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 要:[目的] 研究rmhTNF对胃癌细胞系MKN45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50、100、200IU/ml)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mhTNF)处理胃癌细胞MKN45,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观察其细胞增殖抑制率;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MKN45细胞p53异构体Δ133p53、STAT1及 STAT3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CCK-8结果显示,随 rmhTNF 作用浓度增高(50、100、200IU/ml),MKN45 细胞抑制率分别为17.133%,24.800%和31.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246,P<0.01)。RT-PCR结果显示,随 rmhTNF 浓度增高,MKN45 细胞STAT1 mRNA表达上升(F=164.290,P<0.001),STAT3、Δ133p53 mRNA表达下降(F=29.921,F=24.243;P均<0.001)。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Δ133p53 与STAT1表达呈负相关(r=-0.951,P<0.01),与STAT3表达呈正相关(r=0.840,P<0.01)。[结论]MKN45细胞中,Δ133p53是STAT1、STAT3调控肿瘤细胞的共同靶基因,STAT1、STAT3-Δ133p53-p53通路可能是rmhTNF抑制胃癌细胞MKN45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张娜  季万胜  杨炳乾 《中国肿瘤》2015,24(4):335-339
摘 要:[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rmhTNF)对低分化人胃癌细胞株MKN45和中分化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细胞增殖及对细胞中p53异构体Δ133p53表达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注射用重组结构人rmhTNF(0、50IU/ml、100IU/ml、500 IU/ml)作用于人胃癌细胞株MKN45和SGC7901。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巢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nRT-PCR)检测Δ133p53及下游分子PTEN在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Δ133p53与PTEN mRNA 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CCK8法结果显示,rmhTNF对MKN45胃癌细胞株的生长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H=15.434,P=0.001),实验组细胞(50IU/ml、100IU/ml、500 IU/ml)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6.2%,33.62%,48.49%。rmhTNF对SGC7901胃癌细胞株的生长无明显增殖抑制作用,实验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4.02%,4.63%和2.68%。nRT-PCR结果显示,随rmhTNF浓度的增加,MKN45胃癌细胞株中Δ133p53在mRNA水平的相对表达量减少,PTEN的相对表达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10.385,P=0.016)。SGC7901胃癌细胞株中无Δ133p53表达,PTEN 的表达不随rmhTNF浓度的变化而变化。MKN45胃癌细胞株中Δ133p53与PTEN的表达呈负相关(r=-0.958,P<0.01)。 [结论] rmhTNF对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与Δ133p53异构体参与的TNF-NF-κB和p53-PTEN信号传导途径的交互作用有关,提示Δ133p53异构体可能是胃癌分子诊断和生物学治疗的重要靶分子之一。  相似文献   

3.
4.
王燕泽  崔璨  张红梅 《中国肿瘤》2017,26(2):156-160
摘 要:[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 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PDTC)对胃癌细胞MKN-45 p53异构体表达的影响及其生物学意义。 [方法] 不同浓度的PDTC(25、50、75μmol/L)单独及联合顺铂(4μg/ml)作用于胃癌细胞MKN-45,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实时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p53β、Δ133p53及NF-κB p65在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CCK-8结果显示,PDTC(25、50、75μmol/L)单独作用时能抑制MKN-45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95%、12.20%、2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当与顺铂(4μg/ml)联合时,MKN-45细胞增殖抑制率随PDTC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高于单独顺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T-PCR结果显示,当用不同浓度PDTC (25、50、75μmol/L) 预处理2h后再加入顺铂(4μg/ml),MKN-45细胞中p53β 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4),而Δ133p53和p65 mRNA的表达随PDTC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且低于顺铂单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65与p53β mRNA表达无相关性(r=0.072,P=0.798),p65与Δ133p53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814,P<0.0001)。 [结论] NF-κB 抑制剂PDTC可以抑制MKN-45细胞的生长,也可以增强顺铂对该细胞的生长抑制效应,Δ133p53异构体可能是NF-κB-p53对话的关键分子。  相似文献   

5.
