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发急性白血病初期化疗的疗效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白血病要获完全缓解 (CR)必须经过化疗后的骨髓增生抑制期。在此期间外周血白细计数必然急剧减少。为了观察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白细胞 (WBC)计数与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 ,对 80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在诱导化疗第 1疗程后WBC计数与疗效关系进行了分析。根据化疗后白细胞数的最低值分为 3组 :≤ 0 .4× 10 9/L组 ;(0 .4 - 0 .9)× 10 9/L组 ;>0 .9× 10 9/L组。结果表明 :初治急性白血病化疗第 1疗程后 ,WBC计数≤ 0 .4× 10 9/L的急性白血病CR率 6 0 % ,总有效率 90 % ;WBC计数在 (0 .4 - 0 .9)× 10 9/L的急性白血病CR率 5 5 .6 % ,总有效率 92 .6 % ;WBC计数 >0 .9× 10 9/L的急性白血病CR率 2 7.3% ,总有效率 6 6 .7%。白细胞≤ 0 .4× 10 9/L组 ,(0 .4 - 0 .9)× 10 9/L组与 >0 .9× 10 9/L组第 1疗程化疗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而白细胞≤ 0 .4× 10 9/L组与白细胞 (0 .4 - 0 .9)× 10 9/L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初发急性白血病第 1疗程化疗后白细胞计数可作为急性白血病化疗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随着肿瘤治疗水平的提高,恶性肿瘤患者得以长期生存,伴发第二肿瘤的情况已不少见。但急性白血病与恶性肿瘤叠合的报道甚少。我院收治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合并膀胱癌患者,报告如下。患者,女,41岁。因月经量增多18天,牙龈出血伴乏力11天,皮肤瘀斑3天,于1997年8月21日入院。查体:中度贫血貌,牙龈渗血,躯干、四肢可见散在瘀斑;表浅淋巴结未触及,胸骨压痛,心、肺正常,肝、脾未及,肛门见外痔。外周血象:血红蛋白71g/L,红细胞2.61×10~(12)/L,白细胞2.8×10~9/L,血小板56×10~9/L,网织红细胞0.022,中性杆状核细胞0.04,中性分叶核  相似文献   

3.
赵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1):5239-5240
目的:总结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对33例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患者行脾动脉超选择插管栓塞大部分脾动脉,栓塞程度50%-80%,对比观察手术前后外周血象的变化。结果:栓塞后血白细胞平均值由3.1×10^9/L升至4.6×10^9/L,红细胞平均值由2.2×10^12/L升至3.6×10^12/L,血小板平均值由47×10^9/L升至108×10^9/L。结论:部分脾栓塞可有效控制肝硬化并发的脾功能亢进,明显改善外周血象,但应严格控制脾栓塞的范围。  相似文献   

