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前向运动精子总数、授精时机对人工授精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进行的204个夫精人工授精周期的资料,授精日取精后采用直接上游或非连续密度梯度法优化精子,按WHO标准计算优化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根据前向运动精子总数(×106)的不同分为2~5、5~10、>10组;根据人工授精时机分为排卵前组、排卵后组和排卵前后组,统计各组的临床妊娠率.结果 2~5、5~10、>10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6.1%、14.7%和21.0%;排卵前组、排卵后组、排卵前后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6.7%、15.4%和13.5%;不同前向运动精子总数、不同授精时机各进行1次人工授精的临床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精液优化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达到一定的标准后,在排卵前后的不同时机进行授精对临床妊娠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促排卵方案,子宫内膜因素、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和活动率、受精次数对人工授精妊娠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09-2010年收治的677对病人促排卵方案,子宫内膜类型及厚度,受精次数,将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分为7组,即A:(4~9)×106,B:( 10~12)×106,C:(13~15)×1 06,D:(16~20)×106,E:(21~25)×106,F:(26~30)×106,G:>30×106,分别比较各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活动率对临床妊娠率的影响.结果 677个周期共获得88例生化妊娠,79例临床妊娠,平均生化妊娠率为13.15%,临床妊娠率为11.81%.促排卵方案以HMG组最好,子宫内膜类型为三线征及内膜厚度大干8 mm是妊娠达到10%以上的必要条件.双次人工授精妊娠率(15.27%)明显高于单次(7.57%).各活动精子数量组妊娠率分别为0、14.37%、1 1.92%、15.09%、8.33%、20.34%、6.06%,A组临床妊娠率最低,与其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活动率和妊娠率最高,与其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促排卵方案以HMG组最好;三线征子宫内膜且厚度大于8 mm、(26~30)×106精子密度和84%以上的活动率是获得高妊娠率的先决条件;双次人工授精优于单次.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精子存活实验对夫精人工授精(IUI)后临床妊娠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行IUI治疗的不孕夫妇125对,根据妊娠与否分为妊娠组(26例)和非妊娠组(99例),对精子进行48小时培养,对比两组精子体外存活情况。结果两组精液优化处理前精子总数、精子形态和前向运动精子比例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精液优化处理24小时和48小时后,妊娠组前向运动精子比例明显高于未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精液培养24时和48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6.2%和93.9%,最佳cut off截断值分别为45.4%和31.8%。结论人工授精患者进行体外培养精子存活实验,是预测人工授精成功与否的一个可靠指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向运动精子总数(total progressive motile sperm count,TPMSC)、正常形态精子比率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97个周期IUI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处理前TPMSC分为<10×106组、10×106~组、30×106~组、≥50×106组。根据正常形态精子比率分为<2%组、2%~组、4%~组、≥10%组。比较各组间IUI临床妊娠率。结果:各组间周期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TPMSC<10×106、正常形态精子比率<2%时,IUI临床妊娠率明显下降。结论:精子质量是影响IUI临床妊娠率的重要因素,当TPMSC<10×106、正常形态精子比率<2%时建议转行其他助孕方式。  相似文献   

5.