姜琪琪  张娜  郭爱 《中国肿瘤》2015,24(6):524-528
[目的]利用rmhTNF-MKN45细胞模型,观察p53异构体△133p53及p53下游基因的表达.[方法]不同浓度(50、100、200、400、500IU/ml)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mhTNF)作用应用于MKN45,采用CCK-8法,观察其细胞增殖抑制率;通过巢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nRT-PCR法)检测△133p53、p53、Gadd45α、PTEN、Mdm2、Bax和CyclinB1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随rmhTNF作用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24、48、72h)延长,MKN45细胞抑制率明显增加(F=35.683,P<0.001;F=60.328,P<0.001).随rmhTNF浓度增加,MKN45细胞中,p53、Gadd45α、PTEN、Bax基因表达上调,△133p53、Mdm2、CyclinB1基因表达下调.△133p53与p53、Gadd45α、PTEN、Bax表达呈负相关(r=-0.916,-0.894,-0.872,-0.971,P均<0.01),与Mdm2、CyclinB1表达呈正相关(r=0.924,0.943,P均<0.01).[结论]在肿瘤生长抑制效应中,△133p53异构体表现出与野生型p53拮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Gadd45α、PTEN、Mdm2、Bax、CyclinB1等下游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探讨rmhTNF联合顺铂抑制人胃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rmhTNF(50,100,200IU/ml)单独或联合顺铂(4μg/ml)作用于人胃癌细胞系MKN45和SGC7901,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试剂盒)测定细胞抑制率;巢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测定细胞中p53β和caspase-3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CCK-8法结果显示,MKN45胃癌细胞中联合组细胞抑制率高于单独组,且随rmhTNF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SGC7901胃癌细胞无此现象且单独rmhTNF对SGC7901胃癌细胞增殖抑制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1,P>0.05) 。单独rmhTNF组中MKN45胃癌细胞抑制率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40,P<0.001)。RT-PCR结果显示,在MKN45胃癌细胞系中单独组和联合组caspase-3 mRNA表达均增加,且联合组均高于单独组并随rmhTNF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889,P<0.05);p53β在单独rmhTNF组中未见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6,P>0.05),rmhTNF联合顺铂作用时可明显上调p53β的表达,并且随rmhTNF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77,P<0.001 )。在SGC7901胃癌细胞中未见p53β表达;而caspase-3 mRNA的表达趋势与MKN45相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09.656,P<0.05)。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53β与caspase-3表达呈正相关(r=0.766,P<0.001),细胞抑制率与caspase-3的表达呈正相关(r=0.978,P<0.001)。[结论] rmhTNF和顺铂对胃癌细胞系MKN45的协同抑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p53β上调caspase-3。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核糖体蛋白L22(ribosomal protein L22,RPL22)在人结肠癌细胞SW620内抑制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通过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和放线菌素(actinomycin D,Act D)选择性的触发SW620细胞内的核糖体压力反应,再利用RNAi技术沉默RPL22,检测在RPL22沉默状态下细胞核糖体压力反应触发的效应率;使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RPL22蛋白对SW620细胞周期的影响;最后通过BLI技术检测RPL22蛋白与p53的调节蛋白MDM2的相互作用情况,确定其靶向抑制MDM2进而激活p53的分子机制。结果:与未敲出RPL22基因的细胞比较,5-FU及Act D无法有效启动核糖体压力反应并激活L22沉默的SW620细胞内的p53;流式细胞检测同时发现敲出RPL22基因的细胞在核糖体压力反应下仍然大部分停留在G1/G0期,而原始状态下的细胞经5-FU及Act D处理后则更易于向分裂期过渡;BLI技术发现RPL22与MDM2有较强的相互作用,但与p53及p21等蛋白结合较弱。结论:RPL22基因对核糖体压力引起的细胞增殖抑制有着重要的影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MDM2从而激活p53信号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TanⅡA)联合5-氟尿嘧啶(5-FU)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及其与突变型p53蛋白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不同浓度的TanⅡA单独及联合应用10.0 mg/L的5-FU作用于SGC7901细胞24、48和72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HO-ECHST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不同浓度的Tan ⅡA单独及联合10.0 mg/L的5-FU作用于SGC-7901细胞48 h后,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所选各种浓度Tan ⅡA均能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值均<0.01),10.0 mg/L Tan ⅡA作用细胞72 h后,其抑制率及凋亡率分别达47.17%和45.63%.与单用5-FU相比,联合应用TanⅡA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显著增加(P均<0.01),10.0 mg/L TanⅡA联合5-FU作用细胞72 h后,其抑制率及凋亡率分别为65.51%和57.28%.