组胺蓄积至一定量时,食人即可引起中毒。一般由于过敏性食物中毒的症状比较轻,恢复也较快,故常被人们所忽视,但亦有囚患其他病而又加此类中毒引起死亡,所以防止食物中毒的  相似文献   

10.
一起因食用“鲐鱼”引起的食物中毒如东县马塘医院郭福建1996年10月10日中午马塘中学一食堂300余名学生就餐,进餐后相继出现34名以面色潮红、心悸、低热等为主要特征的患者。根据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为一起由食用含高组胺鱼类中毒,即食用“鲐鱼”...  相似文献   

11.
连续四起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王明照,王炳文,杨合灿,王燕,李书堂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到一九九三年七月,禹州市在九个月左右的时间内,连续发生四起因误食亚硝酸盐所致的食物中毒,共进餐90人,中毒84人,死亡3人,经济损失达10万余元。现将有关资料及调查...  相似文献   

12.
四起麻疹爆发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10月15日~11月7日,都江堰市中心镇两河村小学发生麻疹29例,该校有学生233人,罹患率为12.4%.发病年龄为:6岁15例,7岁10例,8岁2例,10岁1例,25岁1例(农民).其中有麻疹疫苗(MV)免疫史的2例,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27例.  相似文献   

13.
话鲐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鲐鱼又名花池(广东)、花鲱(福建)、油胴鱼(江苏、浙江)、鲐巴鱼(辽宁、山东),是我国很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年捕捞量约在万吨以上。每年的秋冬季节,鲐鱼就会大量涌向市场。由于其肉稍有异味,而多数人对它的烹制技术知之较  相似文献   

14.
2003年5月24日晚18时至27日16时,某市卫生监督所接连接到四起可疑食物中毒报告,称患者均为食用某熟食加工厂2003年4月30日生产的真空包装的透骨香扒鸡后发病,市卫生监督所立即派卫生监督员对四起可疑食物中毒案进行调查取证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避免了更多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据我市食物中毒报表统计.1984~1996年发生进食贝类鲜品中毒4起,中毒23人,死亡5人。中毒可疑贝类鲜品全部来源于大亚湾区海域。现将这4起中毒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水产品食物中毒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最近13年我国发表的有关水产品食物中毒的研究结果,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指导消费者食用水产品,为减少中毒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检索期刊数据库中2000年至今的所有与水产品食物中毒相关的医学类文献,按一定的标准和步骤剔除无关文献,对中毒发生的时间、地点、死亡人数、潜伏期、临床症状等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纳入统计文献30篇,报道病例2 953例。有14个以上的省和地区有报道,沿海的浙江、福建、江苏、广东等省文献报道数量明显高于其他省。全年均有发生,第二、三、四季度报道较多。中毒涉及的食物在17种以上,其中较多的是螺类,共有12篇文献,报道了758例病人。中毒因素有贝类毒素、河豚毒素、副溶血性弧菌、胆盐、组胺、珊瑚礁鱼毒素和未知致Haff病的因素等。临床上胃肠道症状较为普遍,不同中毒因素有其特点,其中河豚毒素引起的中毒致死率最高且潜伏期短,应予重视。结论消费者要有选择性地挑选水产品,并注意保存和处理,避免变质和交叉感染。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做好管理监督工作,利用媒体向消费者普及预防水产品食物中毒的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17.
据我市食物中毒报表统计,1984-1996年发生进食贝类鲜品中毒4起,中毒23人,死亡5人。中毒可疑贝类鲜品全部来源于大亚湾区海域。现将这4起中毒情况分析如下:三材料方法1.l流抒病学资料采用惠州市食物中毒报表和现场个案调查资料;海洋环境资料由惠州市大亚湾区澳头渔政管理站提供。1.2实验室检验中毒可疑样品送广东省食监所作贝类毒力生物测定。贝类毒化状况调查按卫生部食监检字(92)第031号文[l]进行。2结果2.三流行病学情况2.1.l发病季节与人群分布:4起贝类食物中毒发生在2-7月份(表1)。男女均有发病,但以儿童严重且病死…  相似文献   

18.
20 0 2年 7月 4日韶关市某实业公司医务所收治了一批临床上以急性发病、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状为特点的病例。据调查 ,该事件为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1 事件经过与临床特点2 0 0 2年 7月 4日中午 ,韶关某实业公司职工约1 40人 ,在单位食堂就餐。下午 1 :0 0 ,首例急性胃肠炎病人到该单位医务所就诊。约半小时后 ,陆续有相同症状的病例到该医务所就诊。至当日下午 4:0 0止 ,共发病 2 5例。患者最大年龄为 5 0 a,最小年龄为2 6a,男性 1 7例 ,女性 8例 ,均为该公司员工或民工。经个案调查分析 :病人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四起农村宴席食物中毒的原因进行分析和实验室确认,提供预防和控制农村宴席食物中毒的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收集近年农村宴席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和实验室检验记录,回顾性分析引发当地宴席食物中毒的常见菌株。结果:引起四起农村宴席食物中毒的病原菌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泻大肠埃希菌、沙门菌。结论:农村宴席食物中毒需引起足够重视,食品安全监督部门应加强农村自办宴席的卫生质量监督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4起食物中毒的10株菌株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鉴定及毒素分析。方法按照食品卫生检测标准GB 4789.10-94、《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 S/T 80-1996及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测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结果这10株菌均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并检出葡萄球菌A型肠毒素,且其中1株同时检出葡萄球菌C型肠毒素。结论应加强食品卫生的管理工作,防止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食品,防止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