刘红海 《现代保健》2014,(11):45-46
目的:研究精子DNA完整性对夫精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111例男性不育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精子DNA完整性将其分为A组(精子DNA完整性<30%)34例、B组(30%<精子DNA完整性<60%)42例以及C组(精子DNA完整性≥60%)35例,观察三精子质量及人工授精后的妊娠结局。结果:B、C组的临床妊娠率、精子总数、前向运动精子率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C组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精子总数、前向运动精子率高于B组,但仅精子总数、前向运动精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以及精子数目、前向运动精子率均为A组<B组<C组。结论:精子DNA完整性与人工授精妊娠结局密切相关,DNA完整性越好,精子质量越好,妊娠率越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时处理后的精液前向运动精子总数(PTMS)对妊娠率的影响,进一步评估对于精液质量差的患者能否继续行IUI治疗。方法收集分析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中心2015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不孕症夫妻行IUI治疗共1 554个治疗周期,根据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分成6组:A组PTMS5×10~6,B组5×10~6≤PTMS10×10~6,C组10×10~6≤PTMS20×10~6,D组20×10~6≤PTMS30×10~6,E组30×10~6≤PTMS40×10~6,F组PTMS≥40×10~6,以分析PTMS对临床妊娠率的影响。结果总IUI周期临床妊娠率是14.93%; A组临床妊娠率为5.13%、B组临床妊娠率为14.08%、C组临床妊娠率为13.82%、D组临床妊娠率为15.18%、E组临床妊娠率为14.16%和F组临床妊娠率为20.60%,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女性年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液质量差的患者(即A+B组)行IUI治疗291个周期,其中共获得34例临床妊娠,周期妊娠率为11.68%。结论 PTMS是影响IUI妊娠率的主要因素;对于精液质量差的患者IUI处理后精子总数5×10~6其妊娠率明显下降,而5×10~6≤PTMS10×10~6与PTMS30×10~6的妊娠率相差不大。当5×10~6≤PTMS10×10~6时临床妊娠率随着PTMS的增多而提高,而当PTMS10×10~6时临床妊娠率相差不大。精液质量差的患者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继续进行IUI治疗或许也能够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精液参数对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影响,为需要IUI患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6年10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接受IUI治疗的511对不孕症夫妇,共完成1090个周期。比较分析男女双方年龄、不孕年限、原发性或继发性不孕、处理前精子的活力、浓度、总数、前向精子运动总数(TMS)及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活动总数(PTMS)与IUI临床妊娠率间的关系。结果1090个IUI周期共获得130个妊娠周期,周期妊娠率为11.93%,女方年龄、不孕年限在妊娠组与非妊娠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前精子的活力、浓度、总数、TMS、PTMS等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精液常规各项参数与临床妊娠率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在IUI中女方年龄、不孕年限可影响IUI临床妊娠率;各项精液参数与IUI临床妊娠率无明显相关性,不能有效预测此类型患者IUI的临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肠道微生物组与弱精子症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 共纳入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沈阳菁华医院男科就诊的32例轻中度弱精子症男性(记为弱精子症组)和30名精液正常男性(记为对照组), 回顾性收集基础信息, 检测精液质量, 利用16S rDNA全长组装测序技术(16S rDNA full length assembly sequencing technology, 16S-FAST)检测粪便内肠道细菌的丰度。结果弱精子症组患者精子总数[112.22×106(79.13×106, 179.76×106)]、前向运动率[22.93%(16.71%, 28.02%)]、非前向运动率[5.60%(3.98%, 7.6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6×106(110.17×106, 262.79×106), P=0.022;42.37%(35.21%, 57.88%), P<0.001;8.82%(6.18%, 11.14%), P=0.001], 不动精子率[72.19%(65.27%, 78.92%)]显著高于对照组[50.88%(33.33%, 56...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短期应用左卡尼汀对少弱精子症人工授精后的影响。方法少弱精子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给予短期左卡尼汀治疗的观察组和常规干预措施的对照组,检测精子质量相关指标,随访人工授精后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精液量、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率和精子活率优于治疗前,且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3周期,观察组临床妊娠率为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0,P<0.05)。两组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结论短期应用左卡尼汀有助于提高精子质量、改善人工授精的妊娠结局,对于少弱精子症的患者具有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解冻后活动精子总数对他精人工授精妊娠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在他精人工授精 (AID)过程中 ,解冻后活动精子总数与AID妊娠率的关系。方法 回顾了我室精子库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资料 ,比较解冻后活动精子 (A、B级 )总数对AID妊娠率的影响。