不同浓度的Tan ⅡA单独及联合应用5-FU作用48 h后,突变型p53表达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均<0.01).结论:Tan ⅡA可显著增强5-FU对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该效应可能与其抑制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p53基因在5—氟尿嘧啶致大肠肿瘤细胞凋亡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p53基因被认为是引起哺乳类动物细胞凋亡的基因,许多抗肿瘤药物是通过引起肿瘤细胞凋亡来发挥其治疗作用的,故p53基因有否突变与化疗药敏的关系较密切.本文通过研究p53基因与5-FU对大肠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旨在探讨p53基因与化疗药物5-FU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手术切除的大肠癌39例标本,用PCR-SSCP法进行p53基因第5~8外显子检测,同时制备肿瘤单细胞悬液,加入5-FU(10μg/ml)和甲酰四氢叶酸钙(5μg/ml,10μg/ml)用TDT法分析5-FU对大肠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全组男性18例.女性21例.Dukes分期:A期4例,B期22例,C期8例,D期5例.结果 大肠癌p53基因突变率为43.6%(17/39例),p53基因突变与Dukes分期,性别,年龄,大体类型等关系不明显.在加入5-FU(10μg/ml)2h,4h,15h于荧光显微镜下均可见典型的调亡小体.药物作用15h后行TDT法分析发现:P53基因突变组细胞凋亡率为16.4±4.89%,而P53基因未突变组(野生型p53基因组)细胞调亡率为26.6±6.80%(P<0.01)结论 5-FU是通过引起肿瘤细胞凋亡来发挥其治疗作用的,p53基因的状态在5-FU作用于大肠肿瘤细胞引起凋亡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膀胱癌细胞凋亡、P-gp、MDM2、p53基因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及TUNEL法检测11例正常膀胱黏膜和8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gp、MDM2、p53基因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8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gp阳性71.08%,p53阳性50.6%,MDM2阳性59.03%,AI=1.4335±0.3863。MDM2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呈负相关(r=-0.263,P=0.016及r=-0.388,P=0.001);p53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492,P=0.001;r=0.341,P<0.01);P-gp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gp、MDM2、p53 3种蛋白间表达无相关性;AI与MDM2呈负相关(r=-0.226,P=0.042);AI与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642,P=0.000;r=0.455,P=0.000);AI与P-gp、p53无相关性。AI、p53、MDM2的表达与5年生存率有关。结论:检测P-gp可指导膀胱癌化疗药物的选择;联合运用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并检测p53、MDM2可用于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找MDM2的多肽抑制剂,从多角度探讨多肽药物在靶向肿瘤治疗中的潜在价值。方法:通过分子模拟对接技术对已有多肽库中的102条多肽进行结合测试;使用Alpha-lisa技术,分析多肽对MDM2与p53相互作用的影响;BIAcore技术研究多肽与MDM2的相互作用,及对MDM2和p53之间结合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多肽对MCF-7细胞中MDM2、p53及p21表达的影响。结果:Alpha-lisa对分子对接中得分较高的多肽进行验证,发现含苯环结构的Peptide 58:Ser-Tyr-Val-Trp及Peptide 95:Ala-Ser-Asp-Phe两条多肽对MDM2与p53结合破坏较大,分别在50.0和80.0 nmol/L即可产生抑制(Peptide 58:t=5.36,P<0.05,Peptide 95:t=31.26,P<0.05);BIAcore实验发现,Peptide 58与Peptide 95可特异性的与MDM2结合,较p53相比。它们与MDM2的结合常数分别为(389.6±13.4)nmol/L和(1.6±0.2)μmol/L,而与p53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9.5±2.4)μmol/L(t=6.85,P<0.01)和(12.8±1.4)μmol/L(t=8.32,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Peptide 58与Peptide 95能上调p53在MCF-7细胞内的表达水平,并引起p21表达的增加,相对p53基因,两肽对MDM2本身的表达水平影响较小。结论:Peptide 58与Peptide 95在体外对MDM2有较强的亲和抑制效应,但体内作用效果欠佳,原因可能是由于多肽进入细胞的比率较低或在细胞内由于蛋白酶的作用降解失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中Pgp、MDM2、p53基因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学方法检测8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gp、MDM2、p53基因表达的情况。结果Pgp阳性表达率为71.08%,p53阳性表达率为50.6%,MDM2阳性表达率59.03%,MDM2阳性表达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呈负相关(γ=-0.263,P=0.016及γ=-0.388,P=0.001);p53阳性表达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呈正相关(γ=0.492,P=0.001);Pgp阳性表达与其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gp、MDM2、p533种蛋白表达间无相关性。AI、p53、MDM2表达与患者5年生存率有关。