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研究马鞭草Verbenae Herba的苯乙醇苷类成分。方法 马鞭草8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TLC、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verbofficoside A(1)、肉苁蓉苷D(2)、广防风苷A(3)、毛蕊花糖苷(4)、异毛蕊花糖苷(5)、肉苁蓉苷C(6)、肉苁蓉苷F(7)、去咖啡酰基毛蕊花苷(8)、jionoside C(9)。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6~9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管花肉苁蓉中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管花肉苁蓉野生种和栽培种以及人工种植不同寄主、不同大小药材的有效成分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含量。方法:AgilentEclipseXDB-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乙腈-1%醋酸(15:10:75),流速0.6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34nm。结果:松果菊苷在0.904-9.04μg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2.000×106X-114800(r=0.9999),毛蕊花糖苷在1.27-12.7μg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3.000×106X-243200(r=0.9999),加样回收率松果菊苷平均为98.9%(n=5,RSD1.9%);毛蕊花糖苷平均为97.0%(n=5,RSD0.97%)。结论:本法用于管花肉苁蓉的测定简便、快速、灵敏、重复性好,所测样品中有效成分松果菊苷比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均高,野生种的2种有效成分含量均比栽培种的高,将样品以个体长度分成大、中、小3种不同样品,所测结果表示其含量按大、中、小依次增加,不同寄主间的含量差异很大,为评价管花肉苁蓉的药材质量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枇杷叶紫珠中苯乙醇苷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枇杷叶紫珠中高极性化学成分,为其药效成分及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甲醇提取,不同极性溶剂分布萃取,获得正丁醇萃取部位;采用大孔树脂、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Toy-opearl HW-40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综合运用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质谱(MS)及核磁共振光谱(1H NMR、13C NMR、1H-1H COSY、HSQC、HMBC)等现代波谱学方法和技术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自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共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鉴定出其中6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毛蕊花糖苷acteoside(1),连翘苷forsythosides B(2),肉苁蓉苷C cistanoside C(3),异毛蕊花糖苷isoacteoside(4),肉苁蓉苷D cistanosideD(5)和独一味苷A lamiophlomioside A(6)。结论所鉴定的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自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肉苁蓉苷C(3)、肉苁蓉苷D(5)和独一味苷A(6)为首次自紫珠属中分离得到。苯乙醇苷类成分为枇杷叶紫珠中高极性部位主要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基于抗氧化谱效关系的肉苁蓉质量标志物(Q-marker)研究方法,为其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建立10批肉苁蓉指纹图谱。利用H2O2建立细胞氧化损伤模型,以活性氧自由基半数抑制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含量为药效指标测定肉苁蓉抗氧化能力。通过主成分分析、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共同构建谱效关系,并对筛选出的活性成分进行药效验证。结果 建立了肉苁蓉的UPLC指纹图谱,共确定了17个共有峰。基于谱效关联分析筛选出9个成分,活性成分验证结果显示京尼平苷酸、8-表马钱子酸、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管花苷A具有抗氧化活性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基于谱效关系探讨了肉苁蓉的Q-marker,为其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标准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二岐马先蒿苯丙素类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二岐马先蒿Pedicularis dichotoma全草的苯丙素类化学成分及其抗疲劳活性。方法 运用硅胶、反相、凝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通过小鼠游泳训练模型评价抗疲劳活性。结果 从二岐马先蒿全草9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2个苯丙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毛蕊花苷(1)、异毛蕊花苷(2)、米团花苷A(3)、紫地黄苷D(4)、角胡麻苷(5)、异角胡麻苷(6)、顺-角胡麻苷(7)、citrusin C(8)、robustaside B(9)、darendoside B(10)、无刺枣苄苷I(11)、红景天苷(12)。其中,化合物1能显著延长小鼠游泳时间。结论 化合物1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1为首次从马先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苯丙素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疲劳活性。  相似文献   

6.
应用各种色谱技术对广东紫珠中咖啡酰基苯乙醇苷类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NMR和质谱等波谱学手段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广东紫珠地上部位的醇提物中共分离得到10个咖啡酰基苯乙醇苷类化合物,鉴定为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1),管花苷E(2),毛蕊花糖苷(3),管花苷B(4),异毛蕊花糖苷(5),alyssonoside(6),2’-乙酰基连翘酯苷B(7),江藤苷(8),连翘酯苷B(9),金石蚕苷(10)。化合物4是首次从马鞭草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是首次从紫珠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5,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毛萼紫薇(Lagerstroemia balansae Koehne)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化合物,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毛萼紫薇茎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ficuscarpanoside A (Ⅰ)、反式-阿魏酸二十八烷酯 (trans-ferulic acid octacosyl ester, Ⅱ)、lyoniside (Ⅲ)、gomisin N (Ⅳ)、正-三十烷醇 (n-triacontanol,Ⅴ)、β-谷甾醇 (β-sitosterol,Ⅵ) 和胡萝卜苷 (daucosterol, Ⅶ)。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其中化合物Ⅰ~Ⅴ为首次从紫薇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同时本实验还在2D-NMR的基础上对化合物Ⅰ在DMSO-d6中的1H-NMR和13C-NMR数据以及化合物Ⅰ在DMSO-d6中的1H-NMR数据进行了全归属,并纠正了文献中化合物Ⅲ 13C-NMR数据的错误归属。  相似文献   

8.