结果 治疗周期中排卵前后两次授精活动精子总数均 <30× 10 6,和均≥ 30× 10 6相比 ,其妊娠率分别为 10 4 5 %和 2 6 4 9% ,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的差异 (P <0 0 1) ;若排卵前授精≥ 30× 10 6,排卵后 <30× 10 6,其妊娠率为 18 90 % ,与上述两组相比在统计学上亦有显著性的差异 (P <0 0 1)。结论 用于人工授精的冻融精液需要有 30× 10 6以上的活动精子 (A、B级 ) ,且排卵前授精和排卵后授精有相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优化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精子正常形态百分率和精子顶体反应阳性率,这三项能体现精子质量和功能的参数与IVF受精率和优胚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分析226对接受IVF治疗的不育夫妇优化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精子正常形态百分率、精子顶体反应阳性率、IVF受精率和优胚率等数据,观察精子质量和功能参数对IVF受精率和优胚率的影响。结果:当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5×106时,IVF受精率极显著低于其他组(P<0.01);当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5×106时,IVF受精率不随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的增加而上升(P>0.05);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对优胚率无显著影响(P>0.05);精子正常形态百分率和顶体反应阳性率对IVF受精率和优胚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优化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与IVF受精率相关,与优胚率无关;正常精子形态和顶体反应与IVF受精率和优胚率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男性因素与IUI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的329个IUI治疗周期的临床资料。按照IUI结局分为妊娠组、非妊娠组,比较各组患者在男方年龄、女方年龄、不孕病史、精子参数等方面的差异。分别按照男方年龄、女方年龄、不孕年限、精子参数等指标进行分组,比较各组患者妊娠率的差异。结果:妊娠组和非妊娠组的男女双方年龄、不孕年限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方年龄>35岁组临床妊娠率低于≤35岁组(P<0.05),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数<2×106条组临床妊娠率低于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数≥2×106条组(P<0.05),其余各组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卵管通畅的情况下,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数≥2×106条男性不育者应尽可能采用IUI进行治疗,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数<2×106条或女方年龄偏大时可考虑IVF或ICSI。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睡眠时间对精液参数、精子形态以及精子DNA完整性的影响。方法对581名男性的睡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将其分为三组,即Ⅰ组,正常睡眠组;Ⅱ组,轻度睡眠缺乏组;Ⅲ组,严重睡眠缺乏组。采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CASA)检测精液密度、活力、前向运动率等常规参数;采用Diff-Quick染色法分析精子形态;采用精子染色质扩散实验(SCD法)分析精子DNA完整性。结果Ⅰ、Ⅱ、Ⅲ组精液密度(70.5±14.2、65.7±11.2、53.8±12.6)×106/ml、活力(74.3±10.1、70.5±14.5、65.8±12.8)%、前向运动率(57.2±9.5、54.5±11.3、48.3±13.7)%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Ⅱ、Ⅲ组精子畸形率(91.0±20.5、94.1±21.7)%和精子DNA碎片指数(17.5±10.1、24.6±11.7)%与Ⅰ组(86.4±18.3、16.8±9.5)%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时间影响男性精液质量,可能是导致男性精液质量下降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在人类生殖辅助技术(ART)中使用精子伟哥治疗无精子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纳入移植周期的187例无精症患者,在ART当日,按是否添加精子伟哥分组:A组(添加)133周期,其中A1新鲜精子周期73例(附睾精子31例、睾丸精子42例);A2解冻精子周期60例(附睾精子27例、睾丸精子33例);B组(未添加)54周期(附睾精子24例、睾丸精子30例);C组(对照组)55周期,均为男方严重少弱精症患者。结果 1A组在添加精子伟哥后,精子前后质量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2B组较A组、C组受精率、优胚率、可利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明显降低(P0.05)。3添加精子伟哥后,无论新鲜还是解冻精子,TESA与PESA有相同的妊娠结局,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精症患者实施ART技术时,精液中添加精子伟哥能改善精子质量,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女性输卵管因素对夫精人工授精(IUI)妊娠成功率的影响,探讨输卵管异常的不孕症患者助孕方式的选择。方法统计2010年12月1日-2015年5月31日行IUI治疗的311例不孕症患者共557个周期,根据女方输卵管情况分为3组。A组80例,一侧或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及单侧输卵管阻塞组;B组18例,双侧或单侧输卵管炎行腹腔镜下输卵管整形术;C组213例为对照组:双侧输卵管通畅。分别对3组不孕类型、年龄、治疗结局、IUI日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5×106治疗周期的治疗结局及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3组女方年龄、不孕类型、IUI日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5×106治疗周期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临床妊娠率高于B组与C组(14.0%vs 10.3%,11.0%),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B组促排卵周期所占比例分别为45.0%、44.8%,明显高于C组的27.6%(P0.05);A组促排卵周期临床妊娠率高于C组(P0.05)。