结论检测Pgp可指导膀胱癌化疗药物的选择;运用膀胱癌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并检测其p53、MDM2表达,可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p53β异构体在rmhTNF联合顺铂干预人胃癌细胞MKN45和SGC7901生长实验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 不同浓度rmhTNF单独或联合顺铂作用于人胃癌细胞MKN45和SGC7901,应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试剂盒)检测抑制率;巢式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p53β和bcl-2 mRNA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rmhTNF单独或联合顺铂(4 μg/ml)作用MKN45细胞24 h,联合组抑制率大于单独组,且随rmhTNF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GC7901细胞中,联合组抑制率虽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mhTNF单独使用对MKN45细胞中p53β和bcl-2表达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6,P>0.05;F=1.179, P>0.05),而与顺铂联合作用可明显上调p53β和下调bcl-2的表达,并且随rmhTNF浓度的增加,p53β逐渐增加,bcl-2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77,P<0.01;F=169.309, P<0.01)。在SGC7901细胞中未见p53β表达,但bcl-2高表达。rmhTNF和顺铂单独或联合作用时bcl-2虽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40, P>0.05)。p53β与bcl-2表达呈负相关(r=-0.897, P<0.01),细胞抑制率与bcl-2的表达呈负相关(r=-0.906, P<0.01)。结论 rmhTNF和顺铂对p53β阳性的胃癌细胞MKN45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效应且rmhTNF和顺铂联合作用时可表现出协同抗肿瘤作用,其协同抗肿瘤效应可能是通过p53β调节下游分子bcl-2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p53与c-myc和cyclin B1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 p53、c-myc和cyclin B1在卵巢良性肿瘤及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探讨p53、c-myc和cyclin B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1例上皮性卵巢癌、29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和12例正常卵巢组织的p53、 c-myc和cyclin B1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上皮性卵巢癌中p53、c-myc和cyclin B1表达率分别为50.82%(31/61)、60.66%(37/61)和49.18%(30/61); 在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p53、c-myc和cyclin B1的蛋白表达率分别为10.34%(3/29)、17.24%(5/29)和13.79%(4/29).p53、c-myc和cyclin B1在Ⅰ、Ⅱ期与Ⅲ、Ⅳ期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2 81.p53、c-myc和cyclin B1在上皮性卵巢癌G1与G2、G3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 08.在正常卵巢组织中均未见p53、c-myc和cyclin B1蛋白的表达.结论:p53、c-myc和cyclin B1作为细胞周期调节因子参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其协同作用促进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并可能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p53的5种选择性剪接异构体p53β、p53γ、Δ133p53、Δ133p53β和Δ133p53γ mRNA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0年3月至2010年6月15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巢式RT-PCR检测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p53β、p53γ、Δ133p53、Δ133p53β和Δ133p53γ共5种异构体mRNA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15例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均未检测出p53γ、Δ133p53β和Δ133p53γ mRNA的表达。Δ133p5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3.3%(11/15),在癌旁组织中为20.0%(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p53β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20.0%(3/15),在癌旁组织中为66.7%(1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3)。结论 Δ133p53 mRNA和p53β mRNA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不同,这两种异构体的差异性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NFkB家族蛋白、P53和MDM2在卵巢癌细胞系的表达及紫外线照射后所引起的变化。方法:培养11株卵巢癌细胞系,收获细胞,对其进行胞质、胞核蛋白质提取,Western印迹法观察NFkB家族蛋白及其抑制物的表达,并观察p53和MDM2的表达;采用20J/m^2剂量紫外线照射细胞,继续培养并提取蛋白质进行检测。结果:11个卵巢癌细胞系p50、p65和IKB-α细胞质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6%、45.5%、81.9%,胞核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6%、54.5%、18.2%。紫外线照射后胞核p50、D65和IKB-α阳性率分别为81.9%、72.7%、36.4%。p53在卵巢癌细胞表达阳性率为45.5%,MDM2表达阳性率为27.3%,紫外线照射后p53和MDM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6%、72.7%。结论:NFkB、p53和MDM2与卵巢癌细胞的发生、发展有关;紫外线照射可引起胞核NFkB及细胞MDM2阳性率明显提高。