复叶耳蕨地上部分黄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复叶耳蕨(Arachniodes exilis)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C18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等色谱技术对其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柚皮芸香苷(1),芒花苷(2),圣草次苷(3),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4),5,7-二羟基色原酮-7-O-芸香糖苷(5)和5,7-二羟基色原酮(6)。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研究珍珠菜Lysimachia clethroides的黄酮苷类成分。珍珠菜乙醇提取物经硅胶、Sephadex LH-20和Pre-HPLC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珍珠菜中分离得到11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紫云英苷(1),异槲皮苷(2),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3),槲皮素-3-O-β-D-6"-乙酰基吡喃葡萄糖苷(4),槲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5),江户樱花苷(6),2-羟基-柚皮素-5-O-β-D-吡喃葡萄糖苷(7),山柰酚-3-O-芸香糖苷(8),山柰酚-3-O-洋槐糖苷(9),芦丁(10),山柰酚-3,7-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11)。化合物4, 7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 、 59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体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2, 6, 8具有一定的醛糖还原酶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2.69,1.00,1.80 μmol·L-1;化合物1 ~ 11对5种人肿瘤细胞均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IC50 > 10 μmol·L-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乌骨藤总苷H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柱色谱和HPLC技术对乌骨藤总苷H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骨藤总苷H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enacissoside A(1、tenacissoside B(2、tenacissoside C(3、tenacissoside D(4、marsdenoside K(5、11-α-O-乙酰基-12-β-O-惕各酰基tenacigenin B 3-O-β-D-葡萄吡喃糖基-(1→4-6-去氧-3-O-甲基-β-D-阿洛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苷(6。结论 化合物6是新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广防风中苯乙醇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一  叶彩云  赵勇 《中草药》2017,48(19):3941-3944
目的研究广防风Anisomeles indic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ODS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广防风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提取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其中7个为苯乙醇类化合物:广防风苷A(1)、圆齿列当苷(2)、毛蕊花糖苷(3)、肉苁蓉苷D(4)、3′-O-methyl isocrenatoside(5)、isocrenatoside(6)、山橘脂酸(7);3个为酚酸类化合物:香草酸(8)、咖啡酸(9)、阿魏酸(10)。结论化合物4~7为首次从广防风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铁皮石斛中的酚酸类及二氢黄酮类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铁皮石斛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凝胶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其结构。并利用1,1-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评价分得的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 从铁皮石斛的脂溶性部位分离得到了15个酚性化合物及2个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p-香豆酰酪胺(1),反-N-(4-羟基苯乙基)阿魏酸酰胺(2),二氢松柏醇二氢对羟基桂皮酸酯(3),二氢阿魏酰酪胺(4),4-羟基-N-[2-(4-羟基苯基)乙基]苯丙酰胺(5),丁香酸(6),丁香醛(7),香草酸(8),对羟基苯丙酸(9),对羟基桂皮酸(10),阿魏酸(11),对羟基苯甲酸(12),灯盏花苷II(13),二氢丁香苷(14),3, 5-二甲氧基-4-羟基苯基-1-O-β-D-葡萄糖苷(15),柚皮素(16)及3′, 5, 5′,7-四羟基二氢黄酮(17)。其中化合物2、3、4、6、11及17具有抗氧化活性,但均弱于阳性对照抗坏血酸的活性。结论 化合物1~17均为首次在铁皮石斛中分离得到,化合物的活性强弱与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葛雯  陈建伟  李祥  李金枝  蔡红蝶  陶倩  罗益远  陈宏降 《中草药》2023,54(11):3417-3423
目的 研究三白草Saururuschinensis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硅胶、ODS、MCIGel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技术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 从三白草地上部分的超临界CO2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3-二甲基-1,4-二(3,4,5-三甲氧基苯基)-1,4-丁二酮(1)、asperphenamate(2)、rel-(7S,8S,7’R,8’R)-3,3’,4,4’,5,5’-六甲氧基-7-O-7’,8.8’-木脂素(3)、常春藤皂苷元(4)、schisandlignans C(5)、樟叶素(6)、4-羟基-5-甲基己烷-5-内酯(7)、异黑麦草内酯(8)、perseal B(9)、myrisfragransin(10)、heteroplexisolide E(11)、curcasinlignan C(12)、去氢催吐萝芙木醇(13)、黑麦草内酯(14)和三白草二萜E(15)。结论 化合物15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为新的天然产物;除化合物3、6、13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姚彩虹  许旭东  龚小妹  周小雷  罗祖良 《中草药》2021,52(20):6144-6151
目的研究彭县雪胆Hemsleyapengxianensis中的三萜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结合NMR、IR、MS等波谱技术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并运用MTT法测定化合物对He La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雪胆中分离得到葫芦烷三萜类化合物17个,结构分别鉴定为2α,3α,20-三羟基葫芦素-16,25-二乙酰氧基-5-烯-7,11,22-三酮(1)、jinfushanencin B(2)、短柄雪胆苷D(3)、scandenogenin D(4)、jinfushanencin C(5)、jinfushanoside D(6)、hexanorcucurbitacin F(7)、短柄雪胆苷A(8)、cucurbitacin V(9)、hemslepenside A(10)、jinfushanencin F(11)、scandenoside R3(12)、scandenoside R2(13)、巨花雪胆G(14)、jinfushanoside A(15)、cucurbitacine F(16)、16-O-acetyl-cucurbitacin F(17)。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彭县雪胆萜A;化合物2~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10、14、16~17对He La细胞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5.