4.
高白细胞性白血病是指血WBC>10 0×10 9/ L 的白血病,早期死亡率高,属于高危性白血病[1 ]。我科自2 0 0 1年以来,采用白细胞分离术治疗高白细胞性白血病16例(30例次) ,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10例,女6例,年龄2 1~6 4岁,中位年龄38岁。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 L) 6例(M0 1例,M2 1例,M32例,M52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 L6例(L2 4例,L1 2例)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粒变3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期并阴茎异常勃起1例。白细胞中位数2 0 1(10 2~380 )×10 9/ L ,所有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早期死亡率的关系。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近8年来116例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诱导治疗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最高值、诱导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最高值及整个病程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最高值与早期死亡率的相关性。结果: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10~9/L的高危患者中,无论治疗前、治疗后及整个病程中,早期死亡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最高值均明显高于生存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治疗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极高危阈值为70×10~9/L(P0.05),治疗后的极高危阈值为96.4×10~9/L,在整个病程中的极高危阈值为91.5×10~9/L(P0.01),超过极高危阈值的患者死亡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整个病程中各时间点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均与患者早期死亡率密切相关,有效控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能降低APL早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髓细胞类白血病反应的存在与原发病有关,原发病好转,类白血病反应即随之消失。 Holland等认为髓细胞类白血病反应其外周血白细胞超过50×10~9/L或幼稚粒细胞(包括原始、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细胞等)>5%。小儿粒细胞性类白血病反应最常见于脓毒血症、急性感染、大叶肺炎危象后、磺胺类药物治疗等。 某儿生后3~4天出现呕吐,发绀,诊断为葡萄球菌性肺炎、营养不良、脑病后遗症。血象:血红蛋白1 3g/L,红细胞4.7×10~(12)/L,血小板38.4×10~9/L,白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白血病细胞是否引起血清(浆)钾、葡萄糖假性升高/降低,可能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方法 白血病患者按诊断及外周血白细胞数(20、20~50、50~100、100)×10~9/L分组,检测血清(浆)钾、葡萄糖;白血病细胞离体后经PI、Annexin V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坏死及凋亡状态;分离血清后,检测血清(浆)钾、葡萄糖。结果 与对照组(白细胞数20×10~9/L)比较,白细胞数较高组(20~50、50~100、100)×10~9/L组白血病患者的血钾显著升高(P0.05,P0.01),(50~100、100)×10~9/L组血糖显著降低(P0.05)。白血病治疗过程中,随白细胞数量下降,白血病患者的血钾降低,血糖升高。白血病细胞离体后,随时间延长,坏死细胞比例升高。分离血清后,白血病细胞对血钾、血糖影响差异无显著性。采用分离胶管能够在6 h内延缓白血病细胞引起的对血钾、血糖假性升高/降低。结论 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内白细胞数量升高,引起血钾假性升高、血葡萄糖假性降低;离体后外周血内白细胞坏死增加;分离血清可降低白细胞对血清(浆)钾、葡萄糖检测的影响;建议使用分离胶管采集并及时检测临床血液样本。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13例初治费城染色体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应用羟基脲治疗,白细胞降至20×109/L时停用,给予高三尖杉酯碱0.7~1.2 mg/(m2.d),缓慢静脉滴注,5~14d/月,联合干扰素300万u,皮下注射,1次/2 d,3~6个月后维持量2次/周或1次/周,维持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血小板>60×109/L调整用药。每3个月复查染色体,6个月后以干扰素或羟基脲维持治疗。结果:13例患者中完全血液学缓解10例(76.92%),12个月完全遗传学缓解1例(7.69%),部分遗传学缓解2例(15.38%),微遗传学缓解2例(15.38%)。结论: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获得较高的血液学完全缓解和细胞遗传学缓解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的6例海蓝色组织细胞增生症中4例肝、脾均大,1例仅肝大,1例肝、脾不大。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血象:Hb:60~130g/L,5例>100g/L:白细胞数:(3.8~15)×10~9/L,2例增高,2例减少;  相似文献   

10.
1病例资料【例1】男,49岁。5个月前因食欲缺乏、头晕、乏力,在当地县医院检查发现脾大,查血红蛋白102g/L,白细胞16×10~9/L,血小板250×10~9/L。经3次骨髓穿刺排除白血病。2个月后按肝硬化、脾大予脾切除。此次因术后症状无改善,且肝大明显入我院。查血红蛋白98g/L,白细胞4.0×10~9/L,中性粒细胞0.87,嗜酸细胞0.02,淋巴细胞0.09,嗜碱细胞0.01,晚幼粒细胞0.01,偶见泪滴状红细胞,血小板86×10~9/L。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率98%。骨髓穿刺及活检证实为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相似文献   

11.
吕德晖 《临床医学》1995,15(6):15-16
全血细胞减少是由多种疾病造成的一组外周血象的改变,这种血象异常虽常见于某些血液系统疾病,但也可见于一些其它内科疾患,本文总结我院1987~1994年间收治的住院成人156例全血细胞减少症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治疗前经实验室检查二次以上,Hb,WBC,Pt分别低于100g/L,4.0×10~9/L及100×10~9/L,同时做骨髓检查,急性白血病,淋巴瘤,恶性组织  相似文献   