结论对于轻度输卵管异常且女方年龄较轻者,建议先行输卵管通畅侧IUI,必要时促排卵治疗3个周期,若不成功,再考虑转IVF助孕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浓度梯度离心法、上游法和未经处理精子三种不同精子处理方法对精子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随机研究男科实验室患者15例,手淫取精后精液标本分为三组6份,未经处理的精子组为A组;浓度梯度离心法处理精子为B组;上游法处理精子为C组。每组又分为室温(25℃)和体温(37℃)组。每天(间隔24 h)光学显微镜观察精子的活率、前向运动,EY(伊红)染色评估精子死亡情况,直到精子全部死亡后2天。结果:三组在25℃室温与37℃体温下比较,显著延长精子存活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与A组比较,体温及室温均(B组:11.6和28天;C组:9.5和26.7天;A组3.1和18.9天)显著延长精子存活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子处理后显著延长其存活时间,包括活率和前向运动;精子在25℃室温较37℃体温下显著延长精子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男性因素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39对不孕夫妇行472个IUI周期的资料,分析男方年龄(<30岁,30~35岁,≥35岁)、精子正常形态百分率(正常精子形态≥15%,10%~15%,5%~10%,≤4%)及精液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PTMS)[<2×106,(2~15)×106,(5~10)×106,(10~20)×106,≥20×106]对IUI临床妊娠率的影响。结果:472个IUI周期共获得80例临床妊娠,周期妊娠率16.95%,累积妊娠率33.47%。男方年龄≥35岁IUI组临床妊娠率显著下降,仅为10.4%(14/134);重度畸形精子症组周期临床妊娠率为8.4%(7/83),低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UI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男方年龄对治疗结果的影响,当精子正常形态百分率<5%或PTMS<2×106时,IUI临床妊娠率显著下降,建议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治疗以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男性不育患者精液活性氧(ROS)与精子参数的关系,为男性不育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2014年1月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精液检测的758例男性不育患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精液ROS值。根据精液检查结果及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分析精子总数、精子密度、前向运动精子比率(PR)和白细胞含量等精子质量指标,及与ROS水平的关联性。结果精子总数39×106组患者ROS平均值为(10.5±3.1)RLU/S,高于精子总数≥39×106组的(9.2±2.2)RLU/S(P0.05)。精子密度≥15×106/m L组和15×106/m L组ROS平均值分别为(9.4±2.5)RLU/S和(9.3±2.9)RLU/S,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32%组和PR32%组ROS平均值分别为(9.4±2.2)RLU/S和(9.3±2.7)RLU/S,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含量≥1.0×106/m L组患者ROS平均值为(113.0±34.7)RLU/S,高于白细胞含量1.0×106/m L组患者的(9.0±2.6)RLU/S(t=6.569,P0.05)。结论精液ROS水平升高可引起精子数量减少,白细胞数量异常增加会引起精液ROS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38例阻塞性无精子症(OA)患者利用附睾或睾丸精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治疗结局。方法OA患者通过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PESA)或睾丸切开取精术(TESE)获得精子行ICSI,评估受精率及临床妊娠率,以精液精子行ICSI组为对照。结果OA组38例共41个治疗周期,受精率和临床妊娠率分别为73.3%和53.6%,精液精子组31例33个治疗周期受精率和临床妊娠率分别为75.1%和48.4%,两组间比较,受精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A组共妊娠22例,已分娩13例,流产6例,继续妊娠3例;精液精子组共妊娠16例,已分娩10例,流产1例,继续妊娠5例。结论采用附睾/睾丸精子行ICSI是治疗男性阻塞性无精子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育男性精浆的锌含量与精液质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2年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就诊的343例男性不育患者的相关资料,依据精浆锌含量分为正常A组(n=274例)和异常B组(n=69例),比较两组间精液参数的差异;同时根据精液黏稠度分为黏稠C组(n=54例)与非黏稠D组(n=289例),比较两组间精浆锌含量及其他精液参数的差异。结果:A组与B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精液量、每次射精精子总数、前向运动精子总数显著高于B组,而黏稠精液的比例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精液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精液圆细胞浓度、精液量、精子浓度、精子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的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前向运动精子总数、活动率、精浆锌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浆锌含量与精液量、每次射精精子总数、前向运动精子总数显著正相关,与其他参数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精浆锌含量直接影响精液量、精子总数、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和精液黏稠度,精浆锌含量是男性生殖力的重要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