南五味子根中木脂素和三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亓新柱  刘佳宝  陈佳宝  李帅 《中草药》2017,48(11):2164-2171
目的研究南五味子Kadsura longipedunculat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硅胶、C18反相硅胶和葡聚糖凝胶等多种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南五味子根具有抗炎活性的部位中分离得到了15个化合物,10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和5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S,3S)-4,4-二-(3,4-二甲氧基苯基)-2,3-二甲基-1-丁醇(1)、(2S,3S)-4,4-二-(4-羟基-3-甲氧基苯基)-2,3-二甲基-1-丁醇(2)、窄叶南五味子素K(3)、苯甲酰氧代南五味子醇(4)、丙酰氧基氧代南五味子醇(5)、冷饭团素C(6)、异形南五味子素E(7)、台湾五味子木脂素C(8)、异形南五味子素J(9)、菲律宾南五味子素J(10)、合蕊五味子二内酯J(11)、黑老虎内酯C(12)、菲律宾南五味子内酯B(13)、五味子二内酯D(14)、五味子二内酯H(15)。结论化合物1~1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2、11、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2为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6.
藏木香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婷  陈若芸 《中国药学杂志》2011,46(15):1159-1161
 目的 研究菊科旋覆花属植物藏木香的化学成分。 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和反相RP-18柱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数据鉴定结构。 结果 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deactyl-γ-cycloepitulipinolide (1),5-deoxy-5-hydroperoxytelekin (2),11,13-dihydroisoalantolactone (3),8-epi-ivangustin (4),alloalantolactone (5),clemaphnol A (6),dammara-20,24-dien-3β-OAc(7),木栓酮(Friedelin,8),反式咖啡酸乙酯 (ethyl trans-3,4-dihydroxycinnamate, 9),丁香酸(syringic acid, 10),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aldehyde, 11),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 (n-Butyl-β-D-fructopyranoside, 12),乙基-β-D-吡喃果糖苷 (ethyl-β-D-fructopyranoside,13)。结论 化合物1,2,6~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化合物3,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  相似文献   

17.
采用硅胶、凝胶和半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对蓍草Achillea alpinaL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墙草碱(1),8,9-dehydropellitorine(2),(E,E)-2,4-undecadien-8,10-diynoic acid isobutylam-ide(3),(E,E)-2,4-tetradecadien-8,10-diynoic acid isobutylamide(4),sintenin(5),4',5,7,8-四甲氧基黄酮(6),猫眼草黄素(7),芒柄花素(8),aurantiamide(9),金色酰胺醇酯(10),artemetin(11),半齿泽兰素(12).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 ~ 10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桑科榕属植物瘦柄榕Ficus ischnopoda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反相硅胶、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水石榴茎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儿茶素 (1),表儿茶素 (2),芹菜素 (3),licoflavone C (4),6-prenylapigenin (5),槲皮素 (6),木犀草素 (7),6-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莨菪亭) (8),3-O-trans-p-Coumaroyltormentic Acid (9),N-trans-feruloyltyramine (10),N-trans-3,4-O-dimethylcaffeoyl dopamine (11),氧化前胡素水合物 (12)。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1为新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海绵共附生青霉Penicillium sp. LHW5975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减压硅胶柱色谱、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填料(ODS)中压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的单体化合物通过高分辨-电喷雾-质谱(HR-ESI-MS)、核磁共振波谱(NMR)以及与文献比对等方法进行鉴定。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斑马鱼促血管生成活性评价。结果Penicillium sp. LHW5975中分离纯化出9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包括1个新的化合物,命名为青霉吲哚碱甲(1);以及8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17-羟基短密青霉酰胺N(2)、苯并玛尔维碱A(3)、苯并玛尔维碱B(4)、苯并玛尔维碱C(5)、苯并玛尔维碱D(6)、苯并玛尔维碱E(7)、(−)-苯并玛尔维碱E(8)和N-甲基诺喔苯并玛尔维碱A(9)。化合物27在50 µg/mL质量浓度下对斑马鱼节间血管的生长有促进作用。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9为青霉属内首分化合物,化合物27具有一定的促血管生成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