12.
白细胞去除术治疗高白细胞性白血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别大于100×109/L,200×109/L、300×109/L称为高白细胞性白血病(HLAL),属高危型白血病,易发生细胞瘀滞综合征,化疗后出现DIC,肿瘤溶解综合征,因此,早期死亡率高.笔者应用白细胞去除术治疗HLAL 18例,疗效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男,52岁。主诉发现白细胞增高3年。患者1990年化验发现外周白细胞增高为15×10~9/L,并见散在幼稚细胞。因无任何不适未进一步诊治,近2年多次化验外周白细胞波动于15×10~9/L~30×10~9/L之间。先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摘要患者刘×× ,男性 ,5 8岁 ,于 1995年 3月 11日突觉发热就诊 ,随查血象 ;白细胞 16 0× 10 9/L ,血红蛋白 12 0g/L ;骨髓片提示有大量幼稚细胞。诊断为“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入院后血红蛋白急剧下降至 6 0g/L ,并有出血倾向而申请输血。血型原定型为“AB”型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rhG-CSF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持续时间和外周血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04年1月-2007年1月期间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化疗方案。将观察组患者随机分为A(rhG-CSF 200μg/m~2)、B(rhG-CSF 300μg/m~2)和C(rhG-CSF 400μg/m~2)3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化疗前后白细胞最低值(WBC_(min))及其持续时间,最高值(WBC_(max))及其出现时间;比较患者治疗期间的感染发生率、rhG-CSF的总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外周血WBC_(min)为(1.30±0.11)×10~9/L,持续时间(3.2±0.7)d,WBC_(max)为(5.14±0.41)×10~9/L,出现时间(26.1±1.8)d;A组分别为(3.14±0.23)×10~9/L,(2.7±1.0)d,(10.08±0.69)×10~9/L及(14.9±1.8)d;B组分别为(3.11±0.32)×10~9/L,(0.9±0.5)d,(10.17±0.75)×10~9L及(10.7±1.5)d;C组分别为(3.15±0.30)×10~9/L,(0.5±0.3)d,(11.95±0.86)×10~9/L及(10.6±1.5)d。与对照组相比,A、B、C组WBC_(min)持续时间缩短,WBC数最小值及最大值均明显升高,WBC最大值出现提前,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感染率33.33%,显著高于C组的3.33%(P0.05);A、B、C组间感染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rhGCS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低剂量的rhG-CSF相比,中、高剂量的rhG-CSF能够明显缩短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全反式维甲酸 (ATRA)治疗 6 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 ,分析治疗中白细胞数量对ATRA治疗APL的影响。方法 :外周血白细胞小于 10× 10 9/L19例 ,单用ATRA诱导治疗 ,白细胞大于 11× 10 9/L43例 ,采用ATRA与化疗相结合治疗。结果 :43例出现高白细胞症 ,发生率为  相似文献   

17.
总结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合并戊型肝炎并发肝衰竭的护理。病人在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期间粒细胞缺乏阶段,出现肝衰竭,在无菌层流洁净间内实施保护性隔离的同时给予床旁血浆置换、预防感染的护理、出凝血的观察及治疗、心理护理等,病人原发病得到控制。通过医护人员全力配合,病人未发生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在移植后+18d,白细胞达到1.12×10~9/L,中性粒细胞达到0.72×10~9/L,转入普通病房。  相似文献   

18.
<正>患者,男性,26岁,因"牙龈肿痛伴乏力半月"入院。患者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牙龈肿痛,之后出现发热、全身乏力、咽痛不适,最高体温39℃,当地医院给予药物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为109.17×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为18.7×10~9/L,血红蛋白浓度为58g/L,平均红细胞体积109 fl,血小板计数为95×10~9/L。为进  相似文献   

19.
2 0 0 2年 9月我们遇到了 1例血糖检测值严重降低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女 ,14岁。因确诊CML 5年 ,腹胀、乏力 3个月 ,发热 1周入院。入院后查血白细胞 5 40× 10 9/L ,幼稚细胞 0 0 7,血红蛋白 10 7g/L ,血小板 15 3× 10 9/L。骨髓象提示CML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危初治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诊疗过程,为改善预后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24例高危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儿以皮肤、牙龈或鼻出血为主要表现,其中男性15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7岁,中位白细胞数为28.98(10-232)×109/L,其中白细胞数介于(10-50)×109/L者15例,介于(50-100)×109/L者2例,>100×109/L者7例。2015年-2016年11月收治的3例患儿中2例白细胞数>100×109/L,其中1例先使用高三尖杉酯碱减瘤,7 d后基因确诊加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d3出现分化综合征及肺出血死亡;另1例给予减量ATRA+柔红霉素+亚砷酸诱导治疗达完全缓解;第3例白细胞数为12×109/L,入院前存在脑出血,治疗d7死亡。其余21例按华南儿童APL方案化疗,其中5例白细胞数>100×109/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