NFkB和MDM2可望成为判断卵巢癌预后新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大黄素(Emodin)对人胃癌细胞MKN45的作用及探讨其诱导MKN45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用MTT法观察大黄素对MKN45的生长抑制作用;荧光染色法及流式细胞仪分析诱导凋亡作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53和p21蛋白水平的变化;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Fas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黄素能明显抑制MKN45细胞的生长且呈浓度、时间依赖性,其IC50(48h)为(47.5±0.3)μmol/L;大黄素处理胃癌细胞后,吖啶橙(AO)染色观察示,细胞核内可见浓染致密的颗粒荧光、新月型改变、核固缩或片段化及凋亡小体的形成。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大黄素能浓度依赖性诱导MKN45细胞凋亡和G2/M期阻滞。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显示,随着药物浓度的不断增加,p53和p21WAF1蛋白水平表现出明显增强的趋势;细胞免疫化学方法显示,大黄素处理后的细胞Fas/APO-1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多。结论:大黄素对人胃癌细胞MKN45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且该作用与p53依赖性诱导凋亡以及Fas表达水平的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姜黄素对食管癌EC-10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从细胞周期角度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的食管癌EC-109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不同浓度姜黄素,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20、40、80μmol/L姜黄素分别作用于食管癌Ec-109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各时相分布情况及计算细胞增殖指数,Western-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E(cyclin D1、cyclin E)表达情况。结果 20、40、80μmol/L姜黄素分别作用食管癌EC-109细胞12、24、48 h后,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增殖抑制率随着药物作用时间延长及剂量加大而增高,有统计学意义(F=71.40,P<0.00)。相同时间点不同浓度组间比较及相同浓度不同时间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姜黄素呈现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增殖。上述浓度姜黄素干预24 h后,G0/G1期细胞比例逐步增大,有统计学意义(P=6.27,P<0.05),不同浓度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姜黄素阻滞EC-109细胞于G0/G1期呈剂量依赖关系。同样条件下,Western-blot检测到cyclin D1、cyclin E蛋白条带逐渐变窄,说明姜黄素能抑制周期蛋白表达。结论姜黄素通过下调食管癌EC-109细胞表达cyclin D1、cyclin E,使细胞阻滞于G/G期,起到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分泌药物与中药或化疗药物的联合应用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影响。方法分别应用1.5×10-6mol/L或0.15×10-6mol/L他莫西芬(tamoxifen,TAM)与梯度浓度(5、10、20、40、80μg/ml)的β-榄香烯(β-elemene,β-ELE)或吉非替尼(gefitinib)序贯或同时作用于乳腺癌MCF-7细胞。应用MTT法检测不同用药方案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计算药物联合指数(combine index,CI)来评价疗效。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方案对MCF-7细胞周期的影响。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细胞周期数据采用方差分析。结果与β-ELE单独作用组相比,随着β-ELE浓度的增加,TAM与β-ELE联合用药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升高(分组:F=34809.538,P=0.000;β-ELE浓度:F=118.540,P=0.000,交互作用:F=312.912,P=0.000)。与gefitinib单独作用组相比,随者gefitinib浓度的增加,TAM与gefitinib联合用药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组:F=21186.430,P=0.000;gefitinib浓度:F=415.842,P=0.000;交互作用:F=134.464,P=0.000)。TAM浓度为1.5×10-6mol/L时,β-ELE-TAM、TAM-β-ELE两种方案的CI值(0.8627±0.0088、0.8388±0.0072)低于TAM+β-ELE方案(0.9464±0.0038)(P均<0.050)。gefitinib-TAM、TAM-Gefitinib两种方案的CI值(0.3383±0.0024、0.4481±0.0029)低于TAM+gefitinib方案(0.5319±0.0015)(P均<0.050)。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20μg/ml及40μg/mlβ-ELE作用于MCF-7细胞后,G0/G1期细胞比例由49.26%提高到64.04%和63.88%;10μg/ml及20μg/ml gefitinib作用于MCF-7细胞后,G0/G1期细胞比例由49.26%提高到54.89%,68.35%。结论β-ELE及gefitinib与TAM序贯联用具有协同作用,同时应用具有叠加作用,均可使MCF-7细胞阻滞于G0/G1期并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MTT检测生长抑制,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21WAF1/CIP1、p-CDK2和cyclin E蛋白.结果:丙戊酸钠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Siha细胞生长IC20和IC50分别为2.0 mmol/L和8.0 mmol/L;丙戊酸钠上调G0/G1期比例由(74.92±0.60)%升高至(84.475±1.11)%,P=0.001,下调S期(13.19±0.70)%降为(7.72±1.40)%,P=0.004和G2/M(11.89±1.30)%降为(7.81±0.31)%期比例,P=0.006.丙戊酸钠上调p21WAF1/CIP1蛋白,下调cyclin E和p-CDK2蛋白.结论:丙戊酸钠上调p21WAF1/CIP1表达和抑制cyclin E表达,使细胞阻滞于G0/G1期,抑制Siha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